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政府推出的“烈火之路”征兵计划,由于阻断很多中下阶层的上升通道,招来了连番抗议,甚至演化成街头暴乱。但是,目前印度政府推行的态度依然强硬。
2. 征兵计划的大背景是莫迪筹划已久的军改。精兵、现代化、聚焦实战是印度军改的最终目的。扁平化管理,提升各战区的一线作战能力,这一指导理念与中国在2016年时推行的改革强军战略如出一辙。
3. 由于涉及多军种利益,以及军改操刀人拉瓦特的意外坠机身亡,印度军改步履维艰。如果按照拉瓦特的思路执行,此次的征兵暴乱未必会出现。
4. 印度要通过军改提升战斗力,一方面是应对所谓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直接“威胁”;另一方面,印度未来还打算在南亚甚至印太地区承担更多非真正战斗意义的任务。
作者丨 太和智库南亚问题研究员 胡博峰
▎一些有抱负的人对印度陆军新征兵计划下引入的变化感到不满,特别是服役时间,没有为提前释放的人提供养老金,以及17.5至21岁的年龄限制,表示抗议 图/mint
印度政府推出“烈火之路”(Agnipath Scheme)征兵计划后,连日来引发了自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的连番抗议, 街头对抗、肢体冲突更是频现报端。 为尽快平息由“烈火之路”引发的“火爆”抗议,比哈尔邦甚至一度罕见采取了雷霆手段,悍然掐断该邦20多个地区的互联网通信服务。
然而在遭遇强烈抗议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征兵只是整个印度军改计划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执政的印人党政府想要进行军改的想法由来已久,这其中有着社会矛盾、经济利益、各军种之间不合,甚至于主官不幸身亡等多重因素,更是和中国的相关军改存在着脱不开的关联。
“烈火之路”还是“玩火之路”?
▎曾经在印度,当兵是一份体面且待遇不错的职业,按照规定在服役满20年后,就可以在退役后领取政府养老金直至去世 图/Getty
“烈火之路”惹来如此强烈抗议的原因,乃是触动了诸多社会群体的直接利益。根据该计划,印度今年将招募约4.6万名年龄在17岁半至21岁之间的青年入伍,他们服役期间可领取3万至4万卢比(1卢比约合人民币0.1元)的月薪及补贴,并获得480万卢比保额的免费保险。但由“烈火之路”计划招募的“烈火战士”服役年限仅为4年,此前印度士兵的服役年限却最长可达17年。关键是,“烈火战士”们服役期满后,只有约1/4可转为职业军人继续在部队服役,其余的在一次性领取11.71万卢比补助后,必须离开部队自谋出路,不再享受任何部队养老金或教育福利。
在印度,参军入伍后留在部队一直是中下阶层改变人生命运、实现阶层跃迁的重要通道之一,但“烈火之路”显然是一把“火”将这条路烧窄了一大截,必然让很多人不满。反对党国大党领导人拉胡尔·甘地公开断言,“烈火之路”将与去年的“农民法案”一样,难免被迫撤回的命运。一旦拉胡尔的语言成真,这势必又是莫迪政府的一次失败,新征兵计划俨然是一条“玩火之路”。
▎阿尼尔·普里中将在新德里举行的关于Agnipath计划的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这项改革长期悬而未决。我们希望通过这项改革带来青春和经验。“ 图/Hintustan Times
诸多印度媒体将“烈火之路”征兵计划的动因归结为莫迪政府没钱了。分析称印度国防部推出此项征兵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削减当下不断增长的印度军人工资和养老金支出。新德里电视台在节目中还专门为此设置了讨论环节,嘉宾们唇枪舌战,好不热闹。
