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种日历 (ID:guokrpac),作者:翼狼Elang,编辑:麦麦,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动物表演是不好的。
最近出现了好几起动物袭击“饲养员”的新闻,而且毫不意外的是,这些新闻都发生在动物表演的过程中。
表演机构可能会将事故描述为意外,有些人也会疑惑,动物明明都训练好了,为什么还会在表演途中意外失手,难道是故意袭击饲养员?但实际上,动物在表演时伤人,这种事件不新鲜也不意外。
正是表演违背了动物的天性,层层累积才会导致这种悲剧。
表演背后,是残忍的训练
我们看到的动物表演,大多只是动物按照人类的要求完成某些动作。但这些动作,通常是违背动物天性的。狮子并不会想要钻火圈,猴子并不会想要骑单车,就连黑熊站立、虎鲸张嘴乞食这些动作,也并不是它们在自然状态下会做的。
为了让动物表演出这些不自然的动作,驯兽人就会进行相当残忍的“训练”,最常见的是将饥饿作为惩罚——这样一来,动物为了获得食物奖励,就不得不做出驯兽人要求的动作。更多时候,驯兽人还会采用鞭打、戳刺等多种手段,这些做法不仅会给动物带来疼痛和创伤,还让动物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
这些动物表演机构以动物作为牟利的工具,往往也不会顾及动物福利。因此,这些地方的动物通常还会被圈养在相对狭窄的演出后台,无法获得适宜的居住场地。当动物患病或者因为表演而受伤时,通常也无法得到妥善的医治。可以说,圈养动物的五大福利,是一项都满足不了。
动物福利的五大自由:
1)免于缺乏营养、饥饿与干渴的自由:清净的饮水及维持健康与活力所需之食物,能够供应无虞。
2)免于生理上及心理上不适的自由:提供适当庇护环境,以及舒适的休息场所,温度与气候。
3)免于疾病与伤害的自由:提供预防、迅速诊断与疾病治疗。
4)免于恐惧与紧迫的自由:确保各种环境及对待不会造成精神上的痛苦。
5)自然表现行为的自由:提供足够空间、适当设施以及同类动物伴侣。
长久以往,动物在不断积累压力的状态下,就很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问题。因而,当它们做出“突然”伤人的行为,其实并不突然。也有的动物因为伤病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因而无法完成一些“指定动作”,这也会使自己或者表演者遭受意外伤害。
这些“意外”,说穿了全是动物表演各种负面作用的积累所导致的必然后果,真就是“毫不意外一定会发生意外”。
悄悄被“娱乐”挤占的科普领地
然而,当我跟身边的人聊起为什么有人愿意看动物表演,却得到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答案:“我也知道动物很惨,但是看得开心就行。”换句话说,我们在谈抵制动物表演的科学时,看动物表演的人想的却是有趣和好玩。
动物表演有很多非常直白地让人感觉到“视觉冲击”的设计,或是打破大众心理预期或者是常规印象的表演。当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娱乐性——而且,这种娱乐性是没有门槛的。
而动物园里那些不需要表演的动物,要让游客感受到快乐——这不仅需要动物能够表现出丰富且自然的行为,而且需要游客能够看得懂,却是一件有门槛的事。
这个门槛不仅仅是对观看者而言,对动物园管理本身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首先,想要让动物展现出足够丰富的行为,只是给动物提供食物、住所等适宜的条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花费大量的心思,为动物提供足够的丰容。其次,当动物表现出了足够丰富的行为之后,如果不配合专业的讲解,观众也很难看明白动物到底在做什么、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拿老虎尿尿这件事情举个例,如果观众具备一定动物学知识,就可以从老虎尿的动作、位置、时间、频率等等判断出它是在满足生理性排泄的需求,还是在进行标记行为;但在不具备动物学知识的游客眼中,它就是在石头旁边尿尿、在草边尿尿、在树下尿尿,尿一大泡还是尿一小泡……因此,一般游客很难从动物良性的、自然的行为中获得“有趣”“好玩”的感觉。
然而,娱乐性的动物表演,却无法让我们真正地了解一种动物——难道我们会跟自己的孩子说,狗熊在森林里面会骑着自行车去追赶猎物?还是告诉他,狮子在遇到森林大火的时候会勇敢地钻火圈当余兴?
