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持续200天,乌军在东北部哈尔科夫地区收复多个城镇。不过据乌方的消息,当地一个发电站11日在俄军的导弹袭击下引发大火,造成哈尔科夫和顿涅斯克断水断电。乌军称这是俄军发动的报复式袭击。





△在哈尔科夫地区北部的一个乡村,居民在大街上拥抱入村的乌克兰士兵,庆祝他们赶走俄军,收复国土。当地距离俄罗斯南部边境仅仅6公里,2月底俄乌开战时迅即失守,至今已6个月。类似的场面在哈尔科夫地区的其他地方不断上演。

有分析认为,乌军成功把握了俄军早前将兵力调往南部战线的弱点。乌军则认为,西方提供的武器充足是他们快速推进的制胜关键。不过,乌军收复多个城镇后不久,哈尔科夫多处地区突然断水断电,并且发生多起火灾。乌方认为是俄军撤走时故意破坏当地的基建设施,借此打击乌克兰人。

俄军撤退之际攻击哈尔科夫发电站,是否有意重新夺回此地区的控制权?收缩防线,重整兵力,哈尔科夫、依久姆失利之后,俄军下一阶段将如何调整部署?本文摘编自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张弘先生在《新闻今日谈》节目的分析和解读。



怎么来看待俄罗斯攻击发电站,其动机是什么呢?

首先应该看到,最近乌克兰实行的哈尔科夫大反攻确实夺回了大片的领土。对俄军来说,需要一个调整的时间。俄军打击的目标并不是进攻的乌军,而是乌克兰六个州的基础设施。为什么会打民用目标,而不打军用目标呢?我觉得有两层的考量,第一层就是要给乌克兰政府造成一定的麻烦。

民用的供电系统和供热系统,会直接影响到民生问题。通过这样的军事打击,给乌克兰政府造成一定的政治上和经济上的矛盾,来发泄在哈尔科夫之战中失利的不满,当然也要给基辅一点“颜色”。

第二个层面,乌克兰是一个电能出口大国,电力出口也是一个重要的外汇收入来源。前不久,乌克兰与欧盟签署了电力出口的协议,主要内容就是将乌克兰剩余的电能完全不受过去配额限制地向欧盟出口。所以,这个时候打击乌克兰的电网和供热系统,也有从经济上来破坏乌克兰的国民经济运营体系。

通过这种打击来消耗乌克兰,而且也在一定程度消耗乌克兰的战争能力。从这个角度讲,俄军的打击相对来说是一个低成本的反击手段。因为乌军现在使用的军事装备大部分都是移动的,打击海马斯系统、榴弹炮系统都是很困难的,需要实时的侦察手段,而这些热电厂和供电网是固定目标,打击相对容易。



这是否是俄军在哈尔科夫这个方向发动反击的第一步?

我认为短期之内俄军想重新组织力量再夺回哈尔科夫这些地区,还是很难的。

首先应该看到,俄军的战略重心实际上已经转移到顿涅茨克地区。俄罗斯总统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说,俄罗斯这次是所谓“主动撤离”哈尔科夫,将重心转到顿涅斯克地区,在短期之内要试图重新控制顿涅茨克州的全部行政面积。

我们知道,俄军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后,在乌克兰东部支持亲俄武装建立起了所谓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自治共和国,但是他们控制的面积实际上只有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的45~60%左右。特别是顿涅茨克州,亲俄武装控制的面积大概只有45~50%。

因此我们看到,俄军下一步主要军事行动的目标,大概是要试图拿下整个顿涅茨克州。因此由哈尔科夫的这次所谓“撤退”,既有战术上失败的因素在里边,还有一个因素是俄军觉得战线拉得太长,本身兵力不足,当乌军南北相互呼应进行反攻的时候,对于俄军而言确实是南北首尾不能相顾,因此战略转移肯定是有的,甚至可以认为当俄军在打击哈尔科夫的热电厂的时候,也就暗示着俄军下一阶段不会再把重心转到重新拿下哈尔科夫。

俄罗斯方面也表示,特别军事行动的第三阶段已经重启,对电力系统的攻击就是一个开始,在接下来的一周,俄罗斯将会逐步粉碎乌克兰的基础设施。您觉得第三阶段,俄罗斯方面的军事目标是什么?

