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国美员工说,被围堵后,黄光裕现身谈判现场,随后员工与黄光裕的保安发生了肢体冲突。
更有传言说,黄光裕称这些讨薪员工“不要脸”。而在更早一些的时候,他还对一位高管说:
“如果你敢走,就弄死你。”
这些不近人情的对话是真是假很难考证。但对熟悉黄光裕的人来说,从他嘴里说出这样的话实在太正常不过了。
因为黄光裕留给公众的形象从来都没那么正面,而他身上最令人关注的点,也永远是那场长达十一年的牢狱之灾。
导火索
2007年4月,深圳证劵交易所发现有79个股票账户异常。
这些账户买入、卖出股票的时间基本一致,客户留下的固定电话也常有固定联系。
更可疑的是,这些账户之间有着大量资金往来,而开户人信息显示,他们都有着潮汕背景。
这些潮汕人的异常账户数还在继续增加。到了当年7月25日,同样的可疑账户在同一天集中开户,半个月后,这些账户全都不约而同地购买同一支股票——中关村。
随着中关村股价异动,深交所也马不停蹄地把问题上报给了中国证监会。
最后,所有调查结果都指向了同一个人——中关村实际控股人,黄光裕。
2006年7月,正逢股市低点。祖籍潮汕的黄光裕以旗下的投资公司入股中关村。同时,他还以个人名义投入近1亿元,买入1000万股中关村股票。
3个月后,黄光裕已持有中关村48%的股权。
到了2007年4月,仗着自己中关村董事的身份,黄光裕命令手下人到处去借身份证开户,好操纵中关村股价。他本人甚至还亲自跑去自家地产公司的楼下,找保安借了身份证开户。
黄光裕的操盘手法直接又粗暴,甚至让查案人员都有种智商受辱的错觉:都是新开户,都是大量资金,还都在同一时间点大进大出——黄光裕不是那个在香港借壳上市的首富吗?怎么操盘手段这样幼稚?看不起谁呢!
可随着调查的深入,令人哭笑不得一幕出现了:这次操纵股市,黄光裕居然赔了个底朝天!
在法庭上,赔钱的客观事实让黄光裕的辩护律师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
“内幕交易的目的在于获利,黄光裕并没有借此获利,因此,不能认定他构成了内幕交易罪。”
法院并没有接纳这个辩解,因为这一条罪状,黄光裕直接被判了个9年,而内幕交易罪最高刑期也就10年。
黄光裕基本吃了个“公饭顶级套餐”。
不死心的辩护律师又把最后的希望放到了国美身上。
根据法律,如果为个人,那内幕交易最高判刑是十年,可如果是单位,那量刑和罚款都可以大大减少。
只要能证明黄光裕操作股市的资金来自国美、从中的非法获利(虽然并没有获利)最终也流去了国美,那就成了单位犯罪,黄光裕本人就可以逃过一劫。
难题一下子被丢给了国美。
对民营企业来说,创始人往往是企业的灵魂,一旦黄光裕本人出事,通常来说,他创办的国美也将迎来巨变。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股价。黄光裕出事后,各大投行纷纷把国美的目标价位调低。截止2008年11月24日,国美股价已累计下跌77%。
更可怕的是,国美的主要负债对象是供应商。据统计,当年海尔、美的等中国家电制造业有15%以上的国内销售都是通过国美。黄光裕的事情如果处置不当,会让这些供应商陷入恐慌,进而引发追讨货款甚至停止供货的浪潮。
而黄光裕在股市的马失前蹄,又让那些与国美有合作的各大银行纷纷作出了风险预案。他们对国美集团的授信情况进行紧急核查,这也意味着国美失去了银行的信任——那国美的现金流还够应付催讨货款的供应商吗?
