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法新社发布了一组叫《帝国的黎明》的照片,这组主要采用暗黑色系的照片主体主要是中国军人。

这组照片里的军人脸部和眼神被刻意弱化,加上仰视拍摄的手法,给人一种冷酷无情的感觉,而且构图中画面留白比较多,形成非常强的心理冲击力。

同时这组照片在色彩上也挺“讲究”,本来是松枝绿的军服被调成了黑色,塑造出强大的压迫感和肃杀的气氛,非常符合西方对中国的“强权”想象。这种阴暗黑化手法其实跟BBC之流的阴间滤镜类似,意在让人们体会到被压迫和权力至上的帝国形象,可是没想到把中国网友都给看嗨了!

这些照片由拍摄角度造成视觉差异,和色彩明暗对比构成的平面或立体,让人感觉到中国军人的非凡气场,这种视觉上的压迫感反而给了大家满满的安全感。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种黑暗风格酷毙了好吧!法国人以为我们看到这样的照片会害怕国家,就像他们一样,但中国人看到我们的军队如此充满压迫感,那可是打心底里自豪和高兴的!
大家纷纷留言评论:
“垂死病中惊坐起,列强竟是我自己!”
“看来我不是讨厌列强,而是讨厌不是列强的自己。”
“但凡法国少被德国占领一天也拍不出这种效果。”
“改个名字,应该叫共和国之辉、赤龙之怒!”

总而言之,法新社这波舆论攻势翻车了,而且这还不是西方第一次翻车。
那些翻车的舆论攻势
大家都知道,5月9日是俄罗斯的胜利日,在那一天莫斯科红场都会组织盛大的阅兵式,在阅兵式结束后,俄罗斯网民总喜欢做一些阅兵的视频,背景音乐用的就是《苏维埃进行曲》。
不知道是啥歌的朋友们可以点下面链接听一下:

翻译过来中文歌词是这样的:
“我们的苏维埃将涤荡寰宇,从欧洲穿过涅瓦河直到远东,大地上随处都将唱响:首都,伏特加,我们的苏维埃巨熊!”

看看这歌词,苏维埃巨熊要踏平整个欧洲直到远东,要让全世界都为之颤抖,气势澎湃的歌词一下子就把苏联威武霸气的形象给唱活了,直接燃起了俄罗斯人的民族情绪。

不过吧,这么让人上头的歌,既不是苏联人的作品,也不是俄罗斯人的作品,而是正儿八经美国人作词,美国人作曲美国人合唱的《红色警戒3》的主题曲。
大家其实都清楚,《红色警戒》这款美国西木公司开发的游戏,本来就是黑苏联的,无论是照搬列宁形象的尤里,还是苏联阵营兵种简单粗暴、残忍的杀伤方式,都说明了这款游戏其实是夹带私货的。

而《苏维埃进行曲》就是红警3的主题曲,演唱这首歌的乐团也是一支来自旧金山的合唱团。
《苏维埃进行曲》歌词之所以这么写,无非是想让人感觉到苏联要称霸世界的野心,歪曲苏联的形象和宣扬大国沙文主义、种族主义,达到丑化苏联、树立西方伟光正形象的目的。
苏联国歌以及大多数军歌,一般会采用单旋律性、可无伴奏、全音阶以及严格的韵律,给人带来“神圣”、“大气”和“典雅”的感觉,。这首歌则不同,轰鸣的过载电吉他,刺耳的吹管,激昂的打击乐,完全符合了苏联在西方甚至大多数人心目中简单、粗暴、威武、雄壮的形象。

所以,这首歌随着游戏一经发布,很快就流传开来,不少人刚开始压根儿就听不懂歌词,完全是被旋律所吸引,而了解歌词之后,更是被这种霸气外露实力圈粉,成为精苏一份子。
激情澎湃的《苏维埃进行曲》,可以说是美国对苏联最失败的一次抹黑。
还有电影《空军一号》,电影的反派迪拉克将军即将被释放时,监狱里居然响起了《国际歌》。
可能在美国人的心中,《国际歌》简直如同幽灵之声,听了之后一定会毛骨悚然,非常有助于刻画迪拉克将军独裁者的形象。
可问题是《国际歌》是什么歌?是全世界无产阶级之歌,是号召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剥削制度,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战歌!

