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俄乌战争爆发以来,乌克兰为了筹措军费,整了很多花活出来,比如在线接单,网友们可以提供一段文字,然后写在射向俄军的炮弹和导弹之上,这种新奇的方式让很多网友有了参与感,卖“炮弹冠名权”的生意一度非常火爆。

         
不过由于负责往炮弹上写字的是乌克兰人,写字母文字还凑合,让他们写汉字有点难为他们了,所以为了降低难度,最近出现了一款“汉语拼音版”乌克兰炮弹!看着熟悉的汉语拼音,很多人很奇怪,虽然网上支持乌克兰的人不少,但拿出真金白银的,还真不多见。

         
不过很快就有小伙伴发现了端倪,这个普京的拼写,明显和大陆的不一样嘛。大陆一般都用“pujing”,而不是“putin”!一般台湾人才这么称呼普京,那么这枚炮弹很可能是台湾人写的!
         
可是又有人问了,台湾人不是用的注音吗?难道也会和大陆一样的拼音?其实吧,的确如此。
         

注音的诞生
         
说到台湾的拼音,就不能不从台湾的注音说起。
         
我们都知道,在世界主要文字之中,汉字是唯一一种指示会意文字体系,而不像西方语言那种表音文字,也就是说,汉字和汉语发音是没有关系的。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确定汉字的发音呢?最早用的是读若法和直注法。
         
若读法其实就是用发音一样或相似的字来注音,比如《说文解字》中就有这种方法,“鏸,读若彗”,意思就是“鏸”和“彗”读音是相似的。而直注法,就是直接用另一个汉字表明读音,比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就写道“女为说己者容”(“说者曰悦”),意思就是这里面的“说”,其实就是发“悦”的音,只不过后来大家都直接写成“女为悦己者容”了。

         
但这种方法也有问题,一些生僻字很难找到类似读音的字给它注音,比如“襪音韈”,学习的人连“韈”咋读的都不知道,又怎么可能知道“襪”咋读呢?
         
于是后来又诞生了反切法注音,两个字中上字取其声,下字取其韵与调,拼合出被注音字的读音。如“练,郎甸切”。就取郎字的L,取甸字的ian,组成了lian练,你看这其实和汉语拼音非常接近了,所以也成了中国古代最主要和使用时间最长的注音方法。

但是这么注音还是有点麻烦,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就像日本的假名一样,认识假名就会读?还真有。
         
我们都知道,在晚清有一个革命家叫章太炎,他一直策划反清革命活动,也屡屡被清政府通缉,不得已,章太炎选择避难日本,在日本同盟会的《民报》当主编。
         
接触了日文之后,章太炎发现日本的假名挺好啊,因为笔画少,用来注音简单很多,于是就参考日本假名文字,以“简化偏旁”的办法,利用汉字小篆的结构,创造一套注音符号。

         
1908年6月10日,章太炎在《民报》上发表了他创造的36个纽文(声母),22个韵文(韵母),即为今日注音符号的前身。
         
后来清朝灭亡后,在章太炎的奔走之下,1913年由中国读音统一会在章太炎设计的注音符号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制定了汉字的注音符号,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颁行。注音符号取代了中国一千多年来用的“反切”的注音方法。
         
注音符号大概长这个样子:“ㄌ”、“ㄋ”、“ㄇ”、“ㄈ”、“ㄗ”、“ㄘ”、“ㄙ”、“ㄕ”、“ㄏ”、“ㄧ”、“ㄩ”、“ㄛ”、“ㄟ”、“ㄠ”、“ㄢ”、“ㄥ“,在我们看起来跟天书一样,但其实和拼音原理差不多。

         
比如,我们在学拼音的时候,都要先学声母bpmf,而在注音中,同样有bpmf的发音,写法分别是ㄅㄆㄇㄈ,也就是说如果孩子一开始学的就是ㄅㄆㄇㄈ,那么看到这些字符拼出来的字,照样能把读音读出来,和我们学bpmf一样。

而且注音符号还有个好处,方便书写和印刷。要知道当时中国的书和报纸可都是竖着印的,你把汉语拼音竖着印会是什么样子?恐怕语文老师也要认半天,可是注音符号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竖着印完全不影响读音。

