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脆皮。
广州、北京,带头打响优化防疫第一枪后。
全国现在已经有十多个省份,紧跟脚步。
不仅取消了常态化核酸,山东等地甚至连强制落地检和场所码都取消了。
能感觉到,正常生活越来越近了。
然而,正当大家因此欣喜的时候。
有个地方,却因为自己的“放开”备受争议。
它,就是河北保定。
最近,“保定疫情”这个词条在微博上讨论很热。
因为不少保定人,发现自己阳了。
还有人说,说当地药店买不到药,医院不接待,甚至连暖气都不热了。
有人抱怨:看到了吧,这就是你们整天说着要放开的代价。
急忙喊着要收紧,要隔离。
那么保定现在,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据顶端新闻报道,自12月起,保定就已经全域实行常态化防控。
确实有一些市民被感染,但并不是网上说的那么夸张。
因为不做核酸了,所以新增的数据没有显露出来。
有市民分享了自己从感染到自愈的全过程。
(来源:顶端新闻)
没有封控,大人孩子都居家隔离,并在一周左右痊愈。
而这个说法,得到了大家的证实。
至于网上所说的买不到药,据记者查证,只是有药店买不到连花清瘟。
其他同类感冒药还准备充足。
医院也可以正常就诊。
不过大部分人都居家了。
虽然只是部分网友过度紧张,但我认为保定的情况也值得讨论。
为什么她热度这么高?
因为这可以说是除了广州外,我们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放开”将如何改变生活。
换句话说,这是求仁得仁。
也是我们所有人马上要面对的将来,只不过保定来得快了些。
因此在我看来,它最值得讨论的,不在于疫情的严重程度。
更不在于该不该“放开”的争辩。
而在于,告诉了我们普通人,“放开”后会面对什么。
以及我们要怎么解决,又该做好哪些心理和行动上的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具体说说。
2
首先,我们要清楚的第一个问题,是普通人感染新冠后,到底会怎么样?
小汤山方舱医院医疗专家李侗曾,做过总结。
这张图很重要,我认为每个人都该看看,甚至要转给家人朋友看。
简单来说就是三个阶段。
前3天高热,第4天缓解,伴有咽痛鼻塞,第7天可能转阴好转。
从广州本轮疫情的数据显示,我们大部分人将会遇见的,都是这样的情况。
这种时候,不必过度恐慌,只要居家监测即可。
处理方法包括及时测体温、测抗原。
做好家庭成员的隔离,卫生间的消毒处理,做好通风等。
那什么时候,应该去医院呢?
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是超过70岁,有心血管、肾脏、肿瘤等基础疾病的老人。
要首选去医院观察。
第二,是超过3天高热仍未好转。
并有明显呼吸急促症状,也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想要把病毒对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这些最基本的常识我们一定要知道。
心中有数,才能不慌不忙。
才能有的放矢,让医疗资源能够合理分配。
保定这次为什么没有出现医疗挤兑呢?
就是因为大多数市民都很自觉,主动分析了自己的情况,选择居家。
这不仅仅是对自己的健康负责,也是对他人的健康尽责。
3
最近,网上有一些新冠用药指南很火。
内容是一些曾经的感染者,详尽地介绍了预防感染和感染后应该用什么药。
一个清单上有七八种,导致很多人急忙赶去药店囤药。
其实这么做大可不必,专家也不建议。
有专家出来科普过,对于没有基础疾病的中青年人。
如果只是出现了轻微的呼吸道症状,也不影响正常生活。
甚至不需要自行服药,多休息,多喝水就能自愈。
症状严重的时候,才建议用一些药物。
《北京日报》总结了专家的一些建议,在这里可以给大家做为参考。
图片来源:北京日报
总的来看,对于普通患者来说,根本不需要大量囤药。
按需购买就可以,并且还要谨慎服药。
有些地方出现了连花清瘟断货的现象。
的确,自新冠以来,连花清瘟成了我们眼中的救命药。
但它并不是我们想像得那么神乎其神。
浙大附医感染科主任盛吉芳教授就表示,像金花清感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颗粒)、塞来昔布等药物都可以缓解上呼吸道症状。
完全不用疯狂抢购连花清瘟。
预防感染,用药只是其次。
最重要的,还是平时做好防护,少聚集,勤洗手,多锻炼,增强抵抗力。
退一万步讲,疫情总有过去的时候。
但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规律永不过时。
4
说完了行动上的准备,现在我们来谈谈心理上的维护。
甘蔗没有两头甜。
新冠大流行的时代还没有结束,不可能说,又要正常生活,又要周围人不感染。
我们必须要经历一段阵痛。
而这个阵痛具体会怎么体现,这次我们也看到了。
比如说,当很多人感染了,居家隔离之后。
势必会出现一些岗位人手不足的情况。
小到快递餐饮、大到政府服务,难免会给我们的基本生活带来不便。
同时,对医疗系统这也是极大的挑战。
打个比方,当每天要面对大量脆弱人群的医护阳了,那要不要他们隔离?
