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近日,中国正式宣布台湾海峡不是国际水域,而是是中国主权和管辖权范围之内,也就是说,平时可以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无害通过,战时想封就封,这个底气就来自中国岸防部队的发展。

一:射程20公里的年代




50年代,由于中国的经济和科研水平不高,中国海军只能以快艇和潜艇作为海岸机动防御力量,而中国空军实力有限,缺乏海上作战能力,只能着重于国土防空,防卫海岸线的任务只能依靠陆军来执行,陆军在东部沿海和旅顺、大连、青岛、上海等地成立了多个兵团级的要塞区,通过掏山挖洞驻重兵把守的拱卫海岸线,这些边海防部队和野战部队最大不同是机动性差但火力强,一个海防守备营建制1个85毫米炮兵连,1个122毫米炮兵连,2个守备连,每个守备连内还有1个85毫米排,而步兵连只有一个,这种编制在解放军中是非常特殊的,野战部队只有师属炮兵团才有85毫米炮兵连,122毫米炮兵连是军属炮兵团才有。



中国海军也投入了大量经费建设了大量海军岸防部队,早期的海军岸防部队基本来源于陆军,由东北军区炮六师西南军区特纵炮兵十团合并成12个海岸炮兵连,1950~1951年升级为海岸炮兵团,到1954年,海军岸防部队已经在沿海13个港口、4个入海口、3个海峡和18个岛屿上构筑起海岸炮兵体系。1953年,驻厦门的海岸炮兵第二营首次参战,20分钟射弹97发,击伤停泊在金门的1艘坦克登陆舰和两艘快艇,毙敌300余人,1954年海岸炮兵再次对金门罗曆湾内的舰艇进行猛烈炮击,击伤击沉敌舰7艘,从1952年到1958年共发现炮战达402次,



1958年金门炮战爆发,海岸炮兵除了在福建前线有2个炮兵营外,又将头门山第39海岸炮兵营,东海、南.海舰队4个岸炮连,旅顺铁道炮兵团调来,共投入16个炮兵连,加上华北调入陆军3个加农炮团参加金门炮战,此时的海军岸防部队主要使用缴获的陆军野战火炮,使用过时的药包装药和半敞开式阵地,在炮战中很吃亏,著名战斗英雄安业民就是因药包中弹起火烧伤牺牲的,不过从旅顺调来的4门B1-P型180毫米苏制铁道岸炮发挥出色,巨大射程封锁了金门岛的海上通道不过这种大口径岸防炮大笨重,而且炮弹无法自产,打一发少一发型。

二:射程40公里的年代

苏联也提供了42门B-13型130毫米岸防炮和8门B-34型100亳米岸防炮,这二型岸防炮来源于舰炮,火力相当于西方127~203毫米舰炮,可以对抗战列舰以下的战舰,射程超过25000米的130毫米岸炮是海军岸防部队的火力核心,在争夺东南沿海制海权的战斗中发挥出色,击伤过永”字级扫雷舰,使得敌军舰艇再也没有胆量靠近附近海域,这些岸炮的主要问题是只能部署在固定炮阵地上,阵地防护能力并不高,炮手只有靠半封闭形炮罩和战壕保护,在有炮瞄雷达的舰炮射击下生存率并不高,因此中国海军只能进行了大量建设防护较为完善的岸炮阵地,以提供岸舰炮战中的生存能力。



1959年,中国获得了苏制56型驱逐舰的CM2-1式双联130毫米舰炮的技术资料,决定以此为蓝本研制有坚固阵地的双联130毫米岸炮,66式130毫米岸炮简化了舰炮结构,设计过程较为顺利,1965年就试制出第一门样炮,1966年就安装在旅顺老铁山阵地,射弹1310发后通过了定型试验,命名为66年式130毫米岸炮,该炮是中国唯一的专用岸炮,系统由炮车,随动系统、弹药室,输弹机组成,平时存放永备式钢筋混凝土坑道内,战时通过轨道移动到固定阵地,配套了雷达指挥仪,3米测距机、中央指挥镜,自动化程度较苏制岸炮有所提高,可与美国巡洋舰上的203毫米舰炮抗衡,服役后在海防第一线坚守了数十年。



