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作者:水中听月,编辑:张希蓓,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我快要被(热到)汽化了。”


这是旅居意大利的友人在今年7月和我说过次数最多的话。前不久,他在罗马住处房门上的胶条因为气温过高融化而导致房门无法打开。看到这条消息的我,则正身处体感温度近50℃的中国南部。


今年夏季,极端热浪席卷了全球大部分地区,欧洲亦未能幸免。过去三个月,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西部、中部以及南部均经历了往年罕见的高温。


6月18日,法国西南部地区Biarritz录得最高气温42.9℃,超出此前最高气温记录2.3℃。


6月21日,意大利卫生部发布高温警报,预计随后两日将有十余座城市出发高温红色预警或橙色预警,首都罗马气温将攀升至38℃。


7月15日,英国气象局发布了极端高温红色预警,称英格兰部分地区气温将超过30℃,甚至局部地区气温有可能突破40℃。这也是英国首次发布气温将超过40℃的天气预报,此前,英国气象局曾发布的天气预报中最高温度记录为38.7℃。苏格兰南部地区也发布了极端高温黄色预警信号,格拉斯哥预计气温将达27℃,而苏格兰旅游局网站上对苏格兰一年四季的天气介绍部分仍写着:“六月至八月通常是苏格兰一年之中最为温暖的月份,平均最高温度约为15℃至17℃。”


 苏格兰旅游局关于苏格兰夏季气候的介绍 / 网页截图<br>
 苏格兰旅游局关于苏格兰夏季气候的介绍 / 网页截图


与高温同时来临的,还有空前烈度的旱灾。7月4日,意大利政府宣布该国北部五个大区将因极端高温导致的干旱而进入“紧急状态”,到了8月,意大利最长河流波河已经断流。8月22日,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发布报告称,欧洲近三分之二地区目前面临干旱风险,17%地区的情况已被评估为最危急状态“警戒”(alert),几乎所有河流都出现了水量减少的情况,这对水资源系统造成“前所未有的压力”。


中国也正经历着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高温,以川渝地区为代表的全国多地目前仍处于高温炙烤之下。在南亚,40°C以上高温天气早在今年4月、甚至是3月就已开始;在北美,夏季热浪似乎已经成为新的生活常态,8月17日,加州部分地区再次录得43°C以上高温。


实际上,早在2012年3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就发布了一份《管理极端事件和灾害风险推进气候变化适应特别报告》。这份总结了数千份相关科研成果的报告提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多地所经历的高温热浪数量日益增加,而极端低温事件的频率则有所减少。此外,该报告还指出,指出根据模型预测,本世纪内全球范围内出现极端高温的频率和幅度都将增加。十年之后,当年的预言已经成真。


极端高温导致的恶性循环


根据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第一工作组报告《气候变化2021:自然科学基础》,人类影响造成的气候变暖正以2000年以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生,到本世纪中叶,全球地表温度都将继续上升。即使是在最低温室气体排放情境,本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也有可能较工业革命前水平相比升高1.8℃。IPCC指出,除非在未来几十年里采取深度减排措施,否则全球1.5℃温控目标乃至2℃目标将无法实现。


深度减排的关键之一在于能源系统的低碳转型,即全球亟需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转向可再生能源。2021年在格拉斯哥召开的COP26也号召各国“加快努力逐步减少未加装减排设施的煤电”,并“淘汰低效的化石燃料补贴”。


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加剧,极端高温对非化石能源的发电效率也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一家太阳能发电设备供应商CED Greentech表示,随着太阳能电池板的温度升高,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量将会大幅降低。英国太阳能发电协会Solar Energy UK表示,太阳能电池板在25℃环境下拥有最佳发电效率。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学者也指出,太阳能电池板通常在较为凉爽的春季期间效率最好。


“我们从未在盛夏看到太阳能发电高峰——英国太阳能发电高峰期总是在4-5月期间,那时天气凉爽,阳光充足。”谢菲尔德大学物理与天文系教授Alastair Buckley说。


高温对能源系统的影响不止如此。近年来,由于高温天气和用于冷却核反应堆的河水温度升高,法国多次暂时关停部分核电站,以避免冷却水排放进入周边河流导致河水温度进一步升高,从而保护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今年6月,影响伊比利亚半岛的极端高温加剧了当地的干旱危机,从而使水库的蓄水量严重降低。中国“水电大省”四川也因为高温干旱导致江河来水枯竭,多个水库蓄水量甚至下降到接近死水位,导致水电发电量“断崖式”下降。


高温导致的用电需求激增也使得电网负荷居高不下,进一步加剧电力供给问题。由于电网负荷增加,四川对工业企业进行了用电限制,以确保民用电力供给,这也对生产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的供应链带来了压力,进而影响供应链下游——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材料生产企业将工厂设立在四川的一个关键原因正是四川拥有丰富而价格较为低廉的水电。


热浪造成的电力危机也迫使一些国家不得不重新选择化石燃料——煤炭与天然气,以应对短期内不断飙升的能源需求。根据新闻网站euronews援引气候与能源数据监测与分析公司Kayrros数据,自今年5月以来,欧洲由于燃烧煤炭和天然气所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幅增长,能源部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了42%。



