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的WTT利马站,直板选手邱党4-3战胜伤愈之后首次出战国际比赛的奥恰洛夫,获得了男单冠军。
当然要说,这场决赛是德国内战。直板打法的邱党并不是出走海外的中国选手,而是出生长大在德国的第二代移民。虽然还有个同样是乒乓球选手的哥哥邱梁,但是他们家乒乓球圈最出名的还是老爸邱建新。
你或许对邱指导的名字不熟悉,但是大概率邱指导的身影在你的视野中出现过——里约奥运会,水谷隼击败萨姆索诺夫拿下铜牌之后拥抱的就是他;稍微近期一点,那些石川佳纯中文十级,和场外指导中文交流的,也是他。
邱建新与邱党
邱建新是跟蔡振华差不多时期的选手,80年代退役出国之后,就开始在德国打球,后来在俱乐部执教。和许多中国出身在海外指教的教练不同,邱指导几乎没执教过国家队,却很经常担任单个球员的主管教练,算是个职业化教练的典型例子。不过即便有个这么出名的老爸,最早让我关注邱党的,并不是他球二代的身份,甚至他的直板打法……而是因为他特别热衷折腾拍子。
这挺长得时间里,邱党的水平不温不火——或者用一个远比我水平高的直板球友的说法,其实挺水。邱建新家的两个儿子邱党邱梁当初在欧洲青年选手中慢慢有些成绩,但是在成年人级别的单打比赛中缺乏亮点。兄弟两人都是旋转力量跟欧洲人比没什么优势,速度还偏慢,只有手感不错——比赛打起来质量也没多高,失误还很多,很难让人觉得直板的未来和他有什么关系。
但是在欧洲相对宽松自由的情况下,即便有好几年都没法在成人比赛中打出名堂,邱党还是有很多自己探索发挥的空间。而小邱似乎把很多热情都用在了折腾拍子上——大概也因为德国没什么直板方面的经验,而老爹当时早已经远在日本执教,所以小邱拍子折腾的多少也有点失去控制。
他最先开始找了一块日式直板,然后在背面贴上胶皮用来横打——作为从小在欧洲长大的选手,他大概从小就不不知道推挡两个字怎么写。即便如此,用日直背面贴胶皮这档子事,之前就算写成帖子发在论坛里,都要被脑洞大开的球迷喷成哗众取宠缺乏新意——日直底板虽然力量惊人,但是底板本身已经厚的像一块发糕,一般只贴一面胶皮;贴上背面,再加上横打,大家可以比划一下在食指中指之间塞个两厘米厚接近两百克的板子比划比划,保证酸爽。
后来这事儿虽然没坚持多久,但是起码让我知道了德国有个……敢于吃螃蟹的年轻选手。职业选手用专业级别的水平来尝试球友的脑洞,这事儿总是喜闻乐见的。更何况,作为对比,邱党那个大一岁,打横板的哥哥邱梁,成绩差不多,但是给人的印象还更模糊。
不过小邱的折腾并不局限在此:可能是因为欧洲直板不好找(相当数量的直板几乎只提供给亚洲甚至中国市场,在欧洲的供货可能是全部的零头的零头。),他有段时间甚至尝试过用一块横板手柄锯短当直板用。对于那些花了过多的时间折腾拍子的人来说(比如我),看着他拿着一块明显拍面小一圈(传统上说,直板的拍面比横板要大,但是手柄短),手柄还短一截的拍子打比赛,只能在浑身别扭的同时会心一笑。
再强调一下:这种折腾拍子的行为不值得鼓励,小邱同学也是明证。他最终成绩开始稳定,是在开始老老实实的打一块正常的,市面有售的底板之后。那款底板板形比传统直板稍圆,区别非常有限。
这次利马站比赛,奥恰洛夫因为伤病缺席世锦赛之后伤愈恢复。作为国家队的队友,两人彼此相当熟悉,之前的交手,邱党几乎没法给奥恰洛夫太多压力。这次能够4:3险胜,或许是对邱党这段时间对自己直板打法摸索的一种肯定。
之前也提过,邱党的力量旋转在欧洲选手中远算不上出色,他之前乐于在日式直板上花那么大力气折腾,其实也是对自身不足的一种尝试——如果力量有限,那宁愿豁出去手指受罪,也要用威力更大的日本直板来弥补一下自己的不足——当然这尝试并不成功。
