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系列为一名外卖女骑手,在送餐路上真实的人间观察。为增强读者阅读体验,本文将3小篇综合整理成1长篇发布。近期系列相关文章链接详见文末。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陌生人肖像计划(ID:inlens),作者:几何小姐姐,原文标题:《骑手日记系列:北京骑手日赚1500的背后 | 大流行手记》,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一、大流行手记:北京骑手日赚1500的背后


 这两天在北京点外卖,太考验运气了。


1


北京西北四环的产品经理HILL,通过外卖APP点了一碗皮蛋瘦肉丝粥。


他吃惊地发现,平时几乎没什么存在感的配送费,如今涨到了30多块钱,已经超过了餐品本身的价格。即便如此,依然没有骑手接单。他在好友社群分享说,“我们这里的外卖,真的没了。”


望京的Bonnie说,即便是能点到外卖,如果2~3个小时能送到,已经算是运气好的。他昨天点了个餐,从中午11店等到下午1点,实在没有骑手接单,被迫自己去饭店自取的,他决定今天上午9点就开始提前点午餐了。


Rock这两天点外卖最后都是自己去取的。他自己先到店把餐品拿走,后来隔了很久很久以后,系统看到有个骑手接单了:骑手假模假样地走了个流程,到了Rock家附近点了个“送达”。


丰台的洋洋说,北京很多地区菜也不好买了。“有菜没人送,永远是运力已满。”只有两次凌晨过了12点,买到过两次菜,最近又买不到了。


电商购物买的物资,多没了物流动态或半路显示物流异常,中断了。


2


点餐之所以困难,是因为很多外卖骑手,都去跑药单了。药单更急也更赚钱,病痛之中的客户同理心上升,比平时大方得多,他们不约而同给骑手加小费。


有个同城骑手接了个1KM的送药单子。正常运费是12块钱,但是那个客户,直接给加了40块小费。


还有人用跑腿,或者私下加微信请骑手帮助代购物资,350块钱的物资,客户直接就给了400块钱。


——说非常感谢。


——你能帮我买,已经很感激了。


最近北京同城骑手里的佼佼者,是能达到日赚1500元这个水平的。但不是所有骑手都能有这么高的收入。


它需要同时满足一些条件:


  • 超时加班,他们每天的出勤时间可能超过了14个小时;


  • 自己所在的片区客户群消费能力较好,请人帮忙愿意加小费;


  • 特定片区当日瞬时单量较多,系统派单量增加。


我问过好几个一天1400以上的跑单大神,他们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技巧,主要都在说自己“运气好”。


骑手这个职业,被算法搞成了提线木偶。


最终某个人每天收入的多和少,还是要看平台算法+人工调度在派单策略的眷顾。而且跑单运费之外,骑手的高收入增量部分,很依赖顾客的小费加持。


小费是偶然因素。只是在这个特殊时候,这部分确实增加了。


3


但在骑手社群,骑手们日常聊的话题依然是,为什么这个时候了,单价还在降低?


顾客这一端,其实很难理解骑手的这种困境。


因为顾客这边的用户体验已经很差了。明明点餐买菜,送东西,既延长了时间,又增加了运费。能做的努力都做了,为什么还没有对应的服务跟上来呢?


骑手的处境也日渐艰难。


天气更冷、出门风险更大,很多兄弟倒下了。他们所在系统的单价,就像波浪一样,起起伏伏。但绝对没有普涨。这就注定了仅有的少量出勤的人,会尽量筛选优质订单交付——这也是很多人抢不到运力的主要原因。


平台的运营策略,永远是在寻找最低价,能够接单的人。这一核心中台策略和商业化上的基本盘,决定了骑手不会是个高薪职业。


有些低价单还是在系统里被接单了。


这也会引起其它骑手的不理解。他们私下讨论,为什么单价那么低,还有人接。“那么远,一点不加钱,出来秒没”,“可是你要放空两个多小时才能跑回(市区)来啊。”


——“使劲干,把单价干到白菜价。”


——“骑手们是要自己卷自己吗?”


