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海底捞,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很多人想到的,或许是滚烫的火锅,是排队队伍边的美甲服务,还有那句经典的“跟所有的烦恼说拜拜”这些欢乐的景象。

但最近,海底捞却因为一个女大学生的留宿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并冲上了热搜第一。

事情还得从几天前说起。

一位女大学生,在深夜的深圳,因为没有赶上车,被迫留在了陌生的街道上。

或许是因为囊中羞涩,又或许是害怕深夜在外的安全问题,无奈之下,她找到了一家深夜营业的海底捞想要留宿。

一开始,她还有些胆怯,但最终还是鼓起勇气,踌躇着向服务员询问:如果店里的人少一些的时候,能否进去借宿一晚?

没想到,服务员很快便答应下来,在请示了经理之后,就把她带进了店里。

遇到这样温暖的善意,她本来已经很满足,也做好了睡在大厅里的准备。

然而更让她没想到的是,服务员竟然在包间给她拼了一张简陋的“床”,还叮嘱她晚上打扫时可能会有些吵闹,要注意一下。

我相信,只要有过在外漂泊经历的人,看到这一幕一定会忍不住鼻酸。

此时的深圳气温还比较低,深夜独自一人流落在陌生的地方,没有熟人,也没有钱,叫不起出租车,更住不起廉价的酒店。

在这样的窘境之中,有人愿意伸出一只援助的手,为你提供一个暂时小憩片刻的场所,那时的心情,根本不是“感激”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可以形容。

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这样想。

就在这个事情冲上热搜之后,许多网友对这个女孩进行了口诛笔伐,而女孩在网络上的原贴也被骂到删得干干净净。

有人说:“她完全可以去寻找青年旅馆住”。

有人说:女生这是在过度消费海底捞的服务,是开了一个坏头,一旦传开了,一定会有人去效仿和占便宜。

还有人说:女生的脸皮真厚,在没有消费的情况下竟然提出借宿的要求,着实有点不要脸的感觉。

说实话,看到以上这些话的时候,我心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无力感。

是,我们都知道青年旅社很便宜,但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连青年旅社都住不起?

还有人骂她不消费就提出借宿的需求,那有没有可能,她连一顿火锅都吃不起了?

我们再来看看图片,看她当时的居住环境,说是床铺,其实就是几张椅子搭建的简易场地,高低不平,睡一晚很容易着凉或者腰酸背痛。



而那些说效仿的人,我想请问谁会去效仿?有钱人会去效仿吗?

如果不是实在囊中羞涩,走投无路,谁又愿意去这样的地方睡一晚呢?

而面对“别人也会去效仿”的质疑,海底捞的工作人员也回复媒体说:是否能留宿,将会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并不是所有人都会一样处理。



而许多了解真实情况的人,都在网上留言说:“劝网友不要多管闲事”。







事实上,这个女孩并不是唯一一个在海底捞留宿过的人。

在社交媒体上,很多人都分享过自己在海底捞过夜的尴尬经历。







尤其是郑州2021年水灾时,一些因为洪水走投无路的普通民众,也都迫于无奈选择住进了海底捞。



如果你不理解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在海底捞留宿,我只能说你真的很幸运,没有经历过那种窘迫到走投无路的生活。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去过任何一种自己想过的生活。

永远要记住一句话,当你忍不住去批评别人的时候,要记得:不是所有人都拥有你一样的优越条件。



现在的海底捞,让我想起曾经的“麦当劳留宿”事件。

在白天,我们看到的肯德基和麦当劳,都是熙熙攘攘的用餐人群,一派热闹的画面,可是你见过凌晨12点之后的肯德基和麦当劳吗?

城市午夜12点后,24小时营业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依然灯火通明,在外面看起来没什么不寻常。

但只要你走进去,你就会发现许多潜藏在这座城市背面,那些无奈而又辛酸的灵魂。

他们有的头发蓬乱,衣服上沾着或多或少的油污,随身携带的行李,不过是一个手提袋,一个铁盆,一床脏兮兮的被子,和一把雨伞。



他们没有钱去点一份热腾腾的炸鸡或是米粥,而是看谁的餐桌上留下一些残羹冷炙,吃完这些剩下来的东西之后,他们就会在附近的座位上沉沉地睡去。



一位环卫工在寒冷的街头无处可去,他只能在这里暂避,而他脏兮兮的工作服和安全帽,与周围的环境对比显得格外扎眼,又格外落寞。



许多来城市看病的老人,治疗已经花光了他们大部分的积蓄,住宿实在是没钱了,于是只能来这里将就一晚又一晚。





他们是谁的家人?又会进入谁的梦中?

他们的家人又是否知道,在外光鲜亮丽的他们,竟然在大城市过着这样的生活?



在网络上,有一个专有名字,叫做“麦难民”、“肯难民”。



对于他们来说,快餐店是绝佳的容身之所。

有卫生间,有长凳沙发椅,还有客人吃剩的食物。

至于周围人异样的眼光,他们已经根本没有在意的余地,毕竟光是活着,就已经竭尽全力。

午夜,他们在这里睡觉,刷手机,发呆,为找不到工作懊恼,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演绎出了一幕幕最动人的众生相。

但当清晨到来,阳光洒下,他们便纷纷散去,消失在茫茫人海,为生活开始奔忙。

许多精英人士,当他们早上走进麦当劳买早餐的时候,却不知道昨晚这里的餐椅,已经见证无数居无定所的寂寥身影。

毛不易的《深夜一角》里,有这样一句歌词:

“深夜的小摊里借一丝温暖,缺失的总填不满。”

这些“麦难民”与“肯难民”,就是这句歌词的最好写照。

他们也不是想靠着借来的温暖填补自己的生活,只是很多时候真的没得选。

我们习惯了飞机高铁,习惯了出入五星级酒店,就以为这个世界跟着我们一起脱贫了。

可是事实不是这样的,在我们看到不见的角落,在厚厚的冰山之下,还有许多寂寥而又心酸的灵魂。



生活不是电影,生活比电影苦多了。

如果你不曾去过凌晨的火车站,你就可能永远无法想象,有人会用行李箱或是捡来的一袋饮料瓶当枕头,泡沫和纸板当席子,就那样睡在人潮汹涌的候车厅和广场。





如果你不去了解新闻背后的真相,你就可能永远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为了600元奖金,豁出性命地顶着恶劣天气在荒野上奔跑。



如果你没有经历他们的人生,你就不会明白那个带着残疾儿子来到城里看病的父亲,为什么坐在医院的大门外,在寒风中度过整整一晚。



那个在工地上卖盒饭的中年人,早已不再将“男儿膝下有黄金”视作真理,为了家里的孩子,他能豁得出自己的一切。



疫情期间,住在虹桥火车站卫生间里的母亲,那个卫生间,写满了她一生最大的苦难。



他们,是被我们有幸关注到的那一个人,但也仅仅只是冰山上的一角。

更多跟他们一样,没有被采访、被关注的人,都成了时代的浪潮中,被消音的哭声,成了这个加速前进的社会里,跟不上脚步的生命。

生容易,活容易,可生活却从未容易。

这世界,有人处高楼,就有人住深沟,有人光芒万丈,就有人一身铁锈,谁也无法真正对彼此的人生感同身受。

要是有选择的话,谁不想体体面面地过完这一生?

穷苦的泥沼,你没有掉在里面就已经算幸运了,当你已经站到岸上,就没有必要去指责还在里面挣扎的人。

生而为人,哪怕我们无法理解别人,但至少也要尊重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煎熬,你永远不会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