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突然爆发的热潮都会退去,无论对外地游客还是淄博人民来说,回归到正常都是一件好事,只不过我们希望它收场时能尽量留下更多好的印象。
5月11日,36元6个的淄博扇贝引发关注。
一名大连男子去淄博吃烧烤,点了一份扇贝,扇贝的壳子很大,但里面的肉却很小,跟成年人的指甲盖差不多。
该男子吐槽称:“这么大的壳儿,这么小的肉儿,怎么粘上去的?怎么拼上去的?挺奇怪的啊!”
该男子自称是大连人,自己就生活在海边,一个肉也就两毛钱的成本,六个就竟然花了三十六块钱,我本来想体会一下淄博人的热情,这个却有点坑人了。
据男子透露,已有市场监管局的人私信了他,称会进行核实处理。
吐槽淄博的案例并不少,但这名男子却没有得到舆论的支持,很多人都纳闷“他一个大连人,为啥要去淄博吃海鲜”?
这就好比一个成都人去淄博吃火锅,一个北京人去淄博吃烤鸭,一个天津人去淄博吃煎饼果子……住在海边的人去不靠海的城市吃海鲜,注定不可能满意。
潜台词是,该男子不是来淄博体验热情的,而是来淄博找茬的。
一者说,以前的宰客金额不是几百就是几千,个别地方涉及的金额还上万,怎么到了淄博这里就变了,十几块钱就坑人了?
二者说,到了什么地方就吃什么菜,淄博的海鲜肯定不能跟大连、青岛这种城市比,一是味道不新鲜,二是价格不便宜。
三者说,大连旅顺那边的扇贝是论斤称的,好一点的才15元一斤,个大鲜美。淄博作为内陆城市,不靠海,一个扇贝加蒜蓉粉丝6元我觉得很正常。
四者说,网上买的很便宜,但质量参差不齐,新鲜的基本上都是连着壳的,这种小还掉下来的基本都是预制菜,冷冻的那种。
不必过于神话淄博,将其抬到不属于它的高度,以至于无法接受任何朴素的质疑。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前提是要用统一的标准。
譬如说,让淄博的海鲜跟沿海城市去比较,前提就错了,即便花再高的价钱,也没办法吃到沿海城市街边小贩卖的新鲜海鲜,因为任何运输都会让食材变味,况且海鲜运输大多采取冷冻的方式。
从画面上来看,这六只扇贝确实像冷冻拼接的产品,它的品相不好,价钱也不便宜,这是客观事实。
而这位男子将糟糕的体验曝光出来,真正想表达的未必是这个意思,从观众的角度看,只解读出了一种含义:淄博不过如此,远不如我们大连。
吐槽得对,但不是时候,他或许更应该吐槽整个烧烤行业,因为整个行业都在奉行这样的潜规则:食材基本都冻货,且是半成品。
不是没有新鲜的食材,而是普通人根本吃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