66式130毫米岸炮的问题是全重达80吨,无法机动作战,建设成本高昂的岸炮阵地又无法覆盖所有海岸线,因此海防部队需要一种同时具有远程打击和直射直瞄火力,还能快速转移阵地的岸炮,当时中国军队的56式85毫米加农炮和60式122毫米加农炮威力无法与大口径岸炮相比,只有59式130毫米加农炮有相当的威力,可以用60式中型履带式牵引车牵引转移,陆军集团军炮兵师通常编制1个130毫米加农炮团,海防部队换装59-1式130毫米加农炮后,打击范围提升到27490米,弹丸重达33.4千克,可在世界上大多数军舰的舰炮射程外实施压制,

三:射程100公里的年代



但对海防部队来说59式130毫米加农炮射程还是不够远,无法阻止敌方舰队在海岸以外30公里肆意活动,威力也不够大,无法一发击沉驱逐舰,连650吨的“永”字级扫雷舰在头门山岛附近海域被命中3发130毫米炮弹也航速不减,并逃出岸炮的有效射程之外,早在1957年,觉得岸防炮射程有限的岸防部队就在装备了从苏联进口的KS-1型岸舰导弹岸舰导弹营,不过只有3套不完整的系统和十余枚导弹,部署于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的渤海入口,以屏护旅大和青岛军港,中国军方非常看好这类武器,于决定进行仿制,代号542,但因涡轮喷气发动机技术不足最终下马。



1963年,美国海军驱逐舰逼近长山列岛24.5海里处,岸炮无法对其形成威胁,不得不派出驱逐舰前往驱逐,双方对峙了8天。事件后中国在“上游1号”液体火箭动力舰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岸舰导弹,1974年才研制成功“海鹰1号”岸舰导弹,岸防部队装备“海鹰1号”岸舰导弹后终于可以威慑80公里外的敌舰,后来又发展了进一步增加射程的“海鹰2号”岸舰导弹,70年代开始,海军开始在从辽东半岛至南海的沿海大规模建设岸舰导弹阵地,辽东,山东和东南沿海的发射阵地都是按照能够抗击核打击标准建造的,火控雷达通常配置于高山之上,“海鹰2号”岸舰导弹在离海岸100千米范围内和敌舰交战,占有极大的优势。



到1980年代初,岸舰导弹部队已初具规模,如果再有美国海军驱逐舰逼近就要面对沿岸的上千枚岸舰导弹,不过“海鹰2号”岸舰导弹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使用上有很多局限。阵地较为复杂,需要有燃料和氧化剂储备仓库,独立地灌注阵地和机械电气整备阵地,液体燃料和氧化剂还只能在发射前加注,不能长时间保存,加注液体燃料和氧化剂。如果不发射就要抽空燃料并更换燃料箱,远离基地机动时需要大批保障车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物力才能进行有限的机动作战,80年代又发展了“海鹰4号”岸舰导弹。喷气发动机替代了液体火箭发动机,射程增大到150千米,改善了勤务性能,但由于发动机性能不稳定而没有大批量装备。

四:射程400公里的年代



80年代,中国研制了鹰击8号舰舰导弹,又在舰舰导弹的基础上研制了岸舰型,这种导弹采用长存储期的固体火箭发动机,采用箱式包装,能够机动发射,可以使用“海鹰2号”岸舰导弹的火控雷达,发射时无需加注燃料,大大简化了技术准备阵地,发射时间准备比“海鹰2号”岸舰导弹缩短了近百倍,使得岸防部队能在广阔的地域机动作战,但鹰击8号岸舰导弹射程只有40公里,无法封锁台湾海峡,海军在福建沿海部署了少量“海鹰4号”岸舰导弹,勉强能打到基隆、台中和高雄港,足封锁北部及环岛航线西段,但“海鹰4号”岸舰导弹的制导方式落后,已经不适合新世代的需求。



