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玄涯,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你在超市购买食物的时候,会去看看包装上的日期标签嘛?


我是每次都要认真查看的,无论是面包、水果,还是果冻、方便面,上面的日期标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是否会为手里的这个东西买单。


如果是距离生产日期很近的商品,那我就会果断地放进购物篮;而快到保质期的商品,我大概率不会选择,除非它打了很低的折扣。


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样的呢?


你是否会留意商品包装上的保质期?
你是否会留意商品包装上的保质期?


其实最初,无论是罐装、瓶装、袋装还是盒装的食物上,都是没有日期标签的。


那时候,消费者要等到打开包装后,才能发现食物是否已经腐坏变质。


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日期标签的呢?


这要追溯到20世纪中期,食品加工商开始在包装上标注数字代码或符号,来明确生产日期。


分销商和零售商也通过日期标签来管理库存、调拨存货和协助产品召回,也让企业避免变质食品带来的投诉和诉讼。


但后来,食物包装上的日期标签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样貌。


除了最常见的“生产日期”,还会有“上市日期”、“保质期”、“最佳食用期”、“此日前食用最佳”等五花八门的日期标志。


这不仅让大家眼花缭乱,还会因为误解造成严重的食物浪费。


但目前,在中国探讨日期标签时,大部分的话题都集中在食品安全上,而不太会关注到食物浪费这个领域。


到底会什么误解导致浪费,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


混乱的日期标签造成浪费


根据全球消费品论坛的数据,全球每年会浪费13亿吨的食物,这导致了94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折合人民币约6.2万亿元。


这其中,因为误解食品的日期标签而产生的食物浪费,占了很大的比重。


就像今天开头我选购食物的经历一样,日期标签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购买行为。


废品与资源行动计划组织(WRAP)在2008年的一项调查中发现,53%的人不吃超过“最佳食用期”的水果或蔬菜;56%的人不吃超过“最佳食用期”的面包或蛋糕;21%的人从不食用接近保质期的食物。


而在多个国家开展的调查研究也表明,人们对于纷繁的日期标签是相当困惑的。


比如在比利时的一项研究中,30%的被调查者不知道“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之间的区别。


欧盟委员会的一项调查也显示,知道“最佳食用期”标签含义的受访者不到一半,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不应该食用超过“最佳食用期”的食品。


“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有什么区别?<br>
“保质期”和“最佳食用期”有什么区别?


食物日期标签的各种含义


这些日期标签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就从大家最熟悉的“保质期”开始说起吧!


“保质期”这个词在国内的食品包装上很常见,它通常是指在限定时间段内,食品的任何一方面都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


比如某品牌可乐的保质期是9个月,某品牌饼干的保质期是12个月。


但不同国家对保质期有着不一样的规定。


比如在日本,食品上的标签有“消费期限”和“赏味期限”。


“消费期限”多用于容易腐烂的食品上,比如生鲜食品,它表示在未开封的情况下,能够安全食用的期限;“赏味期限”多用于不容易变坏的加工食品,比如在常温条件下可以保存的食品,在赏味期限内,是能够保证食品的品质的。


“赏味期限”多用于不易变坏的加工食品
“赏味期限”多用于不易变坏的加工食品


而根据国际法典委员会颁布的《预包装食品标识法典通用标准》中的规定,食品标签上应该标注“最短保存期”(Date of Minimum Durability)、“出售截止日期”(Sell-by-Date)、“此日期前最佳”(best before)和“此日期前食用”(Use-by Date)


其中,“此日期前最佳”是指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产品将保持“完全适于销售并继续具有所有特定品质”的时段的截止日期,超过这个日期,食品仍然可能符合食用要求,但是口味可能不是最好的了。


而“出售截止日期”是指向消费者出售的最后日期,这个日期后食物仍然可以在家中存放一定时间。


超出“此日期前最佳”范围的食物,仍然可能符合食用要求


这些日期的解释,是不是已经让你头大了呢?