虽然方式不同,做类似尝试的也不止他一个。年轻的直板选手中,中国的薛飞也是以击球质量见长,勇猛刚劲,并不太怵和横板反手的对抗。但是薛飞的打法多少有点刚猛有余,却似乎缺点东西,比赛有闪光点,但少硬成绩。
而这里就是邱党做出尝试的地方了。他现在并不比以前击球力量更大,旋转更强,质量更高。但是他的衔接比以前大有改观。
更具体地说:他现在相比两三年前,打球范围更靠近球台,击球点更早,而且两板球之间连续的更快。
近两年邱党的世界排名迅速提升,已经来到第十位WTT利马站决赛,对阵奥恰洛夫,邱党虽然争取先上手,但并不一定要在第一板球就打出很高质量一击得分。相反,他更倾向轻快的跟住对手,然后利用直板打法的灵活的手腕变化借力发力打出优势——如果说奥恰洛夫的战术选择是大炮,那么邱党的偏好就更类似轻机枪。不得不说,这种风格非常适合邱党:力量不强但是手感好,那么多近台借力打力。手感好那么就尽量保持近台,发挥直板灵活而优势多用线路变化周旋,而不盲目追求和横板拼对抗死磕质量。
跟奥恰的比赛中,邱党的第一板上手质量并非多高,但是要么弧线低平要么落点很深,奥恰很难直接上手。而一旦邱党这一下跟住,两边落点很容易打开。如果不是第六局对奥恰洛夫的潜水艇反手发球处理的不好,比赛本来可以在六局中结束的。
对比以前,很难说邱党在硬性的技战术能力上有多大飞跃,但是在很多软性的东西上:比如落点,判断,稳定性和衔接上,他大有进步。
而更有趣的是,邱党这种风格,其实根本就不新鲜——大约20年前,有个直拍小伙子在荷兰,埃及的比赛中,被一个操着四川口音的教练嘱咐道,勾手发下去,台内拉起来,保证衔接比较快就行。就靠着这三句真言,小伙子比赛里赢了大塞弗,萨姆索诺夫等一众强手,连续夺冠,开始了自己向国家队主力的挑战——和后来质量惊人,正反手都能和顶尖高手硬碰的国家队绝对主力不同,当时的王皓,最主要的本钱,说白了也就是“衔接很快”这四个字而已。
作为一个完全海外出生长大的选手来说,邱党缺乏一些中国人眼中直板最为基本的东西:他的正手近台没有一板可靠的快带,台内挑打甚至都不很靠谱,台内除了拧就是搓。但是后来全面而强大的王皓或许多少让世界对直板两面打法有了某种误解,或许作为直板快速灵活的衔接,才是更本质的东西。
而生活在欧洲,即便在水平很高的德国国家队,也有着相当空间的邱党,或许自己探索到了这条更本质的路线。
更广泛的说,类似邱党,张本智和这样的球员的成长是个有趣的故事。现如今的乒乓球和邱建新们出国的时期已经非常不同。球员在国内也有方式赚取不错的收入,不一定需要漂泊他乡。乒乓球项目中,入籍参加奥运会的成本越来越高。而相应的,那些当初选择他乡成家的中国选手,已经开始慢慢培养出自己的下一代选手。
这些第二代移民们当然不会和那些从小在中国出生长大的选手一样;但是这些也给他们带来不同的挑战和机会。邱党1996年出生,这一年多才慢慢摸索出一些方向;而国家队1996年出生的张煜东今年已经退役。而如果出生训练在中国,或许邱党也不会花上这么长时间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不过生活向来如此,邱党们无法选择自己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出生到这个世界上,也无法选择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训练和长大,但是他们可以在自己选择的路上,摸索出一些对别人有启发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