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C情报局 (ID:cancer-weekly),作者:常荣山(病毒学家),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核心提要:


1. 据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疫情周报,自4月24日-30日以来,新冠感染连续两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综合分析各地的零散数据,5月初的核酸阳性率同比至少上升2倍。钟南山院士表示,估测全国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抗体能在4-6个月内保护人体,从去年12月算起,现在已经到了这个时间。


2. 近期的感染者绝大部分还是“首阳”,但“二阳”也在快速上升。专家研判,当前中国的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研究显示,新冠二次感染者总体而言症状较轻,并未造成更高重症或死亡风险。


3. “二阳”比例不高,说明前一波感染形成的群体免疫屏障比较高,但XBB系列新变异株占比上升,其传播力更强,导致上次没阳的人这次更容易中招。不过,由于人群中七成或以上的体内仍然有自然感染形成的中和抗体,这波“补阳”疫情在波峰上不会太高,但时间会比较长,将延续到今年10月。


4. 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有必要做好充分防护;对于高危职业者,有必要进行抗体检测;对于在上波或这波感染中症状较严重者,接种第二代能够有效防控奥密克戎的新冠疫苗很有必要。


新冠在局部地区重返传染病第一


熟悉的一幕正在重演: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近期出现了数量众多的新冠感染者,晒自己感染新冠阳性的情况。


但中疾控自4月29日发布第十六周(4月20-4月27日)的新冠疫情数据后,至今未再公布新的数据。


新冠疫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


图/北京疾控网站


据北京疾控中心发布的第18周疫情周报,在5月1日-7日北京市报告的法定传染病超过了一万多例,自第17周(4月24日-30日)以来,新冠感染连续两周超越流感,重返法定传染病病种排名第一。



5月1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表示,目前在广州流行的主流新冠病毒毒株是XBB1.9.1。根据目前广州市发热门诊的数据,在接受检测的发热病人里,有20%-25%是新冠病毒感染者。估测全国有85%的人感染过新冠病毒,约有11亿-12亿人。根据相关实验室研究和新加坡等地的真实世界研究,新冠病毒感染后产生的抗体能在4-6个月的时间内起到保护人体的作用;但如果面对变异株XBB,其保护力可能会减弱,“从去年12月算起,实际看现在已经是到了这个时间。”


从下图“全国疫情大数据”中可以看到,从5月1日开始,到5月15日,百度健康问诊指数从67980人次上升到了5月15日的187657人次,百度疫情搜索指数从7542769人次到5月15日的19649159,两个指数都呈现大幅度的上升。



自2023年3月起,各省份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一直维持在1%以下,而从4月以来,此数据一直维持在1%以上,略有上升。因为没有全国统一的阳性率数据,综合分析各地的零散数据,5月初的核酸检测阳性率在有报告过粗阳性率的地区,至少比四月的1%上升了2倍。遗憾的是,大部分地区的阳性率仍未可知。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其中有这样的表述:综合这些因素,人群和卫生系统的抵抗力与新冠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了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这种平衡更多是展示在心理层面,说明三年多的疫情过去后,恐慌心理已经平复。


“首阳”占据了近期感染者的主流,“二阳”正在呈现上升状态


尽管从4月10日以来,发端于上海车展的“二阳”成了热搜热点,但近期的感染者绝大部分还是“首阳”,亦即去年底今年初疫情中的“未阳”者。但“二阳”正在呈现快速上升状态。


5月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媒体采访中表示:“第二波疫情目前确实有抬头迹象,发热门诊的新冠检测阳性率出现了上升。不过,医院发热门诊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主要还是首次感染者。”


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在北京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专家研判认为:“由于人群的免疫力存在随时间衰减的客观规律,近期开始出现感染病例缓慢上升的情况,人群免疫力衰退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当前我国的人群总体免疫保护水平仍然较高。‘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预计‘五一’假期后局部地区疫情可能会出现小幅反弹,但出现区域性规模性疫情的可能性不大,短期内不会对医疗救治和社会运行造成明显的冲击。”