台海危机爆发后,美国军舰可以在海峡肆意通行,中国在美国海军面前没有可靠的封锁海峡手段,也无法阻止美国海军舰队和航空兵打击沿海目标,危机感使得中国迅速开启远程反舰导弹的研制,一种是东风21弹道式反舰导弹,一种是射程达300~400公里的“鹰击62”岸舰导弹。由于空射型“鹰击6号”反舰导弹空间较大,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在此基础上研制远程岸舰/舰舰导弹时间很短,设计单位又加入远程巡航导弹的设计思想。最终基本结构和“鹰击6号”反舰导弹完全不同,21世纪初完成试验后定型为“鹰击62”反舰导弹,主要装备于新型驱逐舰,



2008年又开始装备海军各舰队岸防团,“鹰击62”岸舰导弹采用三江集团8x8越野发射车,每辆车上有3枚导弹,采用惯导、卫星制导加末段主动雷达制导,400公里的射程可控制第一岛链的绝大部分海域,美国军舰只要进入东海就进入射程,但随着美国军舰拦截手段也在改善,亚音速的“鹰击62”岸舰导弹已不足突防,海军岸舰导弹部队又装备了鹰击-12B超音速反舰导弹,射程同样达到400千米,但飞行速度从0.8马赫亚音速变成4马赫超音速,拦截难度高许多,和鹰击-62岸舰导弹相比,鹰击-12B超音速反舰导弹长一点,采用10x10重型越野发射车,由弹翼不可折叠,所从使用三个正方型的发射箱,



整套的岸舰导弹系统包括发射车、指挥控制车,雷达车和运输车,在无人机、水面舰艇、预警机、海岸雷达的帮助下实施点射、连射、齐射打击任何出现在台湾海峡的美国军舰。鹰击-12B岸舰导弹之后的是海军最新装备的鹰击-18岸舰导弹,它采用高亚音速贴海巡航,利用海面杂波掩护接近敌方舰艇,距目标30-40千米时抛离巡航模块加速到3~4马赫突防,由于同时兼顾了射程和速度两大优势,射程达到500~600千米。不但可以完全封锁最宽的只有220公里的台湾海峡,甚至可以完全封锁台湾岛东部港口和整个东部海域,



岸舰导弹系统价格低廉,容易操作和具备行动和战术机动性,隐蔽机动部署在众多潜在的导弹发射阵地之中,极大地提高对美国海军的威胁,同时也提高了战场生存能力,能够有效攻击进入海峡沿线任何目标,即便海军船只高速穿越海峡,也有十几小时在导弹射程之内,轻易扭转美军与中国军队火力打击能力的不平衡。鹰击系列岸舰导弹不仅能打击台湾东部近海的普通军舰,也具备抗击航空母舰战斗群的能力,GPS+“北斗”联合卫星制导使其有能力穿越复杂地形横越台湾岛,直接攻击美国能够为台湾岛提供物资的东部港口和西太平洋海上目标,采取地形规避的岸舰导弹采取不同方向从附近海岛的山口中冲出,远比从地平线上冒出的反舰导弹更难防御,



这些战术不仅让航空母舰战斗群受到威胁,运送物资的船只也是如此,连带影响附近海运的保险和运费迅速飙升以及造成的货损与人员伤亡、港口拥塞等问题,都将成为摧垮岛上战时经济的重要因素,如果这些陆基反舰导弹全面的封锁了整个海峡,中国海军和空军就可以从封锁任务中解脱出来,集中更多的力量到外海作战。美国海军要出入利益关键地区就要不得不耗费大量的资源大范围内搜索这些陆基反舰导弹,发现和摧毁机动导弹是非常困难的,将大大抵销美军的作战能力,就此一点岸舰导弹就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五:结语




经过70年发展,中国军队的岸防部队从只能封锁十几公里外的金门到可以完全封锁进入台湾海峡的海上通道,只要一声令下,就可以全面封锁台湾海峡,任何进入台湾海峡的外国军舰都会面临遭受反舰导弹饱和打击的风险,这种封锁的能力威慑美军指挥人员限制军舰进入台湾海峡,可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