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5毫米炮弹是乌克兰战场目前最急缺的弹药。
冬季战斗有所放缓,但仍将持续下去。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警告,未有迹象显示俄总统普京放弃了要占领乌克兰的目标。“我们不能低估俄罗斯。俄罗斯正在策划一场长期战争……我们看到俄方正在动员更多的部队,他们愿意承受大量的伤亡,而且企图获取更多武器和弹药。”
这场战事规模堪比朝鲜战争,所消耗的弹药是冷战时代遗留的庞大库存,双方都已入不敷出。有统计显示,俄罗斯平均每天消耗20000发身管火炮炮弹(不算迫击炮和75毫米以下火炮),乌克兰平均每天消耗2000至4000发炮弹(夏季大规模炮战时为6000至7000发)。乌军平均一周内发射的炮弹数量,远超美国一个月的产能。

相比之下在阿富汗时,北约军队平均每天仅用300发炮弹。前北约防务投资助理秘书长、智库“欧洲外交关系理事会”防务专家格兰德说:“乌克兰的一天,相当于阿富汗的一个月。”
有北约官员透露,北约30个成员国中的20个已是“山穷水尽”,拿不出更多武器。西方输送给乌军的火炮也因为过度使用而寿命大减,约三分之一亟待维修或替换。当西方盟友的弹药库存不断缩减,全球军工厂则在围绕这场战事加速生产。
美国军火商跟不上市场需求
乌克兰这边,产量跟不上需求的几款武器弹药包括:155毫米榴弹炮炮弹、227毫米火箭弹及其载具“海马斯”、FIM-92“毒刺”便携式防空导弹、FGM-148“标枪”便携式反坦克导弹、AGM-88“哈姆”空对地反辐射导弹。
自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它们逐个登场,在不同阶段成为风光无限的战场明星。如今却纷纷陷入弹尽粮绝的地步,有些是产量不足,有些是生产线多年前就关闭了。
截至2022年11月底,美国已向乌克兰运送了价值约179亿美元的武器,包括92.4万发155毫米炮弹、8500套“标枪”、1600套“毒刺”等。美国陆军自5月3日收到第一笔资金,用于更换援乌武器,之后每隔几周都会收到一笔拨款,金额从几亿到近十亿美元不等。
这其中,1600套“毒刺”占到美国库存的四分之一。美军库存削弱后必然要补充,而产品在战场的优异表现也会换来更多订单。当全球军火商都眼红“毒刺”的制造商雷神公司时,该公司高管却提醒道:“由于一些组件不再在市场销售,我们不得不重新设计导引头导弹中的一些电子设备。这意味着需要一些时间。”

“毒刺”自1981年开始服役,首次实战亮相是在福克兰群岛战争,但仅装备了英国陆军特种空勤队(SAS),英军主要使用表现糟糕的国产“吹管”便携式防空导弹。这款新武器大放光彩,是在1986年供应阿富汗各路抵抗组织,击落的飞机总数占苏联损失飞机数的一半。
“毒刺”设计始于1967年,整体而言是1970年代的产物,修修补补升级后能使用到2030年。2020年11月,美国陆军发出更换便携式防空导弹的信息。
重开“毒刺”生产线,许多西方国家的订单涌入。2022年12月2日,美国务院批准了芬兰的订单,价值3.8亿美元、共计350套。芬兰在2015年已经获得了200套,如今鉴于战场高强度消耗经验而加强储备。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标枪”。从2018年至今,乌克兰共获得5500枚“标枪”,大部分来自美国,其余来自其盟友。乌克兰承认,在战争的最初几周,每天消耗约500枚“标枪”。“标枪”对俄军坦克纵队实施攻顶攻击的视频早已传至全世界,乌克兰亚文化里甚至出现了所谓“标枪崇拜”。

◆2022年2月11日,基辅机场,乌军正在将盟友送来的“标枪”导弹从货机卸货装到卡车上。
要知道,在2021年,美国还有2万到2.5万枚“标枪”,可见它在乌克兰战地消耗量之大。2022年5月3日,参议员罗伊·布朗特(Roy Blunt)在听证会上承认,已经使用了库存近三分之一的“标枪”。
“标枪”由雷神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共同生产,据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高管称,其年产量为2100枚,其中1000枚卖给美军,计划增产到每年4000枚。

