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任娅斐,编辑:周春林,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世间再无稻盛和夫。


日本朝日电视台、NHK等媒体8月30日发布消息:著名实业家、京瓷名誉会长稻盛和夫在京都的家中因衰老去世,终年90岁。



稻盛和夫一生可谓传奇: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52岁成立电话公司KDDI,事业的高峰时期罹患胃癌,治疗痊愈后皈依佛门。78岁又临危受命,仅用了一年时间,就让濒临破产的日航起死回生,并最终做到行业第一。


在稻盛和夫的经营管理下,京瓷和KDDI均发展成为日本具有代表性的一流跨国企业。而他本人也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个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实业家。


在带领企业取得巨大成功之外,稻盛和夫还系统地对外输出其一生实践所获得的深刻思想。他创作的书籍中,最为著名的有《活法》《干法》《心法》与《阿米巴经营》等,根据其接受采访与演讲汇总编辑的书籍则有《六项精进》《经营12条》与《稻盛和夫经营学》等。


他的这些经营哲学影响深远,孙正义、马云、任正非、李书福、王兴、张一鸣等都在不同场合公开表态非常推崇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有一个重要影响,即在欧美管理学最具影响力的20世纪初,在商业世界中建立了以东方哲学为根基的管理体系,这让中国企业家也更容易接受。在儒家伦理中,“立功立德立言”,是最重要的成就,延展到东方商业文明中,稻盛和夫是少数能将经营上升到哲学,实现“立功立德立言”的企业家。


有意思的是,稻盛和夫的思想,看起来往往并不深奥,很多时候看起来就是大白话,甚至有些像“鸡汤”,为什么能在企业家中引起共鸣。


稻盛和夫与“敬天爱人”的思想,与明代大儒王阳明的心学颇有相似之处。王阳明在国内与日本,亦颇受企业界推崇,其最大的特点是“直给”。


如果将管理与东方哲学结合,从道学入手,可能牙齿都掉光了,道学还没研究明白;从儒学入手,可能头发都白了,也未必能把儒学研究明白;从佛学入手,更是如此。但“阳明心学”,将儒释道最精华的部分做了萃取,一听就懂,可以直接应用于实践,稻盛和夫的哲学也有如此特点。


如果认为稻盛和夫讲的是“鸡汤”,其实是对其思想的浅薄理解。在稻盛和夫而言,其实字字都是事上磨练而来,他自己相信并奉行,并发散扩充,才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一、“以心为本”


从京瓷到KDDI再到日航,稻盛和夫创造出了一个又一个经营神话。在其漫长的经营生涯中,最有力的武器就是他的思想。因为深受佛家思想影响,“心”字始终贯穿稻盛和夫思想的始终。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的目的,首先就是磨练心性,换句话说,人生最重要的目的就是磨练灵魂。为此他提出并贯彻“以心为本”的方针,时时审视自己的心态,净化自己的心灵,同时洞察他人的心境。


摄影:史小兵<br>
摄影:史小兵


如何提高心性?稻盛和夫从自己的切身经验出发,总结出“六项精进”的方法: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要谦虚,不要骄傲;要每天反省;活着,就要感谢;积善行,思利他;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1. 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大家常说,经营战略最重要,经营战术不可少,但是稻盛和夫认为,除了拼命工作,不存在第二条通向成功之路。他也是如此实践的。


稻盛和夫在27岁时成立了京瓷,开始经营企业,当时连经营的“经”字都不认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能让公司倒闭。为此他拼命地工作,常常从清晨干到深夜12点,甚至凌晨一两点。


到2009年京瓷创立50周年,稻盛和夫称他虽然在70岁之后的努力程度不如从前,但在这50年里,正是凭借这种勤奋才有了京瓷今天的辉煌。


彼时,在京瓷规模还不大时,稻盛和夫还成立了盛和塾。据稻盛和夫官方网站显示,在2019年末日本盛和塾解散时,盛和塾的规模达到国内有56家分塾,海外也有48家分塾,塾生人数约1.5万人。