但是,纵然反对党、媒体、社会舆论都质疑不断,执政的印人党却依然决心不减。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强硬表态:“烈火之路”一经推出,就绝不会走“回头路”。——言辞激烈,几乎可用“斩钉截铁”来形容他的态度。
诚然,省钱的确是“烈火之路”的动因之一,但莫迪这次打的是“一石二鸟”的算盘。除了节约政府支出外,“烈火之路”这个征兵计划,更应被放在整个印度军改的大背景下被看待。4年的服役期较此前大幅减少,将让印度军队的兵员平均年龄进入快速的“汰旧换新”周期。经验丰富的老兵固然是部队的宝贵财富,但以印度目前的内外安全形势和国防现代化的趋势看,通过队伍年轻化的方式提升整体战斗力肯定是一条捷径,也是势不可免的必经之路。这也是印度人口年龄结构等多方面原因决定的。
如果这位将军不死,军改或许不会是现在这样
对于印度军改的整体思路。莫迪怎么想?这要远远追溯到“烈火之路”计划推出前了的好几年了。2015年12月15日,距离纳伦德拉·莫迪首度宣誓就职总理一年半,他在全印联合指挥官会议上发表讲话,第一次公开明确地阐述他的“国家武装部队发展观”——“同时实现现代化和部队不断扩招是一个困难且不必要的目标。我们需要敏捷、机动和受技术驱动的武装力量,而不仅仅是血气之勇。我们需要建设快速赢得战争的能力,因为没人愿意陷入漫长的战斗”。这句话将莫迪推动军改的原因、目标都说明白了,归纳起来无非三个关键词:精兵、现代化、聚焦实战。
四年之后,2019年12月31日,莫迪任命比平·拉瓦特担任印度历史上的首位国防参谋总长。他的职责就是具体操刀军改,他的名言是“印度的最大敌人是中国”,他的理论是“陆军至上”。
▎比平·拉瓦特 图/India TV
可能让莫迪感到遗憾的是,2021年12月31日,这位胸有激雷的印度“上将军”没能在战场上挥斥方遒、马革裹尸,却在一场糟糕气象条件造成的直升机意外中“将星陨落”,也留下了未竟的军改事业。关于他死因的阴谋论,印度社交媒体上也曾一度甚嚣尘上。有一种说法是,正是他操刀的军改害了他,因为他试图大动军方“奶酪”。从他去世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但莫迪仍未任命新的国防参谋总长。不是莫迪对他感情有多深,而是真的很难找到一个能忠实推进莫迪军改思路,同时在军内威望高且能左右逢源的高级将领。特别是在国防部6月初宣布将遴选范围扩大后,此前呼声最高的前陆军参谋长纳拉万似乎已被暗示出局,而其他符合遴选要求的将军们之中,目前看不到谁能担此大任。与其草率任将,不如让子弹再多飞一会。
▎莫迪在比平 ·拉瓦特的葬礼上 图/BBC
多说一句拉瓦特。军政世家出身,条件优渥,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接受的是精英教育,毕业时荣膺印度军事学院“状元”,获颁“荣誉佩剑”,入选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名人堂”。他对印度的军改设想与莫迪非常合拍。他曾说,从长远看,印度不需要数量规模庞大但在专业、尖端、战术等领域落后的军队,“这不仅仅是财政收入是否能负担得起的问题,而是事关国防能力建设的战略问题”。
大胆假设一下,如果是他推行“烈火之路”,很可能是从他最“看不上”的空军和海军试行。他曾说,相比海军和空军而言,“印度陆军应有至高无上的首要地位”,“因为未来的战争将在陆地上进行,印度陆军的地位应该高于海军和空军”。如果是这样的话,“烈火之路”也许就不会在印度激起这么大的反应。毕竟在海军或空军服役期间多少能学习到一技之长傍身,即使4年之后退役进入社会,也比较容易找到工作。
▎莫迪与比平·拉瓦特共同出席活动 图/tribuneindia
印度军改:迟到三年的中国剧本?
