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坛经济观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杨仲华,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职业网球巡回赛在时隔三年后纷纷高调宣布重启中国赛季,让中国网球迷们的热情不再无处安放。


一周前,国际女子网球协会(WTA)在其官方网站宣布了“WTA恢复2023年秋季中国赛事”的消息,瞬间引爆了国内的社交媒体。官方赛历还要在未来几周才会公布,WTA主席史蒂夫·西蒙提到预计会有八站,包括六站常规赛事:郑州、北京、广州、南昌、香港和武汉,珠海超级精英赛,以及有着巨额奖金支票的深圳年终总决赛。


在官方声明中,WTA将重返决定的原因解释为“要让该地区女性通过网球获得职业发展的机会”,但舆论显然不这么认为。《纽约时报》就尖锐指出,财务问题才是WTA重新开启中国赛季的主因


尽管西蒙在接受采访时坚持表示“钱”不是唯一理由,他说:“我们认为这符合组织的最佳利益,这对我们的资产负债表有好处吗?是的,有好处,但那不是做出决定的基础。”


至少从外界披露的数据看,WTA的财务状况比想象中的更糟糕。连年的运营亏损,让它们在短时间内似乎很难在中国市场之外找到更赚钱的“抓手”。在中国这个巨大的网球市场面前,WTA需要中国赛季,或许远甚于中国对它们的需要。


一、财务问题不容乐观


对于中国广大网球迷而言,这一周最欣喜的消息莫过于WTA巡回赛的回归。但WTA重返中国的背后,是疫情打击下进一步恶化的财务状况。


据英国《卫报》报道,WTA在2020年的运营亏损达到了1650万美元,相比疫情之前2019年100万美元的亏损额翻了数十倍,收入也从2019年时的1亿美元缩减至3000万美元。


这其实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疫情。相比之下,隔壁ATP(男子网球协会)虽然收入同样在下滑,但2020年实际利润反而还增长了100万美元,达到1600万美元。归根结底,是WTA对于年终总决赛收入的长期依赖,尤其是在“傍上”出手大方的深圳之后。


落户深圳之前,WTA年终总决赛在新加坡连续举办了5年。WTA前任当家人阿拉斯特曾经透露,和新加坡的五年合约的收入,大约占到WTA利润的35%至40%。


2018年,在以资生堂为首的金主们的支持下,WTA一口气与深圳签下连续十年之久的年终总决赛举办权,被官方称为WTA成立45年以来最大的一笔交易。彼时,西蒙就表示,交易协议的价值接近10亿美元。按照这个收入量级,足以保证WTA未来的经营。


而且奖金也格外惹眼。2019年赛事举办的第一年,1400万美元的总奖金就创下了网坛之最。当年获得冠军的前世界第一巴蒂总共带走442万美元的奖金,更是极具话题性。要知道,在早已实现男女同酬的四大满贯中,当年奖金最多的美网也仅有385万美元。


但WTA没有料到,与深圳十年之约一下就暂停了三年。从2020年到2022年,深圳年终总决赛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未能办赛。在2020年比赛停办一年后,2021年和2022年,总决赛先后移师瓜达拉哈拉和沃斯堡举办,临时更换举办地的后果就是奖金大缩水,过去两年的总决赛冠军都只拿到157万美元奖金,可以说一夜回到解放前。


据《纽约时报》披露,去年总决赛一度面临无人接手的窘境,WTA非但没有赚钱,甚至还自掏了500万美元的腰包。也难怪WTA主席米奇·劳勒会对深圳总决赛念念不忘,“中国对WTA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对整个女子运动也是如此。大家都可以看到2019年总决赛创下的奖金纪录,当我们宣布这个数字时,感到非常骄傲,现在依旧如此。”


在这样的情况下,WTA的收入必然会由此受到巨大限制,哪怕短时间内WTA现金储备还比较厚实,能应对暂时的财务压力,可主体收入之一的极度萎缩,也让其收支更难平衡,进而无法在商业开发和现有服务的改善上投入,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WTA财务状况的不乐观,也体现在每况愈下的票房号召力上。