2. 活着,就要感谢


稻盛和夫从少年时期就开始步入社会,经历了种种挫折与痛苦。对境遇的抱怨非但没有改变他的现在,还让他更为痛苦。于是,他开始坦然接受命运,而人生也因此从逆风变成了顺风。


但自始至终稻盛和夫都没有忘记感谢,在他看来,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要抱感谢之心都很困难,但必须始终用谦虚的态度,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


京瓷最初的合作伙伴是松下,在发展初期,是松下的订单让京瓷有了存活下来的可能。不久之后,松下的采购部门要求零部件供应商降价,其他厂家都愤愤不平,甚至还在供应商会议上当面争吵起来。京瓷却顶着巨大压力把这笔订单接了下来,想尽办法找性价比最高的原料,改进生产技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后来,当美国公司到日本寻求合作伙伴时,京瓷以“高质量成本”的优势,成功击败了其他厂家,顺利打开了国际市场。


回忆这段过往,稻盛和夫仍对松下抱有感谢之情。他认为,正是这接二连三的苛刻要求,才使得京瓷的水平超越了行业。


3. 积善行,思利他


从少年时代起,稻盛和夫便遭遇连续挫折和不顺:小升初两次没考上、患肺结核卧病在床、高中考大学失利,初入职场之后更是不如意,直到他因家境不好被妈妈“逼迫”帮扶家计销售纸袋,才意外获得了成功。


在总结这些经历的时候,稻盛和夫认为:其他的事情,几乎全都是为了自救,满足自己的欲望、自我保护,或者是希望获得别人的好评。与此相反,只有纸袋行商出于帮扶家计、守护家人的目的,是从“关爱他人”出发的行为。就是说,其中蕴含着“善意的动机”。


从“利己”转变为“利他”,让稻盛和夫的生活和经营得到了重生。稻盛和夫认为做企业同样如此,以获得财富博取名声为目的而开创事业的人,即使企业获得一时的成功,也终究无法长期发展壮大。

在经营京瓷的过程中,“利他”同样帮助了稻盛和夫。京瓷在救助一家陷入经营困境的风险企业时,稻盛和夫个人被这家企业中思想偏激的工会污蔑、贴传单,但对于这些无理行为,他都没有采取对抗措施,依旧呕心沥血重建公司事业,最后使其扭亏为盈。


“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这是稻盛和夫在面对经营者时一贯坚持的态度。只有提高人格,才能驱动人心,“自省”则是不断修正自己、提升心性的绝好方法。


二、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


在过去的十几年间,稻盛和夫的思想给很多企业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运用到自身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之中。他的经营哲学,也深刻影响了曹德旺、马云、张瑞敏、任正非、雷军、张一鸣、王兴等一批中国企业家。


被称为“中关村劳模”的雷军,每天工作15个小时以上。2017年,他在公司年会上曾谈到,“我可能无意之中使用了世界上最高明的经营诀窍,就是拼命地认真地工作。稻盛和夫讲了很多理念,我看完发现,跟小米讲的是惊人一致。小米讲的价值观是两个词:真诚与热爱。他们讲的三个词:爱、真诚与和谐。包括透明经营——就是公司里所有的经营都是透明的——等等理念,跟小米的实践非常吻合”。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感慨:我们如果早一天认识稻盛先生,海尔会发展得更快!


