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他观察,战争初期,越来越多普通人在TikTok和Instagram之类的社交平台上发布随手拍摄的短视频——爆炸的军车、战死的士兵、被毁的建筑、掠过的军机……
◆艺术也是战争中的重要动员手段,图为乌军士兵在一幅军队宣传画前留影。
二战结束以来,战争中大众媒体的作用日渐凸显,抢夺媒体平台和话语权变得和战场上的表现同样重要。从叙利亚战争到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纳卡战争,战事参与者均大规模使用推特、TikTok等社交平台发布信息、宣传战事,但没有一场能像俄乌这般,让全世界的媒介成为战事的延伸。
与此同时,假新闻和伪视频层出不穷。监测误导性消息的网站Newsguard做的一项调查显示,新用户在TikTok注册后的四十分钟之内,就可能被推荐一些关于俄乌战争的假消息。如何检测并删除有害的不实信息,成为社交平台的挑战。
回看过去一年,这场舆论战是如何铺开,俄乌双方又是如何进行战争动员的?
◆在TikTok上广泛分享的一段军机编队飞行的视频,被声称是俄罗斯出兵的镜头。事实核查人员后来发现,这段视频是2020年年中的俄罗斯阅兵片段。
俄乌对外宣传侧重点不同
随着战事的推进,能被外界接收的战争画面不再仅限于短视频。YouTube上,俄乌两军的官方账号发布着巴赫穆特(Bakhmut)前线无人机航拍的高清画面:战壕里的士兵被空投的炸弹击中、远程炮火让一整个战术小队灰飞烟灭、装甲车冒着危险冲进炸成废墟的城市抢救伤员;而在推特等平台上,乌克兰和俄罗斯的官方账号下,网民吵成一团。
乌方在媒体上努力向世界展示自己是在抵抗一场不义的军事进犯,并试图以道德号召争取更多的国际支持和援助。面对俄军压境,乌克兰的官方宣传日渐强调对手的不正义性。
除了借用英国作家托尔金在《魔戒》中创造的“兽人”概念来形容俄军,他们还发明了“俄西斯”(Rashist)这个词汇,把“俄罗斯”和“法西斯”放在一起,将对手指责为扩张主义和帝国主义分子。尤当基辅附近的布查(Bucha)事件发生后,乌方更是在宣传中指责俄军屠杀平民、带来人道主义灾难。
俄方则试图通过宣传,证明挥军进攻一个主权国家是出于地缘政治的“不得已而为之”。一方面,俄方将乌克兰形容为西方尤其北约的“傀儡国家”,将后者对俄罗斯的反对解读为“被煽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试图用“人道主义危机”来描述乌东顿巴斯地区俄语人口的处境,宣布在此地发生了一场“由纳粹政权实行的种族清洗”,以此来证明自己的军事行动迫在眉睫。
◆俄罗斯驻外使馆也加入舆论宣传战,图为俄罗斯驻南非大使馆推特账号指责乌克兰镇压顿巴斯地区。
与以往诸多战争不同的是,俄乌双方的语言多少是互通的,战争之前双方的文化交流也颇为频繁,这使得后续宣传战的烈度更强。
俄方宣传试图从历史和文化维度上对乌克兰人劝降,呼吁他们推翻基辅政府。乌克兰人则呼吁俄罗斯人站出来反对战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几乎所有演说都使用了乌克兰语,但偶尔也会转换成俄语向俄罗斯人喊话,指责他们纵容普京开战。
但是,双方通过宣传所争夺的对象以及想达到的效果截然不同。
乌克兰方面的宣传重点,是争取欧美人民的支持。柏林自由大学的乌克兰学者伊先科(Volodymyr Ishchenko)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乌克兰的一大劣势是在苏联解体后丧失了大量工业生产力,导致在消耗巨大的战争中只能依靠欧美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这意味着,一旦欧美公众丧失了对乌克兰的同情,战局就可能难以为继。
在此背景下,乌克兰方面一直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西方公众保持关注而不至于“转移注意力”?泽连斯基的高级军事顾问阿列斯托维奇(Oleksiy Arestovych)去年接受英国《卫报》采访时,表示了些许担忧:“不可避免的是,约翰尼·德普和艾梅柏·希尔德的离婚官司会比战争更能吸引关注和点赞。”
◆在乌克兰社交媒体上广泛流传的贴图,嘲讽称“当基辅罗斯繁荣时,莫斯科还是一片森林”。
不过目前来看,欧洲民众对战争的关注尚未退场,对乌克兰的支持也没见到明显的衰退。欧盟委员会今年1月发布的“欧洲晴雨表”(Eurobarometer)民调显示,超过70%的受访民众认同欧盟对乌克兰提供支持。这可谓乌克兰宣传成功的一大体现。
相比来说,俄罗斯的对外宣传更加注重意识形态动员,尤其希望得到非西方国家的支持。对外宣传上,俄罗斯淡化了其推动战争的重要动力——将乌克兰和俄罗斯合并的大俄罗斯民族主义意识形态,更多提及北约和西方对俄罗斯的敌意,将战争描述为一场同西方的全面竞争。