更糟糕的是,一旦容许动物表演存在,那些对观众、对动物园的要求更高的自然行为展示,就可能更难以在市场上存续。
所以,我们要坚决抵制动物表演。
如何区分动物表演与行为展示
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抵制动物表演,这些机构也开始变精(jiǎo)明(huá)了。他们会打着“动物行为展示”的名义,做着动物表演的事情,仿佛换个名称就能使这些表演的性质变得可以接受。但事实上——动物表演和动物行为展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动物行为展示是通过保育员和场馆设计师等人的努力,让动物园中的动物自主表现出某种或某几种行为,其核心是让动物做它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而且,最重要的是,在动物们作出这些行为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的干预。
比如,同样是要让黑熊做出站立的动作,我们可以在黑熊笼舍的高处悬挂具有食物或者其他动物气味的物体,从而引起它觅食或者探索的兴趣,令它主动站立起来,向着高处进行探索。在这整个过程里面,黑熊始终是在和笼舍中的“环境”或者说“丰容物”进行互动,没有人的参与——这便是一种良好的行为展示方式。
相反,如果采用抛食、喊口令等方式,不停地通过人的动作、行为,来“引导”甚至“迫使”动物做出某些动作——这种所谓的“行为展示”,就是非常典型的挂羊头卖狗肉,其本质仍然是动物表演。
而且,比起传统的动物表演,这种打着“行为展示”名义的动物表演更应受到抵制。这会给公众带来误导,让人误以为动物被迫做出的这些表演性质的行为,就是它们“真实意图的展示”。
不要忽略网络的影响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在社交媒体和流媒体传播日渐发达的今天,“网络动物表演”也非常值得重视。有很多人通过照片或者视频的形式,展示饲养野生动物的情形,比如猫头鹰餐厅、家养的水獭、酒店里的小熊猫等等。
这些视频的创作者和传播者们,通常为了吸引观众,会曲解动物真正的行为或者意图,配上一大堆拟人化或者卖萌的解说。比如小熊猫的威胁站立被描述为“求抱抱”,猫头鹰的应激瞪眼被描述为“大眼睛一闪一闪在卖萌”。这些视频和文章的大量传播,使野生动物和家养宠物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也等于间接鼓励人们去购买、饲养野生动物,这只会让它们的生存变得更加艰难。
幸运的是,还有很多可爱的人们坚持向公众科普如何正确地展示动物行为——通过对动物园笼舍和场馆的重新设计,让动物的居住条件更接近其自然生境;制作多种多样的丰容道具,丰富动物的取食、探索等行为。同时,配合更专业的讲解、更浅显易懂且科学的科普展板和互动装置等,不仅能让游客看懂动物行为,还能增加行为展示的趣味性,甚至能让人们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转变为主动地参与和探索动物行为。
不少优秀的动物园也开始拍摄短视频,将游客视野之外的动物也展示给公众。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大家更容易从动物平常的行为中找到意外之喜。而借助网络的力量,这些正确的动物行为展示,也能传递给更多的人。
好玩且正确的科普,让逛动物园变得更有趣!翼狼老师设计的小熊猫展板(出镜的是天一老师);广州动物园的网红狮阿杭可以有什么发型?小朋友可以参与设计|设计:翼狼;供图:小熊猫
最后的最后,我们来做个总结。
其实很多人喜欢看动物表演,可能是出于“能看到可爱的动物做可爱的事情,让自己的心情变得愉快”的想法。但是,经营着动物表演的那些人,拍摄上传家养野生动物视频的人,正是利用大家的这种心态,在伤害着我们喜爱的那些动物,甚至还会一步一步将它们的野生亲戚逼上绝路。
所以,如果你本人、你的朋友,或者你家中的小朋友是真心喜欢动物的,那请和我们一起来抵制动物表演吧!
别让动物表演将我们对动物的爱变成伤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物种日历 (ID:guokrpac),作者:翼狼Elang,编辑:麦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