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芯片狂人”被调查

赵伟国被调查了。

这位紫光集团的前董事长,在7月上旬在北京的家中被有关部门带走,目前与外界仍处于失联状态。

提起他的名字,就不得不说到他最知名的一个称号——“芯片狂人”。

这个称号的由来,是2015年,赵伟国到中国台湾考察,公开批评台湾半导体不对大陆开放“死路一条”,并放下豪言壮语“要买下台积电”。

当时正是赵伟国和他的紫光集团风头最盛的时候。

紫光集团最早是由清华大学创办的企业,开始还叫做清华紫光。2009年,清华紫光增资扩股并引进新的管理团队,赵伟国成为新的董事长,他手中的健坤投资集团拿到了49%的股份,自此改名为紫光集团,由清华大学出人才和技术,赵伟国负责企业运营,专注研发半导体芯片。

由于芯片成为了国家重点扶持的行业,给予了大量资金和资源,使得赵伟国有足够的资本可以在市场上大展拳脚。



不过赵伟国显然辜负了厚望。

2018年10月,赵伟国辞去了紫光集团董事长的职务。由于他多年来盲目激进的做法,招致巨额债务爆雷,总负债近2000亿,2021年7月9日,紫光集团宣布破产重组。

赵伟国是怎样从万众期待到黯然退场,紫光集团是怎样从中国第一大校企,曾经拥有3000亿资产的商业巨头,变成如今破产重组的境地呢?

2、

“小镇做题家”的逆袭之路

说起来,赵伟国的前半生,就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的逆袭。

1967年,赵伟国出生于新疆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他的父母原本是河南人,知识分子,但是在他出生前被打成右派,发配到了遥远的新疆。

11岁之前,赵伟国都是在新疆的这个小村庄度过,之后父母得到平反,一家人返回了河南。18岁,他考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大”也是这位“小镇做题家”对清华的第一印象。

“刚到那天,我们住在10号楼,从楼里出来溜达,一转很快就迷糊了,我就怎么也回不来了”。



一本讲述惠普公司的书《硅谷热》,深深吸引了赵伟国,他在这本书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他想要在电子信息行业成就一番作为。

抱着这样的梦想,他加入了清华的电子协会,那里有着当时清华大学为数不多的一台计算机,尽管这台计算机硬盘大小只有10MB,外加一台10M的示波器。但已经是那个年代的浪潮先锋。

本科毕业后,赵伟国也跟着当时的潮流跑到中关村去创业,还做过一段时间海淀区水泥厂的承包商,都不算成功。

后来他干脆回到清华读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么做是因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所学的不够,很多东西还不够完善,对于人生、对于价值的思考也不成熟。”

通过读研,赵伟国得以进入到清华的校企“清华紫光”,得到一份兼职研究员的工作,这是他与“紫光”的初次结缘。兼职之余,他还进入到清华的另一家校企“清华同方”工作,三年后当上了同方电子的总经理。

1999年,中国互联网的第一次创业热潮到来了。赵伟国又跑去搞互联网创业,成立了中华医疗网,这家网站后来被海外基金以500万美金收购了40%的股份,这算是他掘到的第一桶金。

凭借着这第一桶金,赵伟国又创办了健坤集团。这个名字也来源于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由此也可以看出,赵伟国对于母校的感情还是非常深厚的。

赵伟国的健坤集团涉及了金融投资、医疗、房地产、互联网、天然气等多个领域,并在2009年,成功入股紫光集团,拿下49%的股份,赵伟国本人先后出任总裁和董事长。

在这当中,自然少不了朋友和贵人的帮助。

赵伟国算是“老清华”了,清华大学也对他比较知根知底,所以在清华紫光进行增资扩股的时候,会优先考虑赵伟国。毕竟大家都是“清华人”嘛。

自此,这位曾经在新疆长大,在河南苦读的“小镇做题家”,逆袭成为了中国第一校企的掌舵人,并且这家企业还是被大家给予厚望的“芯片巨头”。

正所谓“天下风云出我辈”。

赵伟国当时该是何等的意气风发,又是何等的豪情壮志。这也难怪他经常会口出豪言,被业内称为“芯片狂人”了。

但就是这样一位被清华寄予厚望的人,却带领着紫光集团在十年间走进了“大败局”。



3、

又是一场大败局

不可否认的是,赵伟国刚开始入主紫光集团的时候,确实表现出了非凡的魄力。

他给自己的投资理念打了这么一个比方:“要像女人逛街一样不厌其烦地看东西,但只像古董商人一样出手,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一旦出手,饿虎扑食。”

他先后主导收购了两家中国半导体公司,先是在2013年以17.8亿美元收购了展讯通信,紧接着又以9.1亿美元收购了锐迪科电子。2015年又斥资25亿美元收购新华三51%的股权,此后再以超过170亿元收购法国芯片连接器厂商立联信。

2016年始,紫光相继在武汉、南京、成都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近1000亿美元的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工厂,开启了紫光在芯片制造产业十年1000亿美元的宏大布局。

通过频繁收购和大手笔投资,赵伟国将紫光集团打造成了一艘巨型半导体航母。

在最高光的时刻,赵伟国一度放话要收购台积电。

但6年多时间里的20多宗并购,给紫光集团积累了巨额债务。除了负债布局半导体产业,赵伟国在主业之外的投资也是“挥金如土”。

2018年,紫光突然在金融机构股权上发力,重资拿下了诚泰保险、曲靖市商业银行等机构股权,但从投资结果来看,效果尚不显著。

投资上的另一大败笔是在教育领域。2016年,紫光集团旗下的银润投资以23亿元人民币对价私有化学大教育。学大教育的主业为K12课外辅导。但在监管高压下,学大教育的股价在短短一年内从近90元暴跌至17元左右,总市值萎缩至只剩20亿元。

主业半导体投入高、回报周期长,投资和回报比例不稳定,而主业之外的投资,更是屡败屡战。盲目扩张逐渐让紫光集团陷入经营困境,最终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其实从2018年10月之后,赵伟国就因为种种原因陆续辞去了紫光集团的多个职务。

他也开始对自己激进的并购风格有所反思。

有一次他又在公开场合发言,这一次不再是“豪言壮语”,而更像是一种反思:“我们这些年很多企业出问题,是因为野心过度膨胀,认为自己无所不能,而且相信运气会再次发生。其实你的能力、边界没那么远,你的运气也没有那么好,所以要小心管理自己的野心和运气。”

就在紫光集团破产重组的新闻尘埃落定之后,赵伟国被带走调查,等待这位“芯片狂人”和曾经最成功的“小镇做题家”的,还不知道会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