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ID:zhenshigushi1),作者:罗镇昊,题图来自:作者


东北人向往温暖的地方。


一直以来,海南是东北人民的避寒胜地,素有“第四个东北省”之称。直到2018年4月22日,海南全区域实行限购政策,外地户口买房需缴纳五年以上社保或个税。加上几年来飞速上涨的房价和物价,东北人不得不另寻迁徙之地。


沿着北回归线,北纬21度,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成了东北人的最新选择。西双版纳正在成为第二个海南。


1


西双版纳本没有南北通透的房子,东北人去得多了,便有了南北向的户型。


2017年11月,大连人赵刚第一次来到西双版纳,城区里大多是筒子楼,一层30多户,各个朝向都有。买第一套房时,南向的房子已经售罄,售楼员建议赵刚考虑北向的。他脱口而出:“那北向冬天不冷么?”


售楼员一时有点发懵:“大哥您现在冷么?”


这里是北纬21度,这意味着一年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边也向阳。西双版纳全年阳光充足,是中国唯一一个热带雨林气候地区。年平均气温21度。如果你去买房,任何一个楼房销售都会这样介绍。


温暖,是东北人最向往的东西。


地处北纬24度的海南,一直以来是东北人民的避寒胜地,素有“第四个东北省”之称。


直到2018年4月22号,海南施行限购政策,外地户口在海口、三亚、琼海等区域购房,必须缴纳五年以上社保或个税。加上多年来飞速上涨的房价和物价,“对普通人已经不友好了”。


在那以后,大量东北人开始沿着北回归线寻觅其他宜居的迁徙之地,最后接连涌入西双版纳。


也正是2018年到2019年,西双版纳的房价达到了顶峰。


原本三四千一平的均价,炒到了八九千。一位2017年入行的房产销售记得,2018年6月后,有楼盘一星期涨了三次价格。高端的江景房卖到了两万一平,市中心一般的小区也要一万出头。


他说,自己从业五年,接手的客户里有一半来自黑龙江。


即便是在任意朝向都能得到充足阳光的版纳,依然阻挡不了东北人对南北通透的执着。一位房产中介印象里,第一个在版纳盖南北通透户型楼房的地产商是融创。小区紧邻万达,是当地东北人聚集最多的片区。


对东北人来说,南北通透,紧邻大商场,是刻在骨子里的身份象征。


融创五期和六期之间,有一条著名的“东北街”。它是由迁徙于此的东北人自发形成的集市。说是条街,其实是一条长约五六百米的胡同。两旁仅是摆摊的商贩,售卖些东北常见的吃食,比如:卤水豆腐,酸菜,东北饺子,韭菜盒子……走进去就像逛东北的早市。

图 | 建设中的西双版纳<br>
图 | 建设中的西双版纳


54岁的郑秋月,早在2007年就离开老家,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并在三亚买了房子,定居养老。那年,三亚的房子均价只有五六千一平,她买的是金鸡岭街上4000多一平的毛坯。


郑秋月记得,那时的三亚还没怎么开发,解放路上连红绿灯都没有,车都是乱跑的。


14年来,她一直在三亚从事房地产工作,开门店,给各个开发商做一级代理,租售楼房。最后,迫使她离开的原因是海南的限购政策。


“海南现在想打造成自由贸易港,跟香港澳门pk,走国际高端路线,对购房者要求也苛刻了,交易不顺畅,生意不好做。”


经朋友介绍,版纳的气候跟海南很像,房子性价比也高。2017年11月份,郑秋月本想着到版纳旅旅游,这一去就再也没走。


她在版纳做着跟在海南时同样的营生,找店面,开房产销售公司。一年后,版纳的房价涨到顶点,“告庄那边炒到了一万八,比省会昆明还高。”疫情爆发后,持续上涨的房价才有所回落,目前均价稳定在五六千左右。


但市中心范围已经饱和,没有新房出售。


郑秋月租来租去毕竟不是自己家,2019年末,她在滨江骏园买了一套80多平的两居。位置和告庄隔江相望。不到八千一平。


哥哥来版纳探望郑秋月,也认为这里环境不错,随之买了一套别墅,一家四口从海南转移到了版纳。老公的姐姐来考察了一番,也买了几套房。


郑秋月说,来这边买房的都是一个人带动一家亲戚。有的是海南版纳两头跑。


只要家人亲戚在身边,遍布各地的东北人并不会对老家产生太多思乡之情。到了哪,他们就变成了哪的人。


3


民风淳朴,知足常乐,是东北人对版纳本地人的普遍印象。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版纳人多信仰南传佛教,养成了与世无争的心态。也有人说,当地人家里都有自己的茶山、果园和客栈,每年收入稳定在30万到100万以上,自给自足。


