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在全国44处突击搜查中企

最近印度有点“贼”啊。

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7月5日的报道,印度执法局当天在全国44个地点突击搜查中国手机厂商vivo及其他相关公司,声称要调查其是否从事所谓洗钱活动。

这样的突然袭击,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就在三个月前,印度执法局指控小米违反印度外汇管理法,冻结了小米555.1亿卢比(7亿美元)的资金。

当地的中国企业管印度这种行为叫做“恶意审查”。

在今年1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印度的税务局、海关、公司注册处等多个部门分别对驻印中企展开不同名义的调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企老总说,他的公司年初遭受印度公司注册处调查,由于公司合规,查不出东西,印度方面就直接索要80万卢比,最后经协商给了40万卢比。

由于事情闹得挺大,在今年1月20号的时候,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站出来说话,表示:“中方对此表示关注,对印度投资环境感到担忧,希望印方能够为在印中资企业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本来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给当地创造工作岗位,带来经济发展,是应该受到欢迎的对象,各个国家都对外资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优惠。可印度为什么总是要找茬呢?

还有,既然在印度已经发生了多次针对中国企业的找茬事件,现在还要去印度开厂,是不是有点自投罗网的感觉?



2、

印度为什么总是要找茬?

首先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印度为什么总是找茬?

其实自从中国企业进入到印度,开始大规模投资以来,

印度真正大规模地对中国企业进行各种“恶意审查”,是在2020年“加勒万河谷事件”之后,当时两国的关系突然紧张,随之而来的,就是印度国内对于中国负面情绪的升温。

印度的互联网上,出现了大量“中国制造挤压印度制造生存空间”、“中国企业肯定是在印度偷税漏税,做假账”等等民族主义言论。

这样的民族主义言论,其实在印度一直都非常有市场。

印度是一个自尊心非常“敏感”的国家。但凡是有着经常被殖民、被欺负的历史记忆的国家,可能都会有这个问题。

印度的历史上就陆陆续续被蒙古人、英国人征服和殖民,这样的民族创伤其实一直都还没有愈合。



很多印度人认为,印度的贫困是殖民者掠夺的结果。

这种观念“登峰造极”之后,就认为这世界上的一切财富,都是靠之间或间接对印度的剥削才得来的。所谓“资本来到世间,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肮脏的血汗”。

所以那些来到印度投资的外国企业,都是在为他们过去造下的孽还债。印度人特别相信因果报应这一套,认为此生的苦都是在还上一世的债,这里套用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了。

那么既然是还债,那这些外国企业不仅不应该从印度市场获益,最好是连本金都要留下。如果说哪家企业在印度赚了大钱,还被印度人知道了,在心理上根本就受不了。

可这种想法是违背最基本的市场规律的。资本的天性就是获利,如果无利可图,那为什么要跑来投资呢?如果都不来投资,那印度的经济要怎么发展呢?

不过理性的声音总是很少人听,慷慨激昂的话却总是能激起大众的共鸣。

以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发展为例。

自从2014年中国的手机品牌大举进军印度市场,两三年时间就占据了霸主地位。从2017年开始,小米就一直位于印度市场出货量榜首,印度手机的销量前五名中,有四个都是中国品牌。除了韩国的三星还能中国品牌一争高下,其他的可以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这可把一些有着“强烈民族自尊心”的印度人给气坏了。正面打不过,他们就开始从其他方面想办法了。

在印度的互联网上,不乏“中国手机再好那也是外国的,印度手机再差那也是自家的,印度人不买外国手机,买外国手机就是不爱印度”之类的话。印度政府也开始提高关税。2016年以前,印度整机进口关税还只有10%,2017年就提高到了15%,到2018年已经达到了20%。

印度民族主义者大肆渲染抵制中国企业情绪,这种自下而上的鼓动,也被政府所“利用”。

2020年,印度针对中国专门修改《外汇投资法》,让来自与印度陆地接壤国家的实体投资需要额外批准,这一招立竿见影,中国的投资寸步难行。规则的改变使得来自中国的150多个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投资提议陷入僵局。

除了国内汹汹的民族主义,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印度政府开始“杀猪过年”。几年的疫情,印度政府债台高筑。2020至2021财年,印度的财政赤字率由计划的3.3%大幅增长至9.5%,政府债务占GDP的比重由前几年的平均70%,大幅抬升至接近90%。

债台高筑,而花钱的地方似乎更多。为了在疫情之后刺激经济发展,印度政府多次宣布要推动百万亿卢比的基建计划。但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下,印度各个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始把主意打到了外国企业身上。

毕竟给外国企业压力,从他们身上挤出钱来,总比把压力放在老百姓身上要好。而且这么做,对民间还可以“师出有名”。

印度总理莫迪就说,要倡导的“自力更生”和“印度制造”运动,借此打压外国企业,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之下,想必没有人会有意见了吧?外国企业要叫,印度国内也不会有人理他们。



3、

去印度开厂是不是自投罗网?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人还要去印度投资开工厂,是不是自投罗网呢?

其实,在印度广阔的市场面前,那些恶意审查和罚款,可以不值一提。

印度目前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而且印度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还是以中国手机在印度的发展为例。

从2011年到2020年印度市场智能手机出货量上升迅猛,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29.61%。2020年印度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5亿部。

如果不是因为疫情的冲击,估计这样的增长还将继续。

果然,得益于疫苗接种的推出,疫情的好转,印度的智能手机市场重新复活,2021年实现了创纪录的1.62亿部出货量,同比增长12%,刷新了历史纪录。预计2022年将继续增长。

这样的市场潜力,放眼全球,还真没有几个。

印度的市场潜力,主要来源于潜在的中产阶级和富豪群体的增加。

2021年印度的私人财富总值达到了8.9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四,印度的私人财富是最近这些年增加最快的,预计到2040年,印度的私人财富总值将超越日本。

国际知名咨询机构麦肯锡则把印度形容为“黄金鸟”,声称印度有望在2030年成为仅次于中国、美国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到时,印度的一半人口将步入中产阶级,这样庞大的中产群体所爆发出来的消费能力,绝对是任何资本都眼红的市场。

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布局都是看长远,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与大趋势相背。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民族工业都是正确的,而任何一家企业想要抢占更多的市场也是正确的,这就要看双方,有没有合作共赢的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