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作者:其华,原文标题:《小学生下课不许出教室成普遍现象,学生失去朝气,“课间圈养”何解? | 观察》,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1
又到开学季,最近,一位家长向“校长会”吐槽,孩子在某校刚上一年级,从上午八点入校到下午四点半放学,课间时间除了上厕所不能出教室,午饭分发到教室,午休时间孩子也不能随意走动、打闹,只能看书或趴桌子上睡觉。
这并非个例,一则调查显示,75.2%的受访家长称身边中小学“安静的课间十分钟”现象普遍,且在小学中最为突出。很多中小学规定,不管是上课时间还是下课时间,教室里都要有教师留守。一些有午休的学校甚至在学生们午休的时候都要安排专门的教师进行值班。反正就是只要有学生的地方就必须要看见老师在场。
现在的70后,80后小时候,课间、午休期间、课后,那是最快乐、最热闹的时候,追跑打闹,自由玩耍,是童年的标志性生活。
然而,如今在很多学校,学生上卫生间必须排队去排队回,有教师每天在学生卫生间门口值班,学校的操场上从没有学生自由活动的身影,学校里的很多运动设施,比如单双杠都拆除了,还有很多体育器材设施大都闲置。
而面对这种规定,最难受的就是学生,原本休息玩耍的时间变了味,大多数学生只能够在教室内安静的等待下一节课的到来,最多是选择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这让处在这个年纪的学生非常的困扰。
对于小学生来说,四十分钟是注意力集中的极限值,课间的十分钟对于孩子们体力、视力、脑力的恢复是必需的,也就是说适当活动反而有利于孩子接下来的课堂学习。网络化时代,孩子使用电子产品频率越来越高。缺乏室外运动,也使得孩子的身体健康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孩子在童年时的疯玩,可以称之为“阳光储备”。每一次和同龄人玩得满头大汗,每一次玩得忘了自己是谁,每一次玩到大笑和尖叫,都给孩子的心灵增加了能量。
实际上,我国的教育主管部门近年来在改善学生体质方面颇为“用力”。先后对校园足球、体育教师培养、体育课程保障等问题出台过文件和保障措施。
但是,现在孩子们都被关在屋里学习,所有的焦点都专注在学习上,又没有很多“阳光储备”,怎么能不焦虑、抑郁呢?
2
课间和午休,除了上厕所不许出教室是不少中小学校的规定。究其原因,是一个“怕”字。
怕学生受伤,怕承担责任。一位老师说:“学生一旦在课间跑来跑去受伤了,家长会向学校要求赔偿,还会让相关学生家长赔偿,是个麻烦事儿。”
有些学校担心孩子课间时出现安全事故被问责,家长既想让孩子课间时多活动,又担心孩子出现安全隐患,而老师作为实际规则的执行者,难以把握这个度,只好让孩子们在课间时也尽量安安静静,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
上海浦东一所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说,学校没有成文的规定要求课间不能上操场,但每个班级的班主任都向同学们传达了“课间尽量不要上操场”的意思。
一位教师朋友告诉“校长会”,校长开会就和老师们说,学习成绩无所谓,把注意力放在安全上,不出事情都好,千好万好,一个事故就全完蛋。
如今一个学校的学生数量普遍较多,少则几百人,多则上千人。学校楼层高,要让所有学生在十分钟之内完成上下楼并进行游戏或者体育运动,其实很难实现。
知乎作者“禾苗”说:我朋友孩子学校,一个年级15个班。每个班接近60人,6个年级。总人数接近4000人,要是下课可以下楼玩,人太多,很容易引起踩踏的。但是让每所学校都控制在30个班级内,是很难的。所以,不是学校问题,也不是教育局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城市规划问题,规划没有跟上房地产发展步伐,这也不是一时半会解决,学校肯定是出于安全考虑!
还有一些家长太过神经质,把学生在校园里正常的磕磕碰碰无限放大。有些家长,只要孩子稍微受点伤,事情本来也不大,家长却因为心疼孩子,不问缘由,那就是老师的责任,学校的责任,不依不饶,狮子大开口,向学校索赔。而学校为了不把事情闹大,只能赔偿了事。而学校和老师怕出事,怕不依不饶的家长,只能杜绝一切可能有伤害的事情。
如果因为学校防护、管理不到位,导致学生出现事故,学校理应担责。但是现在的风气,导致学校成了最大背锅侠。学生上体育课受伤讹学校,学生在学校吃饭拉肚子讹学校,学生回家路上被车撞了讹学校,学生去海边玩耍溺水了讹学校……而且只要家长闹,学校必须赔,一闹学校就全责。就算走法律程序,不管学校对不对,都判学校全责,只是为了那些无理取闹的家长不闹。
特别是从学校书记、校长的角度而言,党建、安全和质量是尤为重要的三件工作,其中安全是条高压线,说白了成绩好坏是次要的,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再好的的成绩都归于零。按校长的话说,随时随地都有一种“隐忧”。通过层层传导,传导到班主任、科任老师,真的很“怕”!
说到底,肯定是学校“怕”出事,担不起责,学校少出事为佳。最关键是出事后,背责的是学校书记、校长,甚至还有班主任和教师。严重的时候,书记校长立即撤职,轻者通报批评以及约谈;除了这个责任外,还要学校负经济责任的双重责任。所以,学校不是不允许学生外出活动,而是“剑”在弦上。
3
安全是头等大事,这一点可以理解,试想,一所没有孩子欢声笑语的学校,是多么可怕。事实上,课间玩耍嬉戏,是孩子们应有的权利,也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内容,更是调节孩子们身心的必要环节。
2021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第八条 明确指出,学校不得设置侵犯学生人身自由的管理措施,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等言行自由设置不必要的约束。
做好保护和准备工作,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这一定是孩子、家长和学校共同的期待。
要实现这个目标,一方面需要家庭、学校强化安全教育,让学生们知道危险在哪里、如何去防范;另一方面,应从制度上予以保障,建立完善校园伤害保险机制,错开户外活动时间、学校分不同区域分年级自由活动等。
同时,在“不许学生走出教室”成普遍现象时,反思的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不是学校和教师缺乏担当和勇气,而是社会和教育部门把学校作为无限责任主体,不坚持依法治教。只要发生学生安全事故,就追究校方和教师的责任。
上海包玉刚实验学校创办人之一苏文骏对“课间圈养”现象也有所了解,他说,主要的问题出在家长身上,“孩子在学校上体育课、课间活动,受伤是难免的,动不动就起诉学校,这样对吗?”
他说,包玉刚学校每年招收新生入学时,都会与家长事先沟通校园伤害的问题,“我们会告诉家长,我们的孩子课间休息必须全部到操场上活动,不能待在教室里,每年都会出现学生体育活动受伤的情况,先给家长说清楚”。
苏文骏说,包玉刚学校成立多年来,从没有家长因学生体育锻炼受伤找学校麻烦,“我所认识的上海所有小学校长,都认为体育很重要,也很重视学生的体育运动。但公办学校有他们的无奈,他们没法挑选学生和家长”。
如果不能做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明确界定学校、教师的责任,包括依法治理校闹,学校办学就难以回到正常。
另外,是否也可以学习效仿韩国和日本的经验,学生一出(安全)事故后,首先想到是去找保险公司,而不是找学校。这样学校就有底气,课间让学生自由活动,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更好地投入下一节课。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校长会(ID:xiaozhangclub),作者: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