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6月,对中国在印度的手机厂商来说,如同天气一般“酷暑难耐”。继2022年,印度当局宣布冻结小米在印度近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1亿元)的资产之后,2023年6月9日,印度执法局对小米印度境内的三家公司正式发出通知。这次通知标志着这笔款项被其当局正式没收。据测算,这次冻结的款项,几乎相当于小米去年经调整净利润的56.7%。小米公司回应称:“小米在全球范围内坚持合法合规经营,并遵守经营地的相关法律法规。“

小米印度工厂无独有偶,2022年7月,VIVO被冻结46.5亿卢比的资产,OPPO被指控逃避关税439亿印度卢比(约合人民币37.6亿元)。毫无疑问,中国手机厂商被印度盯上了,还打算要很多钱。无论厂商们如何合规,印度当局总有理由“无中生有”。最直接的原因是,中国手机厂商在印度的艰苦创业,为印度打造了一个良好的手机生态,印度打算腾笼换鸟。一方面印度打算通过合资来控制在印企业,主要用以密集交换技术。据印度媒体今年3月报道,印度计划为在印度合资设厂的中方投资者设定49%的股份上限。合资企业中的印度合伙人将拥有至少51%的股份,以确保他们可以控制企业的管理。

富士康在印度建立合资工厂另一方面,印度本土的供应量和品牌厂商正在暗度陈仓,逐步替代原有的供应链。报道称,莫迪政府已经要求印度业界提交愿意成立合资企业的中国供应商名单。印度手机制造商Lava已经在与中国公司华勤就成立合资企业展开谈判,印度电子企业迪克森科技也在与中国手机零部件供应商讨论成立合资企业。最后是印度政府的政策问题。2015年印度就宣布以加征关税的方式迫使外国企业将手机、手机零部件产能转移至印度,希望在印度培育一个完整的手机制造生态系统。2018年,印度成为世界上第二大手机生产国,如今在印度国内销售的手机绝大部分都为印度制造。

印度生产的手机(左)对比小米手机(右)客观上来说,印度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希望自主生产手机并且保有供应链的做法无可厚非。但对于包括国产手机厂商在内的全球投资者而言,阴晴不定的政策和突击式罚款不禁让人怀疑印度当局是不是都当过城管。毋庸讳言,全球投资者正在逃离印度。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22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从2019年的510亿美元、2020年的640亿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450亿美元。作为对比,中国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万户,同比增长7.6%。马斯克、比尔盖茨在6月马不停蹄飞到北京,开放的中国仍然是全球化浪潮的旗手。

6月14日比尔盖茨空降北京既然印度投资环境如此糟糕,为何国产厂商还会扎堆印度?

小米们为什么在印度扎根,为什么会被反噬  这要从当年白热化的国内手机红海说起。2015年到2018年,国产手机在国内的增长见顶,需要寻找突破口。当时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出海增加销量,一个是在手机硬件利润之外增加互联网服务提高盈利。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米手机。2018年小米赴港上市,当时给小米估值的投资机构有两种声音,一种是小米是硬件公司,利润撑不起那么高市值,“IPO是泡沫”;另一派认为小米是互联网公司,手机只是互联网入口,前途不可限量,市值还会再涨。

小米港交所上市小米坚持发展互联网手机业务,硬件微利靠服务盈利的思路从小米创立之初一以贯之。互联网模式成功的背后需要三个要素:人口红利、经济增长、政治相对稳定。印度具备这三点优势,以小米为代表的国内手机厂商、互联网厂商纷纷扎根印度,这是大背景。小米财报显示,2021年,境外互联网收入人民币50亿元,同比增长84.3%。小米在包括印度在内境外市场的成功证明了小米互联网模式的成功。

而对于广大国内供应链厂商而言,去印度则是被逼无奈。手机行业很多中资企业与苹果、三星等国际性企业签署了全球供应链合同,这其中就包括在印度,如果无法履行将被取消资质。伴随着中国硬件进入的印度的还有大批互联网企业和投资者。他们和手机厂商看到的情况一样,只要人多,就能再复制一个中国的互联网奇迹。但是从过去印度的印度的体制风险和过往商誉来看,外资在印度经常被过河拆桥。印度营商环境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七年前,供应链巨头纬创响应苹果公司供应链多元化策略赴印度设厂,厂房被工人打砸,造成大约700万美元的损失;英国沃达丰在印度投资100亿美元,却收到20亿美元的补税单子;日本铃木租了700亩土地建厂造车,被当地农民围攻最后留下一地鸡毛;通用、特斯拉、可口可乐、苏格兰银行、沃尔玛、中国长城、阿里巴巴,一连串外资名单没有一个不是在印度生不如死的。