除了黄光裕,国美集团同样焦头烂额。
可就在一众投行纷纷下调国美评级的时候,一些国际资本却反其道而行地增持国美股份。国美的股价要再这样继续跌下去,那些外国资本就有了趁势并购中国最大民营家电企业的机会。
哪怕并购不成,只要国美不稳定,那国外的家电零售企业也会大举扩张中国市场,进而影响到整个中国家电业。
再退一万步说,就算没有外资介入,只要国美走向下坡了,那中国家电零售行业就只剩苏宁一家独大,垄断的出现对整个行业甚至消费者来说,同样不是一件好事。
因为黄光裕一个人,国美、中国家电业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得跟着一起承担风险。
但黄光裕显然是穷途末路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就全看国美会怎么处理了。
要想从黄光裕带来的麻烦中走出来,留给它的选择就只有两个:
要么替自己的创始人背锅,交几百万罚金了事,把影响降到最低;要么把麻烦只留给黄光裕一个人,向世人宣告:国美是国美,黄光裕是黄光裕。
国美的选择是后者——与创始人黄光裕彻底分割。
战争
2008年11月27日,北京市公安局告知国美集团,他们的创始人黄光裕因涉嫌经济案件接受警方调查。
同时,警方还向国美进一步确定——黄光裕事件与国美无关。
再之后,各大主流媒体都在传递同一个积极信息:国美一切正常,未受黄光裕事件影响。
但赢来这个美好局面对国美来说同样并不容易,因为这意味着在国美的内部争斗中,自己的创始人输了。
在黄光裕一案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那笔高达十亿的罚金。
可对此时问题缠身的黄光裕来说,短期内该上哪去筹集这么多现金呢?
黄光裕最初的设想,是把自己手上100%控股的那些尚未归入国美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套现。可时值金融危机,这些地产公司的套现能力还远不够十个亿。
那黄光裕可支配的资金来源,就只剩下手里那300多家尚未并入国美上市公司的门店了。但这些门店的接手人其实也就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苏宁,一个是国美上市公司。
任谁都知道,苏宁是死敌,把门店并入国美上市公司才是黄光裕的最优选。而对身为国美大股东黄光裕来说,这个做法也只是资本市场里“左手换右手”的常规操作。
但令黄光裕没想到的是,自己一手创办的国美竟然不肯收这些门店!
一股试图同黄光裕争夺国美控制权的势力正在极力堵死他最后的生路。
2008年11月27日,因黄光裕事件,国美职业经理人兼小股东陈晓临危受命,成为国美董事会代理主席。
陈晓上台后,国美员工很快就得到了不会裁员及待遇不变的承诺;供应商们也在陈晓按期偿还货款的保证下,不再追收货款。
眼下的危机得以解决。
此后几个月,恰逢“家电下乡”政策于全国推广,赶上了东风的国美一鼓作气走出了困局——2010年3月,国美第一季度财报显示,国美盈利3.22亿。
陈晓用漂亮的业绩成功向公众证明了:国美没有黄光裕也行。
在外人看来,国美算是成功地从黄光裕事件中走了出来。
但内部人士却知道,国美真正的危机才刚刚到来。
因陈晓的一系列举措,在帮助国美走出困局的同时,国美也潜移默化地完成了管理层的“去黄光裕化”以及舆论层面的“去黄光裕化”——黄光裕正在失去国美。
2010年4月22日,黄光裕案一审庭辩。
这次针对黄光裕的核心问题是行贿,国美的辩护律师同样出席,问题的焦点同上次一样:黄光裕的犯罪行为究竟是个人行为还是整个国美的选择。
根据法律规定,如果是国美行贿,那国美只需要交几百万的罚金,它的直接负责人黄光裕也支会被判5年以下的刑期——而如果被证实是黄光裕的个人行为,那最高可判无期。
在之前操纵股市的问题上,国美并没有选择替黄光裕背锅,这让它的创始人获刑九年以及一张十亿元的天价罚单。
而在行贿问题上,国美不仅没有替它的创始人背锅,甚至“大义灭亲”,国美的辩护律师直接当着所有人的面,把“国美被指责行贿都是因为要替黄光裕减刑”给公开讲了出来。
