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原标题《黑海粮食协议,距离过期还有一天》,作者:十二,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随着续约期限的临近,黑海粮食协议在本周再一次成为谈判焦点,这项通过于去年七月的粮食出口协议经历一次续签以后,目前的有效期将于3月18日到期。在俄乌局势未现半分缓和迹象的当下,这份协议的续期谈判风波迭起,俄方在3月14日更新其谈判条件称,要将原定的120天有效期减半至60天,乌方随即拒绝了该提议。
由于120天的续约有效期是已被写入2022年7月四方分别达成的黑海粮食协议文本的内容,当前仍不知道俄方的“有效期减半”是否真有可行性,或者需要各方重新就协议条件进行谈判。从谈判参与方到世界粮食市场,主流舆论并不怀疑这份协议最终将获得续期,但四方之间的续期谈判正在变得一次比一次艰难,却是显然的。
在黑海粮食协议又临续期谈判之余,今天的世界粮食供应链依然紧绷,也许问题甚至比2022年7月时更加严重,一个月前,骤然降临在土耳其和叙利亚边境的强烈地震不仅冲击了土耳其本国农业,也影响到了土耳其港口运作以及国际粮食市场,对多个粮食生产和出口国的农民来说,异常气候的影响已经变得越来越沉重,而在供应链的接收端,长达数年的生活成本压力正在悄悄地侵蚀社会。
当前仍艰难维持的平衡随时可能倾覆,黑海粮食协议是其中广受瞩目的一环,但亦远非全部。
艰难维持的出港协议
俄罗斯拒绝续约谈判的理由十分简单:尽管去年7月的协议规定的是保障乌克兰粮食和俄罗斯化肥及农产品的双向出口通道,但由于西方在金融、物流和保险行业方面对俄罗斯施加的制裁,俄方的出口并没有通过黑海协议得到保障。
由此,俄方要求缩短续期期限,以在“确保协议的全面落实”基础上完成后续的续期。
乌方迅速拒绝了这一要求,并称乌方只会按照已经敲定的协议文本履行己方义务,而不会接受任何新加条件,将延期期限由120天改至60天等同于需要重新谈判一份协议文本。两个协议斡旋方联合国和土耳其代表目前均对这一表态采取谨慎回应态度,仅表示含蓄支持120天续期期限,而强调重要的是谈判仍在进行,俄罗斯谈判代表则在媒体采访中透露,俄方截至3月15日尚未收到所有谈判参与方就俄方提议给出的反馈。
过去半年来,黑海粮食协议尽管地位脆弱,但有效地维持了运转,将超过2000万吨乌克兰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通过黑海港口转运至世界各地,协议达成后,国际小麦价格跌至战前水平,极大地缓解了此前舆论中热议的全球粮食危机。
与此同时,俄方几乎自协议达成后第一天就在反复表达对这份协议的不满,在第一次续约谈判前夕的10月中旬,俄方曾提出要求加入允许扩大俄罗斯化肥和粮食出口的条款,该要求随即遭到乌方拒绝。10月29日,俄方又宣布暂时退出协议,并将当天俄罗斯控制下的塞瓦斯托波尔港遭遇大规模无人机袭击作为己方退出的理由,但几天后的11月2日,普京又同意了恢复执行协议,第一次续约谈判也在11月17日、协议真正到期前两天实现了续期。
一部分观察者将俄罗斯在粮食协议上的表现归结为莫斯科对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并相信这一点将确保俄罗斯始终有推动协议落实的动机:从黑海港口出发的乌克兰谷物大部分将抵达非洲和中东等发展中国家,成为当地的主粮,在遭遇西方制裁、在传统国际场合频遭孤立的现在,俄罗斯对这些国家的重视比战前更甚。
反向的观点仍然存在,例如封锁黑海港口仍是扼死乌克兰经济以及与国际组织展开谈判的有利筹码,但即使是相对悲观的观察者也都承认,当前似乎没有使得俄罗斯采取这种激烈攻击姿态的直接理由。
无论如何,当最新一轮续期谈判在3月来临,国际粮食市场并未对此表示太多忧虑,大部分人相信无论过程如何波折,协议最终还是会得到续签——尽管此刻距离协议超期只有一天时间了。
调停人之困
在黑海协议续期谈判开始的同时,它的关键斡旋方土耳其正在地震后的重建过程中挣扎。
