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当年的援朝、建设、向阳、跃进,还有如今的紫萱、紫轩、子轩等等。
由于姓名同质化严重,一些家长就另辟蹊径,给自己的孩子名字中尽量取生僻字。

图片出自网络
袁焺(shēng)、谢叕(yǐ)、李彧(yù)麒(qí)、李淦(gàn)、张曌(zhào)旭、马骉(biāo)、龙龘(dá),如果不标注拼音,大部分人不会读。
当然,还有一些人,是无法选择,假设你的姓就是一个生僻字,遇到的麻烦就是可能无法上户籍。
01
丢掉了自己的姓
就比如最近大火的“nià”字,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鸟”,下半部分是“甲”。

图片出自网络
这个姓氏源自一支居住在云南丽江、以鸟为图腾的家族。
这个颇具文化历史意义的姓氏,却因为无法在信息系统中输入显示,给村民们带来了种种不便。
于是有人为了能在城市中顺利生活、打工,不得不改姓“鸭”,丢了自己的姓。

图片出自澎湃新闻客户端
其实这种类似情况有很多,大部分是由于笔划多,且不常见。
比如鬱(yù),今鬱简化为郁。郁氏源流颇多。郁氏在宋版百家姓一书中列为第一百八十一,现属不太常见的姓氏。
璩,与蘧(qú)姓同源,以邑名为姓。
关于璩姓来历,各地族谱都有介绍,一般在“源流序”里标明,出自蘧姓,籍出黎阳,望出豫章,既表明得姓始祖,又说明易蘧为璩了,璩氏传承至今已两千多年。

图片出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殳(shū),姓源出有三:一是出自姜姓,是因功获赐的姓氏;一是以兵器名作为姓氏的姓,以兵器名为氏;一是出自有虞氏,以祖名为氏。
乜(niè),始于西周时期,周武王得天下后传位到周康王时,封吕衡为卫国卿大夫,还将聂北(也作“乜北”,今山东省茌平县贾寨镇)作为封地赐予吕衡。
他以封地名“聂北”中的“聂”为自己的氏,表示封地在聂北,并修建了城池。后有百姓以“聂”为姓,为以区别血统不同,他的后代则改以“乜”为姓。

分封诸侯,源自网络
禤(xuān),源于姬姓,出自人文始祖黄帝的后代北宫儇(禤),属于以先祖官职(第二代宰官;祭官)为符号,以祖先姓氏读音为发音。
传说,禤氏起源于黄帝之后北宫儇(禤),其后裔在虞夏朝时期封有禤国。
爨(cuàn),一是源于姬姓,出自周王朝时期官吏爨官,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一是源于祝融氏,出自东汉时期班彪、班固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还有一些,读史书经常见,一不小心,其实读错了很多年。孟子的母亲称为有仉(zhǎng)氏。

孟母三迁,源自网络
当然,一些和少数民族兄弟联系密切的姓氏,生僻字更多。
厍(shè),出厍狄氏。北周时有厍狄氏,后改为厍姓。
笪(dá),由回族中的答姓更改而来。
㱔(suǒ),为云南彝族姓氏。

彝族千家姓,源自网络
虽然生僻字很多,但我们不知道电脑无法输入,“nià”姓算是让我们开了眼界。
02
保证你打不出这个字
其实,这并不稀奇,我敢跟你打赌,你打不出 “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
由于 biáng 字只用来表示这道著名的陕西面食,用途太少太过生僻,导致电脑的字符编码集迟迟没有收录,所以电脑里迟迟打不出来这个字。

图片出自网络
虽然,biáng 字已经被收录进了「 CJK 统一表意汉字 」的扩展 G 区中,但我要告诉你,电脑里的文字编码和输入法还不是一回事。
换句话说就是,电脑里能看到的,输入法不一定能打出来。
这主要是因为现代计算机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为了处理文字方便,给 26 个字母在电脑里设置了一套编码标准。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阿斯克( ASCII )码 —— 又叫美国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SCII 码表在当时不亚于现在的九九乘法表,是计算机处理文字的基础。

