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写了一篇《给年轻人的写作课》,没想到这么受欢迎,至少有五六家大企业看完后请我去给他们的团队讲课,还有几个大学的新闻系老师,在他们的同学当中推荐这篇文章。当然,许多朋友看了这篇文章之后给我提了更多更好的意见,受益匪浅,今天,我想写一篇续集,继续和大家探讨下写作实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移动观察(ID:mobileweb),作者:曾航,头图来自:《天才捕手》剧照
许多老编辑在改年轻人的稿件的时候,往往会给出这样一句标准评价:“过于单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稿子会显得单薄呢?
你的稿件缺少冲突。
小学语文老师批评学生作文写的差,有一个词叫做“记流水账”,讲我今天几点几分出门,早餐吃了两片面包,到了学校上了几节课,放学回家,一天结束,这就是典型的“过于单薄”,因为这种文本缺少冲突。然而遗憾的是,很多人到了工作岗位上,开始写成人的文案,他们写的东西只不过是高级版本的“记流水账”,因为他们的文本缺少冲突。
为什么冲突如此重要呢?因为喜欢看冲突是刻在人性底层代码里的东西。
段子手写个几十字一百字的段子,典型的套路是“预期违背”。就是开头引导你一个你预设的结果,结尾突然给你来个反转,违背预期,这就是一个简单的冲突,但是极其有效。段子手都是琢磨人性的高手,他们会写这一套,你也吃这一套。
我有个做影视的朋友跟我说,现在他们拍电视剧,要求一集剧至少有15个情节点,情节密度是有严格要求的。而情节点,你可以理解就是一个一个的冲突点组成的,这套东西其实都是学习的好莱坞,而好莱坞只不过是把人性的需求工业化了。
冲突写法最早是小说写作当中的一种标准配置,一篇5000字左右的短篇小说,一般要伴随至少3~5个冲突,并且以一个冲突作为高潮,才是佳作。
例如莫泊桑的经典小说《项链》,里面就写到一位长得极漂亮的女主角,嫁给了一位普通的公务员,这就是一个冲突,一个对自己预期很高的美女,和她真实的社会地位之间的冲突,有了这个冲突做主线,其它故事就好展开了。
后来莫泊桑又写了这个美女主人公把借来参加舞会的一条钻石项链弄丢了,这和他们贫贱的家庭条件之间又产生了巨大冲突,等他们辛辛苦苦花了10年还清了重新买项链的钱,直到女主人公都人老珠黄了,项链主人又告诉他们,你弄丢的这个项链是假的,小说又以 一个精彩的冲突结尾。 这就是大师。
再比如有一部很经典的美国短篇小说,开头就这样写道:“奶奶不愿意去佛罗里达。”她之所以不愿意去,是因为她想带着儿子去更传统的田纳西州,融入当地的传统。你看,这个开头非常大气,寥寥几句话,就把一个冲突抛出来,引人入胜,让人想看下去。
现实的世界其实远远比小说精彩,蕴含着无数的冲突。
典型的冲突包括人与时代的冲突,一个人与一群人的冲突,两种路线之间的冲突,男人和男人之间的冲突(争夺某种社会资源),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冲突(争夺某个男人),人与内心的冲突,人与自然的冲突……
举个例子,你的文章可以着墨于人与时代的冲突,通常就会非常大气,借这个人写出一个更恢宏的时代。
例如吴晓波写的健力宝创始人李经纬,就是一个很精彩的人与时代冲突的故事,在那个年代,李经纬无疑是个人才,他成功把健力宝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经营成一个名震全国的知名品牌,但是李经纬与时代发生了剧烈冲突,在那个年代,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与企业家个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制度还不完善,无数那个时代的优秀企业家悲剧便起源于此,从健力宝这个个案着手去写出一个冲突,放到更大的时代背景下,发人深思,这样的稿件,就是优秀的作品。
前段时间我看到中国企业家写的国美黄光裕的稿件,也是一个很典型的人与时代冲突的案例。黄光裕曾经是中国首富,当年名噪一时的企业家,但是因为一些事情被抓进去关了很长时间,等他放出来的时候,时代已经变了,但是黄光裕没有变太多,那么黄光裕和这个时代不就产生了很大的冲突吗?作者抓住这个冲突的主线,写了很多细节,比如黄光裕玩的还是十年前的游戏《愤怒的小鸟》,黄光裕和高管开会,后面有一排礼仪小姐,过一会给他们的杯子里面倒开水,这些细节非常精彩,看似平淡,但是却处处着眼于冲突,这种稿件的品质不可能不好。
再比如,企业内部两种路线的冲突,最知名的就是联想早年柳传志的“贸-工-技”,和倪光南的“技-工-贸”两种路线的冲突,有句话叫做条条大路通罗马,一家企业内部,走哪条道路也许都能成功,但是一家企业里面,是万万不能同时有几条重要路线同时走,几种声音不统一的,这种情况下几条不同的路线之争,就会爆发出源源不断的冲突,直到有某个标志性事件达到高潮,这个冲突以某种代价最终解决,这里面,蕴含着无穷无尽可以写的优秀案例故事。
《纽约时报》写苹果和富士康的一系列文章,得了普利策新闻奖。这些文章花了很多篇幅突出这样一组冲突:苹果曾因各种原因,想把供应链迁回美国、迁到越南和印度,但是中国从官方到民间,效率实在太高了,它就是迁不走。苹果公司的高管曾经估算过,平均每20万名装配线工人,大概需要8700名工业工程师,如果在美国,要找到这么多合格的工程师,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而在中国,这只需要15天。这个冲突,写得非常精彩。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如何写好冲突?
