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自主研制的KF-21“猎鹰”2022年7月19日,对于韩国人来说是个大日子,这天下午午3时40分在庆尚南道泗川市的空军基地,韩国自主研制的超音速战机KF-21“猎鹰”的原型机成功首飞。
试飞的任务是为了检查飞机的基本性能,在飞行过程中,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约为400公里每小时,并未进行超音速飞行。
韩媒称,KF-21战斗机的成功首飞,意味着“韩国成为世界上第8个成功研制超音速战斗机的国家或组织”。
消息一出,韩国网民一片欢腾,甚至有韩国军迷制作了KF-21战斗机吊打中国歼-20、歼-11B的动画。
在动画中,KF-21竟然直接用机炮击落近处的歼-20,然后发射近距格斗弹,成功干掉歼-11B,整个过程简直轻松加愉快,让人直呼宇宙第一利器。
那么KF-21跟歼-20比到底怎么样呢?
大韩民族的强心针
KF-21战斗机其实就是之前韩国自研的KF-X先进多用途喷气式战斗机项目最终产品,这个项目始于2001年3月,跟歼-20立项没差几年,当时主要是想用来取代老掉牙的F-4D/E和F-5E/F战斗机。
雄心勃勃的韩国最开始是要把KF-X开发成一款单座双引擎多用途隐形战斗机,其定位就是性能超越F-16,通过安装两台大推力发动机,使其具有超音速拦截和巡航能力。
相比F-16,它的作战半径要扩大50%,机身寿命延长34%,拥有更好的航空电子设备、更有效的电子战和数据链能力,而且隐身能力还要超过阵风和台风战斗机。
然而KF-X项目提出后,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进展迟缓,一方面是韩国技术底子确实薄,直接研制这么先进的战斗机确实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是韩国空军和研发单位之间,在采用单发还是双发等问题上来回扯皮。
▲当时韩国KF-X的两条技术路线
韩国空军主张采用双发重型战斗机设计,以获得更大的航程和挂载能力,以及更强的改装潜力。而研发单位则认为韩国技术底子薄,应该从尽量简单的单发轻型战斗机起步。最后折中的结果,就是研制一种双发的轻型战斗机,只需具备部分隐身能力。
这一扯皮就是好几年,直到2008年该项目才完成可行性研究,由于2010年韩国在遭受朝鲜袭击之后大受刺激,韩国国防采办计划推进委员会总算是批准了KF-X计划的基本战略。
技术问题韩国也是没法独立解决,于是就在2015年找上了美国的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毕竟洛马在研制先进战斗机方面确实很有两下子,就由韩国航空航天工业公司(KAI)跟洛马攒了个联合团队。
然后印尼也同意分摊计划开发成本的约20%,大概1.7万亿韩元,作为交换,韩国要向印尼提供飞机原型和技术数据,并且承诺让他们参与到设计和生产当中。
▲从KF-21机头的国旗可以看出参与研制的国家
这下技术和资金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了,于是KAI 在2015年12月正式启动了KF-X项目,三年后,KF-X通过了初步设计审查,于2019年2月开始生产第一架原型机的零件。
2021年4月,韩国前总统文在寅将KF-X战斗机命名为KF-21,按照韩国空军的计划,首飞成功之后,KF-21战斗机将于2026年量产列装段,2028年接收首批40架,后期再加购80架,与进口的F-35战斗机形成高低搭配,成为韩国空军未来的主力机型。
而印尼则会花上74亿美元采购50架KF-21。与此同时,韩国打算借此机会把KF-21战斗机卖给一些想装备四代隐形战机,但兜里没啥钱的东南亚国家,由此打开国际市场。
那么,被韩国寄予厚望的KF-21真的能堪此重任吗?
半只脚踏进四代的KF-21
众所周知,国际上对评判第四代战斗机有一个“4S标准”,也就是隐身(Stealth)、超音速巡航(Supersonic)、超机动(Super-agility)能力和超视距攻击(Superior-sensor),那么,我们就拿歼-20作比较,看看KF-21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水平呢?