——“我怀疑他们(那些接单的人)是被威胁了。”


4


从事高风险配送工作,也让当下的城市骑手们顾虑重重。为了降低自己工作给家人带来高风险,他们很多人甚至选择了夜里住在车里,不再回家。


有些加价很多的订单,被骑手们称为“惊喜单”。但惊喜单也常常都是“坑单”。送货距离非常近,又加了很多小费的订单,多半是给患者送药单。


有骑手说,进了走廊隔着门,都能听见房间里面剧烈的咳嗽声。


骑手不想置自己于风险之中,但他们又没有选择。并非每个客户都愿意在备注中告诉骑手,自己生病了。也不是每个客户都会因为自己生病,而给骑手加钱。


骑手之间也会在无心之中互相伤害。


闪送骑手“过客”前一段时间发烧了,两道杠。已经休息了一段时间,在等着康复后好出去赚钱。但他昨天点了个外卖把自己吓坏了——外卖骑手剧烈咳嗽着来给他送餐。


“过客”心态有些崩了:“TMD他都生病了,还给我送吃的,真是挣钱不要命了。”


5


北京大风天,有一位闪送骑手,选择了坐地铁给客户送单。


他说,地铁暖和、舒服,遇到穿城单比骑摩托车还快呢。反正都是送药,也不涉及超重不好拿的问题。他的这一订单交付方法,很快被其他骑手否定:累死,下了地铁你还得到处找自行车,使劲蹬骑自行车!


——“把你派到没有地铁的地方,你咋整”?


——“自己抢单,看订单地图选择离地铁站近的”。


以上,就是北京骑手日赚1500背后的故事。他们为了顺利交付订单,所承担的风险和额外付出,是配得上日薪1500的。


但不是每个骑手都有日薪1500的运气,他们只是被代表了。


二、线下门店的来钱之道


那个住在酒店里的人,很可能已经拥有了一个电热锅。反正,今天她的外卖订单里,有三斤冷冻的生饺子。那饺子冻得嘎嘎硬,要煮熟才可以吃啊。


1


她在订单里备注给我(骑手)说:送到酒店前台就可以了,是个很细心的人。不但在订单里备注了房间号(方便前台联系她),甚至还给骑手备注了酒店前台的位置(告知大厅从南门进)


作为骑手,真是喜欢这样表述清晰的客户。


三斤饺子分了两个包装。分别是思念灌汤肉馅水饺,和西葫芦三鲜水饺。除了饺子,这个客户还给自己买了一包醋、一整只柚子和一瓶500ml柠檬红茶。看饮品的数量,应该只有一个人。看饺子的数量和柚子的个头,又觉得这个客户计划在酒店多住几天。


订单里还买了杭椒300克,青椒400克。六月香豆瓣酱一小盒。那些辣椒都不是最辣的品种,如果房间里没有炒菜的锅。食材大概只能掰开生吃。确定是个爱吃饺子的北方人,在酒店里过起了咕嘟冒泡的小日子。


没有大葱,排除山东人;那软包装的醋太糊弄,排除山西人;蘸酱菜蛮像东北人的。毕竟,东北人没有二十四节气,只有二十四饺子。


2


不知为什么,最近的外卖客户开始集体认真做饭。人们开始放弃一些米线、盖浇饭、臭豆腐和小龙虾,转而购买菜场食材。


大象生鲜的订单家庭,超级能吃辣。红色小米辣和辣妹子,最辣的炒菜辣椒,他们家一样儿买了半斤。下单的是位男士,送货时开门的是位女士。怀里抱着个不足三个月的婴儿,都撒不开手。示意我帮她把蔬菜放到门内,我顺手帮她关上了房门。


菜市场取餐时间久了,已经暗搓搓了解了那些商家的小马甲。所谓的大象生鲜,其实就是那个汇百佳生鲜的高端马甲。后者比前者的袋子看起来高级了一些。当然,价格也就跟着翻了倍。


