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网文行业空前繁荣的时代。但“神作”,抑或是“全民爆款”去哪儿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作者:筱鹿,编辑:园长,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网文行业,已经很久没有一个“通吃”全民,实现广泛破圈的作品了。或者说,很久都没有一个能被网文读者群之外的互联网用户关注到的网文作品了。


在此前,这是完全不可想象的:早年间,即便是不看网文,但只要使用互联网,也多少听说过《明朝那些事儿》《斗罗大陆》《斗破苍穹》《吞噬星空》之类的网文“神作”。但现在,这样的作品去哪儿了?


“上个月我参加了一次番茄小说的活动,这两年他们最火的作者就是《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的三九音域。这本书已经写了389万字,有212.8万人追读。”


“大门ZRR”是一位资深网文观察者,从2020年起做网文相关的视频,至今已有22万粉丝。他告诉刺猬公社,“可以很明显地体会到,《我在精神病院学斩神》这个书在小说平台是非常火的。但是出了平台,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它的讨论度就不高了。”


这不是一家平台出现的状况。截至2022年底,阅文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为790万。但是一本均订十万的小说,已经是业内非常头部的作品了。起点第一部均订破十万的作品是会说话的肘子的《大王饶命》,爱潜水的乌贼大火的作品《诡秘之主》,则是第一本在连载期间均订破十万的小说。


“从效益上看,作者的日子比以前过得更好了。但对比整个网文付费用户群体,即使是最头部的书也没做到‘通杀’。”大门ZRR觉得过去十几年前那种一本小说通杀各大榜单,整个社会讨论度特别高的现象,现在已经很少。


《2022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网文写手数量已有2278万。这是网文行业空前繁荣的时代,但“神作”,抑或是“全民爆款”去哪儿了?


网文江湖,褪去草莽

图/微博截屏
图/微博截屏


尽管这件事在当时一度传为网络笑谈,但也是第一次让平时不关注网文的人们直观感受到,原来网文作家这么有钱。


那个阶段,网络文学平台在不断壮大,网文大神格局初成,行业蓬勃向上。2015年被称为网文“IP元年”,人们发现了网文这个巨大的内容库,于是每年都有大量作品售出版权,网文作者的身价水涨船高。也是从这一年起,唐家三少的版税收入超过了一个亿,并在接下来几年一直保持这一水准。


IP模式未出现时,网文作者的收入来源几乎只有订阅和出版,与收入相关的两个因素是作品价格、付费人数。因此,一个IP写得越多、收入也越高。造成了现在男频网文动辄几百万字、几千个章节的局面。


但是IP改编兴起后,网文商业化渠道也变得越来越多,作者收入来源又多了一个大项,即售卖版权。


即使原来不太出名的中小作者,也有卖出版权的机会,并获得能与头部作者比肩的收益。一些头部作品却因小说篇幅太长、世界观过于宏大、人物众多而改编起来极为困难,相关影视剧的反响反而不如人意。


影视圈的热钱涌入网文领域,改变了原来单纯“以文论天下”的局面。早年,一部小说只要有知名度,就会有大把影视公司争相购买。但如今,影视行业更重视荧屏呈现效果,而不把小说热度、作者业内地位作为唯一评判标准。


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头部的作者也需要遵循IP改编逻辑,在开一篇新文时,就开始考虑将来的改编效果。


正因如此,网文圈的竞争比以前更加激烈。作者们更加在意自己“梗”的新颖性、原创性,担心会有其他中小作者写了和自己相似情节的作品并卖掉版权,从而影响到自己作品的售卖。


比如,在2022年3月,会说话的肘子曾指责晋江作者桉柏的《穿进赛博游戏后干掉boss成功上位》抄袭自己的《夜的命名术》,被网友认为是空口鉴抄的又一案例。而《穿进赛博游戏》在被肘子指责抄袭翻车后,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关注度,后卖出了版权。


最近,七英俊和华九灯之间也有原创纠纷。2023年初,七英俊在微博指责华九灯的小说《反派夫妇不想走剧情》抄袭了自己的《成何体统》。随后,华九灯在微博回应,力证自己没有抄袭。大部分网友也认为七英俊给出的抄袭证据不足。


自此,抄袭事件反转,七英俊在微博发布声明,决定以微博打赏形式转给华九灯3万元钱,当作对华九灯的补偿。但是这个做法让围观群众更加愤怒,七英俊未与华九灯提前沟通,就单方面想靠打钱“私了”被网友评价为“百万粉博主对新人作者的傲慢”。


在七英俊挂抄袭事件后,有网友注意到她的书《成何体统》已于2022年中旬售出影视改编权。


作者是作者,写出好的内容就能出名,收获财富。但作者又不仅仅是作者,网文商业运营增强,作者也会考虑更多创作之外的事情。IP改编需求,让作者变有钱,但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创作。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作者与“圈子”,相爱相杀


大门ZRR还提到,自己身边有朋友会一口气订阅一个作者的书所有章节,但是根本不看内容。


“感觉有点像饭圈了,”他说。


无数新人作者初入行时,都曾幻想过“一书成神,飞升证道”,网文之于他们,是一个将心中幻想世界呈现给大众的机会,是一个希望改变命运的绮梦。但现实不是幻想,“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的背后,是互联网的运营手段,是内容产业的商业逻辑。


数据一方面可以量化内容的传播力,体现创作者的价值,但数据也对内容和创作者产生了“异化”,比如一些平台,就经常用打赏、书友榜、作者pk等手段维持运营,来让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贡献金钱和流量。这种情况下,有的读者已经不是看书的内容打榜,而是冲着作者本人的影响力。


“我觉得这就是饭圈文化。”大门ZRR说。越来越多读者,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组成一个个小圈层,圈子和圈子之间的壁垒越来越厚;再加上算法主导的兴趣推荐应用在了网文平台,用户看到越来越多自己想看的,也就进一步强化了兴趣圈层之间的厚度。


近些年新兴网文平台的崛起,也让读者圈子被不同平台变得更为割裂。例如,七猫、番茄、掌阅、飞卢、17k等阅读平台的出现,为读者提供了更多新的选择;在中短篇网文赛道,也有知乎、lofter等平台积极布局,知乎甚至为其平台上的小说开辟了独立的阅读APP。


而对于部分作者来说,“圈子化”并不完全是个坏事。更多地在社交平台展示自己,维持热度,也是一种推广作品手段。作者会通过组建粉丝群,转发二创,翻牌读者等方式来增强读者的黏性。


例如七英俊,就会通过在微博发布自拍、ps作品,以及参加各大签售会、活动节,来保持着自己在公众面前的活跃度。


“在我看来,现代的网络小说的市场就不是一个讲共性的时代,讲的都是个性。”大门ZRR说。同时,他也觉得,读者的圈层化有利有弊,这并不是时代的“倒车”。


但缺少全民级的作品,会导致整个网文行业的社会影响力降低,比如在打通IP产业链进行改编、运作等方面,会处于不利地位。大门ZRR认为,“一个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头部的作品拥有全民的讨论度,而中部、腰部的作品也各有各的圈子,大家‘圈地自萌’玩得很嗨。”


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刺猬公社 (ID:ciweigongshe),作者:筱鹿,编辑: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