战场表现是最佳广告,波罗的海国家也纷纷下单,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各买6套,立陶宛订了8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还需向澳大利亚交付20套,这是一年前就提出的采购计划。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解释,增加产能不是朝夕间能完成的,需让整个供应链一起提高产量,得雇用和培训新的工人。波兰原计划购买500套“海马斯”,但在知道数年内都不可能拿到现货后,不得不削减购买量,最后转向韩国订购了288套K239多管火箭炮系统。
对于“海马斯”的供不应求,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威廉·拉普兰特曾自嘲道:“如今能拯救乌克兰的东西,也是世界上所有人想要的,我们却停止了它的生产。”
对乌军援危及美军武器库存?
无论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还是继承了苏联大部分衣钵的俄罗斯,都在急速下降的弹药库存数面前暴露出致命伤。几乎所有国家,在冷战结束后对未来爆发大规模常规战争完全没做出准备,对中等规模常规战争也准备不足,只做了爆发小型冲突的应对之策。随着冷战终结,因军费削减影响最大的就是部队训练水平和弹药库存,这在和平年代看不出来,眼下却显露无遗。
海军陆战队退伍上校马克·坎西安(Mark Cancian )有30多年军旅生涯,曾在防长办公室工作,现为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高级顾问。他在2022年9月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在大多数情况下,与美国的库存和生产能力相比,提供给乌克兰的武器数量相对较少。然而,美国的一些库存已达到战争计划和训练所需的最低水平。对弹药和武器的关键判断,是要看美国愿意接受多少风险。”

这位老陆战队员发出的警告声,与美国防部当时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书密切相关。这份说明书宣称,美国已向乌克兰供应了80.6万发155毫米炮弹。坎西安深表忧虑称:“这可能接近美国在不危及自身作战能力的情况下能够提供的极限。”作为应对之策,他建议让美国的十多个盟友提供同样的弹药,而不要让美国独自扛起此重任。
对于外界的疑虑,五角大楼新闻秘书帕特里克·莱德出来安抚人心道,援助乌克兰武器不会削弱美国的军事准备水平,只要需要,美国将继续支持乌克兰。他补充说,国防部将继续与工业界合作,以补充美国和盟国的库存。
多名国防官员告诉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美国永远不会拿自己的战备状况冒险,因为援乌武器并非来自美国为紧急情况准备的库存。在2022年11月16日的记者会上,美国防长奥斯汀也承诺,“只要乌克兰需要”,美国和盟友将继续提供全程支持。
道格·布什(Doug Bush)是美国国防部陆军部陆军采购、后勤和技术助理部长,也是陆军最高级别的采购官员。他最近告诉媒体,正考虑允许国防承包商建造155毫米炮弹,目前它们只能在军方的弹药厂生产。
他补充说,俄乌冲突推动了对美国制造的武器弹药的需求,而美国在东欧的盟友在向乌克兰供应一系列武器时下了很多订单作为替换。与此同时,美国陆军和国防部也考虑使用多年期的采购合同,以打消军工企业的不安。
就在美国出现武器库存问题之际,美国国会正在通过新一年度的《国防授权法案》。2022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拜登致函国会,寻求为乌克兰额外拨款377亿美元,其中包括给五角大楼的217亿美元,部分用于解决武器短缺问题。
12月21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抵达美国华盛顿,开启美国之行,这也是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泽连斯基首次出国访问。

就在他到访美国前一天,美众议院拨款委员会公布了总额高达450亿美元的《2023年追加乌克兰补充拨款法案》,这也是美国会迄今数额最大的援乌拨款,超过之前的377亿美元。这笔拨款将纳入总额1.7万亿美元的《2023财年综合拨款法案》。
拜登在双方举行闭门会谈前表示,美方将继续增强乌克兰防御能力,特别是防空能力。他已批准在新一轮价值18.5亿美元对乌安全援助中加入一套“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以抵御俄罗斯正在增多的导弹攻击。举行联合记者会时,泽连斯基表示“我们希望得到更多的‘爱国者’导弹”,拜登笑答“我们正在努力争取”。
然而,随着共和党人即将掌控众议院,美国援乌的前景变得不明朗。虽然两党在支持乌克兰方面立场相近,但对这份综合拨款法案的其他内容仍存分歧。源源不断的“金援”和“军援”早就令共和党内产生不满声音。共和党内多名重要人士多次表态要降低援乌成本。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曾公开表示,若共和党拿下众议院,他们不会再自动批准任何对乌的额外援助。

北约多国陷入弹药不足境地
按照俄罗斯侦查委员会的统计,至少有25个国家向乌克兰提供武器,其中21个是北约成员国。其中,波兰、斯洛伐克等东欧国家向乌克兰输送了大量苏式武器,包括坦克、S-300防空系统、火炮、152毫米和122毫米口径的炮弹等;美国、英国、法国等提供了更加先进的西式武器,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M777榴弹炮及配套的155毫米炮弹等。