这种做法很难不让人怀疑,国美巴不得自己的创始人再无翻身可能。
半个月后,2010年5月11日,意识到自己国美掌舵人这一身份不再稳固的黄光裕发起了反击。
以黄光裕家族为首的股东代表们在国美股东大会上,对代理董事陈晓提出的多项议案提了反对票。
国美的“陈黄大战”被正式摆上了明面,而黄光裕家族反对的焦点都指向了同一件事——稀释黄光裕股权。
根据《公司法》规定,股东只要持有34%的股权就拥有这家公司重大事项的一票否决权。身为国美电器创始人,黄光裕持有国美35.5%的股权,这决定了即使入狱,黄光裕依然能控制国美。
为了彻底摆脱黄光裕个人的控制,陈晓研究了很久后发现,在国美的股权架构里,公司增资扩股的权利下放给了董事会,只需要董事会三分之二以上通过,黄光裕就无法启用一票否决权。
为此,早在2009年,陈晓就联合了一众对黄光裕失去信心的董事会成员,通过了融资扩股的决议。
接下来,就是靠新一轮的融资把黄光裕的股权稀释到30%以下。
为此,陈晓找上了美国最大私募基金贝恩基本。
2009年6月22日,停牌7个月的国美发布了一则集资公告。国美电器将向贝恩资本发行18亿港元的债劵。集资完成后,贝恩资本将占有国美23%的股权。
华尔街巨鳄的入场让此时正身陷囹圄的黄光裕十分被动。
携资入股的贝恩很快就开始向国美董事会成员、管理层及核心员工推出认股权,105位国美人员获得股权激励,黄光裕的股权被进一步稀释,即将失去一票否决权。
到了2009年11月,黄光裕案进入审判程序,与世隔绝多日的黄光裕终于恢复了与外界的接触。
直到此时,黄光裕才意识到:陈晓正在夺权。
2010年8月,被判刑14年的黄光裕在狱中通过其控制的子公司,向国美提出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希望撤销陈晓在国美的一切职务。
可仅过了一天,陈晓控制下的国美就向狱中的黄光裕发起了新一轮攻势:国美向香港高等法院起诉黄光裕,说他两年前的一笔回购股份操作违反规定。
这种直接诉诸法律的做派威慑了一众“亲黄派”。原先站队黄光裕的高管纷纷重新站队,还替陈晓抱不平:
“让陈晓下课是一个令人失望的决定,因为陈晓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出色的、有感染力的领袖”。
客观地说,这个评价的确是客观的。
与黄光裕的“野路子”不同,陈晓从始至终都是那个跟黄光裕截然不同的“精英路线”。
1996年,他带领47位员工,集资近百万,创建了上海永乐家电。2003年12月,他兼并广州东泽,首开国内家电连锁业并购先河;一年后,他又给自己的永乐引入了来自美国华尔街的战略投资。
2005年10月,按照严密的商业逻辑配合科学的资本运作,历时十年,陈晓终于率永乐在香港成功上市。
但专属于这位精英的个人故事很快就迎来了终局:2006年7月,国美在香港宣布并购永乐家电,这场并购案耗资52.68亿,至今仍为家电连锁业最大的并购案。而在合并正式落下帷幕的第12天,陈晓开始担任国美电器总裁。
自此以后,无论在现实里还是故事里,“精英”陈晓都成了“草莽”黄光裕的配角。
从对手到队友,陈晓在国美的一系列“去黄光裕路线”很难说是出于私心。无论是联手华尔街资本还是“背信弃义”的管理层大换血,陈晓所做的一切跟他的过往履历都是贴合的——让家族式企业走向更科学的职业经理人模式。
从后来的结果看,至少在国美,企业只能是家族的企业。
因为它的创始人,是黄光裕。
匪气
无论怎么看,黄光裕都不像一个企业家,反而更像是一个江湖草莽。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会抱着手说:“你们都是我的大哥!”
转头却又指责记者“写的东西连逻辑都没有!”
在公司年会上,他会不顾场合地痛骂高管:“你们摸着良心说说,你们口袋里贪的钱哪一个不比我黄光裕多!”
但随后,又会借着酒劲无奈地跟这些高管说两句心里话:
“我黄光裕想退也退不了,就算能退,也不能全身而退!”
