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张继文,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华为又杀入了一条赛道。
投资界从天眼查获悉,近日,济南晶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晶正电子”)发生工商变更,新增华为关联公司深圳哈勃科技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为股东。这意味着,华为悄悄去山东投了一家新材料创业公司。
晶正电子成立于2010年,坐落于济南市综合保税区,专攻光电元器件产业链的关键基础材料——铌酸锂单晶薄膜。这家公司背后站着一对山东兄弟——胡文和胡卉。2010年,胡文从加拿大回国创业,在济南创办了晶正电子,远在德国的弟弟胡卉也赶了回来,帮助晶正电子攻克铌酸锂单晶薄膜技术难关。目前,晶正电子的产品销往国内外客户200余家国际一流研究机构及多家国际著名科技公司。
至此,坐了多年“冷板凳”的新材料开始火爆。随着新能源、半导体、高端制造的产业高歌猛进,“材料荒”开始在业内蔓延,进而激发了VC/PE和产业资本的投资热情。前有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小米等,后有深创投、红杉中国、IDG资本、达晨财智、高瓴创投、源码资本、松禾资本、峰瑞资本、啟赋资本等一众VC/PE机构。所有人都坚信:一代装备,一代材料;一代材料,一代产业。一只只前所未见的新材料独角兽正在跑出来。
华为去山东,投了一对学霸兄弟
被华为选中的晶正电子,要从一对山东兄弟讲起。
1966年,胡文出生在山东潍坊的一个教师家庭,后来凭借优异成绩保送进入山东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学毕业后,胡文被分配到中国石化山东石油公司,后前往曼谷的亚洲理工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上世纪末,受出国潮影响,胡文来到了IBM旗下一家公司做软件开发和测试工作,并在加拿大定居。
海外工作期间,胡文还兼任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济南海外科技人才创业基地主任,曾积极帮助过一批华侨归国创业。2009年,济南市启动了“5150引才计划”,专门设立每年1亿元的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还提供创业资助、科研补助、待遇补贴等服务。看到这一政策后,胡文萌生了回国创业的念头。
在回国前,胡文认真考察了北京、上海、无锡等几个城市,但发现济南有70多所高校,人才资源丰富。“还有济南的生活成本、创业成本等比较低,适合初创者。”胡文在接受凤凰网采访时曾表示。
2010年,胡文在济南市综合保税区创立了晶正电子,专注铌酸锂单晶薄膜的研发。铌酸锂单晶薄膜是一种重要的光电材料,是集成光学、非线性光学、光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中应用最广泛、最重要的基片材料之一,有着“光学硅”的美誉。早在30年前,国外就有人想把铌酸锂做成薄膜进行量产,却因技术难度过高而无法实现。
在胡文看来,如果一项技术能够真正实现技术应用和产生经济利益时,会带来巨大的成就感,这对科研人员才是最重要的。幸运的是,晶正电子在成立之初不仅拿到了济南市政府提供200万创业补贴,还有弟弟胡卉的鼎力支持。
胡卉也是一位技术大牛——清华大学博士后、德国洪堡学者、“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现任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教授,而胡文在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担任企业导师。公司成立后,胡卉便从德国赶回来,担任晶正电子研发团队的带头人。起步阶段,胡文和胡卉带着技术团队做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一周一般就休息半天,最多休息一天。”胡文曾回忆道。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5年,胡文和团队终于利用离子注入及直接键合等技术,率先研发出纳米厚度铌酸锂单晶薄膜产品,填补行业空白,从厚度为0.5毫米的铌酸锂材料上剥离出厚度仅有数百纳米的单晶薄膜,相当于将原来的0.5毫米的铌酸锂单晶平行切了1000片。
不仅如此,晶正电子还攻克了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难题,成为全世界唯一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公司——2016年晶正电子在章锦综保区建立了约40亩的生产工厂,开始进行产业化准备。
近几年,公司铌酸锂单晶薄膜的成品率也从30%提升到95%以上,客户群体也从剑桥、哈佛、耶鲁、清华等科研机构扩展到产业链下游科技企业。尤其是2020年,晶正电子从过去80%以上的产品出口转变为国内国外平分市场。
