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传出了我国将要重新研发大口径火炮的传闻,从火炮诞生以来,火炮的口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态势。从小口径滑膛炮到大口径臼炮,在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火炮发展有开始转向新的口径火炮,欧美系的75mm、105mm、155mm、150mm,苏系的76.2mm、122mm、152mm口径的火炮成为了主流火炮,另外还是由部分大口径火炮在世界各国中被装备。下面我们就将按照此线索展开相关讨论。
第一次工业革命爆发后,各种工业技术的发展催化了火炮技术的进步。第一次世界大战无疑成为了火炮技术迅速发展后一次集中的实战展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国大规模使用了。诸如重型臼炮、列车炮等超级火炮在大规模的壕堑战中集中使用,甚至在我国军阀混战时期也曾有列车炮出现。一战以后,德国受《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的军事工业大受限制,但是在希特勒掌权后德国重启超级大炮的研究,陆续研发出世界上最大的火炮——800mm的“古斯塔夫”列车炮。
同时在苏联也发展并大规模装备了诸如B-4 203mm自行榴弹炮(被称为斯大林快乐炮),而美国也装备了M55 203自行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英国也装备了由维克斯公司研发的Model 1918 和Model 1917 这两款203毫米榴弹炮。
▲美军装备的M115 203毫米自行榴弹炮
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对于超级大炮的研制随着科技进步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战经验的积累,发现传统的牵引式超级大炮因为射击效率低、体型巨大、阵地转移慢容易被空军发现而摧毁,进而被逐步淘汰,但是各种大口径的自行榴弹炮却得以发展。冷战时期,美军提出发展可以能被空运的,可以快速转移阵地、部件通用型高的的新型重型自行榴弹炮,于是M110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应运而生。从1961年M110榴弹炮正式定型以来该系列的火炮总共生产了1249辆,同时还大量的进行出口。甚至该型火炮还曾被援助台湾,而我台湾地区现在依旧装备着当时美军从退役后援助台湾的M115自行榴弹炮和M55型203毫米自行榴弹炮(该炮甚至参加过金门炮战)。
另外美国还和加拿大在天才火炮设计师吉拉德布尔的主持设计下研发了一门长达36米,口径达到424毫米的巨炮,因为该炮曾在加勒比海的巴巴多斯岛试射,该炮也被称之为巴巴多斯大炮。这门口径达到424毫米的超级大炮设计之初是被用来发射卫星,但是后期发现,超级大炮发射卫星的效率委实赶不上火箭,所以最后巴巴多斯大炮也因为美加双方的“断粮”而无疾而终。
东方超级大国,苏联则在战后研发了2C7 “芍药”、2S7“牡丹”等型号203毫米自行榴弹炮和2S4“郁金香”自行迫击炮。其中2S7和2S4还在最近的俄乌战争中现身,可见俄罗斯人对于大炮的喜爱是刻在骨子里的。而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忠实拥趸,朝鲜在获得苏联援助的2S3型180毫米加农炮的基础上拼接了,一段170毫米口径的炮管,以此来通过增加药室药量的方式,增加火炮射程,最终使得谷山大炮的射程达到了50公里以上(而首尔到三八线的距离只有40公里)。
而一直处于世界焦点的中东地区,在1980年,爆发了两伊战争,伊拉克需要大量的大威力火炮,于是大名鼎鼎的布尔博士在“巴巴多斯大炮”项目被终止之后,便被萨达姆招揽至麾下继续进行他的超级大炮研究。而布尔博士也确实不出所望,为伊拉克研制出了用以实战的“法奥”210毫米榴弹炮和用以实验的350毫米“巴比伦巨婴”超级大炮。但也正是因为布尔博士卓越的火炮设计才华,使伊拉克周围的国家感到了很大威胁,要知道,发射一发炮弹的经济效益可比发射一枚战术导弹划算多了。所以在布尔博士设计“巴比伦大炮”的时候就被神秘暗杀,于是超级大炮的研发浪潮也就随之告一段落。
虽然我国近代的工业发展相较于美苏确实落后很多,但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得益于苏联在早期对我国的各种经济技术援助,使我国快速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业体系,拥有了完整的工业产业链。这也为我国设计制造巨炮奠定了基础。当历史的指针行进到20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我国将面临着受到美苏双重核打击的威胁之中,于是各种反导方案便被提上议案。其中最具时代色彩的便是640-2“先锋”大炮(当时我国的反导计划统称为640计划,其中640-1是著名的“反击”系列反导导弹)的研制。
▲640-2 “先锋”反导大炮,唯一的照片。
