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

二八二九三十一。

.....



这首儿时的边跳皮筋边唱的童谣,是许多80后、90后小时候的回忆,在当时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通讯那般不发达,这首看似没啥内涵的童谣,不知道怎么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好像全国小朋友都会唱。

小时候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首童谣唱的是什么,反正只要押韵、朗朗上口就成了,后来长大了回头一想,小皮球为啥要架脚踢?马兰是地名吗还是花名?还有,马兰开花为什么是二十一?



其实,当时的我们都不知道,小时候的这首童谣,唱的其实是我国研制第一颗原子弹背后的故事,而如今我们已经长大。

这首童谣的第一句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比如“小皮球、香蕉梨”,又或是“小火车,嘀嘀嘀”,但最初的版本就是“小皮球,架脚踢”。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其实长这样



▲A2923严格上来说是我国的第一颗空投原子弹

这里的小皮球指的并非是玩具,而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因其外形似球形,故而称其为小皮球,这也是一种保密方式,在当年我国参与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人员,在彼此之间联系时,就称这颗原子弹为“老邱(球)”。

而“架脚踢”也是密语,指的是罗布泊试验场上的一座102米高的铁塔,当时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并非是采用空投的方式引爆的,而是放置在这座铁塔上进行地爆试验。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就是在这座塔上爆炸的

所以“小皮球,架脚踢”指的就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是架在一座铁塔上引爆的。

1955年,我国在频频受到核大国的核敲诈、核勒索后,决定开始建立和发展原子能事业。1958年1月,第二机械工业部(即二机部)成立了第九局(核武器局),专门负责核武器的研制工作。

我们所熟知的两弹一星功勋朱光亚、邓稼先当时就是在九局进行核武器的相关研制工作的。与此同时,苏联在起初也给予了我国原子弹研制工作一定帮助。



▲两弹元勋钱学森(左)、邓稼先(中)、朱光亚(右)

最初,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我国的核武器试验场选在了敦煌西北120公里处,但当我国的第一任核武器试验靶场主任、首任核试验基地司令员张蕴钰将军,来到这里实弹考察以后,就把苏联专家的建议给否决了。

苏联虽然帮助我国研制原子弹,但其实并不希望我国拥有真正具有威慑力量的核武器,规划的敦煌试验场非常之小,而且设定的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当量是2万吨TNT。

2万吨,听起来很大,但当时的苏联与美国都已经在进行千万吨级别的核武器试验,当时张蕴钰将军便说道:

“一个拥有上千万吨氢弹核大国的建场专家,怎么会把一个新型核试验场的试验当量目标定在2万吨之内?2万吨和1000万吨在一架天平的两端永远不会平衡!2万吨支撑不了一个6万万民族!”

不仅如此,在敦煌还有我国大批的文化瑰宝,千佛洞、烽火台、鸣沙山、汉长城,都在当年苏联专家选定的核试验场的周边,一旦在这里试验武器,原子弹响了,这些瑰宝、遗迹却是毁了。



于是,我国便开始重新对核试验场进行选址,最终定在了位于新疆罗布泊内的黄羊大沟,这里虽然方圆百里一眼望去尽是荒漠,甚至有不少探测队员在此丧生。



但这里却是天然的核试验场,南北有高山、东部有丘陵,引爆以后不用担心会摧毁什么文化古迹,核污染也不会泄露到试验场之外。

整个试验场的面积足有1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江苏省,在这里进行核试验还能很好地抵御美国的高空侦察(超出了美国U-2侦察机的航程)。



▲我国首枚原子弹的爆心

唯一的缺点就是对于参与核试验的先辈们而言,工作条件太过艰苦,有时候半个月都洗不上一次澡,还得用洗脚水来蒸馒头。



▲核试验场生活区一角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上世纪50年代末,数万人接到密令,不要问去哪里,不要问干什么,不许跟家人打招呼、不许留纸条,否则按泄露军事秘密罪处置。

当他们来到“死亡之海”罗布泊的荒漠之中,发现这里寸草不生,唯一在这里倔强地开放着的便是蓝紫色的马兰花,它和别的花都不同,唯独就喜欢生长在荒漠里,尤喜盐碱地。



马兰花不仅是这荒漠里少有的鲜艳颜色,那唯绝处不生的性子更是像极了这些不远千里在此处隐姓埋名干大事的核试验场工作人员,于是我国的第一任核司令张蕴钰将军便提议,将核试验基地称作“马兰基地”。



▲马兰基地如今改造成了军博园

而实际上,马兰基地的真实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为正军级单位。并且,当时我国的“核武器试验研究所”代号也是21,简称21所,1965年以后21所也从北京搬到了马兰基地。



▲马兰基地内景

所以,21这个数字和我国核武器试验是有很强的联系的。

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句“马兰开花二十一”,就知道这句话并不是为了押韵胡乱写的了。“马兰开花”并不只是指马兰花开花,而是指在马兰基地“开花”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而“二十一”指的就是第21试验训练基地。