民间传言,去年有茶农喜提迈巴赫。


当地人的性格是吸引东北人定居的原因之一。“少数民族女孩都穿着小短上衣,到脚面的长裙,头上扎个大揪揪,看着可文静了。”徐霞说,他们讲话都蔫声细语的,不像东北人,声音很大。


到地摊买水果,阿婆们会把价格写在纸壳上,不讲价。无论是红心火龙果,还是带叶的大丑橘,都10块钱三斤,10块钱四斤。


结账时,她们通常会直接把零头抹掉,然后再拿一个塞进袋子,权当赠送。“那火龙果在老家一斤六七块,平时就图新鲜才吃一回。”


徐霞的酒店就在告庄周边,同属曼斗村,是版纳著名旅游村寨。


酒店一共6层,是当地人自己买地盖的。一间20平客房,放着两张床,一台电视,两把藤椅中间摆着茶几,还有一个大衣柜。独立卫浴,带电梯。算上水电费,一个月的租金是900元。


和徐霞同去的除了老伴,还有一对夫妻朋友。四个人的花销记在一起,日清月结。徐霞是管账的,每天负责出账单。第一个月,由于要置办柴米油盐碗和盘子,支出较大,每家1155.62。第二个月则减少到900多元,第三个月800多。


其中包括顿顿有肉的伙食费,以及买水果和游玩。


站在西双版纳大桥上,徐霞一行人相互拍着照,朋友拿手机摆弄半天,没搞明白怎么拍。此时刚好路过一个比她小几岁的男士,一张嘴:“哎呀大姐我给你们照吧。”


“听说话你是东北的吧?”


“嗯呢,我黑龙江的。”


图 | 西双版纳大桥<br>
图 | 西双版纳大桥


大年三十那天,客栈组织所有留宿的房客一起吃年夜饭。老板亲自下厨,提前一天就开始准备食材,当地的土鸡,土猪肉。东北讲究年年有鱼,徐霞和老伴也做了两道鱼端下去。鱼是亲戚特意从老家快递过去的。


一桌有20多人,东北人占一半。


版纳最让王洋惊讶的特点之一,是这里夜不闭户的习惯。和朋友一起做摄影工作室时,有天他们工作到凌晨两点多,大家都很累,设备就放在门外,没收。走的时候,连门也没锁。第二天一去,所有东西都原封不动得摆在原地。


他说,因为信仰原因,这里最忌讳的就是偷盗。到现在,很多村寨里的房子压根没有门和锁。


今年三月份,王洋和妻子转向轻资产运营,不开门店,只接商家订制的短视频制作。有时他去茶山里拍摄,到了中午,赶上谁家做饭,都会热情得招呼他一起吃。“少数民族对外来人的态度特别友好。”


村寨里保存着良好的附近关系和民族习俗。


每年4月13号到15号,是傣族最重大的节日——泼水节,也叫傣历年。版纳放假三天,大庆。村寨里家家户户举办宴席,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去吃席。去的人越多,主人越有面子。


王洋的儿子正在版纳念小学一年级。学校放假时候,他就带儿子去寨子里,和少数民族的小朋友一起抓鱼,抓蜗牛。


提起东北人和本地人的关系。王洋觉得大部分本地人还是欢迎东北人的,“他们喜欢东北人的直爽和干脆。”也不免有些东北人说话粗鲁,和当地人发生语言冲突。“但基本都打不起来,本地人不打架,一般都是他们认怂。”


郑秋月发愁,疫情之后,版纳的房产淡漠了许多。老百姓更想把钱存住,抵抗风险,而不是转化成房产。


早上7点半,郑秋月准时起床,然后坐车去各个新楼盘踩点,做直播,一天两场。她说,现在都是网络售楼,客户在家通过视频选好了,再过来找指定的主播带着看房。他们更注重主播的人品和专业能力。门店形式已经过时了,自己正处在学习阶段。


曼弄枫区域,万科的项目盖到了6期,计划一共要盖11期。目前一期已经全部交付,整栋是南北通透的板楼。


她一边希望更多老乡到版纳定居养老,多卖几套房子。一边担心,来得东北人太多,会不会把当地的民风带跑了。


*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采用化名。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实故事计划 (ID:zhenshigushi1),作者:罗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