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本周六(12月10日)发表的一篇社论指出,实用主义和公民力量在中国战胜了!
这篇社论导言写道,在经历了数周的民怒高涨和经济增长乏力之后,中国政府实际上已经放弃了其清零政策。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吸取最近几周的双重教训:需要倾听人民的意见,以及让他们有方式和渠道来抒发己见的益处。
社论续称,10 月,中国共产党第 20 届全国代表大会是褒扬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贯正确的大秀,借由这个机会习近平同时获得了第三个任期,迈出了成为终身主席的第一步。这个教条先前已经发生过了。在被清零政策封锁的大都市中,经过数周的无声愤怒之后,几天前空前的抗议活动和首次要求国家主席辞职的呼声足以让当权者退缩并放弃其战略。远远落后于世界上许多其他国家,中国终于向实用主义低头。
社论表示,中共当局放弃了最激进和最不自由的措施,例如在特定中心强制隔离,或一旦有确诊病例出现就对社区甚至整个城市进行封锁。在这两种情况下,居家隔离将成首选。支持这一突然转变的中共政治局警告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滥用权力”可能会通过保守主义来遏制新指令的实施。这种描述与前几个月的强加手段相比可谓属实。
社论又指出,这种逆转并非没有潜在风险。由于过度的民族主义,中国缺乏国外以信使核糖核酸技术研发出的疫苗,而且中国新冠疫苗的局限性对 Omicron 变体无效。这些缺陷可能导致爆发染疫海啸。对于最脆弱的人来说,这是一个真正的风险,首先是老年人,他们的疫苗接种率仍有待提高。
在经济越来越难以承受的抗疫成本与产业链也不时中断的面前,习近平也不得不放弃清零政策了。2022 年的增长率应只会有 3%,而不是前一年的 8%,出口下降和年轻人失业率上升,只会加剧全国或几近全国的怒火。
社论强调出,如果说,中国权力阶层的盲目还没有达到完全盲目的程度,我们就有充分的理由担心它不会吸取最近几周的双重教训:倾听人民的需要和赋予他们表达意见管道的用处。在清零的情况下,后者确实填补了因镇压各种形式的内部抗议而在权力周围产生的真空。
尽管在中国十多年来存在严厉的审查,公民社会也保持沉默,但这些人还是设法发声了。他们的决心和他们的聪慧使得示威者能够规避审查制度,并强调其无处不在的特征。因此,挥舞着一张简单的白纸就足以表示愤怒。
世界报社论总结称,10 月一名勇敢的抗议者在北京的一座桥上被捕消失,因为他敢于拉起的抗议布条,来反对当局的防疫管理方式和要求更多的自由,这无疑表明中共这种威权仍然无法容忍任何形式的异议。尽管如此,这场展现民愤的运动已经表明,中国不仅仅是一党专政所传达的毫无灵魂的形象。任何不公正的封控都不能战胜一个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