一首雄壮的共产主义的战歌,一群被关押在铁笼中的人,没有伴奏却激情澎湃的合唱,自信无畏的将军,你却告诉我他们就是反派?反正在中国观众看来,这段剧情非常违和。
所以,有的网友就评论:“小时候看的时候不懂,现在再看这段只希望反派成功。”

当然,也并不是没有误伤的。像英国左翼作家奥威尔于1948年创作的小说《一九八四》,以未来视角刻画了一个令人感到窒息的恐怖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独裁者以追逐权力为最终目标,人性被强权彻底扼杀,自由被彻底剥夺,思想受到严酷钳制,人民的生活陷入极度贫困,下层人民的生活变成了单调乏味的循环。

按照主流说法来看,奥威尔这部小说是影射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但实际上整个故事的主题思想主要是表达了对当时的英国政府的不满,以及表达了想要改变当时社会现状的态度。
威尔逊在谈到《一九八四》的创作意图时,说道:“我的意图不是攻击社会主义和英国工党,而是揭示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制度所可能导致的恶果。我并不认为我所描绘的社会一定会到来,但我认为类似的情况可能发生。”
但是在西方妖魔化苏联的努力下,这本书俨然成了反苏的经典读本,连苏联都把它给禁了,甚至还禁止华约其他成员国出版这本“反斯大林的不良读物”。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向操作
我们知道,“低级红”、“高级黑”指的是表面上弘扬主旋律、声援主流舆论,实际上有意或无意拉低、抹黑正面形象和贬损主流价值观,进而造成不同程度消解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现象。
但像上面说的这些“低级红”、“高级黑”的西方舆论翻车现象,其根子就在于西方国家刻在骨子里的傲慢,和对中国的仇视,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民众的观念是不同的。

咱们再回到法新社《帝国的黎明》这组照片上谈。
西方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逐渐形成了一股“自由”思潮,比如个人财产神圣不得侵犯、风可进雨可进皇帝不能进等,都反映了西方文化环境对于“自由”一词的无限崇敬。

发展到现在,政府不能干涉个体或者个体组织已经成了西方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基本逻辑。但政府的存在,恰恰是要对国家进行管理,强调权力的集中和使用,所以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对政府和国家打心眼里是抱着一分警惕和戒备的。
基于这样的文化背景,如果法新社摄影师想拍一组黑中国的照片该怎么计划呢?那一定要把这个国家塑造成极为强硬、强势、有压迫感的形象,然后会招致民众的反感。


但他们忽视了我们中国的文化,我们是一个强调集体主义的民族,我们的故事里有大禹治水、我们还有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典故,大一统的国家和强大的军队对于我们来说正是甘之如饴。

还真就是彼之毒药,吾之蜜糖。
而且在中国的近代史是被西方的火炮轰开的,积贫积弱、国仇家恨写满了这段历史。在小时候的历史课堂上,我们学过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还学过马关条约、国土沦丧。每个中国人心里都埋着一段过去不堪的历史,我们无比渴望国家的强大。

所以法新社这波操作又结结实实拍到了我们心坎里:那些曾经的列强,现在看我们是这样的感觉?他们也觉得我们是“列强”了?爽!这样的肃杀、充满压迫的感觉,不就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强大的军队该有的气势吗?以后封法新社做“御用摄影师”!

所以这些西方媒体还需要“好好学习”,不要用自己的价值观强套东方的价值观。否则只能翻大车,拍一堆可以做屏保的超级帅图出来。
不过西方这种操作也需要我们每个人警惕,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从铁幕落下直至今天,这种诋毁从来就没有断过。

在他们的口中,苏联俨然一副落后、野蛮、禁锢的极权国家,这种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深信不疑。后来苏联崩溃了,然后社会主义中国就成了下一个目标。
他们把对苏联的成见,一股脑地堆到了中国身上。
他们不了解,也不愿去了解事实,他们只是一厢情愿地把自己的经验往中国身上照搬,于是对着自己想象的中国刻板印象一顿输出,结果当然就是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战绩两百五了。

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发展已经成为最有说服力的证据,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脚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