首先说说隐身能力。
KF-21和歼-20都采用了双梯形外倾垂尾,最大限度保证了隐身性能,而且有利于提升中高速状态下的航向稳定性。
KF-21采用传统布局,平尾与主翼基本共面,相应的前后缘和侧边平行,满足了基本的隐身需求,歼-20采用鸭式布局,鸭翼在前,也能满足隐身需求。
它们的机头都是类五边形截面的设计,机身接近六边形截面的构型,两侧进气,从压气机到发动机进气口之间的通道呈S形,同时都预留了内置机腹弹舱的位置。
不过,歼-20采用的是先进的无附面层隔道(DSI)进气口设计,可以在进气中产生不同的压力分布,让战斗机能在更大的速度范围内进行机动,同时消除了附面层隔道这个强雷达反射源。
▲歼-20的DSI进气口表面较为平整
由于DSI进气道需要进行大量风洞试验,韩国并不具备这个条件,所以就KF-21采用了与F-22、F/A-18E/F相同的加莱特进气道。
▲这个角度可以清晰地看到KF-21进气道口与机体之间的缝隙
这项技术虽然也能在超音速飞行时延缓空气流速减小机身喘振,但是相比DSI进气道多了附面层隔板,所以KF21的进气口要外扩一些,对正面隐身性能造成一定影响。
KF-21整体隐身设计基本上中规中矩,外部设备凸起较少,外形反射控制基本过得去,然而,直接让KF-21破防的是它的半埋式弹舱。
要知道隐身涂层、机体材料、做工以及一些细节方面的处理,都会影响战斗机的隐身性能。
像歼-20这样的四代机为了减小雷达反射截面积(RCS),保证隐身性能,采用的是内置式弹舱,尽量使飞机表面光滑,而KF-21的半埋式弹舱直接就让隐身设计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
▲歼-20的内置式弹舱
而且其雷达罩和机体表面的各种舱口盖都没有锯齿或者遮挡结构,红外搜索与跟踪系统直接布置在舱盖前方,再者大家就从机身粗糙的细节处理上,也能看出来确实有点放飞自我了。
▲KF-21粗糙的机身处理细节
其隐身效果应该大致相当于美国的F-15SE“沉默鹰”的水平,跟歼-20压根不在一个数量级。
所以,韩国媒体之前曾大肆宣传KF-21的隐身性能,但到了首飞成功后,干脆压根就不再提隐身性能。
然后说说超音速巡航能力。
能否进行超音速巡航是四代机与三代飞机最大的区别。其实,三代机也可以超音速巡航,只不过发动机必须开加力,而且只能持续几分钟,航程大幅缩短。
而四代机则可以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以1.5倍音速飞行半小时,突破800公里的距离,再结合隐身能力,对敌方纵深目标进行快速隐身打击,使敌人没有机会防御或反击,这才是四代机独特的快速渗透打法。
根据韩国军方披露的数据,KF-21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约1.8马赫,载弹量为7.7吨,搭载两台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供的F414-GE-400K 发动机。
▲F414-GE-400K 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是美国F-18E/F“超级大黄蜂”同款,额定推力57.8千牛、加推力97.9千牛、推重比为9,成熟设计比较可靠,而且经济实惠,像印度的“光辉”、AMCA、萨博的JAS39战斗机、欧洲的EADS教练机都是用的这款发动机。
