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脆皮。 

这年头怎么上个厕所这么难?

前几天,广州某商场发生了尴尬一幕。

一位老伯特别急的想上厕所,但是,商场厕所并没有明确的“男女”文字标识。

只有两个小人标志,配着英文单词“Man”“Woman”。

常年生活在农村的老伯根本看不懂英文的意思,就按照农村的常规习惯:男左女右。
可冲进去了才发现自己进的是女厕。

他很惊慌,里面的女性更是惊恐。

她们以为他是流氓,大喊着“非礼”,整个现场尴尬至极。



无端陷入如此窘境,老伯也很委屈。

后续媒体去到了现场,发现不止老伯一个。

很多人都难辨别厕所的标志,甚至需要询问清洁工才能分辨。

在媒体的报道下,商场才道歉整改,添上了中文标识。

 

一个很小的新闻,但不知为何,看下来特别心酸。

诺大的城市,连上个厕所,都要设定“考题”。

或许在我们大多数人看来,这个标志很清晰。

但对于一个可能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农村的老年人来说,这是他从未接触过的盲区。

虽然没有视频,但我能感觉到老人的窘迫和尴尬。

光速发展的时代,他像是被这个时代抛弃的人。

而在当下,这个“他”,又何止这一个呢?


2



其实很多次,我对着厕所的标志,都要愣上一愣。

这年头上个厕所都有“门槛”。

想要进门,必须先解一道“图形题”。

比如这个“三角形”,到底哪一个是男,哪一个是女?





两个抽象至极的夹子,又怎么分辨?              



好好上个厕所,非要搞成一道“看图理解”:              

       

你说领结是男,女的就不能带领结了吗?那万一有人理解成蝴蝶结呢?

 

甚至图标都一样,用W、M代表男女,那不懂英文的又该怎么办?          

          

好好写中文不行吗?非要用这种毫无美感的标志画面。    




要我说:中国人苦厕所标志已久!

标志的作用是什么?不就是指引。

可活在中国,厕所门前,写个中文的“男”“女”有那么难吗?

非要画一个“标新立异”的图标,才能彰显创意?

非要用英文单词替代,才显得“高大上”吗?

除了厕所标志外,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端商场”,用上了更智能化的设备。

自动感应水龙头、智能马桶……

看起来先进至极,但有时候,连见多识广的年轻人都找不到出水的按钮在哪,更何况是老年人呢?

王宝强早期曾因为不会用厕所的感应水龙头而陷入尴尬。

他幸运地遇到了悄无声息给他做示范的刘德华。

那其他人呢?

我不敢想象,在这最让人尴尬的场景下,被丢下的老年人有多窘迫?

他们会不会被嘲笑?会不会接受异样的眼光?

会。

但为什么设计者不能推己及人地在一旁放上清晰的操作指引呢?

我想只能是因为傲慢,所以不在意。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想象力在进步、科技也在进步。

但渐渐丢失的是同理心,是人情味。

无论是标志还是科技,都像是一个门槛,将一群人隔绝在外。

他们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地想找到入口,却在一道又一道冷漠的门槛前望而却步。


3



其实厕所只是一个很小的缩影。

老年人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面前,正在经历一场不见血的伤害。

前段时间,智能电视被骂上了热搜。

你都不知道,现在操作复杂的智能电视,把老人逼成什么样?

以前开机就能换台,现在动不动就几个遥控器交替使用。

出现的是复杂的界面,一不小心就播乱看不了。

为了能找到一个中央一台,八旬老人只能报警求助:

 

面对着满屏的套娃收费,不同平台冗杂的会员制度。          

一位网友的爷爷只能一个个在纸上记下能看的电视剧:    

 


老年人的生活,本就无趣。          

他们不懂互联网,电视可能就是他们唯一的娱乐方式。          

可现在连这都要设置门槛,这不就相当于关上了他们了解世界最后一道门吗?          