无论是 拉瓦特还是莫迪,在他们的军改概念中,优化征兵制度充其量只能算是 “术”,从国外购买先进武器装备也是“术”,例如印度近期又与美国、日本、英国等签订了军购大单,同时附带技术转移和本土化设厂要求,提高军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才是真正纲举目张之“道”。 这就体现在整合印度当前的三军各自为战的作战体系,成立多军种联合指挥中心,强化各战区的作战角色和协同能力,同时弱化军种司令在战时的指挥职能。 这套理论听着很复杂,但总结起来其实很简单——扁平化管理,重在提升各战区的一线作战能力。
▎莫迪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在东京举行的四方领导人峰会期间同意加强双边安全和防务合作,包括在国防制造方面 图/Hindustan Times
眼熟吗?眼熟就对了!且看下面这段新华社的新闻:2015年底,中共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主席发出动员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着眼于贯彻新形势下政治建军的要求,推进领导掌握部队和高效指挥部队有机统一,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格局。可以说,印度的军改方案与我国“如出一辙”,只不过晚了3年才开始推动。
印度的军改由于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谁都不想成为改革的“牺牲品”,所以真的是非常拖沓和拉跨。 拉瓦特生前就曾与空军司令巴达乌利亚围绕设立联合战区司令部的问题僵持不下,后者强烈反对,甚至不惜将矛盾公开化。以至于从军40多年的前陆军中将帕纳格说,“到目前为止,印度还没有对军队转型作出实质性的重大改革”。
▎“烈火之路”征兵计划发布现场 图/webnewsifi
最后浅说一下印度希望通过军改提升战斗力的目的吧。印度国内的人这么说:印度国防部前财务顾问阿米特·柯西什表示,印度面临的安全威胁正在不断演化出新形式。印度国外的人这么说:斯坦福大学南亚研究学者阿尔赞·塔拉普尔表示,印度军改早就该进行了,印军在旧结构和旧观念下运作,如果出现新冲突,这些旧观念将毫无用处。
“新形式”、“新冲突”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指的就是所谓来自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直接“威胁”,但“威胁”的表现方式在发生变化,比如不再是大规模集团作战,而是短兵相接、非常规化等。这在印巴2019年的越境空战中诠释得最为突出。
▎巴基斯坦空军枭龙战机,曾参与2019年印巴武装冲突 图/Aerotime
在当年2月的空战中,印度空军被巴基斯坦空军所压制,造成一架米格-21被击落,飞行员阿比南丹被俘。 而印军对于巴基斯坦空袭的反击,即对巴拉科特一带的常规炮击和轰炸,被美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开源卫星数据证实没有击中任何重要目标。 这场边境冲突反映了印军在某种程度上颇为“笨重”和“陈旧”的特点, 老旧的米格-21无法胜任和巴基斯坦的直接空中对抗,常规的作战思路也不适应短促的冲突过程。
▎印度飞行员阿比南丹 图/DNA India
而且,印度为了应对所谓的中国威胁,在其西北部一带囤积大量部队,交通保障、越冬物资等花销,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大背景下,给经济造成了沉重负担。这些重兵无论是从应对子虚乌有的“威胁”上,还是印军自身的部署思路上,都成为了包袱。在这个背景下,印军必须有所改变。对于中国无人机的重视就可以看做是一个思路转变的体现,多位印度专家认为,中国的无人机技术领先全球,这会改变未来的战争态势,印度也必须要“迎头赶上”。
另一方面,印度未来还打算在南亚甚至印太地区承担更多的新任务,这些任务都是非真正战斗意义的,既包括人道主义援助、救灾,也包括实现对整个地区的常规军事威慑,参加多国演习等。
▎2020年9月,斯里兰卡海岸一艘巴拿马籍油轮“新钻石号”起火,印度海岸警卫队紧急救援 图/wionews
姑且不论“烈火之路”的最终命运几何,毕竟莫迪政府的高官当年对“农民法案”同样言之凿凿、立论煌煌。不过,“烈火之路”终究是还迈出了印度军改的第一步,而莫迪政府对推进军改的决心从多瓦尔的讲话中也可见微知著。他强调,印度自上世纪70年代起就酝酿军改,“从克里希那·拉奥将军到阿伦·辛格将军,从苏布拉玛尼安委员会报告(主要总结边境管理)到卡吉尔委员会报告(主要总结印巴战争经验),每一代人都知道军改势在必行,但没有人有这个能力和意愿去冒险”。多瓦尔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印度的军改,也包括农业等其他领域的改革,最大的问题和阻力就是“知易行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