这是黄光裕的江湖气,更是黄光裕的生命组成之一。
1985年10月,黄光裕第一次离开老家凤壶村,跟哥哥去到了3000公里外的内蒙古倒卖电器。
不久后,哥哥因为投机倒把被抓。父母在家里急得团团转,没办法的两位老人去店里赊账买了一桌酒菜把乡长等老家的干部请到家里来吃饭,希望能帮自己的儿子疏通一下。
酒桌上,这些干部表面上答应要帮黄光裕家里一把,但随后又发话说酒菜不够,要黄光裕的母亲再去炒些菜。
母亲又只能跑出去想办法赊买酒菜,等她一出门,饭桌上的人就立马把警察叫来把黄光裕的父亲抓了起来。
那天,黄光裕的妹妹像往常一样放学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她觉得心情特别沉重,慢慢地连脚都迈不开了。回头一看,两个警察正驾着她的父亲走了过来。
更令黄光裕一家感到世态炎凉的是,父亲被当地控制起来的那一天,被拘押了81天的大哥已经在呼和浩特被放了出来。那桌饭本就是毫无必要的,反而还让老父亲在老家也被关了81天。
1986年的春节,黄光裕回老家探亲,途中顺道在北京停留。
刚出站,面对诺大的陌生城市,17岁的黄光裕不知何去何从。这时,一个三轮车夫凑了过来,说要帮他找一个又便宜又舒服的宾馆。结果转了好久,一直到天黑,车夫才给黄光裕找了一家5毛钱一晚的小旅馆,但车费却要一块钱。
第二天一早,黄光裕从旅店里走了出来,抬头一看,发现自己居然就在北京站旁边。这时他才知道,那个三轮车夫故意拉着他到处绕圈。
对黄光裕来说,北京留给他的第一印象与老家一样:人心难测、世道炎凉。
对底层人物来说,在社会上摸爬滚打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
后来,黄光裕开始在北京做生意。他和一家服装店负责人进行谈判,跟哥哥一起东借西贷了3万多块钱,把服装店盘了下来,并取名——国美。
因为对服装不太内行,兄弟俩一边卖服装一边卖自己先前倒卖过的家电。
黄光裕的老家广东是各种进口商品集散地,有大量价廉物美的进口家电。而北京这种北方大都市,又对这些家电有着旺盛的需求。
半年后,这家国美服装店干脆直接卖起了电器,那批最早滞销的衣服被发给员工当工作服穿。
但归根结底,国美的起家靠的还是走私家电。黄光裕后来也直言:
“那时我没那能力也没资格去认识有背景的人,岁数那么小,你去跟局长说,别人认为你是小孩,谁搭理你!”
早年经历决定了黄光裕那永远都挥之不去的“匪气”;而无路可走的境地又让他开始绞尽脑汁地打破常规。
在创业初期,黄光裕无师自通地玩起了“资本游戏”:他在店门口放了一个空纸箱,吸引来了大批客人。然后向他们收取定金,保证给这些客户进家电。收到钱后,国美又找到供应商,要求先货后款,这样,先前收到的定金就成了国美的流动资金,解决了创业初期资金紧张的问题。
这个办法的确有用,但同时又充满风险:谁能保证整套流程能一直不出问题?一旦任一环节出了意外,无论客户还是供应商,都要用自己的真金白银替国美买单。
但好在当时正是经济欣欣向荣的改革初期,靠着充裕的现金流,国美一步步越做越大。
1990年,国美珠市口门店3年合同到期。黄光裕兄弟又续签了一年。一年后,这家小门店已经满足不了国美红火的生意,他们又在北京开了数家新店。
1992年,黄氏兄弟几家电器店销售额近2亿。
如果硬要说黄光裕的起家有什么值得借鉴的,我的私心是:希望所有人都可以不走黄光裕的“江湖路”也能成功。
黄光裕完全是被逼出来的。
用他妹妹的话说,“没有任何社会资源,没有背景,所有东西都只能靠自己,人被逼得只能去冒险了。”
再后来,在家电行业站稳脚跟的国美开始分家。大哥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这个最为暴利的行业,国美成了黄光裕一人的商业帝国。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倒逼着中国发展内需市场,商品房开始走向历史舞台。