印度为什么对外资发展不利?体制上看,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各邦之间法律、习俗并不相同,很多外资并不适应上下不一致的法律条文和朝令夕改的政府;政治上看,作为英国前殖民地,印度高层非常熟悉外资企业的运作机制,也容易找到漏洞;职能上看,印度效法美国,其国税、司法相对独立,尤其对外资企业拥有巨大的自由裁量权;最后从人文上看,印度种姓、宗教、各邦之间历史积怨矛盾重重。综合几点,印度市场是一个随时火山喷发的市场,极不稳定。

没有中国手机,印度互联网产业按下暂停键

 1、中国智能手机手机、互联网厂商、投资人进入印度,客观上推动了印度互联网转型,尤其是互联网基础建设方面。没有小米,印度现在还在用诺基亚和本土的kaios系统。根据市场研究公司techARC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印度有5.022亿智能手机用户,这意味着超过77%的印度人现在可以通过智能手机上网。功能手机用户向智能手机切换,印度智能手机用户数仍存较大增长空间。2020 年印度 智能手机渗透率仅为 32.5%,较我国 60.3%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市场中国厂商出货量占比77%,可以理解为中国厂商一手缔造了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印度有庞大的手机用户增长潜力,但老百姓没那么多钱,中国手机厂商硬件微利靠软件服务赚钱的商业模式非常适合印度的手机用户,也催生了印度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21年,印度99%的移动流量将来自于数据服务,每个活跃的智能手机会用掉7Gb流量。,截止2021年底,印度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将接近13.7亿,智能手机用户数将达到8.1亿。从五亿到八亿,这就是国产手机厂商带给印度市场的增量。

智能手机普及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对比中国。中国互联网发展20年,恰恰是经济腾飞的20年。然而,有报道指出,印度互联网产业提前进入衰退期,投资、产品服务均在下滑。印度赶走外资,无疑亲手斩断了本国互联网腾飞的机会。也间接逼迫的中国厂商从互联网模式转向依靠手机硬件盈利。如果印度人均收入增长慢于手机价格增长,相当于给印度移动互联网按下暂停键。

2、印度虽然有广大的国内市场,但并非最大的单一市场。北美市场、欧洲市场、中日韩是全球区域市场前三。互联网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业务进不了前三,基本就被宣判退出市场。日本互联网集体湮灭就是印度市场的明天。“一带一路”本是印度最后形成统一大市场的机会。但是印度表现得很冷淡,甚至是抗拒。

印度抵制“一带一路”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指出了印度缺席“一带一路”的两大原因:首先是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与克什米尔领土争端问题。中巴经济走廊部分项目落在巴控克什米尔地区,在政治上印度就不能认同。另外一点就是,印度认为“一带一路”有地缘政治的诉求。在中国周边,南亚的经济整合度最低,区域内贸易只占贸易总量的5%,国家之间的经贸联系并不紧密。印度拒绝“一带一路”,不愿意加入中亚南亚东亚形成新的区域市场,第二次葬送了他的发展机遇。印度一些有识之士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个问题。《印度斯坦时报》网站3月1日发表印度政策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斯里纳特·拉加万的文章《要想不出局,印度必须参与“一带一路”倡议》称,印度在次大陆推动经济一体化的表现未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新德里应该重新考虑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姿态。如果印度拒绝面对现实,会丧失改写亚洲格局的机会。

印度问题无解,国产厂商还能去哪儿?很多人认为是美国近期对印度密集接触,才导致印度对华手机制裁。冤枉印度了。印度历来如此。从1962年开始,印度就把中国视为其最大的竞争对手。印度有100个理由将中国厂商养肥了再杀。国产厂商其实只要一招就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学习三星,提价走人。据报道三星2022年q4印度市场第一。主要原因就在于三星在印度大幅提高了手机价格,走高端路线。而国产厂商的高端战略在印度还有一定距离。

不去印度去哪里?广大亚非拉欢迎你。学习传音,去占领非洲老哥的心智。比如可以把非洲妹子拍非常白。传音是非洲市场国产品牌第一。更多国产厂商也宣布进入更广阔的亚非拉市场。

比如2022年第三季度OPPO 在拉丁美洲市占率排名第五,同时也是唯一实现环比增长的智能手机品牌。我们有句俗话,热脸和冷屁股,谁都知道该贴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