640-2“先锋”超级大炮的研制是由210所负责研制,1410所合作研发的一款用于拦截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空的近地飞行器和洲际导弹的超级大炮。该炮的口径达到420毫米,火炮全重155吨,全长达到了26米,光是单发炮弹的弹重就达到了160kg。虽然“先锋”大炮的研发最后也达到了设计标的,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大炮反导技术并不能满足实战需求,所以该项目在1977年也被终止。
除了“先锋”超级大炮以外,我国还曾研制过一款203mm的榴弹炮。在20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在布尔博士的建议下提出设计制造203mm牵引火炮的需求,由于当时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相对温和,于是由北方工业集团在1986年立项,我国兵器科学研究院联合西班牙SRT公司和英国SRC公司一同参与研发制造这一款大口径火炮。最后实际研发制造出了两辆牵引式火炮(西班牙编号为FGZ-203),其中一辆在设计阶段便被安装到美制M158底盘上改装为自行式火炮命名为W-90。该炮研制成功后因为其投送单发炮弹的重量达到101公斤,是世界上同口径火炮中使用弹药最重的,毁伤面积也是美军M110型203毫米榴弹炮的两倍而被称为是“亚洲第一炮”。但是该炮最终也并未正式列装部队,因为我国使用的155榴弹炮的弹药投送效率要远高于203榴弹炮,在战场实际上除了极个别需要一发致命的打击外,弹药投送效率要比单发毁伤效率高的多。而且随着我国的远程火箭炮发展,我军对于远程火力的投送已经更加多样化,精确化,同时火力单元也更加智能化。所以203榴弹炮自然而然的就被叫停了。
另外在2010年前后,国外流传我国建设了两个长分别约为33.5米和24米的超级大炮,但是具体是做什么用的却不得而知。有相关的猜测认为是我国用来测试电磁炮的平台或是沿袭布尔曾经设计的巴比伦超级大炮。
早在2020年美军曾经提出了研发新一代“战略长程加农炮”(SLRC)计划,但是在计划进行了两年后,美军内部认为该项计划的研究与弹道导弹的研发涉及重复研发,而且实用性不高,随即宣布取消。而朝鲜著名的谷山大炮也在最近几年的阅兵中不再出现,取而代之的是朝鲜的远程火箭炮单元。现在还在使用和继续研发超级大炮的也就只有大炮主义的俄罗斯,俄罗斯也确实在2022年完成了对于2S7M型203MM自行榴弹炮的研发,并且将其投入俄乌战场使用(在某种意义上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俄罗斯其实是在清库存呢?毕竟苏联留下了规模庞大的炮群)。进入21世纪以后,火箭炮的研发进入了快车道,以我国03式火箭炮为例,其采用可多种的火箭弹,可以根据不同需求而使用不同的弹头和引信,在采用制导弹头的情况下,CEP(圆概率误差)已经达到10米以内,而火箭弹的发射重量可达到800千克,仅弹头就重达280千克,火箭弹射程70到150千米,仅从单发毁伤效率来讲就完全碾压203mm火炮。
▲美媒公布的战略长程加农炮原型车图片
从俄乌战场上乌克兰使用海马斯火箭炮和俄罗斯2S7自行榴弹炮的毁伤效果来看,海马斯火箭炮所发射的很多火箭弹被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所拦截,而2S7自行榴弹炮发射的弹丸却实打实的落在了乌克兰的土地上。但同时不得不承认的是,俄乌战争并不算不上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战争。海马斯火箭炮所发射的弹药被拦截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射的什么弹药和火箭炮的标的选择,而实际上海马斯火箭炮也只是算是上世纪的产品,但即便如此海马斯依旧对俄军的弹药库、燃料库、指挥与控制中心、铁路以及桥梁等进行了打击,造成了俄军一些人员伤亡以及装备、物质损失。尤其是对俄军指挥部的打击,导致俄军多名高级军官牺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军的士气。而反观2S7自行榴弹炮,因为其自重过于庞大,导致其移动速度缓慢,发射速度也受限,但是经过现代化改装后的射击精度和单发毁伤效率确实很可观。
但是这都是建立在战场双方的战场态势能力感知薄弱的前提下,在现代战争中,受炮兵侦查雷达威胁,2S7火炮在发射弹丸后必须马上转移阵地,否则将迎来的则是铺天盖地的弹雨。而火箭炮机动性则远胜于重型火炮,可以在完成对于预定目标的火力投送后马上撤离阵地,完成打一枪换一地的目的。所以在未来的战场上远程火箭炮必然会取代重型火炮,成为远程火力投送的主力。
书归正题。关于我国将重启203mm火炮研发的消息,我认为并不会是传统火炮,因为正如上文所讲,我军现役的155毫米自行加榴炮和PCL-171车载122毫米加榴炮完全满足营旅级火力投送,而更远的火力打击则可由远火代劳。所以新型203mm的火炮很可能是某种新型发射方式,因为完全没有必要再就一款传统火炮进行立项,大家可以想象,有没有可能是电磁炮?或者激光炮?
毕竟我国早在几年前就将电磁炮实验平台搬到了936号坦克登陆舰上,而在前不久的央视军事频道中又密集宣传了电磁炮,所以军武菌有此猜测此次研发的203mm火炮很有可能是电磁炮。也希望我国的电磁炮研发在马伟明院士的带领下早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