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消费降级的趋势里,中国人偏偏更爱吃贵价的牛肉了。

据天猫新品创新中心联合多家权威机构发布的《2022牛排消费趋势洞察》报告,从2020年开始,中国牛肉消费量已经攀升至884万吨,环比增速高达11%。尤其是高档牛肉增长最为强劲,价格高于普通牛肉2.7倍的高档牛肉消费量,已经连续6年呈上升趋势。

随着线上牛排消费的流行,原切牛排脱颖而出,成为国内消费者最偏爱的产品。



其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由2019年的4.5成升至2021年的5.5成,为整切牛排的2.3倍。

但牛排销量暴涨7倍的背后,是国内前十家牛肉企业加起来的产量不足中国总牛肉消费2%的产能事实。

食品安全层出不穷的当下,在飙升的需求与追不上的供给之间,我们离一块安全的牛肉还有多远?

01越来越大的牛肉缺口

国人素来爱吃猪肉,对于牛肉,开放食用历史不过数十年。

长久的农耕文明的影响下,牛肉是位高权重者的祭祀用品,而牛则是普通百姓的劳动力,轻易屠宰不得,遑论下肚。

肉牛的育种更是到了五六十年代才展开研究,直到1979年以后,畜力不再那么紧张,屠宰政策开始放宽,牛肉购销自由,牛肉才变成了国人舌尖上的佳肴。

高价的肉类,其市场表现通常都跟消费力挂钩,经济上一般认为,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达到1000-1500美元时,就会开始出现牛肉消费上涨的情况。



事实的确佐证了这个观点。2001年,我国人均GDP第一次达到1000美元时,牛肉的消费开始升温,直到2019年突破1万美元的期间,中国牛肉消费上涨极为迅速。

40年过去,在中国人的肉类消费总量中,牛肉的食用量占比上涨到了15%,而猪肉从90%多下降到75%。

加之2018年底,非洲猪瘟爆发,牛肉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2019年全国共消费牛肉833万吨,同比增长11.23%。

但这不值得欣喜,甚至令人忧患。因为缺少生产支撑,牛肉的消费缺口被越拉越大,缺口的速度比需求的增速更快。

2005年时,牛肉产量为576.7万吨,到了2020年,牛肉的需求量增长了数倍,但牛肉产量仅672万吨,增长才只有16.5%。根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的计算结果,消费量复合增长率是牛肉供给增速的三倍以上。以2021年中国本土牛肉产量算,缺口达到233万吨,国产牛肉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日益旺盛的需求。



 

平衡牛肉逆差的办法,只能靠进口补充,且进口依赖度达到了25%。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起,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牛肉进口国,2021年牛肉进口量高达两百多万吨,同比增长10.1%,且进口牛肉总金额已经超过了807亿元。

巨大的供需失衡会催生无数的逐利贾商。中国人还远没有实现牛肉自由,而远渡重洋所来的各路牛肉,往往又伴随着难以分辨的安全问题。

02精心伪装的进口三无肉 

线上买进口牛肉,成了如今的消费潮流。

 

从进口数据便能看出,国人最偏爱的是澳洲牛肉。去年,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的牛肉比2021增长了73%,我们成为了澳牛最大的出口市场。

 

养成了线上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们都开始忽略了,电商平台上所贩售的各种眼花缭乱的进口牛肉,并不需要超市里严格的朔源与检查。

 

消费者们无人把关,亦无从考究其到底是哪里来的肉,甚至,到底是什么肉。

 



来自普华永道(PWC)的估计,在中国出售的所谓打着澳洲旗号的牛肉中,至少有一半都不是澳洲牛肉。



▲澳媒通过调查发现 无良商家是用马肉冒充牛肉

 

“中国人餐盘中的澳洲牛肉很可能是澳洲马肉。”“或者甚至是猪肉、鸭肉的混合肉。”







 

国人对于马肉太陌生了,难以分辨完全不奇怪,而马肉在澳洲却不要太常见。

据ABC News报道,澳洲媒体经过暗访发现,这些假牛肉的来源很有可能是被澳洲淘汰的赛马。

 

赛马运动作为澳洲人最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其在澳洲的火热程度更是完全不亚于足球赛。

 

但赛马是一项需要大量繁育备选马的项目,每年大约有8500匹马从赛道上退役。

 

那么被挑剩的马,和退休的马都被安排去了哪里呢?



也许非常令人不适,这些马匹们最终被送入了血淋淋的屠宰场中,或变成宠物食品,或端上人类餐桌。



过量繁殖的马匹,澳洲政府可没有那么多资源来养活,不少马肉便浑水摸鱼地出口到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

其实,假牛肉这个话题,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了。

早在2015年,深圳市市场稽查局在位于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嘉鸣仓储有限公司,查获了涉嫌走私的问题冻肉6117吨。

便是由这个案件开始暴露出冻肉走私链条中的“冰山一角”,在走私冻肉的链条“下游”,即连接消费者端的线上平台,网上大肆售卖走私冻肉现象日趋猖獗。未经检验检疫、可能含有“疯牛病”等病毒的走私牛肉四处流散。

