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日本首富的位置,基本上就这三个人轮着坐。但是,江湖上却鲜有滝崎武光的传闻,就算是在日本本土,他也像一个谜一样。
滝崎武光是日本企业基恩士的创始人,而就跟这个创始人一样。基恩士也是 “ 一家裹着面纱不允许报道的公司。 “


基恩士的主要业务,是做自动化传感器、机器视觉系统、测量仪、数字显微镜等工厂自动化领域,像是汽车、半导体、电子电气设备、电信等等都有它的应用。
而在机器视觉市场,基恩士和美国的康耐视,几乎垄断了全球 50% 以上的市场。




啥概念呢?对于制造业这个行业来说,平均毛利率如果能到 30%,都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苹果利润率情况 ▼

这样一家几乎完全没有新闻报道,但是却在制造业举足轻重的龙头,到底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成功的?
因为创始人上一次接受采访,都已经是十年之前的事情。而与企业的相关报道,也是少之又少。




滝崎武光并没有读过大学,他在念完工业高中的时候,就和当时的所有日本青年一样,在学校罢课、游行,对社会现状充满困惑。
没过多久,滝崎觉得光是学生的这些小打小闹,根本没有办法改变现状。于是,这个激进的少年干脆选择了——辍学。

滝崎武光就读的尼崎工业高中 ▼

但是,梦想虽然很美好,可现实还是给了这个充满抱负的少年一记响亮的耳光。
高中毕业之后,滝崎武光先是去了一家做控制设备的制造商打工,积累经验和资本。
没过多久,在他 24 岁的时候,就尝试创办了一家电气设备的制造公司。但是,无奈生意不顺,公司经营不下去了。

连续两次创业失败之后,已经年近 30 的滝崎武光又回到了人生的起点。如果是一般人,恐怕已经认清了现实,灰溜溜回去上班了。

但是,顾不上伤感的滝崎武光,马上又开始了人生的第三次创业。
1974 年,已经 29 岁的滝崎武光,成立了励德电机公司( Reed Denki ),也就是基恩士前身。公司主要生产自动线材切割机和冷冻食品自动化生产的电子控制设备。

好在这一次,自动切割机的生意有所起色。尤其是自动线材切割机,他们稳定地给电线、汽车等制造商们供货。
这次的创业,似乎刚要冒出一点成功的苗头。

说实话,差评君很难想象经历了两次破产的人,居然还敢就这么砍掉自己的一条 “ 胳膊 ” 。

之所以走出这一步险棋,一方面是因为切割机虽然生意不错,但是利润率只有 20% 。这个利润率,对于滝崎武光来说,太少了。
而另一方面,当时的丰田因为板材冲压事故非常困扰,昂贵模具总是因为钣金错误遭到损坏。

他们专门为丰田研发了一种传感器,防止金属板的双重进给,预防模具故障。
在滝崎武光看来,传感器才是生产线的眼睛。只有把眼睛睁开,才能确保生产线的运行。
把自动切割机的产线全部砍掉之后,基恩士开始全线投入制作传感器。
基恩士视觉系统在 LED 产线上进行品质检测 ▼


之后,就像滝崎说的那样。当时的日本泡沫经济继续膨胀,拉动了当时刚刚苏醒的汽车、电子工业、半导体等制造业。
而自动化生产线上的眼睛——传感器,自然也跟着日本经济一起起飞了。
就是借着这一股东风,滝崎武光扬帆起航了。把公司搬到了大阪,更名为基恩士,从此向着全球最强的传感器之王进发。


从之前的两次失败中,滝崎武光明白了几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没有必要打广告。
留住客户的唯一方法,就是信赖。这可能也是基恩士一直默默无闻的原因。

来自基恩士官网 ▼

当初决定关闭自动切割机工厂之后,基恩士还下令关停了手里其他工厂,只保留了 20% 的应急工厂线。

而这一切,为的就是不做低利润、低价值的业务。
这事放到现在来看,似乎并不稀奇,毕竟有苹果这样成功的先例。
但当时正是日本的泡沫经济时期,在那个年代里,不光是民众们,日本的制造企业也沉浸在梦幻泡影里。
它们不计成本地投入,盲目地扩张子公司,并且相信靠着经济增速,一切的付出都可以被收回来。

只有经历过两次低谷的滝崎武光始终谨小慎微,走了一条完全相反的路。
关停工厂之后,基恩士干的第二件事,就是把设计和研发看成自己的企业命根。
在大阪总部的走廊和会议室的巨大化石。
基恩士认为,如果公司不继续进化,也可能成为化石

基恩士有 70% 产品,都要做业界首创,出手就是一个世界最新款。并且产品售价,往往是同类商品的 5 倍以上。


但是,基恩士这套说法,却有的是说服力。因为下面这些,都是基恩士的成绩。。

而为了留住这些高精人才们,基恩士也打出了一张不能拒绝的王牌,那就是——高薪。


不仅如此,为了激励员工搞研发和工作队的热情。公司除了每月的奖金外,还将营业利润的一部分作为奖金返还给员工。

有了扎实的高利润产品之后,公司的下一件事就是把这些高利润产品推销出去。
但是, “ 古怪的 ” 基恩士却把专业的经销商从自己的制造流程名单里,完全剔除了。他们所有的产品,都是直接供给各个工厂。

大部分制造企业,用的都是经销商模式,这些分散在各地的经销商,可以有效拓展客户,增加他们的购买渠道。


但是,基恩士却觉得,只有他们自己的设计师才最了解自己产品的真正优势。
所以,基恩士的员工中,有 70% 的人员组成都是销售。
在基恩士的官网,差评君甚至找到了一个销售独有的板块 ▼

这些销售们都是理工科出身,并且对自己负责的几百种产品的技术了如指掌。
除了穿梭在大大小小的工厂里,他们还需要直接和各个工厂的工程师们对接,担任工厂们的顾问。

如果一次无法解决问题,那么下一次,销售们一定会带着工程师和解决方案来到工厂。甚至,有时候还会对各个工厂的员工进行技术培训。

之所以能走这样的模式,一方面是因为自己产品的高利润,而另一方面,就是基恩士的速度和能力。
所有的工厂订单都能在一天之内,给到报价和方案,换做是其他制造商,起码需要一周。

目前,基恩士的这套直销直供模式,已经推广到了世界各地。分公司开设到了全球 46 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230 个办事处。

有了得力的销售团队和扎实的产品铺垫,再加上自己的 “ 闪电物流 ” ,基恩士这个从日本泡沫时代中诞生的企业,硬生生走出了一条自己特殊的路。

但现在,已经获得结果的我们,知道滝崎武光当初断腕的决定,赌赢了。
自动化流水线的眼睛,也帮助这个当初的小镇青年,坐到了日本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位置。
而滝崎武光这几年已经辞去基恩士董事一职。原本就非常低调的他,更是从幕前彻底隐去了。
或许,之后江湖上关于他的传说,只会越来越少。
但是,人会消失在时间进程里。可那些正活跃在生产线上的一个个传感器,却能永远按照着既定程序运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