         
所以哪怕到了解放战争甚至建国初期,不论台湾还是大陆,都仍然用这种注音方式,我们看到的一些那时候的扫盲运动照片,其实用的都是注音方式。
         

         
后来,建国后受文化界“汉字拉丁化”影响很重,简单来说就是把汉字用易学的字母拼音代替,后来在1957年11月1日,国家通过《关于公布〈汉语拼音方案草案〉的决议》,现代汉语拼音才诞生,本来是为汉字拉丁化做准备,但后来被证明汉字拉丁化不可行,汉语拼音却因为简单易学而保留了下来。

         
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于汉语普通话读音的标注,作为汉字的一种普通话音标,共有63个。其中声母23个,韵母24个(单韵母6个,复韵母9个,前鼻韵母5个,后鼻韵母4个)整体认读16个,它的好处就是全部用英文字母标识,不增加符号,完全和国际接轨,所以计算机时代来临后,中国人学习拼音输入法和英文几盘才能无缝衔接,不得不佩服老一辈的远见。

▲台湾的注音键盘,连数字键都用上了
         
而台湾那边呢?则一直死抱着注音输入法不放,一直用到今天。
         

台湾的拼音大战
         
台湾那边用注音,本来没啥问题,可是却面临一个翻译专有名词时,外国人怎么读的问题。
         
比如,台湾忠孝东路的忠孝,如果标上汉语拼音,那就是zhongxiao,外国人就算读得不标准,也能读个差不多,可是如果按注音来写的话,就是ㄓㄨㄥ ㄒㄧㄠ,大陆人都读不出来,别说外国人了。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把汉字转化为拉丁文字的拼音方法,而当时最合适的就是威妥玛拼音。
         

         
威妥玛拼音是1867年,由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等人合编的注音规则,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也叫“威氏拼音”,建国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
         
威妥玛拼音和现代汉语差不多,比如我们汉语拼音中的bpmf,在威妥玛拼音中被写成 p p' m f ,这个差异主要来自西方人很难发出准确的汉语发音,导致威妥玛拼音拼出来的声音,我们听起来总是怪怪的。

         
最经典的就是 ChiangKai-shek,明明应该是蒋介石,但是我们听起来就是常凯申。
         
还有我们现在常见的功夫(Kungfu)、太极(Taichi)、易经(I Ching)、清明节(Chingming Festival)、宫保鸡丁(Kungpao Chicken)等,也都是威妥玛式拼音。
         
除了威妥玛拼音,当时流行的还有邮政拼音,主要是因为电报时代的来临,有送气符号的威妥玛拼音不太适合,于是在1906年春季于上海举行的帝国邮电联席会议上,对中国地名的拉丁字母拼写法进行统一和规范,我们常见的青岛啤酒(Tsingtao)、北京大学(Peking)、清华(Tsinghua)、苏州(Soochow )使用的是邮政式拼音。

所以在台湾,很长时间执行的都是注音、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注音用来认字,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用来标注人命和地名。
         
本来一切相安无事,但很快形势变了,大陆加入了联合国,把台湾踢走了!
         
进入联合国之后,自然要推行中国标准,比如联合国语言改为简体中文,比如把代表中国屈辱时代的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用汉语拼音所取代。
         
1977年9月7日联合国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雅典)认为汉语拼音方案在语言学上是完善的,推荐用这个方案作为中国地名罗马字母拼法的国际标准。1979年6月15日联合国秘书处发出通知,以‘汉语拼音’的拼法作为在各种拉丁字母文字中转写中国人名和地名的国际标准。1982年8月1日国际标准化组织发布国际标准ISO7098《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规定拼写汉语以汉语拼音为国际标准。

         
台湾这一下子傻了,代表大陆的汉语拼音成为国际标准了,那我咋办?嚷嚷这么长时间的“中华正统在台湾”,结果注音方式都不被承认了!难道要去学大陆的拼音吗?那不就相当于被大陆统一了吗?
         