敢闯敢干的黄光裕也学着哥哥那样投身房地产。
那年9月,位于北京西二环附近的鹏润家园动工。这是黄光裕的第一个房地产项目,却给日后的一系列事件埋下了隐患。
2002年,鹏润家园发生了数次业主与物业公司的纠纷,纠纷期间,有不明身份的打手参与其中殴打业主。
直到那时人们才惊讶的发现,这位从底层走出来的企业家,依然信奉着“江湖”那一套。
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据后来调查发现,因资金紧张,这个靠“冒险”闯出来的黄光裕在面对房地产现金流困境时,竟然同样选择了铤而走险——他通过行贿,顺利从银行贷款3亿,解决了个人的燃眉之急。
而在自己的基本盘,家电业,黄光裕同样采用了“江湖”那套来稳固国美的行业地位。
彼时的中国家电正是三国鼎立局面。黄光裕的国美,张近东的苏宁,以及陈晓的永乐。
这三家家电连锁企业在短短五年间,通过连锁加盟,占据了总市场份额的13%。而这里面扩张最另类的就只有国美:每进入一个地区,国美都会以超低价迎合消费者。
这种价格战给消费者带来了实打实的好处,却损害了供应商和厂家的利益。但国美每次都通过威逼利诱,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从供应商那儿拿到了充足的货源。
从2000到2001年一年时间,国美就靠着超低价,让销售额从30亿猛升到72亿。即使没有任何利润,但靠着拖欠供应商尾款,这笔本该属于供应商的钱在国美的账上停了好几个月,接着,黄光裕利用这笔钱在这几个月内从其他暴利行业里变出了巨额财富。
即便成了行业龙头,黄光裕依然玩着创业初期玩的“纸箱子游戏”。唯一不同的是,早年的黄光裕是因为没钱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而后来,黄光裕这套玩法被厂商抱怨为:
“霸道!非常强势!”
2002年2月,黄光裕以家电霸主的身份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国美全球合作战略高峰会”。
会上,黄光裕照旧以光头形象示人。会议结束时,他说出来一番等同于“威胁”的言论:
“厂家与商家谁也离不开谁,你们要拿我黄光裕当对手,我就能当你的对手;你们要能为我付出,我就带着头扶持你的品牌。这就是做事的规律。”
这番话让所有厂家都沉默了,只有一个叫董明珠的女人发起反击。
事后,董明珠说:“如果跟国美、苏宁这些大卖场合作,只会让企业死得更快。”
但随后,国美的战略扩张让厂家只能继续被动选择与国美合作。
2004年6月,在高人指点下,国美在香港成功上市。
随后,经过一系列操作,市值2亿的国美暴涨40多倍,黄光裕一夜之间成为身价几十亿的大富豪,一度成为中国首富。
这让黄光裕被邀请参加央视“对话”节目。可在现场,另一家企业董事长对黄光裕说:
“不管过去怎么淘金,但到了这个地位了就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因为此时的风险已经不同往日。而公司到了这个地步了,该放权就得放权该交给团队的就交给团队,不要老是事必躬亲”。
显然,这两点对信奉“江湖”的黄光裕来说是永远不会接受的。
2006年,财大气粗的黄光裕宣布国美电器与永乐电器合并,实施双品牌运作战略。而后者的创始人陈晓,就此成了自己的打工人。
自此,中国家电业从原先的三足鼎立变成了国美与苏宁的两级对抗。
成功并购永乐后,黄光裕还在媒体面前高调地唱衰苏宁,让后者的市值蒸发了十几亿,气得苏宁总裁孙为民大骂:“他向世人撒了个弥天大谎!”
