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过去的十月份,诺贝尔揭晓,可以说是全世界范围的一件大事。


不过,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可能很多人还不知道: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发明家诺贝尔先生的遗嘱,在1895年创立了诺奖。


奖金则来自他捐献的3100万克朗遗产,最开始一个奖项的奖金是15万克朗。


到现在,诺奖已经颁发615次。


如果这样算,诺贝尔的遗产早就花完了。


为什么现在诺奖奖金不但没少,还越来越多?


比如,今年每个奖项是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655万元人民币)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问题:


几年前,为什么莫言只拿到800万瑞典克朗?


诺贝尔奖的奖金发放也有规定,如果单项奖只是一位获奖者,那么奖金就全归他。


比如,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拿到了该奖项800万克朗的全部奖金。


如果获奖者是俩人,彼此均分奖金;如果是三人获奖,则由颁奖委员会决定如何分配奖金。


每位诺贝尔奖得主不仅获得至上荣誉,还会拥有一笔不菲的奖金。


今年每项诺贝尔奖奖金是1000万克朗(约合655万元人民币),相比首次诺贝尔颁奖时候的15万克朗(约合9.8万元人民币)而言,已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


考虑到通货膨胀,那时的15万克朗奖金并不算少。


因为这个数字来自诺贝尔先生生前的设想:奖金大约是普通大学教授20年的年薪。


正因如此,现在的诺贝尔奖各项奖金的设置,也基本参考这个比例而设定。


不过,从1901年颁发首届诺贝尔奖至今,诺贝尔奖金不仅没有越发越少,反而从当初的3100万克朗已经积累到42亿克朗(约合人民币27亿元)


这不禁让人好奇,一笔3100万克朗的奖金为何发了122年都没发完?


而且奖金居然还越发越多,管理这笔钱的诺贝尔委员会究竟是如何打理这笔钱,还能保证不亏本呢?


说起来,我们或许应该先缅怀设立这个了不起奖项的诺贝尔先生。


一、诺贝尔奖奖金的最初设立和分配


19世纪中期,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发明硝化甘油炸药,靠专利费赚得盆满钵满。


他同时也是个颇具商业投资眼光的商人,先后在欧美各国投资建厂,积累了巨额财富。


由于诺贝尔一生没有妻室儿女,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决定将自己全部遗产设立一个基金,用以表彰全世界每年在科学以及文学、和平事业领域有着杰出贡献的人。


随着诺贝尔溘然长逝,他的遗嘱饱受世人质疑,诺贝尔奖也差点胎死腹中。


这是由于在19世纪的欧洲,一个人生前积攒了如此多的财富,即便没有儿女继承,也应该把财产留给近亲,最起码可以捐给政府,用作慈善事业。


诺贝尔的遗嘱中,说要把自己的遗产奖励给许多外国人,甚至有可能还是敌对国家的科学家,实在令人想不通。


当时很多人觉得诺贝尔没有爱国精神,身为瑞典人却把瑞典的财产分给世界各国的人士。


还有一些阴谋论者,质疑基金会暗箱操作,怀疑其中有利益输送。


这种怀疑也并非毫无根据,诺贝尔生前的巨额遗产分散各国,分属不同国家管辖,为了搞清楚其中的财产权益,委托机构花了五年时间才理清楚头绪,并正式成立基金会管理。


1900年,瑞典政府正式核准基金会的组织章程,以及瑞典各机关颁奖之各项事宜。


最初的诺贝尔奖其实远没今天这般令人瞩目,甚至从1901年首届诺贝尔奖颁布后,很多人就对诺贝尔基金会不断唱衰。


原因很简单,基金总共3100万克朗,如果按每位获奖者15万克朗(部分奖项可能有两到三人),不出30年就会全部发完。


诺贝尔基金会其实也很紧张,因此,到1923年,单项奖金已降低至11.5万克朗。


没办法,诺贝尔在遗嘱里说得很清楚,本金不能动,必须采用银行存款、购买国债等稳健型理财策略,只有利息可以拿去投资,但也不能用作炒股、房地产、私募股权等风险较高的投资方式。


由于投资限制实在太多,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增值实在太慢,资产大为缩水,根本跑不赢通货膨胀,按照这种保守的投资策略继续下去,诺贝尔基金会早晚会破产。


不过,诺贝尔基金会成立后,资金来源并不只是诺贝尔生前遗产,还包括瑞典政府的注资以及一部分社会捐款。


1968年,瑞典政府在瑞典央行成立300年之际,为纪念诺贝尔,他们出资额外设置了一个奖项,这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后,瑞典政府几乎就没有出过啥钱。


社会捐款虽说也有一部分,但比照诺贝尔奖金的规模,个人捐款有限。


毕竟,就算再有钱,也没什么人想在捐款上超过诺贝尔。


诺尔贝基金会后来的钱越来越多,关键还是来自他们的投资。


二、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策略


由于过于保守的投资模式,诺贝尔基金一直不断下降。


特别是扣完税之后,诺贝尔基金更是捉襟见肘。


1901-1946年诺贝尔基金的余额<br>
1901-1946年诺贝尔基金的余额


基金会不仅每年有大笔的奖金支出,而且由于聘请的管理人员都是聘请世界顶级专家,某些年份中,管理成本甚至比发出去的奖金还高。


到了上世纪50年代初,对于诺贝尔基金会来说,奖金被发完只是个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