一路走来,晶正电子陆续完成了多轮融资,除了华为哈勃,投资方包括啟赋资本、紫荆资本、中融新大集团、映趣资本、源创投资、济南经发、华义创投等。
又是山东,跑出一群新材料独角兽
晶正电子的诞生并非偶然,山东正在孕育一批新材料独角兽。
其中,天岳先进给VC/PE圈留下了深刻印象。而天岳先进的故事,要从一位60后山东汉子——宗艳民讲起。1964年出生的宗艳民早年毕业于齐鲁工业大学无机材料专业,辗转多年后选择创业。2010年,他创办了一家碳化硅企业,即是天岳先进的前身。碳化硅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被认为是我国芯片行业“卡脖子”难题的关键环节之一。
创立初期,天岳先进斥资重金购买山东大学碳化硅材料技术,并逐步实现产业化。目前,天岳先进是我国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的龙头企业,能够供应2英寸~6英寸的单晶衬底,在国内半绝缘型SiC衬底领域稳坐第一把交椅。
为此,VC/PE齐赴山东想投进去。招股书显示,天岳先进共有股东41名,其中不乏华为哈勃投资、深创投、大湾区共同家园发展基金等知名投资机构。一位知情人曾向投资界透露,当时天岳先进融资竞争激烈,国内不少知名VC/PE机构都在排队抢份额。今年1月,天岳先进正式在科创板IPO,成为碳化硅第一股,现市值超430亿元。
除了半导体领域,山东还跑出了一只氢能材料独角兽——东岳未来氢能。作为公司的掌舵人,张建宏是土生土长的山东人。上世纪80年代,海军复员回乡的张建宏带领村建筑队到济南一家化工厂做工程,恰好这个化工厂拆除了两台生产无水氟化氢的转炉。随后,张建宏将这两台机器拉回家,带领着38名农民创办了济南化工厂桓台分厂(东岳集团前身)。
虽然张建宏不懂技术,却十分重视人才和技术创新。2003年,在杭州的某行业会议上,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张永明博士听了东岳集团开发高品质聚四氟乙烯产品相关情况报告后,原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找东岳集团洽谈“离子膜研发”的研发合作事宜。没想到,张建宏不仅答应了张永明博士所有条件,还承诺“项目研发用什么样的人、安排什么工作岗位和职务、给予什么样的工资待遇,完全由你决定”。
于是,东岳集团成为了国内最早一批布局质子交换膜的企业,而质子交换膜是氢能产业链的关键材料,技术壁垒高,研发难度大。2017年,东岳集团成立了东岳未来氢能,主要生产销售制氢能材料、制氢膜材料、包装材料及含氟聚合物纤维业务。2020年底,东岳未来氢能150万平米燃料电池膜一期项目已经正式投产,成为国内首家实现燃料电池质子膜规模化量产的公司,并与巴拉德、亿华通、重塑等国内外燃料电池企业展开应用合作。
目前,东岳未来氢能已经完成了一轮融资,投资方为中金资本、中车时代高新投资、江苏省投资、昆仑资本、智科资产、国和投资。今年,东岳未来氢能已成功入选山东独角兽企业榜单,使淄博市独角兽企业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不止于此,山东还走出来烟台万华、山东海龙、泰山玻纤等一批新材料龙头企业和威海拓展纤维、中材高新、莱芜爱地等一批新材料新兴企业。
印象中,新材料公司大多聚集在长三角,山东为何异军突起?究其原因,山东原本就是传统材料大省,资源丰富、加工能力比较强,发展新材料产业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尤其在高技术陶瓷、化工新材料、特种纤维、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山东省新材料产业的研究开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在国内占有显著优势,创新成果也在不断涌现。
再加上,山东省近几年的创投环境愈加活跃,吸引了一大批VC/PE前来挖掘项目。截至2021年,山东省以836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在全国排名第6位,以2866只私募基金在全国排名第7,以3255.75亿元私募基金管理规模在全国排名第8。青岛更是成为继北上广深杭之后的创投热门地之一。
实践证明,创投越活跃的地区,产业则更加发达。从2018年开始,山东强势开启了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历经两年动能转换,过去稍显疲软的山东工业开始爆发新活力,并跑出了一批备受VC/PE关注的创业公司,如工业软件龙头企业华天软件、来自山东烟台的荣昌生物、中金资本、基石资本入股的歌尔微电子。
又一条万亿赛道火爆,今年VC/PE在抢新材料项目
放眼全国,新材料今年席卷创投圈,又一条万亿赛道正在隐隐爆发。
有这样一组数据——截至2022年7月,2022年新材料赛道已披露国内融资事件389起,融资总额约合人民币500.83亿元。从投资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新材料赛道融资规模达到1亿以上的事件共56起,占比约为14.39%,5000万~1亿的事件65起,占比约为16.71%。
