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晓天,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匹克球会成为下一个时尚运动吗?》这是3月23日,国家体育总局网站转发的一篇《中国体育报》文章。官方的行为让一众从业者兴奋不已,即便是文章并没有给出结论。


每个人都看到了这项结合了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运动,近两年在美国的爆火,他们也坚信这件事在中国市场复制的确定性。尤其是在去年,飞盘和露营给整个户外圈注入了“过剩”能量。于是,匹克球成了户外从业者的新“标配”,没有人想错过下一波潜在的红利。


山合会的老板陈炫宇就新开了匹克球的业务,他直接给出了时间线: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匹克球只需要半年就能在国内火起来,“自从我们开始做匹克球,几乎每一天,我都能收到合作和赞助的私信。”陈炫宇说。


琰之说他在去年9月成立的“nesia club”算是国内第一家匹克球俱乐部,为了赶第一波,他把主业从露营移到了这里。


不过,至少在体坛经济观察记者交流的几个户外爱好者来看,匹克球的认知度并不高。如果说它真的是下一个网红运动,那只能等风来,但风在哪里呢?


美国爆火


匹克球在美国的火爆是毋庸置疑的。


《纽约时报》点名其为美国最具潜力的运动项目;连续三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目前已经超过了500万玩家,2019年以来参与率上升了159%;2019年其在美国市场的产值已经达到了11.96亿美元,且每年还保持着10%左右的稳定增长。


美国最大的匹克球健身馆之一Life Time的创始人阿克拉迪在采访中指出,去年自家球馆的参与人数从1.6万人增加到16万人。匹克球顶尖球拍制造商塞尔柯克也表示业务同比增长了一倍。


谁都说不清楚为什么匹克球在年轻人群体一下子就火了,原本这只是一个老年人的健体项目。《纽约时报》的分析称疫情结束后几乎所有人都有运动需求,但传统的网球强度过高,不适合刚痊愈的人群,因此若要找一个能够替代网球手感,又能享受网球乐趣的运动,匹克球就成为了首选。


这实际上有些“牵强”,至少无法从商业逻辑上去论证它如何一下子完成了年龄层和规模的破圈。


但门槛低肯定是个基础卖点,这个逻辑跟飞盘类似。相较于传统网球,匹克球的球拍和场地更小,球是镂空材质,比传统网球更为轻便。在玩法上,与其说匹克球是缩小版的网球,不如说它更接近于羽毛球,对于多数人来说,上手都很快。


当然,明星的带货能力是巨大的。卡戴珊在社交账号上全程记录了自己第一次玩匹克球的经历,退役网球天王费德勒也晒出过自己玩匹克球的照片。包括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称自己是50年的匹克球爱好者。


四月的第一个周末,首届匹克球大满贯在佛罗里达州举办。四位网球大满贯得主安德烈·阿加西,约翰·麦肯罗,迈克尔·张和安迪·罗迪克将争夺100万美元的奖金,周日的最高票价卖到了506美元。


“超越”飞盘?


陈炫宇喜欢叫“皮卡球”,音近于宝可梦的爆红角色。他说这样称“pickleball”更萌更可爱,能吸引更多人群来参与。


这句话实际表明了匹克球在国内的问题:确实刚刚开始起步,没有固定且统一的爱好者群体,甚至连统一的称呼都还没有。


琰之最初只是想为户外露营找一个大家都能参与且都能愉快玩耍的活动,瞄上了匹克球,但随着对北美匹克球文化的调研深入,他越发觉得匹克球才是能在国内火起来的运动,所以把主业从露营移到了这里。


琰之认为后疫情时代人们对运动的刚需发生了变化,从前只是老年人运动的匹克球作为休闲轻度的运动项目是符合这个趋势的。且它又不是完全的“养生”运动,一场两小时的匹克球玩下来还是有相当的运动量。


在他看来,匹克球在北美的爆火路径与国内目前的环境十分相似。“我们刚办活动那会,好多人都阳了,我们都倡议阳了的人居家休息,还是有好多人报名想来玩。” 琰之说,“当时我们在商区办活动,周围集市什么的都没什么人,只有我们这很热闹。” 


在与琰之和陈炫宇的对话中,两位都拿匹克球对标飞盘。陈炫宇说匹克球并非完全的户外运动,它对场地的要求并不高,因此一年四季都能玩,光是这一点就“完爆”只能在春暖花开季才能玩的飞盘。