如果从俄军现在的这种打击目标来看,第三阶段可能要摧毁乌克兰的国民经济体系,摧毁乌克兰的国家运行机制。这是前两个阶段都没有的。

我们知道,在第一阶段特别军事行动的时候,俄军基本上只打乌军的军事目标,对百姓民生相关的互联网、移动电话、电、水等所有涉及民生的都不攻击。

第二阶段,俄军打击的既有军事目标,还有铁路运输系统、机场、火车站、交通枢纽等等。现在到了第三阶段,按照俄军现在宣布的方向,民生系统也是打击目标,包括供电系统、供水系统甚至城市的供暖系统。这将会使得整个乌克兰的经济、老百姓的生活出现严重困难。

接下来俄罗斯可能会怎么打?

确实很难对俄罗斯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做明确的预测,战争本身具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才能取得胜利,一定是在我们想象不到的地方。

俄军现在一方面调整在哈尔科夫的部署,将哈尔科夫的军队撤到了顿涅茨克地区;同时我们也看到俄军在黑海地区也部署了一定的登陆舰和护卫舰,这些军舰也携带着所谓的口径巡航导弹,那么这也预示着俄军现在要给乌军造成一种“琢磨不到”俄军会在哪里反攻,是南部的敖德萨登陆,还是顿涅斯克进行主攻。

怎么看俄军目前的反攻能力呢?

首先,俄军在乌克兰战场面临军力不足,在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从南到北它只有15万的陆军部署在乌东地区和乌东南地区。乌克兰实行战时动员,有正规的国防军,有内务部的警察部队,还包括各市州都有后备役战斗部队。要想全面应对乌克兰80万的军队,俄军实际上存在严重的兵力不足。

其二,装备上,俄原来对乌军的火力优势正在缩小,在西方向乌克兰不断提供大量军援陆续到位以后,乌军的远程精准打击能力明显上升,比如海马斯系统、M777、M109等一系列的北约制式的现役榴弹炮、坦克、火箭炮陆续到位,北约还提供了精准的炸弹,比如像“神剑”GPS制导炸弹。可以说,北约的一系列先进装备与俄军现在的主流装备存在一定的技术上、射程上的差距,俄军的压力就大了。

哈尔科夫跟伊久姆方向攻守形势的变化,对整个战场形势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现在主动权掌握在谁手里?

俄乌冲突的主动权过去一直在俄罗斯手里,比如在顿巴斯地区,在扎波罗热地区等,俄军是有选择权的,而且打击方式也较多,是“俄攻乌守”的状态。

进入8月底以后,乌军展开大反攻。乌军展现了北约给它的援助,包括北约帮助乌克兰培训了大量的军人。乌克兰也具备了向俄方发起挑战的能力。所以,战争的主动权由过去的俄一方掌握,现在变成两方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过去乌军在反攻能力上确实很弱,特别是第一阶段军事行动的时候,俄军在基辅州和切尔尼戈夫州等等,乌军都只是防守。而且当俄军主动撤退以后,乌军不敢上前,两三天以后乌军才重新去占领俄军撤出的这些地区。

现在恰恰发生变化了,乌军在很大程度上给俄军造成了严重的压力。同时在哈尔科夫我们也看到,乌军的集团作战和各兵种配合的打法确实比较新。冷战结束以后,乌克兰申请加入北约,但只有在2022年的这场战争以后,北约才在乌克兰身上投入了真金白银,乌克兰的作战体系、指挥体系、后勤体系,甚至它的装备都已经深度北约化。尽管乌克兰没有加入北约,但实际上已经是一个比北约成员国还要北约化的国家。



过去两个月,俄乌双方都没有在战场上取得太过明显的进展,推进都是比较缓慢的。但进入9月份之后,似乎在战场上按下了加速键,在一些关键的地方攻守形势也发生了变化,双方是否都在为冬天的窗口期做准备?

我是这样理解冬天的窗口期:首先对乌克兰而言,它大规模的机械化装甲装备数量比较少,比如说在主战坦克上,乌克兰几乎没有太像样的主战坦克,而且原来库存的苏联的家底在开战半年以后几乎打光了,这才出现了乌克兰要求西方提供主战坦克。

俄军恰恰相反,主战坦克很多,大量苏联时期留下的库存。一旦冬季到来,俄军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就可以在东欧大平原上快速移动。现在恰恰是因为河湖密布,特别是河流,还有一些地质上泥泞的土壤,使得机械化部队移动速度特别慢。

所以,乌克兰希望在冬季到来之前展开反攻,夺取一些战略要地,在冬季来临之前形成对俄防卫的有利态势,避免俄军在冬季到来后展开大进攻,导致防线溃败。

我觉得对乌克兰来说,这个冬季是非常艰难的,不仅因为缺电、缺煤气、缺天然气,还有可能是俄军在今年冬天要展开的大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