但是问题来了,采用同样发动机的F-18E/F战斗机最大起飞重量为23.4吨,而KF-21则为25.4吨,也就是说作为三代机的F-18E/F推重比都比KF-21高,常规布局的KF-21也就不太可能做到超音速巡航了。
相比之下,配备了涡扇-10C的歼20发动机在发动机推力不足的情况下,依靠大掠角和小展弦比的机翼+远程耦合鸭型布局的超音速减阻配置,可以在1.5马赫时达到超过5.4升阻比。
如果以1.5马赫飞行,只需要5.5吨的推力,所以每个引擎只需要2.75吨的推力,就连推力比涡扇-10C小的AL-31FM2都能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
▲歼-20的超音速巡航能力主要得益于减阻设计
再说说超机动能力。
KF-21主翼采用了45度左右前缘后掠的梯形,机翼厚度相对较薄,可以较好地满足跨音速到超音速段(2马赫内)的飞行要求。
这么设计的机翼一般高亚音速巡航的升力特性不会太差,属于比较中规中矩的隐身机翼形选择。
主翼前的进气道两侧装有较窄的边条,结合机头棱边产生的涡流,应该能通过涡耦合提升主翼升力,使其具备一定的大迎角机动能力。
而且,F414发动机赋予的澎湃动力,使其在空战的加减速、爬升率、稳盘等机动性指标上,表现应该不会太差。
而歼-20采用的远距耦合鸭式布局,不但能够在45度大迎角、低速飞行条件下,比其它布局有更好的飞行性能,还能防止飞机进入失速尾旋,在失速迎角75度时,仍能可靠的改出、恢复稳定飞行。
其先进的控制方法则提供了很好的大迎角作战飞行能力,在60度迎角时仍可有效的使用雷达、导弹跟踪敌机目标,并在这一迎角范围内可以稳定的控制迎角变化,而不超出指定范围,这些都是KF-21所不具备的。
最后说说超视距攻击能力。
在现代空战中,超视距攻击能力就是先敌发现、先敌攻击、先敌击破的能力,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战机搭载的雷达性能和体系融入能力。
KF-21搭载的是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AESA),是韩国国防科学研究所和韩华系统公司在洛马公司技术支持下,根据APG-83雷达仿制而成。
雷达主要由瑞典的萨博参与技术合作提供技术,由韩华系统公司提供发射-接收天线和电源单元等硬件,LIG Nex1公司提供兼容技术等软件。
根据韩美联合作战的韩国空军作战准则,KF-21的通信安全系统和联合战术数据通信系统应该会整合进美军的数据链,所以作为去中心化的节点,它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歼-20则配备了新型氮化镓有源数字阵列相控阵雷达,T/R组件超过2000个,最远探测距离达到200公里,技术水平与F-22采用的AN/APG-77相当,甚至某些单项能力占优。
而且,国产的IFDL/MADL“多功能先进数据链”机间数据链,可在同一编队的多架歼-20之间,形成一个连续不断的抗干扰动态网络,每一架安装有该数据链的战机都可以在飞临战区时自动即时接入该网络,得到数据链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其通信速率可达XX Mbps级,绝非现在传统数据链可比。
▲歼-20的机间数据链及疑似相关的仿真数据
经过这几项对比,大家也能看出来,其实KF-21跟歼-20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俗话说,货比货得扔,那这KF-21比不上歼-20就是垃圾吗?