除了电视,互联网时代,老年人想独自出行,都是重重阻碍。          

许多老年人,手持老年机。              

可他们不知道,现在外面的世界,离开智能机寸步难行。          

春运期间,火车站内,一位58岁的大爷,跪地痛哭。          

他只是想买张票回家而已。          

可他已经跑了6次了,都被告知没票。          

票都被网上购票的抢完了。          

而他,不会网络购票。          

          

有老人这辈子可能唯一一次来到北京。              

他就是想进一趟故宫看看,却因为没有提前在网上预约,无法进入,遗憾终生。          

          

有大爷去超市买串葡萄。          

可排队排到了却被告知只能网络支付,不收现金,崩溃的大喊着被羞辱。              

          

出门难、回家难、购物难,看病也难。          

有记者曾实地探访医院。          

随着现在医疗逐渐电子化,无论是挂号、缴费还是取报告都逐渐向线上转化。          

但他们忽略了,经常去医院的许多老人,连智能机都没有,也不会操作自助机器。          

他们不知道怎么网上抢号、不知道怎么扫码签到。          

他们的意识里,看病了就来医院,医院会救你。          

可如今,有老人在医院里辗转数个小时,都无法挂号看病。              

最终只能带着遗憾,放弃看病,落寞的回家去。              




这一幕幕,现实又戏谑。

互联网快速发展,不过十几年,却形成了对生活方式颠覆式的转变。

如今我们只需要拿着一部手机,几乎能解决一切日常琐事。

但是,这道无形的网,也在人群中筑起难以跨越的高墙。

不是每个人面对新事物时,都能飞速掌握的。

还有很多人,面对着那一道道关卡,小心翼翼、战战兢兢。

他们也想努力尝试。

但没人给他们缓冲的时间,也没人去带领帮助。

突然之间,他们面对的就是常规理念的颠覆、是扑面而来的指责和嘲讽。

他们甚至来不及反应。

也没有人告诉他们怎么办。

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根本没有停下来等等他们。

就像那句话说的一样: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4



为什么今天,我执意要为那位老人发声?

因为今天的他,就是未来的每一个人。

科技依旧会以我们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

但随着人的衰老,每个人都可能跟不上变化的速度。

有人指责他们:不会自己学吗?

可是,并不是每个老人,都有人教、都学得会的。

回想一下我们自己,当父母来向你请教手机怎么操作、怎么网购买东西时。
是不是你也曾有过不耐烦地嫌弃他们:“这么简单,这你都不会?”

是否很多次,你教了他们,他们依然会很快忘记?

慢慢地你会发现,他们变得沉默。

不敢乱动手机、不敢请教、也不想学了。

他们把自己封闭在安全区里,小心翼翼。

可他们没有错,他们只是老了罢了。

如果一个社会的发展,是以丢掉老年人为代价。

那这个世界,未免太过冷漠、残忍。

其实,想要帮助他们不难。

只要共情。

前段时间,有社区开设“老年课堂”,专人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

还有人专门为老人出了一本书,涵盖了手机中常用的操作指南。

其实只要对他们耐心一点,他们也都学得会。

          

疫情期间,有社区,为没有智能手机的老人专门打印了健康码。          

他们只是比别人多想、多做了一点,保护的却是老人的尊严。              



你看,因为能共情他们的难,所以愿意多走那么一小步。

而只需多做那么一点,就可以护他们周全。

这个世界需要一些将心比心。

当你在街上遇到无措的老人,不妨想一想。

假如这些老人是自己的父母。

假如他们是老去的自己。

你还愿意冷漠旁观吗?

你还能肆无忌惮的指责、嘲笑他们吗?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某种意义上“掉队的人”。

那现在,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也请拉一把他们。

多一些耐心、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共情。

没有人会因为衰老而“没用”。

更没有人,因为“没用”,就要被放弃。

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

只有给每个人都留有生存空间,那世上所有人,才能都活的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