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子昱,校稿:辜汉膺,编辑:蛾,原文标题:《大流感,只是变弱了》,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1918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没有结束,协约国和同盟国依然在欧洲大地厮杀。从这年春天开始,参战双方一批又一批的士兵倒下了,他们没有死于炮火,却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带走。
战争、瘟疫、饥饿、死亡……在列强纷争下,世界一片混乱(图:wikimedia)▼
交战双方出于各种原因对这一消息严防死守,中立国的西班牙首先报道了马德里出现了一种具有流行病特征的奇怪疾病。此后,各国纷纷施展甩锅的手法,这一足以影响整个20世纪历史走向的疫情就被大家异口同声地称为“西班牙大流感”。
1918年,英国《泰晤士报》上声称能预防流感的药品广告(图:wiki)▼
这场持续大约2年的大流感在短时间内就传遍世界主要国家,据估计全世界大约三分之一的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当时全世界人口不到20亿),死亡人数将永远是谜,可能在5000万左右,甚至可能高达1亿。
20世纪20年代后,大流感的风波逐渐平息。但有人认为,此后一百年不时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流感病毒就是大流感毒株的后代。按照这种说法,我们至今仍没有完全走出那次疫情的阴影……
天降死神
自从人们发现,一种未知的状似流感的传染病正在军营中肆虐。出于稳定军心、士气以及民心等原因,参战各国政府纷纷三缄其口。
但病毒不会因为人们的沉默而停下传播的脚步,在20世纪初期全球交流远不如今日迅捷的时代,短短小半年时间,疫情就陆续出现在了英国、法国、德国、俄国、西班牙、中国、日本……
患者面色发绀,医学上叫“淡紫色发绀”,所以,这种流感也被叫做“紫死病”▼
人们陆续出现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部分人出现肺炎及其它重症。其中,尤以15~40岁的青壮年群体受到影响最大,死亡率也最高。
后来的学者推测,这种不符合常理的现象一方面由于老年群体在18世纪90年代上一次流感后有一定抗体;另一方面是大流感在青壮年群体中造成细胞因子风暴引发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哪怕身强力壮,也不能说没有危险(图:wiki)▼
总之,短时间内,全球三分之一的人口感染,死亡人数可能超过5000万,甚至达到惊人的一亿。
大流感在欧洲初现狰狞的时候,人们对于这种新型传染病的起源地充满猜测。传统上,一种新型疾病刚出现时,人们大都会将脏水泼向其它国家。
德国人说大流感起源于西班牙;美国人说传染病是通过德国人的潜水艇传开的……直到此时,中世纪时期盛行的“神的惩罚”依然有着广大的受众,甚至《纽约时报》都坚称大流感是在惩罚罪孽深重的人,只有虔诚的基督徒可以躲过此劫。
然而,流感病毒可不管你是谁、虔诚与否,它无差别攻击人类(图:National Archives)▼
后来的学术界提出几种可能,其一是大流感起源于中国广东,理由是当时早些时候广东有不少人出现类似的症状,而后通过前往欧洲的劳工传播开来。但也有人指出,当时广东爆发的是肺鼠疫,并非大流感,且中国真正有医学记录的大流感疫情时间晚于欧洲。
另一种说法是,大流感起源于大洋彼岸的美国。这部分学者认为,早在1918年1月,美国堪萨斯州的一位乡村医生就发现当地正在流行一种传染病,仅一天时间就造成18人生病、3人死亡。虽然这名乡村医生发出警告,但没能引起足够重视。
脏乱的居住环境,糟糕的卫生条件,当未知病毒袭来,人类不堪一击(图:kansascity.com)▼
同年三月,堪萨斯州的一处军营也出现了症状相似地病例。数周时间里,这个军营里200人出现肺炎,并有60人死亡。此后,随着美国不断增兵欧洲,大流感似乎也悄然登陆,但各国依然一无所知。
人数众多的军队,大军的频繁调动,给病毒的大规模传播提供了条件(图:history.navy.mil)▼
除了起源地不详,大流感的病因也是一团迷雾。当时主流的观点认为流感是由“流感嗜血杆菌”,也被称为“菲佛杆菌”的细菌引起。这一观点直接导致大流感流行一年多以后,年轻人依然拥有极高的死亡率,这让医生们感到不安,他们对于患者的治疗依然一头雾水。
直到1933年,史密斯(Wilson Smith)等领导的研究小组分离出第一株人流感病毒(A型),证实流感并不是由细菌引起。
在透射电子显微镜之下,病毒现出真身▼
发现流感病毒时已经离大流感过去了十余年,彼时的人们感到好奇,流感毒株是不是就是在1918年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罪魁祸首?如果是,为何两者死亡率差异如此巨大?