KF-21扮演的到底是什么角色
对于KF-21并不需要尬黑,更不需要尬吹,韩国其实对它定位相当准确,它就是一个三代半战斗机,算是适合韩国国情的一份诚意之作。
就拿网友吐槽最多的那个半埋式机腹弹舱来说,其实并不是韩国人不想搞内置式弹舱,主要是因为弹舱如果内置,就必须具备在高速、高压、高过载的飞行状态下依然能迅速开合的能力。
无论是舱门本身的气动弹性设计,还是弹射挂架等导弹挂载发射装置的设计,都是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难题,即便是航空大国俄罗斯,在设计苏-57的内置弹舱时也是反复修改,足以说明难度之大。
▲苏-57的内置弹舱几经修改
显然,韩国目前还不具备独立完成相关设计和测试的能力,于是就直接放弃内部弹舱设计,采用半埋式弹舱,放弃了全隐形的要求,并把初期批次调整定位在三代半战斗机。
至于韩国对外宣称,KF-21的国产化率达到65%以上,其搭载的主动电子扫描阵列雷达、红外探索与追踪、电子光学追踪、电子战装备等设备都是自行研制。
这个说法其实也就是听听就好。
当初,KF-21在设计机体气动布局时,本身就有美国洛马公司深度参与,整体座舱盖来自美国Texstars,美国联合技术公司提供环境控制系统,机载相控阵雷达来自以色列ELTA。
▲看似简单的座舱盖,其实也是内有乾坤,韩国尚不具备制造能力
武器挂架、通信系统、副油箱、供氧系统都来自英国科汉姆,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光电瞄准吊舱、射频干扰技术都来自洛马,发动机是美国通用授权组装的,Mk18弹射座椅是英国马丁贝克授权生产的。
根据2014年韩国与洛马公司的协议,洛马公司同意向韩国提供24项F-35A战斗机上采用的先进技术,但是美国政府拒绝批准其中这4项最关键技术的出口许可证,这才有了韩国自行研制替代的结果。
不过,不管怎么样,KF-21算是攒起来了,体现出了韩国不俗的整合能力。下一步,韩国会采用逐步开发的模式,分3个阶段对KF-21升级。
按照计划,第一批次将于2026~2028年间生产40架,具备完整的空对空能力和有限空对地攻击能力。
第二批次将增加瓦片状隐身蒙皮、座舱盖隐身涂层、自动地形跟踪,拥有全部空对地能力,KF-21战斗机到2032年制造80架。
2030年开始开发的第三批次将采用射频/红外复合隐身技术、微波散射控制超表面技术、改进型有源相控阵雷达、内置式EOST光电瞄准系统、机翼前缘超宽带AESA天线等新技术,启用内部武器弹仓,具备无人机遥控/协同作战能力,达到真正的五代机标准。
客观来讲,韩国这种渐进式开发思路是比较务实的,在设计初期不盲目追求性能领先,而是先解决有无的问题,把基础的机体平台做出来,在随后的改进过程中再不断扩展作战功能.
尽管目前面世的KF-21还不能称为第四代战斗机,但相对较为完整的战斗机研制经验,会给韩国航空工业带来巨大的发展优势。
毕竟,韩国不像中国那样幅员辽阔,与众多拥有先进武器的国家接壤,而且被美国全面技术封锁中,只能依赖于自身开发先进武器。
韩国本身国土面积也不大,北方的兄弟国家常规武器整体水平远远落后,没有西方的技术封锁,可以尽情发挥“拿来主义”。
所以,韩国用多国系统攒一架性能相对先进的战斗机,就已经能满足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了。
目前,有真正意义上的第四代战斗机服役的国家,仅有中、美、俄三国,KF-21的正式服役也必然会对东亚地区的战略布局造成一定影响。
但我们需要看到的是,按照韩国公布的KF-21制造和装备周期,等它真正地开发成熟,几个大国的五代机可能就该问世了,所以韩国装备KF-21对东亚造成的影响也有限。
需要注意的是,KF-21在研制之初就拉了印尼做赞助,下一步必然是要进军国际军贸市场,此前,韩国的K2主战坦克、K-9自行火炮、T-50教练机都卖得不错。
▲军贸市场的爆款-韩国K-9自行火炮
这些韩国造武器的主要卖点就是总体性能还可以,价格相当实惠,所以在一些资金比较紧张的国家那里卖得不错。
目前韩国政府已经公开KF-21的单价为6500万美元,作为准四代机来说,并不算贵,应该会有一定的市场吸引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成为韩国军贸市场的又一增长点。
但是作为美国F-35的廉价替代品,美国必然不会让其挤占F-35的市场,所以韩国在外售时,顶多只能面向购买后不对F-35构成威胁,而且能间接威胁中国的国家,要想复制K-9火炮的成功经验怕是有点难。
在东亚怪物房,KF-21虽然比不上歼-20,但是在新一代战斗机的研发方面,韩国确实是妥妥地把日本远远的甩到后面去了。
毕竟日本F-3战斗机还停留在PPT上,而韩国的准四代机都已经上过天了,韩国人可就不是赢麻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