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买户,八百买邻”、“是亲必顾,是邻必护”,都是我们中国人形容邻里和睦、守望互助的古谚,它寓意人和人之间的真挚与善意,也是整个社会赖以存续的基础。
作者丨 赵宏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近日多个特大城市的疫情又趋严重,多点爆发也导致很多小区大面积封控。但昨晚由望京某社区发起的倡议却让人动容。
小区居民自发承诺,如邻居出现核酸检测阳性时,支持邻居如“自感病情较轻者,可以选择在家遵医嘱隔离自愈(足不出户以避免扩大传染风险);自感病情严重者,可以选择寻求医疗帮助,在自愿的情况下,选择去方舱医院隔离治疗”,而且“对无辜被感染的邻居,做到不指责、不歧视,保持人类文明社会最基本的道德尊重!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如果被感染邻居因隔离、复检等事宜遭遇强迫,邻居也会互相协助以依法维护每个人的权利。上述承诺不仅在小区居民间接龙传递,也在网络获得广泛转发。
1
拒绝歧视、破除疾病的隐喻
“千金买户,八百买邻”、“是亲必顾,是邻必护”,都是我们中国人形容邻里和睦、守望互助的古谚,它寓意人和人之间的真挚与善意,也是整个社会赖以存续的基础。而这种体谅和善意在疫情期间更显得弥足珍贵。
上述自发接龙反映,经过三年,公众已对病毒有了客观认识,不再是无谓的恐慌以及因恐慌而引发的以邻为壑和对被感染者的无端污名。
犹记得新冠疫情最初爆发时,对病毒的极度恐慌导致很多小区拒绝外地租户进入,很多宾馆酒店也坚拒外地人入住,不少人有家难归,只能在街头流连。而因为对病毒的恐慌导致的对新冠患者的污名,更使很多人在患病之后又在求职就业甚至社会交往方面遭遇严重歧视,更极端的还有新冠患者在病愈返家时却被拒之于自己的小区之外。
这种邻避效应和对被感染者的污名,不仅构成了对他人的无差别歧视,侵犯其平等权和人格尊严,也严重损伤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赖。
苏珊·桑塔格在其《疾病的隐喻》中写到,“疾病本应是中性的,它与人的能力、德行无关,也不应被赋予过多的隐喻”。在疾病上附着不着边际的道德隐喻,毋宁是对个体的粗暴对待。
如桑塔格所说,我们每个人尽管都只乐意使用健康王国的护照,但或迟或早,都有可能会拥有疾病王国的公民身份。由己推人,对患病的他人保持基本的善意和体谅,而非无端污名和粗暴歧视,是法律也是道德的要求。
本周四,因孩子被确诊阳性而导致小区被封控的一位妈妈向邻居道歉,“各位亲爱的邻居,首先跟大家说声抱歉,给各位带来的封控,不是我们本意,我们也没有想到我们会阳,真不好意思,我们内疚了好几天,没有发声,不敢发声,怕因此受到攻击或者辱骂”。但这位妈妈的歉意,却获得邻居的暖心回应,“这个病也没那么可怕,不用不好意思和歉意!谁都有特殊情况和困难的时候,大家共同渡过难关”。
是的,疾病本身并不可怕,患病与否也绝不能被归于个人咎由自取,更不能被附着上无端的道德谴责,这是我们理性对待疾病的前提,也是驱除恐慌逐渐回归正常的必经过程。
所幸经过三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有这样的觉醒和认识,也能褪去畏惧,向患病者表达真诚的体谅和帮助,相比无限度要求公众承受更高的服从义务,无止境倡议公众接受更多的权利限制,这些普通人的理性和善意是真正的正能量。
2
是否能把阳性邻居留在家里?
上述倡议书除承诺对无辜被感染的邻居,要做到不指责、不歧视,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外,还自发要求为确诊阳性的邻居提供能够在家遵医嘱隔离自愈的选择可能,只要其承诺做到在确诊后足不出户以避免传染风险。那法律上是否允许将“阳性邻居”留在家里呢?
今年3月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联合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规定,根据各地反映的“奥密克戎变异毒株患者以无症状者感染者和轻型病例为主,大多不需要过多治疗,全部收治到定点医院会占用大量医疗资源”等意见,规定了分类收治的措施,规定轻型病例施行集中隔离管理,普通型、重型、危重型病例和有重型高位因素的病例应在定点医院集中治疗。
由此来看,依据第九版的《诊疗方案》,即便是自感病情较轻的轻型患者,似乎也没有居家隔离自愈的选择,而必须集中隔离管理。但需要注意的是,上述《诊疗方案》只是“指南而非指令”,它旨在规范诊疗救治行为,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恰当处理的推荐性指导意见。而国家卫健委在发布上述诊疗方案时,也明确各地对诊疗方案应当予以“参照执行”。由此出发,法律上其实已为轻症患者能够居家隔离自愈提供了空间和可能。
此外,传染病的传播和变异都是动态发展的过程。对某类传染病,人类最初可能因认识能力有限而防御受限,但伴随病例不断累积,临床经验日趋丰富,以及病毒本身也渐渐发生变异时,相应的诊疗方案和防控措施也应进行动态调整。
其实在今年郑州发生大范围感染后,郑州市卫健委就已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发文称,新冠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而普通患者在感染后根据病情、症状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口服药物,同时保证充足睡眠、多饮开水是可以快速恢复的。
所谓自限性疾病,根据专业的医学意见,就是患者通过自身的调整或自身免疫力,就可以获得治愈的疾病,在此过程中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或医学手段干预。而更多的专业数据也显示,新冠病毒在几经发生变异后,在重症率和病死率上都已低于流感。由此,再毫无区别的对所有患者一律予以集中隔离治疗,不仅极大浪费国家资源,同样会加剧公众对疾病的恐慌,无助于公众建立对疾病的理性认识。
其实小区居民自发接龙愿意将“阳性邻居”留在家中,反映的不仅是公众对传染病已有理性认识,还有对“阳过”后可能会被拉去集中隔离的恐慌。在大量自媒体流出的方舱视频和图片中,因为感染者众多,方舱条件受限,被拉去集中隔离的病患有的无法受到良好照护。如果患者是老人和儿童,这种不便所引发的还可能有治疗的延宕和病情的加重。因此,允许公众在患病后可以选择留在家中隔离自愈,不仅是传染病演变后治疗方案调整的需要,也是良善理性的政策根本。
3
最终考验的都是人性
正如今年很多地方政府向公众发出的倡议,“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个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就要给公众留有选择如何治疗的可能。至于忌惮个人在感染后可能不负责任外出导致传播风险,地方政府完全可通过安装门磁等方式解决。这同样符合近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联防机制综合组发布的新20条所传达的精神,即以尽可能减少对公民自由限制的方式实现疫情防控的效果,以最小的代价获得尽可能大的防疫效果。
在写下上文时,有朋友提醒我,上海在今年初被封控时也有小区发出将阳性患者留在倡议,但最终却并未获得实施。邻居间是否能真正做到守望互助,普通人间是否能在彼此遭遇困境时提供体谅和帮助,最终考验的都是人性。
最初的善意,可能最后也会败给人性。但,“制造无边黑暗的是人心,释放无线光明的也是人心,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在这个不确定的时代,释放善意,保持体谅,或许就是我们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渡过难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