关于新冠阳性的患者,究竟是“首阳”还是“二阳”,主要通过病史采集得知。据媒体报道,北京某医院发热门诊的蔡鹏医生介绍道,“基本上这几天发热门诊每天的接诊量在三百上下。最开始阳性的患者中,其实是‘首阳’比较多,现在‘二阳’的数量也逐渐增加,在我们门诊的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洋,在5月10日发布的微博上称:“门诊新冠病人增多,是一阳的多,还是二阳的多,来说说我的感受。今天早上门诊总共看了80个病人,有4个人感染新冠,其中一个是一阳,三个是二阳。从数字上看二阳的比一阳的多,但其实从比例上看应该一阳的比二阳高,因为上次放开后没有阳过的人少之又少,但我们门诊上还是能看到一些一阳的人,说明上次没阳的人,这次更容易中招,上次那些进入决赛圈的人,这次进入了加时赛。”


5月初,中国疾控中心周报发布了广东省疾控中心等联合团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368名感染过一次新冠病毒的人中,有104人二次感染,新冠二次感染率总体达28.3%。其中,两次均感染奥密克戎毒株的人占18.4%。在104名二次感染者中,96.2%的人出现症状,但总体而言症状较轻,仅7.7%的二次感染者需要医疗干预(sought medical attention),且未发现危重病例。结果表明,二次感染并未造成更高重症或死亡风险。


近期的“首阳”感染上升究竟该如何解释?‍


首先要说的是,上波疫情中的感染者在“五一”期间人群聚集和流动性增强,客观上增加了病毒的传播机会。


这样的大背景下,没有发生很多的“二阳”,说明了那波感染形成的群体免疫屏障比较高;5个月过去了,“二阳”很少,这表明上波感染了BA.5.2、BF.7、BA.2及其亚分支形成的中和抗体还是有效的;现在这些老变异株的占比已经下降到了25%,而XBB系列新变异株的占比从2月中旬的0.2%增长到了4月下旬的74.4%。


此外,“五一”期间2.7亿人的全国流动,可能解释了最近的“首阳”,是因为XBB系列变异株比上波中BA.5.2、BF.7有更强的传播力;据分析,传播力上升可达27%之多。按照基本再生系数18来匡算,上波未阳的在最近的旅游途中的聚集性场景中,如果没有采取保护,被感染的几率比去年底那波还要大。


距离5月5日长假结束也有十多天了,自感有新冠症状,检测阳性者数字都大幅上升,但是总数并不很多。主要原因是与这些感染者旅游结束回到出发地后的续发传播有关,上波已感染者成了传播阻力,高的抗体阳性率也抑制了这波续发传播。


现在广州地区的发热门诊中,新冠阳性率已经达到了25%上下,预计还会上升到50%或者更高,但是,由于人群中有七成体内仍然有自然感染形成的中和抗体。根据海外以及香港地区的回溯数据分析,这种保护至少可以维持10-12个月,那么,这波“补阳”疫情在波峰上不会太高,但是时间将会比较长,比如延续到今年的10月份。


个人如何做好防护?还需要接种疫苗吗?


对于那些至今从未被自然感染的人来说,“未阳”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免疫力好,再加上自我防护得当,在聚集性场所保持2米的社交距离,是种简单易行的措施。


对于免疫力低下人群,比如,肿瘤化疗患者、免疫抑制剂服用者、自身免疫病患者,在去高危场合前,比如医院、机场、展会,做好充分的防护是很有必要的;对于高危职业者,比如外科医生、牙科医生等,检测体内抗新冠中和抗体有必要,如果体内抗新冠中和抗体水平低于阈值,未来被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在上波或者这波自然感染中,症状较严重,那么接种能够有效防控奥密克戎株的第二代新冠疫苗是很有必要的;接种疫苗最大的获益是,是将任何人在任何时候感染了新冠后的身体健康上的不确定性,比如症状较重、后遗症、长新冠,降到尽可能低,风险偏好者可以无视这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CC情报局 (ID:cancer-weekly),作者:常荣山(病毒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