所以现在,很多人都把这些日期统一当做是食品的安全期,认为只要过了日期,食品就都不能吃了。


所以,很多食物在根本没有打开过的情况下,就已经被判了死刑,被扔进了垃圾箱。


但其实,在贮存条件达标、包装完好、色香味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在超过最佳日期之后的几周甚至几个月内,有许多食品仍然可以食用。


比如面包,如果没有发霉,也没有变硬,颜色、味道、口感正常,就可以放心食用。黄油和酸奶,通常也可以使用更长的时间。


优化日期标签的两个解法


怎样才能减少日期标签带来的食物浪费呢?


1. 取消保质期标签 


根据全球消费品论坛的预计,简化并使用统一的日期标注,能够帮助在2025年之前减少一半的食物浪费。


除了在日期标签上实行标准化,全球消费品论坛的几百家大食品公司们还计划和更多的非营利组织以及政府机构,合作开展教育活动,来帮助消费者正确理解日期标签。


许多国家都在积极践行,比如挪威的折扣连锁店REMA 1000在罐装食品、鸡蛋、乳制品和干货食品的“最佳食用期”标签上,添加了“often good after”的标签,表示“最佳食用期过后仍可食用”。


丹麦公司Too Good To Go针对最佳使用日期,制定了新的附加标志,这个标志是用来鼓励消费者在处理产品之前,可根据食物的外观、气味、味道等感官,来评判它是否可以食用。


近期,英国超市甚至开始逐步取消一系列易腐烂食品的保质期标签。


Morrisons超市将它90%的自有品牌牛奶去除了日期标签,并鼓励消费者使用“嗅测”的方式来检测它是否可以饮用。


高档连锁超市Waitrose也从今年9月起取消了近500种新鲜产品的保质期标签,包括根茎类蔬菜、水果和室内植物。


根据废品与资源行动计划组织(WRAP)预测,仅仅从苹果,香蕉,土豆,黄瓜和西兰花上去掉日期标签,英国每年就可以减少大约50000吨食物浪费。


2. 推广智能标签 


同时,日期标签本身也在发生着变化。


智能标签不仅可以包含产品的所有信息,而且还具有二维码、传感器、微芯片和图像识别等功能。


比如在澳大利亚,智能标签正在被应用在水果上,用来检测水果的成熟度。


标签中的颜料会与水果的香气发生反应,标签颜色会随之发生改变,从而直观地展示水果的成熟度。


通过智能标签,了解了食物的来龙去脉和当前状况,消费者可以更好地决定如何处置食品。


其他食物浪费的解法


人们为了解决食物浪费的问题,还进行了不少其他类型的创新尝试。


比如,有一个叫做“社区冰箱”的概念,它起源于德国,由“食物共享计划”组织安装公共冰箱和储物架,这样一来,区域里的任何人都可以往冰箱里放入或拿出食物。


社区冰箱的理念很快就传播到其他国家。


不知道你记不记得,去年5月20日的节目中,崴崴曾经向大家介绍过香港街头的蓝冰箱?


另外,食物浪费还可能是因为水果和蔬菜长得太“丑”而被舍弃。


要知道,它们仅仅是因为在大小、形状、色泽、成熟度、外观方面不那么讨喜而已。


崴崴曾在去年8月11日的节目中和大家分享过Misfits Market低价出售丑蔬果的例子,不知道你还有没有印象呢?


其他国家也有着类似的尝试,他们还会给产品贴上一些小标签,让人们更愿意购买它们。


比如英国平价零售商Asda就在品相不好的蔬果上,贴上“beautiful on the inside”,也就是“内在美”。


西班牙连锁超市Eroski给这些“不完美”的产品贴上了“As Ugly As They Are Good”,表示“既丑又好”。


这种为“丑食物”正名的方式,是不是超级可爱呢!


对于日期标签造成的食物浪费,除了等待商家的修正和优化,我们在平日里可以做些什么呢?


也许,你也可以在下次逛超市的时候,有意识地购买一些质量尚可的“丑水果”;或者去超市的临期食品专区转一转,让这些可能被抛弃的食物们,免遭日期标签的制裁,能被我们带回家,好好享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Hi放晴公园(ID:hisunshinepark),作者:玄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