▲日本生产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大隅”(Ohsumi),图片来源:网络
按照对应的计划,1977年日本向太空中发射了第一颗通信卫星,即“日本通信卫星”。它是一颗带有实验性质的通讯卫星,预期使用寿命只有3年,在大部分的寿命中,它都不大可能承担真正的通讯任务,而是满足科研单位的各种技术测试。尽管它的作用非常有限,但是通过它日本迅速积累了大量民用通讯卫星领域的相关技术经验,为下一步开发真正的民用通讯卫星奠定了坚实基础。1983年,在前阶段实验经验的基础上,日本终于发射了第一颗具备实际使用价值的通讯卫星“CS-2”。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要说到质量,日本这一颗“CS-2”还真的不怎么样。尤其是“CS-2”的国产化率非常低,只有24%左右,它的大部分零件都需要从美国进口,就连发射本身,日本也时不时地需要依靠美国人的帮助。
▲日本“CS-2”通讯卫星,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弥补技术差距,当时日本从美国引进了“超鸟”系列通信卫星,并首次提供给了日本自卫队测试使用。“超鸟”通信卫星卫星的引入,一方面是日本学习美国技术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也是日本测试通信卫星技术潜力的过程。但是到了这一阶段,尽管自卫队出了真金白银采购了美国的产品,但由于“自卫队使用民用通讯卫星”这件事实在是过于敏感,因此这笔支出一直没有出现在自卫队的预算中,也就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至此,日本已经算是完成了整个计划的前面几个步骤,距离获得军用通讯卫星已经十分接近了。
1999年,日本高层终于开始把加速研究军用通讯卫星的相关事宜提上了日程,为此还做了多层面的准备。一方面,2008年日本通过了《航天基本法》,使日本的空间开发活动在法律层面上摆脱了“非军事化”的原则,日本由此获得了开发军用卫星的资格。另一方面,日本在突破“非军事化”原则后,开始了光明正大地技术积累。在军用卫星发展战略上,日本制定了发展军用侦查卫星和军用通讯卫星两个领域的战略,并最终借由“反制朝鲜核武器”为突破口,得到了美国允许其发射军用通讯卫星的默许。
▲日本“煌-1”军用通讯卫星,图片来源:网络
2017年,日本发射了本国制造的第一颗军用通讯卫星“煌-2”,终于算是摆脱了自卫队长期借用民用通讯卫星的历史。按照日本原有的计划,2017年、2018年日本会分别发射“煌-1”、“煌-2”两颗军用通讯卫星。但是由于技术问题,“煌-2”的发射反而更加提前了,“煌-1”的发射时间则被延后到了2018年。不过好在2018年,“煌-2”顺利发射。截止到目前,日本已经在地球静止轨道上拥有了2颗军用通讯卫星。
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消息,“煌-3”的发射任务也将在2024年进行,届时日本将在太空当中拥有3颗可以使用的军用通讯卫星,也算是初步建立了一套军用通讯卫星网络。军用通讯卫星网络的体系的建立,给日本带来了相当大的好处。例如日本以往的军事指挥全都靠的是地对地的方式,因此自卫队的指挥系统中存在大量的通讯节点,而且节点的功率通常非常大,很容易暴露并受到打击。
▲伊拉克战争,图片来源:网络
伊拉克战争中,联军就使用了军舰、战机,如F-117、B-1、B-2、B-52等,发射了大量的“战斧”巡航导弹,在大规模进攻发起前,先行摧毁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中心、国家电视台、战略指挥部等重要的军事指挥和通讯节点,彻底切断了伊拉克军队的指挥体系,让伊拉克的数个防空群瞬间陷入了通讯瘫痪。伊拉克战争除了打醒了中国,当然也打醒了日本。由于日本当时没有专门的军用通讯卫星,这方面的需求基本都是依靠民用通讯卫星来满足,这也让日本感受到了自身军事指挥体系的脆弱性,于是加快了军用通讯卫星的研制工作。