你看,在敏感的台湾当局眼中,拼音这个纯工具竟然也具备了政治属性,成为了大陆“统战”的武器。
         
于是台湾当局为了显示“汉贼不两立”,表达自己不会屈从于大陆的意愿,匆匆忙忙推出了自己的拼音方案,在“汉语拼音方案”成为国际标准2年后,台湾的“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诞生。
         
虽然还叫注音符号,但其实已经字母化了,但是因为这个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来源于1928年由国民政府大学院院长蔡元培等所制订的“国语罗马字”,本身这套拼音就存在很大缺陷,鲁迅当年就嘲讽说:“几个读书人在书房里商量出来的方案,固然大抵行不通”。所以这套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同样存在使用繁琐、发音不准的问题,所以没过多久,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就没人愿意学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99年,台湾当局行政主管部门议决,采用大陆的汉语拼音法,并拟定于2001年,将汉语拼音列为小学生的必修课程。
         
但是消息一出,台湾的绿营马上炸了,今天学汉语拼音,明天就是两岸统一!(是不是和现在民进党担忧台湾年轻人玩抖音会支持统一很像?),必须要搞一套和大陆不一样的!然后就是2000年,民进党上台,在文化上不断“本土化”与“去中国化”,下令搞出台湾的“本土拼音”。

         
2002年,台湾中研院副研究员余伯泉研发出了新的通用拼音(罗马拼音),这个通用拼音其实就是山寨版汉语拼音,是在汉语拼音的基础上,照顾了闽南语发音而形成的,目的就是彰显两岸的不同。

▲通用拼音和汉语拼音其实非常接近
         
但是这种自成一套,在国际上根本行不通,白白为科技文化、学术资料交流带来了困难,不仅自己用起来费劲,海外的压力也很大,比如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华文学校长期使用汉语拼音,新加坡媒体还嘲讽说,高度国际化的台湾,为了政治诉求,竟然“挖了一个又一个井,跳下去观天”,令人费解。
         
美国的华人媒体也批评台湾,说全世界的汉语拼音都统一采用汉语拼音,唯独台湾“随心所欲”,“搅和”到最后只会使外国人感到“困惑”,全美国教授中文都采用汉语拼音,而台湾不但没有跟随世界朝流,更“逆向操作”,已使有意学中文或中国文化的外国学生视台湾为畏途。
         
后来马英九上台,为了促进两岸交流和国际接轨,又开始推动汉语拼音,正式宣布采纳“汉语拼音”方案,从而终结了主张采用国际通行的“汉语拼音”与台湾自创的“通用拼音”系统的两班人马间的争吵与对抗。
         

▲台湾改用汉语拼音后的路牌
         
但是2016年民进党再次执政后,拼音之争再次被提起来,但是因为大陆的汉语拼音已经深入人心,民进党采取了经济手段来阻挠,比如采用“通用拼音”的县市可以申请巨额补助,采用汉语拼音的则没有政策优惠。
         
所以,现在台湾基本上处于四种拼音:注音、国音第二式拼音、通用拼音及汉语拼音并行的状态,如果再加上威妥玛拼音和邮政拼音,导致人名地名的拉丁转写相当混乱,比如台北的“忠孝”东路,一会是Chunghsiao,一会是JhongSiao,一会是Jung Shiau,一会是Zhongxiao,不仅仅是能把人看晕的问题,光换路牌子都花了不少钱。
         

         
更惨的是台湾的小学生,有的学校为了能让孩子适应台湾乱七八糟的拼音环境,要求孩子要学4种拼音方法......心疼台湾小学生一秒。
         
所以,别以为台湾人只会打那种汉字符号的注音输入,你给他一个拼音输入法,大部分95后年轻人打起汉字来还是一点也没问题的,大陆的搜狗繁体输入法在台湾也拥有不小的市场。
         
当然,在拼写外国人名的时候,台湾人还是会遵照外国人名的英文写法,不转化为汉语拼音,比如把普京写为普丁putin。
         

所以,结合台湾人的这种拼写习惯,这枚乌克兰的炮弹,有大概率是台湾网友捐献的。
         
虽然这只是一个趣闻,但必须指出的是,两岸的统一是大势所趋,绝不会因为台湾用了什么和大陆不同的拼音而有所改变,台湾当局妄图借助通用拼音来实现文化分裂的图谋,不仅没什么鸟用,更会被后人视为可笑的荒谬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