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世界报上海通讯员勒普拉特(Simon Leplâtre)在该报刊出的报道文章表示,在中国,三年严苛的清零政策已经结束,但现在中国各行各业都在忙着裁员和减薪。最受影响的是年轻人。中国年轻人因经济困难而“似乎迷失了方向”并寻求“稳定”。

勒普拉特写道,自2022年12月初清零政策结束以来,中国经济在逐渐恢复活力。看着周末的上海的商业街,你会以为一切都恢复了正常。但是当你和企业交谈时,很快你就知道:经济的恢复是很有限的:人们在拿出钱包的时候,是很谨慎的。

年轻人处于失业第一线

23岁的上海美容师谢瓯然(Xie Ouran)告诉世界报记者说,“以前,我经常点外卖。但现在,为了省钱,我一般都自己做饭。”这位年轻的美容师是2018年来到上海的,她说那时候她每个月的收入在7000到1万元之间。现在,因为没有客户,每个月只能拿到4000元。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的社会人类学研究员向飚(音)分析说,“经过几年的新冠,年轻人似乎迷失了方向。”他说,“年轻人有两种应对的方式:一是放弃,不再做任何计划了;二是非常谨慎地计划自己的生活,避免冒任何风险,大家都挤着去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是例证。”

在上海读计算机工程专业的22岁学生于波(Yubo)说,“疫情影响了很多行业,我的同学们寻求的主要是稳定,创业不再是梦想了。”

法国世界报上海通讯员还写道,房地产的销售2022年下降了24%。自2022年夏季以来,出口一直在下滑。在这些背景下,公司在重组、在裁员、在降低工资。受冲击最大的,是刚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人,1月份16到24岁年龄段的失业率达到了17.3%。

学着更节俭地生活

没有受到影响的领域非常少。根据旅游部,2019年至2021年期间,旅行社的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半。据“晨智大数据”的数字,2020年至2022年间,中国餐馆中大约有10%倒闭了。科技公司也在大幅裁员。2022年前9个月,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至少裁减了2万4千人。

网络平台尤其受到影响。29岁的朱女士以前在好未来教育集团当经理,她每月的收入是1万8千元。

但是,2021年8月,随着中国政府对教培行业的整改,好未来裁掉了9万个职位,朱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后来,朱女士在她的家乡西安的一所私立学校找到了一份教师的工作,现在她每月的收入是5500元。

这一切都对消费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朱女士说:“我很生气,天天看到广告和促销,可我必须一分钱一分钱地节省。”

香港恒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丹表示:“1月底的农历新年期间,有过一些快乐购物,但这已经结束了。根据我们的计算,零售额仅仅只是2019年的60%。”

在网上,很明显可以感觉到年轻人的沮丧。许多论坛都在探讨怎么样才能更省钱。有的说,要“低欲望”。另外一些还想享乐的人则说,要“精致穷”。

帮助品牌了解中国市场并进行推广的鹿数字通信(音,Lu Digital Communication)的联合创始人孔女士(Sizhang Kong)说,“现在的年轻人挣的钱比父母少,十年前不是这样的,所以,现在不是可以肆无忌惮消费的时代了。”

对房地产失去信心

对于中国年轻人来说,房地产的下跌加大了不确定性。人们对他们将70%的积蓄都投进去的这个领域失去了信心。29岁的姚益田(化名)是一家太阳能电池板公司的销售人员,2021年中,她和弟弟以150万元的价格在西安购买了一套在建的公寓。但是,当楼盘的结构完成时,开发商的资金链断了。一夜之间,一切都停下来了。这位年轻女子说,“我们对政府失去了信心……,我们付了一百多万,却什么都没有得到,我们到各机构去求助,可我们被踩得像擦鞋垫一样!”

30岁的潘女士(Zoé Pan)从事市场营销工作,她已经在上海定居七年了,她希望在父母的帮助下和她的伴侣一起在上海买房子。但是这对夫妇决定将他们的计划推迟至少六个月。潘女士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市场的走向,以及政府是否征收房产税,因为这会影响房子的价值。”在中国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谨慎似乎成了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