简单来说就是写出两股对立力量的相遇,然后是作者对对立双方内在冲突的深入发掘。作者引入两股对立力量的唯一目的就是,制造冲突以抓住读者的兴趣。在每个大场景中,两股力量相遇的结果指的是,某人或者某物的胜利、失败、输了一招、被迫做出决定,对自身或他们之前未意识到的困境有了新的认识,或者直接撤退。
我最近还读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写冲突的文章,汽车商业评论写的《宝能造车的局》,里面写到房地产大佬姚振华,杀入汽车行业后所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他用房地产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去造车,自然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作者通过一个一个的细节,把这种房地产商和汽车行业的冲突放大突出,作者写道:“(宝能)想要和网站合作,老姚问我,汽车之家是什么?这样,我给你投4000万,你也干个汽车之家,今年你做个计划,明年你就把汽车家干倒了。车辆开发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拿着模具厂的报价去审批,老姚说,2000万?模具怎么这么贵!为什么要有开发费,200万行不行?”这种细节质感放大后的冲突,相当有张力,稿子自然也就很精彩。
我的前同事,资深汽车记者付辉老师前段时间在他的文章里面写到这样一个很精彩的冲突:“为蔚来汽车救生牵线搭桥的中间人,几经辗转终于约到了北方某大型汽车集团的董事长。见面当天,这家大型汽车集团的董事长临时变卦,让其副手与秘书代己赴宴。觥筹交错之后,这位副手对是否向蔚来施援表态:李斌都是出行教父了,我们董事长的位置在哪里?”这就是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思维的冲突,多么精彩。
从全篇布局来说,写好冲突,大致可以分为中式的“起承转合”和西式的“三幕剧”两种经典套路。中式的起承转合,一般是正叙,平铺直叙,娓娓道来。例如讲许仙一开始开着药铺,后来又遇到了白娘子,然后法海说她是蛇精,收许仙当徒弟,然后高潮在白娘子水漫金山,最后被压在雷峰塔下,又被救出来,这个过程里面就包含了起承转合,这是大部分中式章回体小说的精华。
西式的三幕剧模式,第一幕通常开头都是以某个危机开场,比如出现了怪物或者坏人,这就是出现了问题。第二幕是主人公尝试解决问题,但是过程很艰难,问题不断升级,主人公遇到挫折。第三幕是问题得到解决,这是高潮部分,主人公回归平静的生活。
我倾向于认为,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西式的三幕剧模式,将来可能越来越占多数,因为如果你的开头是平铺直叙,那么这个手机主导的时代,大家可能不太会有心思一直看下去。
在开头,切忌花大段篇幅平铺直叙去描述背景和场景,你要把冲突前置,开头就抛出冲突。
你的开头要这样写:“还有十几个小时就要开新品发布会了,雷军对马上就要发布的这款小米电视依然还不够满意,他想了半天,把团队叫过来,做了一个痛苦的决定,直接把定价从2999砍到了1999。”(本段纯属作者虚构),直接写出一个冲突,吸引大家看下去。
每篇文章,要分清楚核心冲突和次要冲突,最好文章有一个核心冲突贯穿始终。在很多时候,对自身预期(欲望)与现实的差距,几乎是个百搭的冲突场景,任何人身上都可以找出这个影子来。我之前见过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把公司做到了5亿美金估值,但是他一直认为,自己的公司至少是个100亿美金的料,那么痛苦和冲突这些年就始终伴随着他,他要扩张,要招人,要挑战很强大的对手,要面对内部组织的问题,有了这样一个核心冲突打底,故事就会很精彩。
那么,很多从事公文或者公关写作的朋友可能会说,我的文本,是不是很难写出冲突?
