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 (ID:liufeinotes),作者:刘言飞语,题图来自:《功夫》
近期接了几个咨询的私单,发现还是有很多新入行的产品经理朋友没有理解这个理念:“做产品,别做产品经理”。
分几个方面来说:
1. 产品经理不是个体系化的职业
不像有些已经沉淀了很多年的职业,产品经理是个很新的职业。真正的互联网产品经理,差不多是 2006 年左右才出现的,之前都是软件产品经理,根本是两码事。
这十几年的迅速发展,让产品经理的技能树都切换了好几拨。例如 Web 网页为载体的产品设计,就与移动端差异很大;用户体验向的工具产品设计,与交易平台又差很多(对交易平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听听三五环里我跟少楠早年聊的几期,会发现研究的课题很不一样)。而如今做交易平台的产品经理,空间也不大,更多坑的是商业化、精细化运营的产品经理。道理很简单:平台的底层模式都搭好了。
这并不是“对产品经理的要求变高了、需要掌握的变杂了”,其实是相反的,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变精变细了”。再说直白一点,产品经理应该关心的是怎么让自己的产品变更好,背后是行业认知和自己特定用户的认知,关心的不是怎么让技能树变丰富。
例如同样是电商,淘宝的产品经理和拼多多的产品经理,可以看做是两种生物。因为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天差地别;组织文化不同,工作的内容也天差地别。
2. 产品经理细分
五六年前我写文章,就在论述发现行业的风向是越来越细分。比如电商产品经理、教育产品经理(很可惜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了)、社交产品经理等等。因为通用性的产品经理已经不存在了,要求变得更具体了。
一个行业草创阶段是不太看背景履历的。但行业成熟了,面试官抬头一看,有很多可以直接上手的,那当然优先考虑对口经验的。比如首汽约车,直接挖滴滴的;抖音电商,直接挖阿里的。方便又好用。
那这两年发生的是什么?是细分基础上更加细分了,甚至细分到很拧螺丝的地步。你做电商他做电商,做的也不一样,得看具体项目。你能搭起一个不错的 XX 系统,那你来我这,也搭一个一样的 XX 系统,这才是“人才”价值。这就是螺丝钉化的结果。
3. 单纯看 title 没啥价值,看的是供需匹配
跟某些行业的,从业 XX 年的工程师、从业 XX 年的医生、从业 XX 年的律师不同,从业 XX 年的产品经理,代表不了什么。高级产品经理还是产品总监,也代表不了什么。甚至是产品经理,就比运营更厉害,也并不能成立。
不同行业、不同公司,甚至不同部门的产品经理,差别巨大。有的多少还分析下用户需求,有的就是写写文档,有的干脆就是画原型的,有的其实是运营和销售…… 最后真正有的经验,更是各不相同了。
所以未来能在什么平台留下、未来能做什么事情,几乎全部由“具体项目”而决定、由用人单位到底有什么坑缺什么人决定,title 已经没有价值了。反过来说,我认识很多运营和做业务的朋友,对产品认知都更加深刻,他们反而能更好地在新环境里做一个产品经理。
4. 深耕是综合风险最小的方法
回到更具体的选择问题,找我咨询的一个朋友问,是不是广撒网,多学习补充下技能树才是对的选择?比如他目前在做内容社区,想去金融行业学习增长。他想的比较简单:体验+增长,看起来就是拓宽技能树。
基于上面的逻辑,我的看法截然相反。
对于个人来说,看似是技能树上多点了一点,但反过来,从人才市场的视角看,其实是有两段截然不同的经验,还都不够深。对于大部分面试官和 HR 来讲,手里都有很多选择,自然会选在一个方向深耕足够多的。
当然,深耕也会让自己做的事情变窄,这是一个不太乐观的趋势。只是这里就要有明确的取舍了:选择深耕,至少会保证自己在这个领域的专业度,赚大钱机会小,但是能稳定成长是大概率的;选择广撒网,多学一些东西,大概率会让履历糟糕、经验分散,的确能分散风险(比如深耕了在线教育),不过这是极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
综合来看,肯定是深耕让风险更小。
当然以上说的全都有个大前提,就是想要持续在产品岗位上打工,成为“职业经理人”。如果像我一样,未来想自己做事情、想创业,目前的选择都是为了经验积累或者物质回报,那选择的标准就截然不同了。但这条路更凶险,不太建议手头有打工筹码的朋友随意选择。
最后扣个题。深耕不代表提升自己的产品经理技能,代表的是成为行业专家。如果对行业的逻辑足够清楚、对业务的模式很了解,也能把一些事情推动成,能去新的地方复用经验搭起某个系统或者模块来,那就可以了。至于到底是不是叫产品经理,真的没那么重要。
做产品,不要做产品经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刘言飞语 (ID:liufeinotes),作者:刘言飞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