近年来,随着日本开始把重心转移到了西南方向上,日本已经做出了不少举动意在强化在该方向上的军事部署。比如日本已经决定会把原本存储在北海道的弹药库转移到西南诸岛上、还要在石垣岛上修建能起降F-35A的跑道。日本石垣岛等西南诸岛上,也将部署日本自卫队的12式反舰导弹部队和防空导弹部队。
▲12式岸舰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未来,日本海自的军舰还要跟着美国全世界跑。然而不管是在西南诸岛这种偏僻的地方,还是没有信号的大海上,如果有了一套军用通讯卫星,就能不间断地和日本本土的指挥中心联系。没有通讯,这些自卫队就随时可能失联。那么,是不是就说日本建了一套由3颗军用通讯卫星组成的系统,在军用通信问题上就真的万事大吉了呢?答案当然不是,因为就这3颗卫星,在战时很容易被屏蔽、打击。而根据《日本时报》最近的报道,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称早从今年3月份开始,日本自卫队就在测试Space X公司的“星链”了。而根据更早之前的日本《读卖新闻》的相关报道,日本自卫队高层其实早已决定,将在下一个财年全面引入“星链”技术,以弥补日本军用通讯卫星能力的不足。
▲“星链”的终端机,图片来源:网络
马斯克的“星链”计划,大家肯定已经非常熟悉了。它是一项旨在为全球用户提供互联网通讯服务的计划,目前已经发射了4642颗卫星。每个卫星重量约为260公斤,目前最新的1.5版本可以使用激光传递数据,一次火箭发射可以发射40枚。马斯克“星链”计划中的卫星部署方式经过了好几次调整,目前最新的方案是“星链”的全部卫星,未来会全部部署在距离地球500到550公里范围的近地轨道上。“星链”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要让信号覆盖全球,但是由于目前卫星数量十分有限,因此仅能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
▲“星链”计划,图片来源:网络
俄乌冲突后,马斯克第一时间就给乌克兰开通了“星链”服务,以帮助乌克兰军队获得网络通讯,并利用其连接作战系统以及恢复军事指挥,据说目前已经让SpaceX公司多花了1亿多美元。“星链”看似是民用产品,但实际上也能军用。美国陆军和空军此前都曾给过马斯克相应的订单以测试其通讯能力。空军更是把它安装在了AC-130“空中炮艇”和KC-135加油机上进行测试,因此日本自卫队引入“星链”的做法并不奇怪。日本显然是要给现有的军用通讯增加冗余和备份,以防止在战时通讯被干扰、破坏等潜在的风险。这也证明,日本已经开始重视军用通讯的安全性问题了,不排除日本未来会继续和美国合作,甚至打造日本版“星链”的可能性。
▲“提拉达”-2S系统,图片来源:网络
当然了,对付“星链”也不是没有办法,目前主流的方式就有两种,要么就是“硬杀伤”,要么就是“软屏蔽”。“硬杀伤”一般不太能用的上,除非在全面战争的状态下,反卫星武器可能真正用的上,比如俄罗斯的S-500防空导弹系统就有反近地轨道卫星的能力。但其他大多数时候反卫星武器通常只能作为“威慑力量”而存在。因为反卫星武器在打击目标时会制造大量的太空垃圾,甚至威胁己方卫星的安全,实在不太可取。至于“软屏蔽”,此前俄罗斯就曾宣布过他们能使用“提拉达”(Tirada-2S)系统成功干扰局部地区乌军“星链”终端的正常运行。马斯克声称,他们很快就用一行代码修复了问题,但显然面对干扰的时候,马斯克也不可能每次都能这么轻易解决。
总而言之,日本引入“星链”,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其军用卫星通讯系统的韧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深层次与美国展开太空合作。显然日本的野心不至于突破和平宪法,他们还想向着“军事强国”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