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贾浩楠,原文标题:《激光雷达发明者退出历史舞台:曾经一货难求,如今高管走人团队解散》,题图来自:《速度与激情7》


在激光雷达量产上车的时代,发明者退出了历史舞台。


没错,曾经的激光雷达一哥Velodyne曝出最新进展:继3个月前与Ouster抱团求生后,Velodyne被进一步整改迎来结局——团队兼并、专利转移、高管走人,名字也被彻底抹去。


激光雷达的发明者、曾一手遮天的垄断大佬Velodyne,2023年2月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这是一段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过程,也是高科技产业天赐不予必受其咎的案例,充满慨叹,令人唏嘘。


激光雷达发明者,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3个月前,Velodyne和另一家激光雷达赛道曾经的明星Ouster宣布合并。


原因是两家都经营不善,陷入困境,按照路透社的评价,这两家公司无论股价、营收,还是现金流,都遭到“沉重打击、苦苦挣扎”。


合并举措 ,被看成是抱团求生。


但新进展曝出,之前的“合并”,其实更像是一场争斗、兼并。


首先,Ouster收了Velodyne的核心团队,规模由原先的280人左右扩张到350人。


当然,Ouster只留了精锐,更多人直接被裁掉了。


其次,Ouster清洗了Velodyne管理层。合并完后的领导团队,除了原Velodyne首席财务官留任外,其余人员全部出局。


图/Velodyne官网
图/Velodyne官网


之前公告称“Velodyne CEO会出任新公司董事长”,但现在Ted Tewksbury的名字不见踪影,很有可能是下课了。


所谓的“新公司”,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完成合并后,公司名字还是Ouster,股票代码也依然是OUST。


寒冬之中苦苦求生,本来以为自己抓住了救命稻草,没想到结局是被Ouster“消化吸收”,连名字都被抹去了。


于是激光雷达一哥Velodyne,就这样在需求爆发的2023年春天,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了。


激光雷达先驱,从何而起


2006年,David Hall为他发明的64线激光雷达申请了专利。


此时,距离David Hall创办Velodyne已经过去了23个年头——没错,Velodyne一开始不是做激光雷达的,而是搞了20多年音响设备,这可以看成是Velodyne历史的第一阶段。


研究激光雷达,也是David Hall一时兴起,原因是他看到了美国防部资助的DARPA无人车挑战赛。这个时候他可能还想不到,Velodyne的命运会从此改变,成为自动驾驶技术革命革风暴中的重要角色。


2005年,Velodyne首次将64线激光雷达应用于DARPA挑战赛,冠绝赛场。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William Whittaker盛赞Hall的发明,称激光雷达是革命性产品。


从历届的DARPA挑战赛中,诞生了自动驾驶这个行业,Velodyne一荣俱荣。


2007年Velodyne生产量产商用3D动态扫描激光雷达,成为行业的里程碑。


自动驾驶专用的车载激光雷达,Velodyne最早研发出来,最早实现量产商用,技术指标也是当时最领先的。


此后10年间,Velodyne凭此成为赛道顶级供应商,产品几乎占据了全球各家科技巨头自动驾驶测试车的车顶,包括通用、福特、Uber、百度,以及国内一众自动驾驶公司。


Velodyne的价格长时间保持“一线一万块”,造价一二百万的自动驾驶测试车,大部分成本其实是“Velodyne税”。


不奇怪,长时间内,只有Velodyne有能力生产满足自动驾驶研发需求的产品。这一时期,可以看成Velodyne发展的第二阶段。


那么第三阶段呢?


没有了。Velodyne的辉煌只停留在第二阶段,如同其他的海外激光雷达公司一样,Velodyne迅速从如日中天走向衰败。


天赐不予Velodyne


一开始,Velodyne的机遇,是足足的。


自动驾驶诞生的初期以及以Robotaxi为主的发展期,Velodyne是毫无争议的垄断巨头。


百度对于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的测算,主要就是以激光雷达成本下降作为参考。


对于Velodyne来说,这个时候机遇是如此容易把握:产品无可替代,有行业定价权。


但它还偏偏就错过了。努力提高自己的量产交付能力,跟客户保持好关系,就能把优势和地位延续到今日,这本是理所应当的。


但Velodyne不知是有意奇货可居,还是真的量产无力,总之产能一直上不去,交付不稳定,价格居高不下。百度为了顺利拿货,甚至出钱入股了Velodyne。


规模量产上,Velodyne是“三年之后又三年”,熬得客户苦不堪言。而公司内部,更是上演了接连不断的狗血“宫斗剧”。


创始人David Hall和当时CMO,因为一起介绍人进董事会,之后还给人家一笔介绍费,被认为是“不诚实”,被直接罢免职务。


其实CMO就是David Hall的妻子,这样的震动也被认为是Velodyne董事会从“夫妻店”手中夺权。


随后Hall一家和Velodyne高层陷入长期口水战,各种反转又反转,比如罢免夫妻二人的印度裔CEO突然离职,外界又猜测是否创始人反攻了回来。


就在这样的内讧拉扯、自我作死中,Velodyne失掉了一个又一个的机遇。


最致命的是对自动驾驶技术成熟下放乘用车的趋势,Velodyne后知后觉,直接导致Velodyne在固态(半固态)产品的研发上大大落后。


去年开始的激光雷达上车浪潮,其实给了全世界所有激光雷达公司同等的机会。


面对这样机遇,Velodyne却明显缺乏准备,只匆匆发布了几张PPT试图自证不是身无长物。


量产不力、错过车规、内讧不断是Velodyne结局的内因,也是根本原因。


而外部新兴玩家的冲击,则大大加速了Velodyne退场的速度。


去年开始,自动驾驶技术在算法能力、供应链成本、底层算力支持等等层面,走到了大规模普及的节点。超越L2的高阶智能驾驶功能,比如记忆泊车、高速领航辅助开始装载到20万甚至10万级乘用车。


大部分L2+的ADAS系统,都离不开激光雷达的支持和冗余作用。


面对同样的考验,中国的一众竞争者都拿出了技术指标领先、满足车规要求、稳定量产交货,关键是成本还低的激光雷达。而海外新兴的Luminar等厂商,同样也疯狂抢夺新一轮的蛋糕。


这一轮机遇,基本可以肯定90%,甚至更多都发生在中国的智能汽车浪潮中。而Velodyne在机遇到来之前就已经败退中国市场了。


除了价格高昂量产跟不上,Velodyne的客户服务方面,更是无法与中国本土厂商竞争。比如只有订货超过100台,才能直接享受官方相应服务,达不到这个标准,只能找代理商。


Velodyne把“最强王者”的号,玩成了“倔强青铜”,甚至现在“装备金币”都被“洗劫”一空然后删号,其实原因不复杂:天赐不予,必受其咎。


One more thing


Velodyne把自己的号练废了,但作为激光雷达发明者,依然有条件在专利上躺着赚钱。


刚刚IPO的禾赛,招股书透露,每年需要向Velodyne交300万美元规模的专利费,除此之外,还要按营业额不同的数值区间,抽出2%至4%不等的费用交给Velodyne。


按照Velodyne披露的财报,专利费收入占到总营收的1/3左右。但即便如此,这笔钱,以后就由Ouster代收了。


江湖潮水初生,世间却已再无Velodyne。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能车参考(ID:AI4Auto),作者:贾浩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