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买车要在 “ 金九银十 ”,一年之中到了这个时间段,厂家为了冲业绩变着法儿的搞促销,这时候下单肯定不亏。

这不,刚过去的九月,主机厂们就纷纷放出了喜人战绩,国内市场整体销量也是一片大好。



新能源市场更是火爆,9 月新能源车销量有 61.1 万辆,渗透率达到了 31.8%,就是说选择新能源车的用户已经接近三分之一了。



除了这个,今年前 8 个月,咱们的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增长了 97.4%。



对于这波爆发,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快速的崛起。



原来,车企大佬们早就瞄准海外市场了。

那今天咱就来掰一掰,电动车出海欧洲的事儿。

不知道差友们有没有发现,最近两年的出海新闻里,很多车企都把车卖到了挪威。

除了上个月刚宣布发货挪威的岚图,之前名爵、小鹏、蔚来、红旗等一堆国产品牌也都选择把挪威作为登陆欧洲的首站。



之所以这么做,就是因为这地儿真的太适合出口电动车了。

首先,挪威本土没有汽车工业,市场进入的门槛比较低,中国品牌进来更容易获得机会。

然后呢,挪威的新能源车优惠政策又非常给力,注册税、增值税、道路税这些通通免掉,10% 进口关税也不要了;反观燃油车,征税种类繁多,这就相当于降低了电车的购买成本。

像高尔夫的纯电车型,售价比燃油贵了 1.1 万欧元,但落地价反而纯电更便宜。



并且电动车在日常使用中的停车、充电、过路费这些方面还有一大堆福利,所以,挪威人民对电车的接受程度相当高,今年上半年,挪威的电车渗透率已经达到惊人的 79%。

在这块生机勃勃的土壤上,中国企业的动作不算晚,今年的表现也还不错,总体上看是卖得越来越多了。



二季度中国品牌的市占率还达到了历史新高 10.6%。



势头是挺好,但细看体量的话就会发现,现在骄傲还为时尚早。

今年上半年挪威的电车销量,前十名还全是国外品牌,硬要说能和中国沾边的,也就是极星。



不过认真来讲,极星可不算中国车,人家其实是个瑞典品牌。。。



也就是说,国内车企早早盯上的这块蛋糕,吃起来并不容易。

不过,对于这些企业来说,核心目标也不是在挪威霸榜。

虽然挪威是欧洲电车销售占比最高的国家,但人口不过 500 多万,市场总量其实很有限, 2021 年挪威全年电动车销售 11.37 万辆。

不过,它背后的欧洲市场还是不小的,去年欧洲电车就卖出了 122 万辆。

所以车企们都把挪威当做是进军欧洲的桥头堡,在这个地方先试试水,积累了经验后再往欧洲卖车就方便了。

比如小鹏,落地挪威后,马上就在荷兰设立了欧洲总部,然后在多国设立了办事处。



可为啥大家都要去欧洲呢?作为汽车发源地,欧洲的车企数都数不过来,根本不缺新品牌。

在燃油车时代,国产车是没啥竞争力,可到了现在的电车时代,中国电动汽车的水平那是不输别人。



而且,传统汽车三强欧、美、日当中,欧洲的电动化转型来得最早,决心也更坚定。

今年 6 月,欧洲议会通过了一份主张从 2035 年起停售燃油车的报告,而且欧盟 20 多个国家都推出了真金白银的大补贴政策。

并且欧洲的补贴还不限制产地,才不管你是本地生产还是进口,不像拜登搞的必须要美国制造才能拿补贴。

在这波政策补贴的加持下,欧洲的新能源车销量直接就起飞,这两年的增速都赶上中国了,在德国,2021 年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达到 26%。



车企们也正是嗅到了欧洲市场爆发的商机,纷纷加入新能源出海大军。

像比亚迪就面向欧洲市场发布了三款车型,还拿下了 10 万大单。



蔚来前不久也搞了个发布会,宣布全面进军欧洲。



不过要能够把车卖到欧洲,一场发布会可不够。

车企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自家车型进行 WVTA 欧盟整车认证,这个认证涉及到车辆续航、NVH、行人保护等 43 项测试,标准均高于国内,流程也更复杂。

而且在国内送检认证,检测中心只对样车进行测试,至于后续售卖车辆和送检样车是否一致,这个是由厂家自己来承诺。

但 WVTA 认证会有后期抽查,一旦发现市场上的车辆没有达到样车的性能,直接重罚。

上汽大通欧洲市场的一位负责人就说过,“ 欧洲市场技术门槛高,仅技术升级和产品改造的费用至少需要几千万,如果没有销量支持,根本无法收回投资。”



在产品认证后,下一步要考虑的就是销售渠道了。

咱们国内车企到欧洲卖车呢,要么和当地经销商或者租车公司合作,要么就自建网络。

像比亚迪、红旗等就是走合作路线,这种操作起来相对简单,前期打开市场也更容易,不过缺点就是对于后续建立品牌形象作用不大。

而像蔚来、小鹏这样要自建网络的企业,一开始就直面用户,对品牌感知来说是挺好,但也就面临着前期巨大的成本压力,而且像蔚来在欧洲也是要搞换电体系,就更得疯狂砸钱。



除了渠道上的选择,国内车企还需要考虑两个市场的差异性。

大家也知道国人爱大车,不管是 SUV 还是轿车,来了中国通通加长,屡试不爽,所以国内企业的发力点也都在大车上。



但欧洲人的口味就不是这样了,欧洲国家普遍面积不大,城市街道狭窄,小车反而更有市场。

根据 eu-evs 数据,2021 年欧洲 11 个主要国家里,排在销冠特斯拉后的两款车是雷诺 ZOE 和大众 ID.3。



这两款车可都才 4 米出头,是非常典型的欧洲小车,但在国产品牌里,做小车的可真是屈指可数。



通过上面的销量排名还能看出,欧洲品牌的车型仍然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撇开欧洲人支持自己的车企不说,汽车也不同于普通消费品,用户在选择车的时候不会只看这台车本身,品牌、质量以及后续维护都是要考虑的因素。

总不能今天买了你的车,完了十年八年后换个零件都不知道找谁。

这些都是本土品牌的优势所在。

所以,欧洲市场其实是竞争非常激烈的战场,在这块大蛋糕面前,中国车企想要分走一块,把车卖出去只是第一步,持续深耕当地市场才是车企们要花心思的地方。

最后,在我们开头提到的亮眼数据里,有一点值得拎出来提个醒,在今年 1-8 月出口的 34 万辆新能源车中,有 16 万辆是特斯拉上海工厂贡献的。



这个数字啊,还是要告诉咱们自己的企业,别骄傲。

不过话说回来,以前,只有咱们进口别人的车,才没有出口这回事儿;

后来,本土品牌也开始往外卖了,但都是在南美、北非、中东这些 “ 鸡肋市场 ”;

现在,到了电动化时代,咱们的产品竞争力上来了,也有了闯入发动国家市场的勇气,这本身就值得肯定。

对于这波电车直奔欧洲,差评君就说一句,继续加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