2010年,李书福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提到,他最欣赏的一个商界偶像就是稻盛和夫。“最近这一年多,我觉得日本的稻盛和夫真是一个楷模。他的制高点就是讲道德。这是很重要的,离开了道德什么都干不成。但是你原来企业规模小的时候,这方面还不是很强烈,企业到一定程度,就是靠道德来制约。”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也是稻盛和夫的推崇者之一。他曾3次拜访稻盛和夫,一起交流企业的经营之道,并且在2008、2014和2019年成功完成了阿里巴巴的三次战略转型升级。


2008年10月28日,在京都的日本京瓷公司总部会议室,马云和稻盛和夫做了一次对话,探讨企业与人性的话题:企业与人性的关系,人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发展到最后到底为了什么?《中国企业家》记者也被邀请见证了这次中日顶尖企业家之间的交流。


2014年6月,在阿里巴巴太极禅苑,马云和稻盛进行了五个小时的对话,内容关于企业经营的本质和企业哲学的探究。2020年,马云还推荐了稻盛和夫的一篇文章《把萧条当作再发展的飞跃台》,供阿里员工学习。


“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我认为,中国企业在管理中间,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思想和文化基础。”马云表示。


任正非对稻盛和夫也是多有推崇。


管理专家王育琨的个人回忆录中曾提到:2014年任正非到北京出差,两人在贵宾楼饭店喝下午茶时谈起稻盛和夫,任正非认为,“稻盛和夫做的精美陶瓷,不是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陶瓷,而是电子陶瓷等功能陶瓷,他已在引领一场实实在在的新材料革命,并将极大地推动通信业和互联网的发展。他几十年如一日地精进,做到了全球第一,我们只有追随的份儿。我们华为拥有全球一流的数学家,但他拥有全球一流的化学家与物理学家,我们赶不上他。”


除了对稻盛和夫成就的赞赏,任正非也深受其利他哲学的影响。任正非称,“稻盛和夫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传奇人物,也是日本战后经济奇迹的缔造者和重要的见证者之一,成就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商海经历浮沉的稻盛和夫即使在最忙碌的时刻,也没有忘记心灵的追求。他一直在潜心研究哲学与宗教,始终都在追问一个终极问题——作为人,何为正确?稻盛和夫哲学的根本就是敬天爱人,自利利他,这不仅是他的人生哲学,也是他经营哲学的根本。


任正非在华为践行的“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及创业早期就推行的全员持股计划,都是受稻盛和夫利他哲学的影响。


2014年,美团创始人王兴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坦言:稻盛和夫在几个不同行业都干到了世界500强,那是一个高度。实事求是来讲,王石很牛,张瑞敏很牛,但可能跟稻盛和夫比还是有差别的。


在多次采访中,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也提及其受稻盛和夫的《活法》影响至深,也信奉“工作就是最好的修行”


《人物》杂志在《张一鸣:人机进化论》这篇报道中曾提及:2009年,26岁的张一鸣想知道成功可不可以复制,他问王兴,有没有人同时做成两家世界500强公司?王兴给他推荐了日本实业家稻盛和夫。张一鸣在地摊上买了一本稻盛和夫的《活法》,书上说,人活着为了什么?是修炼自己的灵魂。张一鸣一开始觉得这说法太虚了,直到看到中间,稻盛和夫认为努力工作、精进是一种修炼方式,他才感到由衷认同。


正是因为每一天的全情投入,张一鸣才有了如稻盛一样的深刻领悟:“什么是势利?势利就是只对表面现状的附和,不能超越现在,去想象还未发生的如果。”“我们的预期就是不断想,不断试,想办法突破。”


旅日作家毛丹青今日在其微博上说,20多年前他曾经当面受教,稻盛和夫跟他说:“人是往死亡而活着的,人老了就要为死亡做准备,我已经把事业交给了下一代接班人,自己能做的大概只是为了美丽的死亡而准备。”


90岁已是“鲐背之年”,这一天对稻盛和夫来说终会到来,但他留给世人的精神财富不会消散。


参考资料:

《心 稻盛和夫的一生嘱托》,稻盛和夫,人民邮电出版社

《六项精进》,稻盛和夫,人民邮电出版社

《一手创立2家世界500强,稻盛和夫: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创业邦

《张一鸣:人机进化论》,《人物》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任娅斐,编辑:周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