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美国硅谷银行挤兑潮来得前所未有的迅猛,而社交媒体在这其中扮演了必不可少的角色。有人士担心,当人工智能技术崛起后,金融系统将如何防范风险。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MT时报 (ID:gh_f7653dea6e99),作者:刘蕊,原文标题:《史上首次社交媒体挤兑潮:推特成为硅谷银行破产最大帮凶》,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硅谷银行在短短48小时内便“光速”倒闭,成为2008年以来美国最大的银行倒闭案,震惊了全世界。


尽管这起银行倒闭案和美国过去历史中的众多银行倒闭事件类似,都是由挤兑引发的破产,但值得讨论的是,与过去的银行破产史相比,此次硅谷银行倒闭案中,出现了一个在过去从未出现过的新元素——社交媒体的催化。


由于社交媒体的催化,此次银行挤兑潮来得前所未有的迅猛,甚至被美国监管官员称为“第一次推特引发的银行挤兑”。


一、史上首次由推特引发的银行挤兑


回顾此次硅谷银行的破产过程,的确是快得令人咋舌。


美东时间3月8日,硅谷银行刚刚披露其债券投资组合亏损18亿美元,并计划筹集超过20亿美元的新资本后,恐慌立即在推特、Slack和WhatsApp等社交媒体平台上蔓延,并促使银行储户争相从该银行取出400多亿美元。这导致硅谷银行在仅仅两天后,即3月10日便宣告破产。


而在这过程中,社交平台显然发挥了巨大的催化作用。


在硅谷银行破产的前一天,多位知名风投家在推特等社交平台上发布了相关消息,并对硅谷银行的形势发出警告,这无疑催化了市场恐慌情绪。


此外,不少相关企业的创始人和CEO们也在Slack聊天频道上分享了关于硅谷银行令人担忧的情况。


这促使人们蜂拥使用线上提现,而硅谷银行也遭遇了一场“现代化”的挤兑潮。


按照众议院金融服务主席麦克亨利(Patrick McHenry)后来的形容,这成为“第一次推特引发的银行挤兑”。


“即使在古代,在我们有任何形式的现代交流之前,这些东西往往是一些传播非常迅速的谣言。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挤兑)情况,是因为当人们走在街上时,会看到很多人排队站在银行外面,”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与管理教授安德鲁·梅特里克表示,“现在我们没有这样的情况了,但我们有了推特。”


这次银行挤兑的经历也与以前的时代大不相同。以前会有大量客户亲自到银行提现(尽管这次也有一些客户在硅谷银行外排队),而现在,许多人可以在网上或通过移动设备直接提现。


追踪科技行业的分析师本·汤普森(Ben Thompson)总结道:“硅谷银行挤兑的独特之处在于:(1)它的客户可以轻松地取款,(2)硅谷银行即将倒闭的消息传播得很快。谣言传播和撤资的成本都为零。”


二、现代通讯成为银行破产核心原因


美东时间周二,美联储负责监管的副主席迈克尔·巴尔(Michael Barr)表示,硅谷银行的失败是典型的管理不善案例。不过,他也指出,现代通信动态是硅谷银行以如此快的速度垮台的核心原因。


巴尔表示,在硅谷银行暴雷后,“社交媒体上关于挤兑的讨论激增,没有保险的储户迅速逃离……硅谷银行的剩余储户普遍感到恐慌,他们看到自己的储蓄面临风险,他们的企业面临因银行倒闭而发不了工资的危险。”


事实上,不只是巴尔,不少其他监管部门官员和行业人士都在近期做出了类似的表态。


FDIC主席马丁·格伦伯格(Martin Gruenberg)也表示:“近期事件的一个明显结论是,对未纳入保险存款的严重依赖造成了极其难以管理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在当今的环境中,在通过社交媒体渠道放大的新闻的影响下,资金可以以难以置信的速度从机构流出。”


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简•弗雷泽(Jane Fraser)上周在华盛顿经济俱乐部接受采访时表示,社交媒体和手机银行是SVB破产过程中“彻底改变游戏规则的因素”。


她表示:“这完全改变了我们之前看到的情况。出现了几条推文,然后这件事的发展速度比历史上发生的要快得多。坦率地说,我认为监管机构在迅速做出反应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因为通常情况下,你有更长的时间来做出反应。”


除了社交媒体,数字银行的进步——比如自助资金管理工具——也使资金和信息的转移速度达到了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这意味着,随着金融机构逐步适应数字时代,系统性风险也同步增加。


三、监管也需与时俱进


显然,美国监管层已经亲身体会到数字信息时代,金融系统面临的更大风险。在上周的新闻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监管机构需要进行更多的结构性改革,以遏制数字信息时代带来的新风险。


(资金)流出的速度……与我们过去看到的情况大不相同……这确实表明,有必要进行可能的规范和监管改革,因为我们的规范和监管措施需要跟上世界的变化。”


预计美联储将在5月1日公布对SVB破产的完整评估报告,届时监管部门可能采取的应对措施将更加清晰。与此同时,行业观察人士表示,银行需要重新调整风险管理的优先事项,并将社交媒体视为最大威胁。


波士顿学院的法律教授帕特里夏·麦考伊(Patricia McCoy)认为:“(监管机构)需要寻找任何未经证实的谣言迹象。随着恐慌情绪开始在社交媒体上蔓延,他们必须夜以继日地进行调查。”


伯克利研究集团董事总经理布拉德利·米尔金(Bradley Mirkin)也认为,银行应该将社交媒体策略作为压力测试程序的一部分——尤其是在面对Deep Fake(AI换脸)、人工智能和ChatGPT等新技术的崛起时。


他举例称,如果有人将Deep Fake换脸技术应用到摩根大通CEO杰米•戴蒙身上,那么可能会引发灾难式的反应。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MT时报 (ID:gh_f7653dea6e99),作者:刘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