而在琰之口中,匹克球的优点更是今天的飞盘所不能比的。“飞盘在国内是这两年才开始火的,但是说白了它还是欧美那边‘玩剩下’的一个项目,它不如匹克球新。”飞盘的“网红感”也太强了,整场比赛,焦点甚至是在给女孩子拍照,很多想有运动体验的用户肯定会不舒服。


琰之觉得匹克球场地的大小适合承载的商业元素更多。他们在实际操作的案例中,跟商区结合的效果非常不错,甚至能直接把小型匹克球或者壁式匹克球做进小酒馆和餐厅。这会极大地增加匹克球的适配性,从而扩大场地范畴。


美国的火爆也是伴随着大量场地的开发,且商业化已经进化到了跨界的状态。早在2021年LVHM就推出了收藏级匹克球拍,4支球拍5个球外加球箱售价63万元。北美赛用级匹克球拍的售价约在500~1000元,在nesia club品牌店出售的匹克球拍,基础款仅100元左右,但是有球拍设计的艺术家联名款则能卖到368元一支。


在北美还有匹克球俱乐部与炸鸡店联合开发的案例,虽然看上去炸鸡店这种不健康的饮食跟运动项目十分不契合,但美国网友在推特上就说过没人能在运动完之后拒绝炸鸡的香味。


等风来?


虽然聊起匹克球,陈炫宇和琰之都能侃侃而谈,但一个无法避免的事实是它在国内现在仍是“小众中的小众”。


记者询问身边有网球基础和运动习惯的朋友是否玩过匹克球,答复均是否定,大部分人连听都没听说过。“这是一项超出我理解范畴的运动。”小文说,“我没玩过,也没听说身边有谁去玩过。”记者的感知很直接,知道的人都说好,但怎么才能让更多的人知道才是最难解决的一环。


在匹克球变成“潮流运动”之前,广东一度在全民健身领域尝试过匹克球,且效果非常不错,也组织过联赛和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但用琰之的话说,那跟北美之前的标签完全一致——老年人玩的、过时的运动。如何在年轻人中推广,大家都是从零开始。


复盘飞盘爆火的思路,总离不开引人注目的所谓“飞盘媛”在社交平台所带来的流量,陈炫宇觉得自己看中的也是女性市场,“因为有女孩,就会有男孩。”匹克球能带来的在穿戴上的“可炫耀性”跟飞盘的瑜伽裤也能比上一比。例如阿迪达斯和斐乐都上架了匹克球专业球衣,在女性款式上,匹克球裙被做成露脐的两件式,相较于传统的网球裙更轻盈,也更能凸显好身材。


琰之也在做类似方向的尝试,尽可能组织泛潮流的匹克球活动,例如夜间的荧光球场,他也用年轻靓丽的男孩女孩吸引注意力,效果还不错,“我们每次活动都是超额报名的状况,且参与过的人大约有75%会参加第二次。这说明匹克球本身是好玩的,用户黏性是有保障的。”


琰之接触的投资人在当下这个阶段仍在观望,一旦有人跑出第一个成熟的模式,就可能会有钱进来。


在社交平台上,匹克球“不出意外”地被赋予了社交属性,从这一点上看,陈炫宇和琰之的判断应该是准确的。例如在小红书上组织匹克球聚会的好几家都是“脱单俱乐部”,参与的用户都或多或少地带有社交的需求。


但这个项目还是太新了。小五上周末与朋友在北京共同体验了“潮人匹克球局”。传说中的低门槛易上手,他都没什么感觉,“对我来说还是太难了,随便玩玩还好,真的计分之后,它发球要打到指定区域,就不太容易了。”


不过小五也提到气氛真的好,到场的人玩得都很开心。在其他用户的反馈上,“开心”是最常被提到的,但也有不少用户提到“烧脑”,即便简单,积分和整体游戏规则的不熟悉,没有一、两节课是搞不明白的。


当被问到匹克球是否能成为飞盘之后的下一个网红运动时,小五说“不太靠谱”,“跟飞盘还是不一样的,这个更像是羽毛球、网球爱好者会长期玩的项目。”他没有直说,但匹克球还是太复杂了,哪有飞盘这种“傻玩”的运动适合更大众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