北约提供的武器五花八门,令弹药补充及装备维修变得异常复杂和艰难。美国《纽约时报》披露,军火商为了赚钱,往往会为自己的武器配备“专属弹药”,即便同为北约标准的155毫米口径,也无法与其他国家生产的弹药混用。由于很多北约国家的武器以动物命名,例如德国的“猎豹”防空坦克和法国的“响尾蛇”导弹,一名北约官员形容,乌军面对的混乱局面如同“北约动物园”。
一位北约官员不久前向《纽约时报》透露,就算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出兵当天,多个北约成员国的弹药库存也只有预期的约一半,而且在制造可由北约成员国互换使用的武器方面毫无进展。
另一名北约官员诉苦道,较小的成员国已经耗尽了各自的军援潜力,30个成员国中有20国的潜力已被完全挖掘。他建议剩下的10个国家可以提供更多,比如法国、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军事强国。事实确实如此: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与俄罗斯有宿仇,又临近前线,在对乌军援上最为积极,补充弹药的负担也最为沉重。
截至目前,北约国家向乌克兰提供了约400亿美元的武器装备,大体等于法国的年度国防预算金额。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指出,原本要求成员国保持库存的北约准则不应成为限制向乌克兰出口武器的借口,他尤其点名德国。比起德国来,法国不算吝啬,抽调了18门先进的“凯撒”155毫米自行榴弹炮送给乌克兰,占据本国总数的20%。

德国政府的相关负责官员和军工业代表11月28日在总理府举行高层会议,商讨提高弹药产量、为联邦国防军保障补给的事宜。柏林政府承认,弹药短缺的问题涉及联邦国防军的全部领域。
与此同时,乌军的155毫米炮弹库存也发出警告,短期内不会收到额外的炮弹,目前只能撑到2023年1月。作为弥补,乌克兰收到了几款105毫米榴弹炮及其炮弹,美国和英国还给了几万发炮弹。
2022年8月,美国国防部公布军援乌克兰的清单里,出现了16门105毫米M119A3榴弹炮,以及3.6万发配套炮弹。这是美国获得授权生产的英国L119轻型榴弹炮,主要用于陆军第18空降军。105毫米炮威力不及155毫米炮,但得益于轻量化,更方便由直升机进行快速部署。乌军使用105毫米炮,并没有直升机快速机动的需求,仅仅是因为155毫米炮不够用了。

俄军是最依赖火炮的。炮兵昼夜不停地猛烈炮击一个城镇目标,将其变成瓦砾,然后才派出训练不足的步兵去占领阵地。这套战术虽然落后,且炮弹用量给后勤造成压力,但它依然是有效的。5月和6月,俄军在顿巴斯方向再次成功实践了这一战术。
在M777榴弹炮到来之前,乌军差不多耗尽了苏式体系下的152毫米榴弹炮炮弹。之后,北约中的前华约国家纷纷把昔日华约体系里的武器弹药送给乌克兰,自己趁机一股脑儿换成北约货。从步枪、机枪子弹到152毫米炮弹,再到T-72坦克、米格-29战斗机、S-300地对空导弹等大件。

外界分析称,受益于乌克兰的巨大需求,东欧军工业正以冷战以来未曾有过的迅猛势头蓬勃发展。来自波兰、斯洛伐克和捷克的军火商纷纷提高产能、争相雇用更多工人。捷克国防部副部长托马斯·科佩茨尼(Tomas Kopecny)表示,“对于捷克国防工业来说,俄乌冲突是我们在过去30年来见过的最强劲的一股推动力。以捷克斯洛伐克集团为例,该企业上半年的国际销售收入比上年同期几乎翻了一番,达到138亿克朗。”
常规炮弹虽然单价便宜,但消耗量大,最终导致产能和财政压力重。美国防部日前透露,正考虑提供廉价的小型精确炸弹,比如地面发射小直径炸弹(GLSDB)系统。GLSDB由波音公司和瑞典萨博公司合作,将GBU-39小直径精确制导滑翔炸弹装在已经淘汰的M-26火箭弹的火箭发动机上,用现有的多管火箭炮发射。

美国一直不同意将MGM-140 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给乌克兰,担心300公里射程的导弹会刺激到俄罗斯而让战争升级。如此来看,GLSDB射程150公里,是取代ATACMS的折中方案。航空炸弹和火箭弹在美国军火库里还是充裕的,花4万美元将两者结合并改装,一枚新型弹药落地,最快在2023年春季交付。它一旦抵达乌克兰,“海马斯”的射程将从90公里扩展到150公里,位于克里米亚的俄军高价值目标将变得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