去年的WTA年终总决赛称得上是近几年最冷清的一届。开赛第一天,美国女网前二佩古拉和高芙坐镇主场,世界第二贾巴尔等名将也上场亮相。但据记者曝光的现场照片来看,能容纳14000人的迪基体育馆,只来了不到10%的观众,与往届人气形成鲜明对比。


为了吸引人气,赛事主办方紧急调低票价,第二比赛日的票价一度降至4美元。尽管接下来几天的上座率稍有好转,但球票仍然是低至20美元起售。


对此,不少媒体人和球迷都发出了相同的声音。《体育画报》著名网球专栏记者Jon Wertheim就曾公开呼吁,“本应是WTA最热卖、最赚钱的年终总决赛应该尽早搬回中国,而不是在毫不关心网球的城市浪费时间。”


不过,早在今年一月底召开的深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深圳市广电旅游体育局就表示今年要办好WTA年终总决赛。这也算是另外一种官宣回归的方式,提前给WTA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所以,当中国向世界职业网球敞开了大门后,无论如何WTA都不愿放下深圳年终总决赛这块蛋糕。有媒体报道,在中国过去三年总决赛空缺之后,WTA有意把失去的找回来,将深圳总决赛举办期限延后到2031年,以履行最初的10年承诺。


二、中国市场有多重要?


长久以来,“中国赛季”早已成为世界网球版图重要的组成部分。在WTA巡回赛,很难找到像中国那样,能有将近十项赛事支撑起一个赛季的。


哪怕是网球重心所在的北美,在2019赛季美国也只保留了七项WTA赛事,加上美网才八项,而在同一年,中国在深圳、珠海、北京、武汉、郑州、广州、天津和南昌八个城市举办了总共九项WTA赛事,涵盖了大年终、小年终、皇冠赛、超五赛、顶级赛和国际赛等当时的各个级别。


赛事之多,奖金之最让WTA近几年捞满了油水。按照《纽约时报》披露的数据,单单2019年,WTA中国赛季举办的9站赛事就占到了WTA年收入的三分之一,总奖金数更是达到了快3000万美元。


这其中除了网球历史上最大的一张支票——深圳年终总决赛的1400万美元之外,天津和深圳两站国际赛都是为数不多总奖金超过50万美金的巡回赛,而首次举办顶级赛的郑州赛奖金则高达150万美元,武汉和北京两站1000级别的比赛奖金自然不用说,加起来总奖金能超过千万。


WTA被迫取消中国赛季,毫无疑问,对WTA本身和女子网球运动员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几项重要的赛事飞了,钱也跟着飞了。今年三月底,《体育画报》就发文爆料,缺少中国赛季的收入后,WTA财政造成了高达八位数的亏损。


事实上,在过去十年左右的时间里,亚洲尤其是中国,一直是女子网球的巨大增长市场。早在2008年,WTA就已经在北京成立了亚太区总部,与美国佛罗里达的总部和英国伦敦的欧洲总部共同构成了WTA的三个总部。


自从李娜在2011年法网夺冠后,网球赛事在中国的关注度极速提升。西蒙也有提到李娜对于WTA在中国的推动效应,他表示自中国第一位大满贯单打冠军李娜取得成功以来,这项运动在中国不断发展。


WTA也的确找准了时机,在短短数年间,网球赛事便在中国大地上遍地开花,武汉、深圳、南昌、成都、天津等地近些年陆续成为WTA等赛事的主办城市。主办方将更多的顶级赛事放在了中国,让中国赛季成为了世界顶级女子网球运动员竞逐的淘金地。


当然目前来看,今年WTA中国赛季可能没法达到2019年的“满额”。西蒙透露,去年为了弥补中国赛季,WTA新增多项临时赛季,今年将继续保留,这将会不可避免地挤压WTA中国赛季的规模,而且WTA赛事在中国一直被诟病的上座率,也让赛事主办方面临着更多挑战。


但WTA又怎么会真的“和钱过不去”呢?随着一批年轻小花的涌现,她们也有望成为WTA再次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特别是去年以来,年仅19岁的郑钦文在法网、温网比赛上接连打出不俗战绩,让中国网球诞生“下一个李娜”的声音愈发响亮。WTA显然瞅准了这个市场——只要运作得当,总有赚钱的那一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体坛经济观察(ID:titansportsindustry),作者:杨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