▲马兰红山基地

除了21试验训练基地、21研究所外,其实很多人都忘了我国核武器研制事业中更为重要的一个基地:221基地。



▲221基地如今称之为原子城

21试验训练基地也就是马兰基地,只是负责核武器试验的靶场基地,但是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并不是在这里研制的,而是在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海晏县的金银滩,这里坐落着我国的核武器研制基地221厂。



▲221厂旧貌

221厂直属二机部,对外称“青海省综合机械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221厂的保密程度要比21基地还要高,至少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报道中会提到罗布泊,而金银滩的名字早就从地图上抹除而去。

在1964年7月,两颗原子弹从221厂出发运往远在2300公里外的马兰基地,其中596-1为正式弹、596-2为备用弹。原子弹中的核心部件铀球、点火中子源通过空运方式运抵,而剩余的部分则是通过一辆专列秘密运送。

这趟运送原子弹的专列车头上有一个红色三角形标志,内标一个数字7,铁路人员看到标志后,虽然不知道车里载的是什么,但知道这是最高等级的军用专列。



为了保证运输的绝对安全,专列是从德国进口的带有保温功能的火车,烧的煤都用筛子一遍遍筛过确保没有异物,沿线所有的列车都提前停靠为其让路,甚至通过一些高压电网都要将其提前停电,连车站工人用的铁锤都换成铜锤以避免产生静电。

带着无数科研人员心血和六万万中国人期盼的“小皮球”就是这样来到马兰基地的,马兰开花不仅有21的功劳,也有221的奉献和付出,这两个基地也被称为中国核武器的“双胞胎”。



其实,童谣另一个版本中的“小皮球,香蕉梨”,其中的香蕉梨也有可能与我国的原子弹事业有关。香蕉梨又称“59香梨”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新品种,在1959年正式命名。

而我国真正自主开始研制第一颗原子弹也是在1959年,并且第一颗原子弹研制工程的代号是“596”工程。“596”取自1959年6月,当时苏联决定拒绝对中国原子能事业的支持,撤走了所有专家并带走了相关资料。



赫鲁晓夫更是曾说:“再过20年,中国人也搞不出原子弹”。于是,为了激励研制人员自力更生,将这个屈辱的日子定为原子弹研制工程的代号。

当时负责核武器研制工作九所的副所长吴际霖也激励科研人员说:“有一门学问叫空气动力学”。现在苏修欺侮我们,我们憋足了一股气,要把这股气 变成动力,一定要为祖国争气。这也是“空气动力学”。



▲参加第一次原子弹试验的部分前线指挥部领导

“小皮球,架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据说就是当年参与核试验的人员所创,为了庆祝试验的成功,但是又为了做好保密工作,故而将当时使用的密语加入到了童谣里唱遍大江南北。

在我国的第一次核武器试验当中,保密工作做的是相当严格的。核试验任务的“五保”:保响、保测、保回收、保样,还有一个就是保密。



▲核爆后,辐射侦察分队战士进入沾染区收集样本

所有关于这颗原子弹的内容,往来通讯都是采用密语的方式,为的就是避免敌人掌握我国研制原子弹的相关情报。

1950年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威胁地说道:“美国正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人”,12月,一艘载有原子弹的美军航空母舰就来到了朝鲜半岛。



在上世纪50、60年代,美国曾多次计划对我国展开核打击,其中最令人震惊的就是在1956年美国战略司令部制定的《1959年原子武器研究要求》,这份后来解密的文件中计划对中国的117个城市投下至少870枚核弹。

而在美国制定这项计划时,我国的原子弹研制才刚刚起步,1959年更是刚刚开始自力更生研制原子弹,由此可见保密工作相当重要。



▲马兰烈士陵园

在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过程中,有一整套完整的密语,其中原子弹因为像个球而称之为“老邱”或“邱小姐”,对原子弹进行装配称之为“穿衣”,雷管叫做“辫子”,插雷管叫做“梳辫子”,测试叫做“诊断”,气象条件叫做“血压”。



而由于第一颗原子弹是要放在102米高的铁塔上引爆的,所以当原子弹还在塔下装配的时候,就说老邱“住下房”,原子弹装配完成,放在塔上的时候,则称老邱“住上房”。

最为关键的起爆时间,则叫做“零时”,而真正的起爆时间只有少数高层事先知晓。



▲张爱萍向周恩来直通电话汇报核弹爆炸成功的喜讯

而事实也证明,美国人对我国原子弹研制的进度知之甚少,做出了错误估计,以为中国至少要到1965年以后才会起爆原子弹,结果在1964年10月16日17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震惊了全世界,喝退了纸老虎们。



原子弹虽然爆炸成功,但无数“马兰人”的任务却还没有完成,我们所知的两弹元勋只是少数,仍有数以万计的人至死仍然保守着“马兰开花二十一”的秘密,只让我们这一代人用童谣将他们记在心中。



▲周恩来和党政军领导人接见参与核试验的部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