2月初发生在土耳其和叙利亚邻近地区的强烈地震不仅摧毁了当地的大量房屋和建筑物,也直接造成土国多个港口运作瘫痪,大量货船积压在港口附近海域。尽管地震的影响没有波及伊斯坦布尔等主要港口的基础设施,但由于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又抽调了主要人力,土耳其大量产业目前处于停滞或半停滞状态,成熟的农产品无人采收,物流和港口运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多个土耳其港口在地震发生后宣布暂时停摆,在直接被地震波及的伊斯坎德伦港,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倒塌的集装箱还发生了火灾。
2021年突然发生的苏伊士运河堵塞事件,一度将国际供应链安全问题推上全球舆论的风口浪尖,如今,土耳其地震成了供应链上又一起黑天鹅事件,集装箱承运商不得不临时改变货运航线,并为更长期的附加影响做出准备,多个风险咨询机构已经提出,全球供应链可能需要八个月或更久才能从土耳其地震的影响中恢复,其连锁反应目前仍无法预测。
唯一可以预测的是,本就吃紧的供应链还有可能进一步涨价。
进口国的不可承受之重
在粮食供应链的末端,发展中国家感受到的食品价格压力越来越大,一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采取非常规措施。
全球第一大小麦进口国埃及,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就没有摆脱过通货膨胀的威胁,2022年俄乌战事爆发以后,飙升的油价和粮价同时将这个本就经济疲软的国家推向了危险边缘。2022年5月,埃及总统塞西在一次公开发言中援引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例子,称先知和他的门徒也曾在麦加吃过三年的树叶,引起埃及国内舆论哗然,而在埃及语境中多次成为社会不满情绪爆发点的国家面包补贴,也在2022年10月开始首次出现短缺迹象。
超过70%的埃及人在依靠政府提供的面饼补贴(以确保低价获得主食面饼)生活,过去五十年来,面饼补贴也是埃及社会与政府之间最重要的“红线”,取消或削减面饼补贴的结果往往是街头抗议运动,最近的一次,埃及人在2011年因为面饼涨价而推翻了前总统穆巴拉克。
2023年2月,埃及总统塞西在结束了对俄罗斯的访问以后宣布,埃及将退出已经运作了数十年的多国谷物贸易公约,并争取未来与俄罗斯直接使用卢布进行粮食交易,也用化肥与印度交换粮食,从而减少对美元作为国际贸易货币的依赖性。埃及对这一举措给出的解释称,退出公约是因为埃及没有感受到作为该条约成员带来了任何“附加值”,而在多国谷物贸易公约方面,该公约委员会的代表则表示,埃及此举事先未进行任何沟通,并希望埃及对自己的这一决定重新加以考虑。
如果一切维持现状,埃及将于今年6月正式退出该公约。过去一年,埃及不断因为进口依赖而出现外汇短缺,埃及镑在今年1月发生又一次大幅度贬值,至少数百万人无法承担自己和家人的口粮开支,政府支出压力也逼近了临界点。埃及国内则有声音认为,政府此举是因为预测到了黑海粮食协议终将崩溃。
埃及远非受到全球通货膨胀最大影响的国家,2022年,津巴布韦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数字都达到了三位数。
也在2023年2月,太平洋岛国巴巴多斯总理米娅·莫特利在农业发展基金会理事会会议上警告,全球饥饿问题正在愈演愈烈,当前有近3.5亿人面临饥饿威胁,这一数字预期仍将升高,气候变化、局部战争和全球通货膨胀正在形成一场波及全球的“完美风暴”,而直到目前,这一问题仍未获得足够重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作者: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