阿斯克( ASCII )码,源自网络
但由于初代电脑硬盘较小,因此它只能处理256个字符。
所以当到了中国后,有了更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GB2312 文字编码标准。
这就解决了因为硬盘导致收录字数不够的问题,不过,一个新的问题却诞生了。
因为各国使用的标准不一样,经常在一台电脑上是正常显示的文档,到了另一台电脑上是一堆乱码。
就好像是没有 USB 充电口之前,功能机和山寨机们各自用着五花八门的充电头一样,谁也不兼容谁。

GB2312 文字编码,源自网络
于是上世纪 80 年代的时候,万国码( Unicode )组织就在微软、苹果、 Adobe 、惠普、 IBM 等几个科技巨头们的牵头之下成立了。
万国码最多能存上 65,536 个字。这还不算完,继续优化,40 多亿个字的存储空间别说全世界的文字了,说不定等以后发现了外星文明的时候依旧够用。
biáng 字虽然已经被收录,但文字编码是内置于操作系统当中的,这只是完成了表明完成了准备工作,离实际使用还有一段时间,需要操作系统的一并跟进。

万国码,源自网络
而且, biáng 是一个由 bi ( 读 bai )和 áng 两个音节组合而成的合音,属于关中地区的方言发音,不能单独作为一个拼音来使用,所以无法被拼音输入法打出来。
而 biáng 字的性质也和「 招财进宝 」类似,属于民间为了这个发音生造出来的一种臆造字( 野字 )。
何况 biáng 字本身更是在陕西的不同地区存在差异较大的不同写法,把谁收录进字典估计其他地区的朋友都不会同意。

biáng 字的几种写法,源自网络
在 biáng 字公开可以输入之前,最好让孔乙己一样的人物去考证下标准的写法.
否则即使以后电脑里可以正常显示 biáng 字了,我们也依旧没法通过拼音输入法正常把它打出来,只能跑到百科一类的地方复制粘贴。
03
电子时代的书同文
中华上下五千年,汉字的历史可太长了,所以汉字一共有多少个是个很难说清楚的问题。
据学者考证,甲骨文和金文共有汉字约5000个,我们已知其含义的约有3000个。
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
北宋《类编》收录汉字高达33190个,而清朝《康熙字典》收字46933个,是古代收录汉字数量最多的字典。

图片出自网络
《汉语大字典》收录单字56000多个,2020年发布的最新版《新华字典》收录单字13000多个。
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只有3500个汉字,而根据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394个常用汉字就占据了99%的语言篇幅。
因此,“biáng,biáng面”的“biáng”字无法输入并没有太多影响。
但一个生僻姓氏,就是一段家族史;这些不常用的汉字,传承着中华文明的文字之美。

图片出自网络,此处无不敬,是让大家了解生僻姓氏背后都有文化脉络。
电子时代,不应该倒逼人们去改掉自己的姓氏。
有关部门最值得点赞的是,新闻里的“nià”这个字已经能被打印在户口簿上。
许多生僻字并不是因为读音、字体的复杂,只是由于各部门之前不能做到有效沟通,处于信息孤岛所致。
新的《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强制性国家标准发布,新国标增加录入了1.7万余个生僻汉字。
它不仅收录了国务院发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全部汉字,还可覆盖我国绝大部分人名、地名用生僻字以及文献、科技等专业领域的用字。

图片出自网络
只要我们及时跟进,就能避免掉这样的状况发生。
不过,我好奇的是这个biáng 字现在能不能打出来?反正我的电脑打不出来。
另外看完这篇文章,你是不是已经尝试输入biáng 字。
如果有成功的,看鉴君坐等打脸。
注:生僻字姓氏资料来自现代汉语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