所有菜品都是在一个地方出货的。


袋子做得越精致的生鲜马甲卖得越贵。绿色口袋的大象生鲜,排骨卖到了120块钱一公斤,粉色的那个品牌卖90左右一公斤。而菜场的实际市场价是60一公斤。


那些线上运营的生鲜牌子,卖的是空气。从线上运营的角度,只要多做几个马甲搞得定流量,就能一直出货。而在供应链方面,线下整个农贸市场都是他们的供应链。


他们是来了订单才开始拣货的,线上生鲜品牌的库存损耗为零。


3


八喜冰淇淋蛋糕、mubafu蛋糕和某某鲜花坊,其实隶属于同一家门店。最神的是,那家店前后开了好几个门,每个门的门口,都张贴了不同的品牌名字。


只有真正走进去取货时,才发现店铺四面八方好几个门。不管从哪进去,都通往同一家门店。很多烧烤店的出餐策略跟这类似(详见:《骑手日记系列:你的深夜撸串和啤酒,也是在一个档口出的餐》


其实线上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开店的话,平台不需要在财报强调自己新增小店增长了多少个百分比。只要放低审核标准就可以了——还可以继续增。


某垄断外卖平台员工出来后,自己开了个店。出于对老东家的情感,搞定线下门店后,也第一时间在前公司线上平台开了外卖店。开业大半年以来,不但不赚钱,还发现了前公司的商家端做得巨难用,不得不花钱买了第三方的服务。渠道运营层面,前员工也一样薅不到流量。老老实实花钱买流量,ROI都打不正。


要说路子野,甲方公司的人真的干不过农贸市场、肮脏小吃一条街出来的人。


他们不懂啥叫用户画像,但他们知道怎么能出货。他们也不知道啥叫裂变和增长,不写PPT不会讲“抓手”,但他们懂得把人情味做足,把小店收拾干净,口味搞好,以此在用户中间传播自己的品牌好感。


那家骑手创业开的旺角炒鸡门店刚开业那周,一天也没几个订单。可如今开业不到2个月,本月销量竟然超过1200单了,是非常棒的旺铺成绩。


不能讲PPT没什么,踏实做事,有兄弟帮忙,众人拾柴,也会越来越好。


4


本地某三层中型超市也有一个小秘密。


他们的外卖订单取件口,和顾客进进出出的那个门,是完全分开的。顾客的主出入口,之前进出扫码测温,但外卖骑手的那个秘密通道,一直可以畅通直达三楼取件口。


省了很多流程。


这在某种程度提升了效率。这个设计主要节省了超市人力:因为他们把从一楼到三楼的这段取货里程,通过工作流设计给骑手了。骑手多爬三层楼,超市能少请好几个员工。


超市的生鲜食材都在三楼。每当线上订单下达,超市里就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分拣订单。过了线上高峰期,那些工作人员很自然地离开提货区,转而去货架区域去忙其它的工作。


线上线下兼顾,啥都不耽误。


可作为骑手,当我拎上2斤排骨、3斤饺子、四排酸奶、好几袋辣椒、酱油、醋、养乐多和一袋子5KG面粉下楼时,我的心情可就没那么好了。


浑身上下挂得跟千手观音一样,要往下一个台阶一个台阶走三层楼,脚下的每一步都要十分小心。走到一楼时,我碰见另一个骑手,他的箱子爆满了。正在想方设法给两桶5L的水找地方。


超市订单比哑铃都重。但骑手的运费并没有因此而提高。和送货的无偿爬楼梯一样(爬过的最高楼梯是7楼),骑手取货时的那三层楼梯,也是被选择性忽略了的。


美团专送骑手王同学说,他有一个订单,顾客收货地址一改再改。本来都送到第一个收货地了,顾客一个电话说我不在那,你给我送到我所在地——改完多了好几公里,系统只给加了6分钟。