1960年-1964年(上图)和2021年(下图)全球异常气温发生及分布图 / NASA: Earth Observatory<br>
1960年-1964年(上图)和2021年(下图)全球异常气温发生及分布图 / NASA: Earth Observatory


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样的极端热浪可能成为新常态,在未来数十年内,全球或将不得不继续忍受高温“烤验”。而依赖煤炭与天然气或许能够缓解一时之需,但却无法回答真正的问题:如何跳出“极端天气日趋频繁——电力需求激增——非化石能源发电效率下降——重启化石能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日趋频繁”这样的恶性循环。


“在未来,这样的极端热浪将成为常态。我们将看到更为严峻的极端天气事件。我们向大气中排放了如此之多的二氧化碳,这样的趋势还将持续数十年。”世界气象组织总干事Petteri Taalas说。


欧洲凛冬将至


夏季经历了极端高温和电力短缺的欧洲即将面临下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如何度过今年冬季。


目前已持续半年之久的俄乌冲突间接推高了欧洲天然气的价格,而天然气正是欧洲冬季用于供暖的主要能源。据洲际交易所网站显示,8月24日收盘时,荷兰TTF天然气期货2022年9月合约价格为290.91欧元/兆瓦时,11月合约价格为298.60欧元/兆瓦时。而在去年同期,2021年9月合约价格尚不到30欧元/兆瓦时。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一路飙升 / 洲际交易所网站截图<br>
 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自6月中旬以来一路飙升 / 洲际交易所网站截图


7月下旬,欧盟委员会提出一项新条例,要求所有成员国自8月1日起直到明年3月31日减少15%的天然气需求,在9月底前通报如何落实减少天然气需求目标,并定期通报为了减少国内天然气需求所采取的措施。


对于天然气在整体能源结构中占比较少的国家而言,降低天然气需求或许影响有限,但对于德国、意大利等较为依赖俄罗斯进口天然气的国家而言,降低天然气需求可能意味着要大幅削减公共事业和工业对能源的使用。


德国部分地区正考虑降低公寓租户所租房屋的最低供暖温度以节约能源。根据之前当地法律要求,房东需要为房屋设置供暖系统,确保在冬季房屋内的日间温度不低于20-22℃,夜间则不低于18℃。法国也计划在9月底提出能源节约计划,旨在到2024年将法国的能源消耗较2019年水平降低10%。法国总统马克龙直言,法国可能将在今年秋天开始面临能源短缺:“今年夏季和秋季可能将会很艰难。”


欧盟计划在11月1日之前将天然气储备提高到80%,以便为冬季供暖需求提供必要的保障。根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Gas Infrastructure Europe数据,欧洲天然气储备水平在8月初超过了70%,接近往年同期水平。然而,目前欧盟成员国之间的天然气储备水平不一。根据路透社统计,波兰、葡萄牙、丹麦、法国、瑞典的天然气储备达到了其各自最高储备能力的90%以上,而奥地利、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天然气储备则相对较少,拉脱维亚和保加利亚的天然气储备甚至不足其各自最高储备能力的60%。


与此同时,能源价格高企也将影响下游产业和供应链成本上升,继而进一步推高通胀水平,导致居民生活成本增加。前不久,花旗银行发布研报称,由于能源价格暴涨,到明年1月,英国通货膨胀率将达到18%。欧元区的通货膨胀率也持续走高,今年7月的欧元通货膨胀率按年率计算高达8.9%,为1991年欧元面世以来的历史最高。


随着物价不断上涨,欧洲各地的工会也相继罢工,抗议工人收入无法满足保障生活。汉莎航空、易捷航空、伏林航空等航空公司空勤人员相继发起罢工或计划罢工,要求薪资涨幅应当与通胀速度相符。法国CGT工会也计划在9月进行抗议,呼吁当局采取措施来提高工人薪水并限制通货膨胀所导致的价格上涨。CGT工会负责人Philippe Martinez表示:“……法国仍有数百万失业者……对许多法国人而言,生活已经很艰难。法国人已经做出了牺牲。”


去年冬天,我在格拉斯哥住的房屋每天仅供暖两小时,且供暖时间并不总是固定。伴随着苏格兰的阴雨天,那段时间可能是过去几年里我经历的最冷的日子。在英格兰的朋友则表示,去年冬天她的取暖费每月高达300英镑。经受了极端高温、电力短缺、能源价格暴涨以及通货膨胀多重危机之后,在即将到来的下一个冬季,寒意可能将传至每一个普通的欧洲家庭。


长期来看,全球要实现《巴黎协定》所设定的1.5℃目标,逐渐淘汰化石燃料的使用势在必行。残酷的现实也告诉我们,在摆脱化石燃料依赖、实现清洁能源转型的过程中,付出一些代价或许已是不可避免。当前各国政府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在尝试改变航向之际,如何确保公正转型,不让任何人被落在后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世界说 (ID:globusnews),作者:水中听月,编辑:张希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