1918年流感大流行之下的办公室打工人(图:wikimedia)▼
神秘消失的大流感
从1918年5月一直到1919年5月,大流感席卷全球,造成3次大规模的感染、死亡高峰。20年代后,大流感便神秘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数十年间不再有大规模的流感疫情爆发。
随着病毒学的不断发展,科学家们在20世纪30年代终于从猪和人的体内分别分离出甲型流感。当时的血清学数据表明,猪身上分离的病毒和1918年的大流行病毒在抗原性上密切相关。
1918年的流感病毒(图:CDC)▼
1957年H2N2大流行后,人们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基因重组从以前的流行病毒中产生。此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大流感席卷全球后,一方面是感染后活下来的人有了一定抵抗力;另一方面是流感毒株自身发生变化。
更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正粘病毒科包含7个属,包括4属流感病毒和3属非流感病毒。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人流感是该病毒家族中已知能引起大流行并与高死亡率相关的唯一成员。
病毒切面(底图:researchgate.net)▼
但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依然不确定造成1918年全球大流行的流感病毒究竟是不是甲型流感。20世纪80年代以后,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成熟,人们有了逆推重建生物核酸的手段。
1997年,美国病理学家陶本伯格(Jeffrey Taubenberg)等人使用保存的大流感死者的病理标本,基于PCR技术进行病毒核酸扩增,测出其部分RNA基因序列。
陶本伯格(左)与同事在工作中(图:cdc.gov)▼
同一年,瑞典退休病理学家赫尔汀(Johan Hultin)来到美国阿拉斯加,从冰封的墓穴中打开一座座棺木——这些人在当初全部死于大流感——并找到一具大部分保存完好的女性遗骸,科研人员从中分离出了1918~1919大流感病毒基因的全部序列。
1997年,赫尔汀在阿拉斯加挖掘取样,他本人已于今年年初逝世(图:cdc.gov)▼
以上研究表明,1918~1919大流感,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变异引起的烈性传染病。
我们仍处于流感的时代
甲型流感病毒的全球自然宿主是鸟类,主要是水禽和滨鸟。根据病毒表面HA和NA抗原的不同,甲型流感病毒被分为多种亚型,著名的毒株包括H1N1、H5N1、H7N9等。
这些毒株,透着一种致命感(图:cdc.gov)▼
当人的一个细胞同时感染两种或多种甲型流感病毒时,其中任何一种或全部蛋白质都可能发生重组。这种重组机制导致了1918年后1957年、1968年和2009年的流感大流行。
大流感对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大量青壮年染病、死亡让参战双方出现了严重的非战斗减员,后方工厂劳动力的崩溃也让前线物资供应一天不如一天,间接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同时,一战叠加大流感对经济、人口带来的打击让战后各国重建异常艰巨,甚至有人认为这是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前奏。
以美国为例,大流感让美国人均寿命陡降十余岁▼
在1920年以后,大流感似乎悄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事实上,甲型流感病毒从未离我们远去。一百年来,人们也做了各方面努力,试图战胜流感。
1935年,美国病毒学家小托马斯·弗兰西斯(Thomas Francis Jr.)带领研究团队研制出全球首款流感疫苗,并在40年代投入使用。随后研究者发现了病毒表面的主要抗原HA和NA的变化会使原有疫苗失效。因而1973年起,WHO会根据毒株变化结果推荐疫苗的使用。
1957年,纽约某医院医护接种流感疫苗(图:Library of Congress)▼
但仅有疫苗是不够的,大流感流行期间,患者的无药可治、医生的束手无策让人们意识到研发新药物的迫切。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作为一种抗菌药,虽然青霉素对病毒无效,但却能治疗流感后继发的肺炎,降低重症率及死亡率,并为治愈流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此外,20世纪多款抗病毒药的研发也对防止大流感在全球范围内爆发有着巨大的贡献。
弗莱明的发现,在日后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图:wikimedia)▼
最重要的是全球公共卫生体系的形成与完善。
为了应对大流感,1948年WHO成立了全球流感方案,并建立流感中心;1952年,WHO再度建立了由26个国家组成的全球流感监测和反应系统,为后来早期预警、及时干预流感的爆发奠定基础。
与此同时,各国开足马力宣传,推广卫生健康教育,民众的医学素养开始逐步提升。这些举措都为日后数次及时控制流感泛滥奠定坚实的基础。
现在我们仍没能够彻底消灭流感病毒,流感仍在你我身边。每年冬春季节都是流感的高发时期,但一百年来科学的进步让今天的我们对流感已不再陌生与恐惧。
3年前,新的毒王——新冠正式登上历史的舞台,现在依然活跃在世界各地。疫情初始之时,虽然有着丰富的经验教训,但一百年前的部分场景依然在一些国家轮番上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在教训人类方面,大自然才是真正的“大手笔”。
参考资料
1. 1918—1919大流感: 沉默的真相. 中国科协. 2020-05-12 05:40发布.
2. 教训与应对: 新冠疫情下“1918—1919年大流感”再审视. 中国社会科学网. 2020-04-27 14:26发布.
3. 李秉忠.关于1918~1919年大流感的几个问题[J].史学月刊,2010(06):84-91.
4. Taubenberger JK, Morens DM. 1918 Influenza: the mother of all pandemics. Emerg Infect Dis. 2006;12(1):15-22.
5. Jester B, Uyeki TM, Jernigan DB, Tumpey TM. Historical and clinical aspects of the 1918 H1N1 pandemic in the United States. Virology. 2019;527:32-37.
6. Shanks GD. Insights from unusual aspects of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Travel Med Infect Dis. 2015;13(3):217-222.
7. Taubenberger JK, Kash JC, Morens DM.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100 years of questions answered and unanswered. Sci Transl Med. 2019;11(502):eaau5485.
8. 张彦敏. 全球史视野中的1918-1919年大流感[D].首都师范大学,2011.
9. [美] 杰瑞米·布朗. 致命流感.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作者:子昱,校稿:辜汉膺,编辑: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