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台湾媒体报道,台湾高层人士透露,去年台湾导弹产能已经突破了年产800枚,2023年全年有望突破1000枚大关,这将是台湾导弹产能的历史高峰。根据台媒披露出的数据,2021年之前台湾的导弹产能仅为年产量500枚,许多生产线仍然依靠手工生产,但是近两年来台湾中山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海空战力提升计划采购特别预算案》新建设了大量导弹生产线,且已经实现了高度自动化。这一“预算案”是在2022年1月份由台湾所谓“立法院”正式通过的,台计划耗资545亿人民币购买新导弹,以提升台湾海空军的战斗力。

在这份预算案中,提到要获得大量新式导弹,以快速形成“不对称”作战能力。目前这项计划正在稳步执行当中,2023年台湾已经建成16条大型导弹生产线,可大量生产多种类型的导弹,包括“剑翔”无人机、“万剑”弹、“雄风”3导弹、“天宫”3型防空导弹、“剑”2导弹等。



▲台湾“剑翔”无人机,图片来源:网络

545亿人民币不是一个小数目,换算成新台币大约为2400亿,如此多的经费,台湾都打算购买一些什么类型的导弹呢?按照“预算案”计划书的原文,这2400亿新台币在采购导弹时,将主要购买3大类,即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反制武器。反舰导弹方面,台湾准备全部购买美制岸舰导弹,总经费大约为797亿新台币。这笔钱是为了落实2020年美国国会批准的一项对台军售协议,该协议提到美国计划向台湾方面出售400枚岸基“鱼叉”反舰导弹及其配导装置。



▲“鱼叉”反舰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台湾有自行研制的“雄风”系列反舰导弹且号称性能不错,但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雄风”3反舰导弹的生产计划却不得不让位于直接购买美制导弹。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台湾方面对自己雄风3导弹的性能没有多大的信心。前不久,媒体还曾披露出“雄风”3导弹的部件居然被送到了大陆山东省维修的事件。

台湾民众嘲讽说,台当局计划购买岸基“鱼叉”的背后,就是在给美国交“保护费”。但嘲讽归嘲讽,数百枚鱼叉导弹交付给台湾,无论如何对解放军海军来说都是一个较大的威胁。

至于防空导弹方面,台湾计划购置野战防空导弹系统和陆基防空导弹系统。台湾的防空导弹系统主要为“爱国者”系列、“天弓”系列和“陆箭”2防空导弹构成的三层体系。2021年,台湾计划向美国购买“爱国者”-3增程型,同时耗资347亿新台币用于采购台湾自研的“天弓”3防空导弹,另外88亿新台币则用于采购“陆箭”2防空导弹。3层防空的导弹数量持续持续,将使得台湾的“刺猬”属性更强。台湾方面称,“天弓”3导弹的性能已经接近“爱国者”3,飞行速度能达到7马赫左右,具备拦截解放军弹道导弹的能力。因此台湾将其视为“反弹道导弹”的利器,但是其真实战斗力,可能远不如台湾的宣传。



▲“天弓”3防空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陆箭”2导弹则主要担任岛内近程防空,最大射程数十公里,有效射程大约为十几公里,性能仅和我国装备的红旗16的早期型号相当。反制武器方面,台湾则主要计划购置“剑翔”无人机、“万剑”导弹和“雄升”巡航导弹等。其中“剑翔”无人机是台湾参照以色列“哈比”无人机的设计理念开发的,主要用于反雷达“万剑”导弹在外形上酷似“风暴阴影”,它是一款空射型集束巡航导弹,可由台湾的战斗机携带,打击大陆沿海地区的雷达。



▲“万剑”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从台湾上千枚导弹的采购计划中,不难看出台湾以武拒统的主要思路。台湾之所以不惜重金购买美国的岸基反舰导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守住台湾海峡和宫古海峡,台湾认为只要这2部分海域的控制权还在台湾手中,则台湾可以有效阻止解放军登陆部队进行两栖登陆作战,也能阻止解放军大型航母编队经过宫古海峡后进入西太平洋地区执行区域拒止任务。台湾方面设想,当解放军派出数十艘071、072等两栖登陆舰作战时,台湾方面也将有数百枚反舰导弹对准目标。



▲“万剑”导弹,图片来源:网络


尽管台湾现在以每年上千枚的速度生产导弹,但是想借此“以武拒统”恐怕仍然是痴心妄想。毕竟仅仅依靠几千枚导弹,台湾仍然不可能在战时拿到制海、制空、制天和制电磁权。尤其是在失去了制空权之后,台湾的防空导弹系统将完全暴露在解放军察打一体化无人机的面前,另外歼20隐身战斗机以及电子战机也能对其展开火力突击和电磁压制,就算有少量的漏网之鱼,也很难扭转战场形势。随着台湾防空导弹消耗殆尽,整个台湾将成为解放军无人机的24小时监视区域,一旦发现任何可疑目标,就能进行针对性的猎杀。因此,台湾想要依赖提升导弹生产速度,生产数量更多的导弹的方式实现对解放军的反制,恐怕只能是哄骗哄骗岛内民众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