但留给黄光裕高调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同年,黄光裕四年前投身房地产时那笔高达3亿的违规贷款东窗事发,黄氏兄弟因此被调查。同样靠着行贿,此次被查,最终不了了之。
两年后,故事重新回到了最开始的“中关村股市风波”。
在调查取证多日后,警方怀疑,黄光裕那拙劣、甚至幼稚的操盘手法,其目的的确不是为了从中获利,而是试图通过股市,为某位高官输送高达9位数的非法利益。
2008年11月17日21时55分,在北京市公安局的领导亲自率领下,经侦总队的警察们全副武装赶往目的地。
参与这次行动的所有警察几乎都不知道目标是谁。抵达目的地后,领导终于下达了具体指令:
“抓捕黄光裕!”
赌徒
2007年9月,黄光裕将1亿人民币通过地下钱庄换成港币偿还赌债——他曾是“公海赌王”连卓钊在澳门赌场的vip客户。
赌桌上的黄光裕出手惊人,犹如他在资本市场里的大手运作。
没错,黄光裕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赌徒。
据黄光裕自己的说法,从2006年到2008年,他总共通过地下钱庄动用了10亿元用于偿还赌债——这笔钱主要是减持香港国美上市公司的股票套现。
自他被捕后,面对同为十亿的法院罚单,黄光裕却死活不愿减持国美股票。
按当时的股价计算,黄光裕持有的国美股票价值差不多有118亿港元,套现10亿并非难事。但这无疑顺了陈晓及贝恩资本的意,进一步稀释掉黄光裕的股权。
黄光裕决不答应。
可他最初设想的将那些尚未并入国美上市公司的门店并入国美,进而左手倒右手套现的方式,也因陈晓的管理层“去黄光裕路线”被无限搁置。
职业经理人模式下的国美不会再替黄光裕买单,他唯一的出路就只剩苏宁。
但已经穷途末路的黄光裕同样没有选择把这些门店卖给苏宁——他始终坚信国美永远是自己的、也只能是自己的,这时候让苏宁收购这些门店,无疑助长了另一个敌人的实力。
在“精英”的围堵下,“草莽”黄光裕选了另一条路。他就像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抱着同归于尽的觉悟跟陈晓及他身后的贝恩资本狂赌了一把。
双方在资本市场你来我往经历了一段好不热闹的股权大战后,黄光裕掏出了最后的必杀——他要收回其私人拥有的国美品牌。
这意味着,那个长成参天大树的“国美”的一切,都不再跟黄光裕有关了。而属于黄光裕个人的“国美”,将在他出狱后从0开始迎接未知。
只是当现在这个“国美”不再叫国美了,那陈晓追求的职业经理人模式还有意义吗?贝恩资本追求的控制中国最大家电民营企业这一目标又还有意义吗?
陈晓跟他背后的贝恩资本赌不起。
2011年3月,因与黄光裕家族长达2年的内讧,国美盈利大幅下滑,陈晓被踢出了牌桌,国美的“陈黄之争”正式落下帷幕。
黄光裕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在赌桌上赌赢了“精英派”,在狱中的他取得了那草莽英雄式的胜利。
2021年2月,黄光裕获释出狱重返国美。
彼时一切早已变了天。
据初步统计,黄光裕出狱后16个月,国美亏了70多亿;17个月后,国美市值蒸发806亿。
于是,媒体们纷纷用一句话来总结国美,来总结黄光裕:
黄光裕救不了国美。
在前几日的国美讨薪风波里,有这样一个版本流传:
面对讨要薪资的员工,黄光裕称他们“不要脸”,据说此前他还对一位高管说“如果你敢走,就弄死你。”
黄光裕还是那个黄光裕。
唯一不同的是,现在的黄光裕可能真的救不了国美。
而唯一相同的是,现在的黄光裕依然把国美牢牢攥在了自己手中,任谁也抢不走、夺不去。
如同好多年以前,在黄光裕还是首富的时候,有记者问他:
“假如你离开人世,你希望在墓碑的名字下面刻点什么?
“这个问题有点太过遥远,如果到了那一天,我希望是无字碑。我只希望国美的名号永远留下去。”
END部分参考资料:张小平:《问题首富黄光裕》,浙江人民出版社。
彭征、赵志超:《黄光裕的战争》,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尹锋:《国美公开课:谁在公司抢班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