被查缴的6117吨冻肉包括市面上常见的牛肉、猪肉、鸡肉等冻肉种类,主要产地为美国、巴西、芬兰、德国等国家。经过检测发现,其中多数走私冻肉早已因为超过保质期而腐败变质,部分冻肉甚至2013年就过了保质期。换上新包装,便又是一件全新的“进口牛肉”。

 

牛肉走私量,以重量计量,占到国内牛肉消费量的约10%,但是以金额计算,占到了国内牛肉消费量的25%-30%。这主要是因为走私的牛肉以高端部位肉为主所致。

 

国内排名靠前的肉牛生产企业,如长春皓月、内蒙古科尔沁、河北福成五丰、陕西秦宝、重庆恒都、河南伊赛牛肉等企业,年销售额不超过30亿。而2015年2月,大连海关破获的刘氏走私团伙案,其2014年销售额已经达到40亿元。



实际上,自2003年美国出现首宗疯牛病病例之后,中国就已经下令禁止美国牛肉进口,至今都未解除。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最新的肉类产品检验检疫准入名单,我国仅允许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阿根廷、加拿大、哥斯达黎加、智利、匈牙利等8个国家的牛肉进口。

然而在桃宝、拼夕夕上,无数宣称进口原装的“美国安格斯牛肉”仍大行其道。

 

按照规定,进口冻品必须四证齐全——《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通关单》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调离通知单》以及《出入境检验检疫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海关进口货物报关单》《海关进口关税专用缴款书》。

 

平台上参差不齐且缺少监管的商家们,绝大多数并无任何一项资质。



 

“有50%的利润,就会有人铤而走险。”何况这个险还不够大。

 

在电商平台,多数进口食品卖家虽不提供检验检疫等证明,但由于单笔成交额不大,也不构成刑事犯罪,对其只能施以行政处罚。

没有完善的食品追溯体系,还有大量市场缺口加之巨额差价,走私进口冻肉的隐患至今仍无法根除。

 

根据深圳公安部门工作人员的透露,国内走私牛肉主要来自巴西、印度、美国等地。国内牛肉每公斤售价达50元甚至更高,而巴西的走私牛肉售价在每公斤25元左右,走私1吨便可获利2-3万元。



因为国内走私的冻肉多由中国香港、越南等地入境。业内人士表示,与中国香港、越南接壤的广西、广东便成了走私冻肉“重灾区”。广西已成为冻肉走私最集中的区域,而广东则是国内最大的走私冻肉散货地。

 

收到货不过一个泡沫箱,一包冷冻肉,没人知道吃进肚子里的到底是哪里来的什么东西。

03亟待缓解的肉业困境

要有青山在,才能有柴烧。

牛肉产能窘迫的背后,是国内肉用母牛被过量屠宰的后果。

母牛是肉牛产业的基础,“得母牛者得市场”,是育种家们的共识,但却不是靠天吃饭的农民和急功近利的企业家的。

自从牛肉消费的日益旺盛之后,牛肉几乎就没跌过价,平均一年涨价25%以上,2007年的春节,牛肉价格突然间暴涨了50%多。

如此高的肉价又加之春节时期,牛都不够宰的,为了跟上供应,为了挣钱,屠刀甚至伸向了母牛。

 

杀青弑母的现象严重由于牛肉价格的持续上涨愈发严重,一些不法屠宰企业和私屠户开始宰杀后备母牛甚至妊娠母牛和小牛。



▲即将被屠宰的怀孕母牛挣扎着流下眼泪

结果就是,2007年末,冀、皖、晋、豫、鲁等省平均每个村存栏能繁母牛数从2000 年的 229 头下降到68头,下降幅度高达59.95%。由于母牛头数的下降,使得肉牛存栏数也跟着下降了25%

我国牛肉生产可持续发展已经受到母牛资源减少的制约。尽管各级政府对母牛养殖采取了一定的扶持措施,但仍不能有效抑制近年来母牛存栏下滑的趋势。

2008年,中国全国还有3300万头存栏母牛,到2012年就只剩下2300万头。

母牛不复,焉有来日?

好在如今这样的问题正在被纠正,除了积极进口母牛之外,国内肉牛养殖的政策中,还新增了按照母牛存栏量来发放的补贴。

而要解决牛源问题,还需要努力的时间。

反观隔壁日韩,跟中国一样,都是人多地少的资源紧张型养殖现状。为了解决自身的牛肉需求问题,也都走过了冻肉进口、活体进口的发展阶段。但日韩两国的牛肉消费已经从日常消费逐渐的变为中产化。在超高本土牛肉价格的支撑下,两国的肉牛养殖行业演变成了以家庭小农场养殖为主的经营模式。

而在地广人稀的国家,则普遍以大农场为经营模式,世界肉类屠宰龙头企业都在美澳洲两地,如JBS、Tayson等……

不少日韩企业因此“曲线养牛”开始收购美澳的牧场已供己用,从而补充国内牛肉产能的不足。



国内也已经有企业将目光转向了海外牧场。中国最大的农牧民营企业新希望,就收购了澳洲五大牛肉加工和出口企业之一的“基尔科伊”。2018年,该公司出口牛肉已经占到了澳洲供应中国牛肉的40%以上,排名第一。

但贸易摩擦,疫情反复,标准不一等原因也使得“曲线养牛”的风险难以把控,可解燃眉之急而非长久之计。

舌尖上的民族,迟早会迎来自己强大的肉牛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