1953年,诺贝尔基金会的总资产只剩下300多万美元。


经过诺贝尔基金会的再三申请,瑞典政府宣布对诺贝尔奖免税,同时允许基金会投资股市和不动产领域,投资策略终于从保守转向积极。


有政策还得有牛人操盘,才能在这些充满风险的投资中获益。


幸好诺贝尔基金会不缺这方面的机构和专家,他们找到了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投资者之一”的福斯特·佛莱斯。


正是在他带领下,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不再局限于银行存款和公债,转投股票、房地产等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


诺贝尔基金会也有自己的优势,根本不需要自己去股市费力选股或者追涨买跌。


他们在一堆经济学家帮助下,根据著名的MSCI全球市场指数,直接投资全世界最优秀的公司,分享其增长红利。


诺贝尔基金会大部分股权投资都是美股,而且是锚定道琼斯指数股进行购买。 


事实证明,诺贝尔基金会确实很有眼光。


1953年,刚买入的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只有280点,但到了2021年10月16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已经上涨到35294点左右,相当于68年上涨了126倍。


诺贝尔基金会历年奖金规模与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截止1959年,光是美股市场,玩长线投资的诺贝尔基金会就赢“麻”了。


为维持奖金支出和基金会的正常运转,诺贝尔基金会的投资目标是,每年的投资回报率至少要保持在3.5%。


基于此目标,基金会不断完善投资布局,并制定了一个最基本的投资方案,例如,2017年各类资产占比分别为:50%的股票+18%的固定收益资产+7%的房地产+25%的另类资产。


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比例<br>
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配置比例


为了保持3.5%长期回报的既定目标,诺贝尔基金会设计了一套综合各类资产的比较基准指数,用来衡量自己短期的资产管理水平有没有达到目标。


诺贝尔基金会业绩比较基准指数<br>
诺贝尔基金会业绩比较基准指数


这种投资比例并非一成不变,也会根据市场数据进行调整,并屡有收获。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时,诺贝尔基金会就通过以往的投资经验和分析,加大对冲基金的投资,不仅躲过一劫,还悄悄赚了不少钱。


三、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并非稳赚不赔


2019年,基金会再次调整投资策略,其中47%为股票基金和股指期权,9%为房地产基金,13%为固定收益资产,31%为另类资产,还保留0.1%应对可能货币对冲损失。


这年,诺贝尔基金会的资产规模大概是34.8亿克朗(约合25.6亿元人民币),而诺贝尔基金年化收益长期超过10%。


这意味着,即便按最保守的投资收益计算,诺贝尔基金会的年收益也至少是3.5亿克朗(约合2.3亿元人民币)


不仅每年发放6000万克朗的奖金绰绰有余,还有数亿克朗的资金可继续滚入本金进行投资。


但是,投资有风险,诺贝尔基金也不可能永远稳赚不赔。


如果有人关注诺贝尔奖金,可能会注意到2011年诺贝尔奖的单项奖金是1000万克朗。


前面也提到,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时只拿到了800万克朗的奖金。


仅仅一年,为何会有200万克朗(约合131万人民币)的差距呢?


这是因为,2011年,诺贝尔基金会在投资中多次出现失误,导致那年亏了1920万克朗(约合1264万人民币)


结果“羊毛出在羊身上”,小气的诺贝尔基金会立即把次年的单项奖金从1000万克朗降至800万克朗,直到2020年才重回1000万克朗。


可以说,由于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失败,莫言少拿了100多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2021年,诺贝尔基金会投资回报率已达到了18.4%,市场价值达到了61.03亿瑞典克朗(约40亿元人民币)。


靠着坚持多样化和长期投资的观念,诺贝尔基金会将最初的3100万克朗增值为61亿克朗。


120多年间,原来的诺贝尔遗产增长了近二百倍。


如果不考虑投资增长和通胀,仅靠这笔本金,再发个100年的诺贝尔奖也毫无压力。


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资产变化,图片来自四象设计部<br>
诺贝尔奖一百多年的资产变化,图片来自四象设计部


观察诺贝尔基金会一百多年的投资规律,或许可以总结为“多元资产配置,分散风险,攻守兼备”的投资策略。


不断地复利投资,长期持有的观念,以及与市场同步的投资策略,最终实现了诺贝尔基金资产的稳健增值。


这或许就是诺贝尔奖发了超过120年,依然财源滚滚的秘密。 


今天,诺贝尔基金会仍在致力于提高奖金数额,尽最大努力保障获奖者们的经济收益。


不过,对于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来说,无论多少奖金,都比不上这个世界级奖项带来的无上荣誉。


这是一种科学精神,更是属于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解局(ID:zhengjieclub),作者:正解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