在2月21日发表的最新国情咨文中,俄总统普京说,俄罗斯希望和平解决乌克兰冲突,但西方国家在背后搞破坏,试图把俄乌战争变成全球与俄罗斯的对抗。他对议会两院和军事将领们说:“他们(西方)打算把局部冲突转化为全球对抗,我们是这样理解的,并将做出相应的回应。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这攸关我们国家的生存。”
◆2023年2月21日,俄总统普京向议员和军界发表国情咨文
这一策略颇为有效。根据英国数据公司YouGov的调查,截至2022年年中,印度、南非、巴西、印尼和土耳其的受访对象中,多数人表示是西方刺激了俄罗斯,从而导致了战争。尽管南非和巴西的多数受访对象表示,应责怪俄罗斯发动战争,而印度和印尼的多数受访者还是认为,应当更多指责西方国家。
由于担忧亚非国家倒向俄罗斯,泽连斯基政府于2022年年底启动“来自乌克兰的谷物”计划,通过向苏丹、索马里和也门等遭遇粮食危机的非洲国家提供粮食援助,树立乌克兰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俄罗斯的宣传也影响到很多海外人士,尤其是侨民。例如,历史上移入俄罗斯境内的伏尔加德意志人,他们在苏联解体后从哈萨克斯坦等地迁回德国。路透社的报道指出,受到俄罗斯的宣传影响,一部分侨民和德国某些地方政党一起,游说德国政府减少对乌克兰的支持。
随着战争的推进,俄罗斯和西方社会也采取了针对对方宣传的反制措施。战争之初,欧洲多国尤其波罗的海国家,迅速撤销了俄罗斯电视台的落地播放许可,以减少俄罗斯宣传对当地俄语人口的影响。德国、法国等国也陆续封锁或在经济上制裁包括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和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内的俄罗斯官媒。
◆2022年2月,一家俄罗斯人在支持“特别军事行动”的“Z”字图案前拍照留念。
另一边,早在2022年3月,俄罗斯国家杜马通过与战争相关的“假新闻”立法,规定凡以不合适方式讨论“特别军事行动”——若将之称为“战争”或“入侵”,都要遭到处罚。对故意散布有关军方“假新闻”的人,可判处最高15年监禁。莫斯科前区议员阿列克谢·戈里诺夫(Alexei Gorinov)因发表反战争言论被判刑七年;另一位前区议员伊利亚·亚申(Ilya Yashin)则因在网络直播中讨论布查事件被判刑八年半。
◆2022年7月,莫斯科一家法院逮捕了前区议员伊利亚·亚申。
社交媒体时代的战争动员
越南战争被外界称为“第一次电视战争”,在它发生的20世纪60年代,电视机进入大多数美国家庭的客厅。时任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常会打电话给广播公司表达对战争报道的意见,督促媒体进行更积极的宣传。
◆越南战争被称为史上第一次电视机上的战争。图为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在战争期间对电视观众解释战局。
而今,战争直播早已从机构媒体转移到每个个体。当个人可以直接发布录像和视频,互联网平台成为观看战争的新方式,但同时,这也让残酷且无情的战地画面更多呈现在普通人面前。2月20日至28日的八天内,TikTok上带有#ukraine标签的视频浏览量从64亿跃升至171亿,平均每天有13亿浏览量,即每分钟928000浏览量。
皇家联合军种研究所 (RUSI) 欧洲安全研究员埃德·阿诺德表示,“作为乌克兰目前正在发生的事情的分析师,我从推特上获得了95%的信息。在此之前,你获得的90%的信息来自官方,比如情报来源。”
◆一年来,多个欧洲国家屏蔽了俄罗斯的电视节目。图为爱沙尼亚电视上的相关公告。
值得关注的还有,各类社交平台上层出不穷的假新闻。战事刚开始出现了各种游戏画面合成的战争场面、伪造的“基辅幽灵”,乃至各类用旧新闻、演习视频剪辑成的“伪战地画面”,其中许多视频吸引来上百万流量。
要减轻这类假新闻的危害,不光是平台通过甄别、管理就能做到的。“在让社交平台更安全的道路上,还有许多事情可以做。”长年关注假新闻问题的社会活动家理查兹(Abbie Rochards)在一篇访谈中提到,平台应该在算法上增加透明度,并允许用户在内容筛选上有更多在线社区化的参与。
相较于俄罗斯,乌克兰的舆论战可以说动员到了各级民众。全国上下一条心,为乌克兰的战事募集资金、进行游说。
乌克兰民间还大量使用动物表情作为爱国抵抗宣传。在哈尔科夫和其他城市街头,到处贴有乌军打扮的猫咪海报,或是抱着猫咪或小狗的士兵图片。乌克兰人还组建了一个名为“NAFO”的网军团体,成员们换上小狗头像,在推特上对俄罗斯官方账号进行围追堵截。
以乌克兰网红猫咪斯捷潘(Stepan)为例,这只原先生活在哈尔科夫、爱在红酒杯前摆出一副陶醉表情的猫咪,在Instagram上有超过100万粉丝。战争开始之初,斯捷潘被主人带到西部城市利沃夫。随后,它的页面上时而有和国旗合影的照片,偶尔也会体现被轰炸的哈尔科夫城区,配有“俄罗斯-恐怖主义国家”的说明。去年12月,斯捷潘终于回到哈尔科夫,随即被主人带去和城中的消防员、废墟建筑合影,描绘家乡的损毁情况。
◆著名的网红猫“斯捷潘”和哈尔科夫受损最严重的街区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