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
常态化核酸检测的降温早有端倪。
今年5月以来,要在大城市建立15分钟核酸“采样圈”,成为了国家卫健委多次在新闻发布会上认可的疫情防控措施。
不过,眼见不少中小城市亦有“跟风”趋势,国家卫健委很快就对大城市的概念做出了明确界定: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
同时强调“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根据当地的疫情防控需求来决定,不能‘一刀切’。”
到了6月9日,卫健委仍然强调:在“口岸城市、省会城市和千万级人口城市”中,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有利于更早发现潜在风险、更快实施防控措施。
但更被关注到的,却是同一场发布会上提到的另外一句话:
“没有发生疫情,也没有输入风险的,查验核酸不应该成为一种常态。”
各大城市果断表示:OK,收到。
不过,最早调整方向的却是一度“跟风”的中小城市们。
目前已宣布调整常态化核酸的城市
按照卫健委后来的说法,这些中小城市本就算是“层层加码”,如今悬崖勒马或还情有可原。
但是,此前甚至获得过国家卫健委表扬的合肥,何以也要按下暂停键?
风起于青萍之末,或许风向的变化最早起源于国家医保局的那一句话:
“常态化核酸检测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
扛不住了
常态化核酸检测,太费钱了。
要建立一个完整的15分钟核酸“采样圈”,花钱的地方包括核酸检测费用、核酸采样亭建造及维护费用、核酸采样相关工作人员费用、核酸采样物资费用等。
按照目前的最新规定,核酸检测费用为多人混检不高于每人份3.5元。一个千万人口城市,按照7天一检来计算,一年至少就得18亿。36个“省会城市和千万人口级别城市”一共3.8亿人,那就是:
684亿。
我们在《核酸亭背后,500亿隐形支出》一文中则核算过,“核酸检测亭”得花60亿,每年购买物资至少得花395亿元,每年人力支出得花70亿。
又是525亿。
这意味着常态化核酸的第一年,36个“省会城市和千万人口级别城市”加起来,地方财政需要承担的支出就是:
1209亿。
好大一笔钱!当国家医保局明确医保基金不出这个钱后,地方就不得不掂量这沉重的成本。
从核酸亭到核酸采样人员、核酸检测费、核酸检测材料,都得花钱
而且从今年4月起,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推进。
国家税务总局数据显示,仅在4月1日至6月9日,已有14250亿元退税款退到纳税人账上,再加上一季度的1233亿元,已累计退税款达15483亿元。
另一方面,土地市场也遇冷了。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2年一季度,全国住宅用地流拍和撤牌地块数量共计836宗,流拍撤牌率为23.5%。
到这个月的 16号,财政部公布了2022年前5个月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
18613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8.7%。
最终影响到地方财政的数字是多少呢?
今年1-5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6739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1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46205亿元,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9%。
折算一下,地方的收入下降了4513亿。
收入在下降,支出却在上升。
1-5月,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8676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
支出增加了4911亿。
这一进一出,差额直接奔着万亿去了。
这关头,谁还敢头铁?
躺不平了
还真有。
比如前几天引起热议的丹东。
一名女子健康码被赋“黄码”,在与父亲去医院取药路上,与防控人员发生冲突,最终女子被拘留,父亲涉嫌袭警。
暂且抛开其它争议,我们看看女子“黄码”的原因——多日未参与常态化核酸检测。
丹东,作为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确有输入风险。
今年4月24日以来,丹东先后经历了三波疫情——4月24日,丹东市新增3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5月16日清零;5月24日,丹东市又报告11例感染者。6月2日,丹东东港再次报告7例感染者。
也有防控风险。
总体而言,大概属于卫健委说的应该建立常态化核酸检测的城市。
只不过,丹东的常态化核酸的频次显得“独树一帜”。
一天一检。
这是”袭警“事件发生前的频次。
到了6月24日,丹东市关于有序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通知则显示,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即可自由流动。
那就是“两天一检”。
按照截至2020年末,丹东的218.84万常住人口来算,如果“两天一检”,一年核酸检测就得花14亿,核酸检测材料、核酸采样人员等费用也得花超过10亿。
那就得24亿人民币。
而2021年丹东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是198.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也才81.8亿元,支出要比收入多117.4亿元。
说白了,丹东本身收支就不平衡,缺口上百亿,现在有了二十几亿的常态化核酸检测支出。
钱从哪里来?
丹东近几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变化,图源2021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哪怕还能保持这个增速,估计2022年也就增加个4.4亿。
但是丹东可能并不在意这些“小钱”,因为它靠的是巨额补贴。
整个2021年,丹东获得上级补助收入142.6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113.1亿,加起来已经超过250亿。
足足是自身收入的3倍。
能躺着花钱,何必自己努力?
像丹东这样的存在,不在少数。
2021年各省财政自给率水平,图源:第一财经
据相关统计,2022年地方财政自给率预计约为49.9%。2021年有22个省份财政自给率低于50%,其中11个省份低于40%。
自给率越低,意味着越需要靠“输血”,包括上级政府尤其是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调入结转结余资金和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资等来解决。
而部分地区的财政自给率长期呈下降趋势,面临的窟窿只会越来越大,只想躺着吃皇粮并不是长久之计,因为国家医保局的那句“不买单”,已经提醒这些地方要早日认清现实。
这不,一度以“两天一检”与“虽远必朱”闻名的河南郑州,今天也悄悄“松绑”了:
自6月27日零时起,乘坐公交和地铁的“48小时核酸阴性”要求,已经改为“72小时核酸阴性”。
不服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