不尽然,冲突,是无处不在的。
举个例子,前段时间我去参加过某个互联网企业的发布会,他们发布的新产品,加入了很多新功能,那么每个新功能意味着你深刻洞悉了客户或者行业的某种痛点,每个痛点就是一种冲突,那么优秀的文案写手,能不能把这种痛点,写出冲突的感觉来呢?这就要看段位了。
再比如,描述一家企业,或者企业家是如何一步一步爬上来的,就是典型的冲突题材。马云就很擅长描述冲突,他经常讲,当年阿里巴巴起步多么惨,工资都快发不出了,靠十八罗汉领很低的工资,一步一步克服困难做起来。这就是很好的解决冲突的题材。所有人都爱看屌丝逆袭的故事,屌丝和逆袭之间,本来就是一个经典的冲突。
你可以尝试挖掘这样一些冲突,比如,你们还有一个月就要发布一个新产品了,但是突然某个供应商掉链子了,或者遇到某个感觉天要塌下来的危机,但是团队临危不乱,表现出了极强的韧性,最终产品如期发布,并且大获好评。这个就是典型的西方三幕剧冲突的方式——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最终解决问题。企业也可以套用。
再举个例子,前段时间雷军有一场演讲很成功,大概讲了雷军人生中的几次至暗时刻,这次演讲从叙事逻辑来说,讲冲突其实讲得很精彩,例如雷军讲到自己当时刚把一手创办的卓越网卖掉,就赶上了 电商的大爆发时代,而他赶了个晚集,雷军在演讲当中有个金句“卓越网创办于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倒下于电商全面崛起之前。”这场演讲背后的策划,有高人。
一个好故事,本质上就是对冲突的记录。主角先是发现冲突,然后随着故事发展,冲突不断加剧,直到高潮段落来临。最后在结尾处,冲突得以化解。
要练就写好冲突的基本功,作者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就是多看经典小说、影视作品。因为经典小说和影视作品是描写冲突的高手。在这里我尤其推荐大家看优秀的短篇小说,比如莫泊桑和契柯夫的短篇小说集,里面描写冲突都非常精彩。
原南方周末高级记者曹筠武,是我在南方报业工作时很尊敬的一位媒体前辈,他在南方周末时代的代表作是写史玉柱开发的征途网游的文章,叫做《系统》。这篇文章的开头就写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冲突:
白天,27岁的吕洋是成都一家医院的B超检查师。晚上,她是一个国王,“楚国”的国王——玩家们更乐意按游戏里的名字尊称她为“女王”。在这个虚拟王国中,“女王”管理着数千臣民,他们都是她忠诚的战士。在一款名叫《征途》的网络游戏中冲杀了半年多之后,吕洋自信看清了这样一个道理:尽管这款游戏自我标榜以古代侠客传统为背景,实际上钱才是在这个虚拟世界中行走江湖最关键的因素。
这个开头,非常大气。
当时南方周末的编辑李海鹏看了稿子,非常兴奋,给曹筠武发信息说叫他把“控制与反控制”这个矛盾写得更突出一点,稿子里面又写出了中国传统政治中的一些冲突在网游世界中的折射,就更加精彩了。游戏系统通过挑拨玩家之间的关系,来诱使游戏玩家在游戏当中开战,充钱多的玩家在开战时占上风,因此诱使玩家充更多的钱,稿件对这个冲突的刻画,入木三分,也引发了很深的社会讨论,一时间这篇文章竟然引发了对整个游戏行业道德的讨论。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写过一篇文章这样评价《系统》一文:“如果从《系统》中你看不到《1984》《古拉格群岛》《二十二条军规》等等的影子,那你基本没读懂这篇报道。”这说明,其实优秀的非虚构文章写作者,也需要从虚构类作品(小说、影视、戏剧等)中寻找灵感和方法论。
吴晓波说过,他写的财经人物,之所以被认为比较生动活泼,和他在复旦大学读书的时候,泡在图书馆里看了大量的经典文学类作品是分不开的。
前《南方周末》特稿记者李海鹏曾说,“好的非虚构写作,等于故事加意义。也就是写一个人,他有一个愿望,然后遇到了一些阻碍,最后有一个结果,写出来会对他人产生一定的触动或影响”
今天我们很多教育和培训,实际上把虚构类和非虚构类的写作分开来,这个是不好的。我建议许多从事文字工作的朋友,尤其是从事非虚构类写作的朋友(比如记者、自媒体人、公关广告文案写作者、公务员等),不妨尝试写一两篇短篇小说,尝试下写好冲突,同时大量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一定对提升你的文案水准,有巨大的帮助。
下面我再给大家推荐一批提升写作技巧的阅读书目:
《南方周末写作课》
《南方周末特稿手册》
《短篇小说写作指南》
《非虚构写作指南》
《毛姆文学课》
《拆解一切故事写作》
《雪花写作法》
《老舍谈写作》
《汪曾祺的写作课》
《故事技巧:叙事性非虚构文学写作指南》
《50:伟大的短篇小说们》
《非虚构:时代记录者与叙事精神》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
《华尔街日报是怎样讲故事的》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拆解一切故事写作》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移动观察(ID:mobileweb),作者:曾航(资深媒体人,现军武科技CEO,旗下有知名账号军武次位面、星海情报局、杨叔洞察、测评界的野路子等。曾任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并著有《一只iPhone的全球之旅》《移动的帝国》等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