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9月26日开始,中国香港将实行最新的入境政策,这也是三年疫情以来,最为宽松的一次改变。
对于从境外到港的人员,从过去的3+4改为0+3,只需接受3天的居家隔离。
其次,搭乘飞机前往香港前无须再提交起飞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改以登机前24小时内快速抗原检测阴性结果代替。此外,境外入境旅客虽然仍需接受抗原检测,但不再需要在机场“检测待行”,而是在接受采样之后“检测放行”,还可以自由选择交通工具离开机场。
这种放宽的力度,相当于香港重新开关,对世界开放。
可以说,在这样艰难的时刻,东方之珠,又一次承担了中国对外开放窗口的角色。打响了三年疫情以来,开国门的“第一枪”。
香港对岸的深圳目前执行的入境政策,是对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这也是全国各个城市共同执行的政策。
香港的防疫政策,其实从一开始就与中国大陆的其他城市有着明显的区别。
在香港疫情最严重的2月到3月份,每天的感染者都是几万例的新增,但香港依然没有采取严格的封城措施,甚至没有采取全员核酸检测。反观一河之隔的深圳,全员核酸检测雷厉风行,并且可以快速实现“静态管控”,公交地铁停运,除保障市民基本生活的企业和单位之外,其余全部居家办公和停业。
这样的“魄力”,香港可以说是望尘莫及。
尽管香港也是在执行“动态清零”这个全国一盘棋,但香港的无症状感染者是可以自己居家隔离的,就这一点,可以说与大陆城市确实是“一国两制”。
另外,大陆居民如今想出国门也是非常不方便,在“非必要不出境”的政策下,旅游签一般都不被批准,很多地方想要申请个更新护照也比较困难。但香港就一直没有这种规定,手持香港护照可以自由出入。
和大陆其它城市的防疫政策相比起来,香港真的应该算是比较宽松了。但时间长了,香港人也很难顶得住。
在香港宣布放宽入境政策的前几天,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给大家算了一笔账,香港本年度的财政赤字恐怕要到1000亿港元,他还警告说,2022年香港经济濒临负增长边缘。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与世界的联系密不可分,各行各业都在期盼着能够早日开关,恢复正常的生活。
这之前,其实香港社会就已经讨论过很多次这个问题了。特区政府首席抗疫顾问袁国勇教授领头撰文,强调香港“完全有条件”恢复正常,并指出新冠病毒病成为风土病的“事实”。
袁国勇与另外3名港大专家发表联合文章,表示香港接种疫苗的比率高,经过多轮疫情后,估计已有超过95%的免疫人口,再出现爆发的机会很低,认为抗疫政策,必须随着形势发展,不断改变,香港有条件再放宽管控,尝试用检测代替隔离的“0+7”方案,或者更为进取的方案,可以推动香港加速恢复正常。
香港前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张炳良也撰文表示,抗疫使社会付出很大代价,使社会经济内伤不止,市民和商界不能无止境地守下去,而不知终局,否则会出现“手术成功但病人死去”的局面,尽快通关复常,才能确保香港活力。
香港人着急啊。
眼看着亚洲最重要的竞争对手新加坡,已经在今年4月开始,入境无需隔离全面放开了。新加坡也趁着香港陷入“难关”的时候,吸引外资的能力大增,有许多过去把钱投在香港的人,转身就带着钱去了新加坡。
香港现在及时开关,就是为了能够再度拥抱世界,再度与世界畅通无阻的连接。
毕竟整个东亚,几乎全部都放开了入境政策,香港作为金融中心城市,想要提振经济,迎头赶上,继续保持住这个地位,就不得不融进世界大势之中。
没有人想看到一个衰落的香港。尤其是最近这些年,香港经历了太多风雨,我们最想看到的,是一个保持繁荣稳定的“东方之珠”。
在“动态清零”这样的全国一盘棋的大背景下,香港作为中国实行一国两制的城市,如今又承担了唯一对外窗口的角色。
这是香港历史的“优良传统”,香港这座城市,不止一次担当了这个角色,这也是为什么要“一国两制”的重要原因。
香港的开关,意义不仅仅在于香港,而在于给整个中国的防疫手段多样化“打个板”。
中国的国门不可能一直都因为疫情而关上,在开放之前,有香港作为试点,可以为日后的防疫手段调整做个参考。
所以说,一国两制就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