作为骑手,他已经尽力飙车了,还是来不及,最后提前点送达了——他们专送的,提前点送达扣200块钱。


客户点的是一箱啤酒,骑手后来是举着那箱啤酒,呼哧呼哧爬到顶楼给送上去的——骑手那单收入是负200。


三、店长请了顿霸王餐


那个孕妇15:11下单了一份猪软骨饭,20分钟后,她又取消了订单。当时商家已经出了餐,直接在系统中拒绝了顾客的要求。


顾客不服,二次发起退单申请。此时商家的管理后台,已经没有二次拒绝的权力了,系统连拒绝按钮都没给他们做。双方争执不下,引入了平台客服介入。


正当商家和顾客扯皮之际,一个毫不知情的无辜骑手,正在徒劳地赶往商家,去取一个不可能被配送的订单。


那个啥也不知道的骑手,就是我。


经过了两个月的跑单训练,我现在的业务能力已经十分熟练。进门之前,就在门口点击了骑手接单系统的“我已到店”,就等着待会拿到餐包之后点击“我已取货”了。


那是一家品质不错的餐厅,开在本地奥莱二楼。他们的品牌物料上显示,这家店在京津地区的CBD一共开有7家连锁店。一般这类店铺的管理,都是标准化的。


我进门时,刚好迎面碰上了那家店的店长。他平时不在店里,但今天刚好来了。看到有人来取餐那个他还在扯皮中的订单,他快走几步,过来拦住了我:这个订单顾客退了货,不要送了。你如果这时候送过去,她会再次折腾你给我们拿回来。


我大吃一惊:你们(商家和顾客),都知道这单退了。但系统,却并没有及时通知我(骑手)这件事?这是在逗我玩吗?骑手的奔波就不是工作量?


看到我问题很多,店长一脸愧疚。他跟我说,他们商家这端,也很郁闷。顾客退单,他们只有一次驳回的权利。但是店里出了餐,就有损失,肯定不会主动同意。


那个店长,也是个较真儿的人。


过了几分钟,双方在线二次来来回回几个回合之后,系统关闭了他们的那个订单。店长好像有点无奈,他说,这种情况意味着,他们店里不会收到那一单的餐费了。


一般这个时候,其他骑手肯定早走了,看热闹耽误跑单时间。但店长发现,眼前的这个骑手,比其他骑手好奇心重,不但没有要走的意思,还一直追着他问,店长这时候你们店要怎么办?以及“你给我看下你的商家后台”。


他给我看了他的管理后台。


大家一起研究那个后台产品路径时,店长问我,你吃饭了吗?我说没有,早饭没吃、午饭也没吃——当时已经快到晚餐时间了。


店长很高兴,他说,不管后面平台怎么处理,这单我们都要请骑手吃饭了。因为我们这里餐出了就是出了,还热乎呢,再给你加个汤。


就这样,跑单2个月的我,因为坚持的足够久,吃到了店长安排的霸王餐。还别说,口味做得很不错,因为最初的下单人是个挑剔的孕妇,她不但备注了少油少盐,还特别强调了不放蒜不放香菜,整体安排的很健康。


另一边,店长还在疯狂地打电话投诉——高级别的管理者,明显比普通店员求真。在我准备离开的时候,店长告诉我,他们店的钱,给退回来了,他还给我看了到账金额。


我注意到退回的金额,和小票客单价出入很大,少了好几十块钱。问店长:是只退了一半给你吗?他说不是,退的是全额,这就是我们店里,围绕这个订单的全部收益。


见我不懂,他又在商家管理后台翻出了另外一个订单:你看这个,这个客户付了215。然后你再看,我们店收到多少钱?他把折叠页面打开,露出了订单详情页:门店收益159。


——“其余的钱去哪了”?


——“被平台扣掉了”。


我拿出计算器,算了一下这个比例,大概在25%~26%之间。这是我第一次真实、直观地见到,所谓的平台抽成。


那么对顾客来说,就意味着你点的每一餐,都被自动扣除至少25%。而商家出餐的一切成本和利润,都在另外75%里面。


大概会包括餐本身的材料成本、出餐口的人力成本、商家获取流量的成本、商家出优惠券的成本、以及商家承担的部分给骑手的配送成本。最后很微薄的一点点,才是商家的利润。


对于有些客单价本来就低的产品,要么商家在亏,要么平台在贴。但这种平台、商家、骑手整个工作流都付出了很多努力后,还是要亏钱的订单,不是健康的商业模式,也不可持续。


卖一单亏一单的逻辑不成立,顾客也不要有侥幸心理。商业上的健康,就是要盈利,亏的部分要在其它地方找补回来。


系列文章:

  • 《顾客忽然鞠了个躬,把我整懵了》

  • 《在杭州,骑手这行忽然不卷了》

  • 《一个美团骑手决定不干了》

  • 《你深夜撸过的串,可能来自脏乱差的档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陌生人肖像计划(ID:inlens),作者:几何小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