隔离的话,资源不够用。
不隔离,本就身体情况不好的病人感染了怎么办?
这就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那就是当员工阳了,生产秩序受到影响。
不少中小企业,为了活下去,都偷偷地给员工降薪。
甚至出现,居家隔离不发工资的情况。
这种情况,要怎么解决?
随着逐步放开,很多问题不可避免地会应运而生。
放开,不代表着岁月静好。
而是从一种困难模式,切换到另一种应对模式。
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需要时间去完善,去解决。
我想说的是,我们应该有这个心理准备。
而不是到网上去随便发泄情绪,动不动就写小作文,哭天喊地要国家管。
保定这次之所以突然火了,也和一些人的过度反应有关。
事物要发展,变化是常态。
不犯错是不会改善的,不摔跤是不会前进的。
草木皆兵对已经进入到下一阶段的防疫,百害无一利。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既然做出了选择,就要承担选择带来的代价。
每一条路都是荆棘密布。
但敢于往前走的人,不畏惧受伤的人,脚下才会有路。
新的时代才刚刚开始。
我们不再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的承受者。
时代的重量,已经压到了我们每个人身上。
结束疫情,要靠我们每个人的自觉、勇气,和耐心。
哪怕平凡而普通,但我们也该肩负起责任,做好自己,为国家出一份力。
最艰难的三年已经过去,如今只是春天前的最后一场寒潮。
别害怕,别认输。
希望我们都好。
相关报道:胡锡进:保定为何成了新冠舆情热点?当地人说他们也不知道
保定疫情这两天挺热的,成了一个话题。老胡周日晚上电话采访了三个保定人,他们彼此没有关联。
这三个家庭都近日有过发热情况。其中一位女士说,她全家都做了抗原,她和孩子都是抗原阳性,但母亲的抗原结果比较模糊,难以断定是阳性还是阴性。另一位男士告诉我,他两个孩子前两天刚发热过,没有测抗原,他和爱人正在发热,但测出来的都是抗原阴性,不过他们认为自己得的就是新冠。第三个家庭表示妻子“中招”了,但症状较轻,丈夫(与我通话者)不太愿意说关于自己的更多细节,我也就没有坚持问。
这三个家庭都表示,保定市的生活供应没什么问题,可以网购,快递给送。其中两位说,前段时间药品有点紧张,但是现在药品的问题基本解决了。我问医院存在挤兑吗?其中一人说没有,另两人说他们不知道情况,但没怎么看到朋友群里传这个说法。他们自己没有带孩子或老人去医院看病。我问他们为什么不去医院,其中那名男士说,现在大家不敢去医院看病。他说网上有很多治疗新冠的指导,他们一家就按照那些指导来操作了,反正知道这个病能扛过去。我问那两个人家,这个病很难受吗?那名男士说比普通感冒难受;那名女士说,每人的情况不太一样,她本人在全家的症状最重,烧了两天,身上还有疼的感觉,另外延续了几天咳嗽等其他症状。这两个家庭都是孩子的症状相对比较轻。
对这三户人家采访后,我总的第一个印象是,保定的发热者还是比较多的,但是很多感染者只在家里做抗原,没有得到确诊,或者自己根本不上报,从而使得正式通报的保定感染数字比较低,这些日子都是个位数。其实这种情况目前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已出现,越来越多的人不测核酸,只是有了症状后自己在家里测抗原,但因为怕麻烦,并不上报,一些地方的政府也不再有动力摸清疫情底数,所以不少地方报告的感染数字不同程度低于实际数字。
第二是,保定的情况不像很特殊的样子,“保定疫情”为何成为话题了呢?那位女士说,可能是因为官方报告的数字太低了,和大家的感受不一样,引起了不满。另外保定的供暖温度不够高,也有很多人不满,别的她也想不出来了。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的疫情发展都比较快,主要是感染者增多,但是重症情况依然很少,连续多日无死亡病例,像保定这种情况究竟该如何描述和定性,把握起来应当说有些困难,因此可能不太好给保定贴一个显著的标签。我问了另一位了解河北全局情况的人,怎么看保定疫情,他认为保定迄今没啥特别之处,保定疫情也不是河北最重的,他也搞不清楚保定为什么突然被谈得这么多。
现在应当说很多地方的疫情信息都不是很清楚,疫情面貌有些迷糊了。无论如何,老胡最后想祝愿保定能够比较平稳地渡过这个时期,这个城市这几年发展挺好的,它正在上坡,岂能让疫情绊住。希望全国各地也都能够平稳渡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