而梳理这一笔笔投资发现,大部分资金都汇聚在同一个方向——新能源材料。“现在新能源的产业创新已经从应用转向材料端,投资方向也要向上游转移。”北京一位长期关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人想投资界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上升,上下游供求关系紧张,上游材料依赖进口的问题便会暴露,所以今年投资人都忙着去投新能源材料。
尤今年新能源原材料价格暴涨的一幕历历在目。在这个背景下,无论是财务型VC/PE机构还是产业资本都开始涌向这片土地。比如在电池原材料领域,宁德时代早早入股了加拿大著名的锂矿公司NeoLithium、北美锂业、北美镍业、天华超净、天宜锂业等公司。从铜、钴、锂、镍等矿石资源,再到锂盐材料到正极材料等电池材料,宁德时代几乎投了一遍。
比亚迪同样将触角向上游延伸。2021年,比亚迪参股成立了蜀能矿产,计划综合开发马边县磷矿资源及磷酸铁锂项目。对此,比亚迪方面曾回应:“公司的投资均有战略和产业的考虑。”今年,比亚迪入手了光伏设备制造公司金石能源、材料公司先导薄膜等公司。
不久前,曾毓群王传福还联手投了一只新能源材料独角兽——杉杉锂电。这家公司的幕后老板64岁浙商——郑永刚,靠着卖服装起家,创立的杉杉股份是中国服装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9年,杉杉股份从服装行业向科技、能源等行业转型,成为了集新能源科技、偏光片、医疗健康、贸易物流等产业于一体的多元化集团,更是国内锂电池材料、光电显示材料的行业龙头。
2014年,杉杉股份在上海临港新片区创立了杉杉锂电,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及其炭素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今年4月,杉杉股份公告称,杉杉锂电完成增资,除了杉杉股份全资子公司宁波杉杉新能源,还引进了四位战略投资人——问鼎投资、比亚迪、宁德时代以及中国石油旗下昆仑资本。此次增资后,杉杉锂电投后估值为118.2亿元,首轮融资就跻身独角兽公司行列。
VC/PE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也丝毫不逊色。他们早已开始疯狂挖掘优质项目,带火了一批新材料新秀,研一新材料便是其中之一。2019年,45岁的创业老兵岳敏创立研一新材料,以开发锂电池新型功能材料为核心业务。成立短短3年,研一新材料便引来了晨道资本、深创投、红杉中国、高瓴创投、CPE源峰等一众知名投资机构。
不少投资机构仔细梳理了氢能、储能、动力电池等产业链,并圈定了几个新材料的技术方向,主动联络高校、科研院所一同孵化项目。
无独有偶,半导体材料领域也出现投资人扎堆儿的火热场面。在全球芯片短缺向上游传导的过程中,投资人的注意力也开始从下游芯片设计公司转移到芯片上游的硅片、光刻胶、电子气体等环节。
这也是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些关键的半导体材料长期被国外垄断。数据显示,硅片、SOI、光刻胶的国产化率都不到5%,光掩模不到10%,抛光液和抛光垫不到15%,靶材只有20%,电子特气表现稍微不错,国产水平在30%左右。“相比于海外,中国半导体材料落后15-20年,确实是非常值得投资的。”国内一位知名投资大佬说,借着国产替代的东风,我国的新材料产业比其他国家跑得更快。
去年,西安奕斯伟材料完成超30亿人民币的B轮融资,轰动一时。奕斯伟材料是目前国内极少数能量产12英寸大硅片的半导体材料企业,创始人王东升是京东方的创始人,被业界称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之父”。此外,半导体硅片企业「鑫芯半导体」、高景太阳能等生产大尺寸硅片的公司也陆续完成了过亿融资。
沿着国产化替代的思路来看,以往坐“冷板凳”的新材料终于火了。工信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多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研结果显示,有32%的关键材料尚属空白,52%依赖进口,主要依赖进口的材料除了半导体材料、新能源材料,还有显示材料、生物医用材料、高性能纤维、高性能膜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关键材料不突破,先进制造、半导体、新能源、医疗医药等产业发展就是空中楼阁。”华南一位关注新材料方向的投资人感叹。
当下,创投圈渐渐达成了一个共识:新材料产业是一个值得长期跟踪投资的朝阳行业。“新材料的战略地位不亚于芯片和能源,国家之间的科技战争就卡在材料环节。而国家‘双碳’目标、‘卡脖子’技术攻关和高质量经济发展需求等多重要素,为新材料、相关技术与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正所谓,每一次技术革命一定伴随着材料的革新。如今,新材料自主可控也是我们必须跨越的一道坎。现在,VC/PE都赶来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投资界 (ID:pedaily2012),作者:张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