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形势持续向好。
北京8个区社会面清零,6月1日恢复正常。
关于疫情的好消息越来越多。
然而有一个小城市,却被淹没在了一片喜讯之中,艰难自救。
它,就是辽宁丹东。
5月27日,“丹东此次疫情是一轮新的疫情”的话题悄悄上了热搜。
没什么人注意,讨论度才一千出头。
但丹东人的心里,却已是翻江倒海。
丹东的第一轮疫情,是从一个月前开始的。
4月24日,辽宁省卫健委报告了3例确诊病例。
皆来自于丹东。
小城市的平静被猝然打破。
次日,丹东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全市区实行静态管理。
截至5月8日,短短14天时间。
丹东累计报告感染者就已经有687例。
虽然疫情发展得很快,但丹东人的心态还是很稳的。
每个人都响应号召,毫无怨言,积极配合。
乖乖呆在家里,绝不给防疫添麻烦。
就这样,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很快被遏制了下去。
自5月16日起,丹东就实现了零新增。
然而,又熬了大半个月。
没想到大家等来的不是解封,而是又一轮的新增。
5月24日,辽东学院在例行核酸检测中,发现7人核酸检测异常。
随后在重点人群中发现10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点检出9例阳性感染者。
3天时间,就出现了26个感染者。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还在后面。
根据基因测序,专家发现,这轮感染者感染的毒株为奥密克戎BA2.3。
与4月份疫情并不同源。
也就是说,24日开始的疫情,并不是上一轮疫情的延续。
而是一轮新的疫情。
仿佛是临交卷了,才发现自己没涂答题卡。
丹东人民这下再也坐不住了。
明明已经静态管理一个多月了,怎么到了关键时候,又出现了新毒株?
这个疫情,到底什么时候是个头?
很多人可能觉得,和那些一线城市相比。
丹东没有什么存在感。
但其实,当疫情来袭,他们面对的困境,和那些大城市没有什么不同。
上海人民买菜难,他们同样如此。
疫情期间,丹东市就通报了多起超市哄抬物价案件。
有的,进销差价率甚至已经到了惊人的83%。
很多人还买到了坏菜、烂菜。
交通停运,快递停发。
不知道多少人的生计受到了影响。
这座城市,人口只有200多万。
老年人口就有61万。
这里的经济并不发达,很大一部分还要依靠旅游业。
一次疫情的冲击,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咬牙硬撑了。
更不要说第二次。
他们的处境,或许比其他地方还要严峻。
却无人知晓。
丹东身上,有浓浓的东北气质。
很实在,不矫情,有忙大家帮,有苦自己扛。
不怎么抱怨,也不轻易喊疼。
一旦开始发声,一定是真的坚持不住了。
有些委屈,他们不说,但我们应该看见。
不是只有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才值得我们的关注。
我们绝大多数,都是生活在丹东这样的小地方。
那些苦苦坚持的普通人的声音。
有时候,更需要被记住。
丹东,不该再静默下去了。
丹东这个地方,有点特殊。
它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之一。
和朝鲜隔江相望。
据朝中社消息,4月底,朝鲜全国爆发不明原因发热。
短时间内就出现了35万例病例。
直到5月8日,朝鲜确诊第一例新冠病例。
此后,便如泄洪的潮水一般,一发不可收拾。
仅13日一天,就新增了近18万感染者。
更恐怖的是,朝鲜至今,全民仍未广泛接种疫苗。
传播风险很高。
而朝鲜的新义州,和丹东紧紧相连。
在丹东当地有一个叫做一步跨的景点。
意思是彼此的距离,只有一步。
不到两米,就能实现出国。
外防输入的难度和压力极大。
而到目前为止,丹东市24日以来新增病例源头仍未查明。
虽然不能判定两者之间有没有联系。
但对于丹东人来说,心里难免会惴惴不安。
一面,是严峻的边防形势。
一面,又是不明源头的新毒株。
作为边境城市,他们的为难,比我们想象的更多。
他们腹背受敌,他们无路可退。
有人说,这两年,每认识一个地名,多得是掉眼泪的事。
这次,是丹东。
上次,是瑞丽。
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不久前,经历了9次封城的瑞丽,已经开始慢慢恢复正常生活了。
没有想象中的狂喜欢呼,反而有些许萧瑟冷清。
曾经的瑞丽,也曾风光无限。
因为三面与缅甸接壤,让这里的旅游业发展得蒸蒸日上。
一度被评为全国旅游百强县之一。
但作为边境城市,他们曾经有多辉煌。
疫情开始之后,就有多落寞。
一次次的反复,一次次的封城。
商人做不成生意,学生出不了家门。
导致大批人只能离开这里,另谋出路。
2021年4月,瑞丽全市核酸检测的人数是38万。
一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19万。
很多人说,解封后的瑞丽,也不再热闹了,
街道上大批的商户,都没有开门。
商场里,也很少能看见什么顾客。
17个月后才开放的电影院,放映的时候,观众也只有个位数。
疫情在好转,但瑞丽人被偷走的生活与时光,很难再回来。
有人说,担心丹东会成为下一个瑞丽。
我们不该如此悲观。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些默默为我们守好边境线的小城市的命运。
从疫情开始的那天,就已经偏离了他们本该有的轨迹。
东兴、黑河、绥芬河、丹东……
这个世界上并不全是岁月静好。
更多时候,是因为有人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为你负重前行。
疫情这两年,我写了很多城市。
有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也有百色黑河这样的小地方。
各有各的心酸,各有各的为难。
为什么到现在,我还是坚持要写?
因为我始终觉得,哪怕只有一个人,我们也该为此发声。
丹东疫情的话题下面,多得是我们看不见的委屈与求救。
如果这些求助的声音,能够得到更多的重视。
是不是就不会被拖成顽疾,是不是就能有更多转机。
不是所有的委屈,都会被广泛书写。
能被说出来的,都是少数。
但这不代表,那些正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正在发生的心酸,就可以理所当然地被忽视。
所有的牺牲与苦难,都值得被尊重。
我们不希望任何一个城市或者任何人,被当作疫情下的背景板。
大家都该有被看到、被重视的权利。
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都是最渺小最平凡的普通人。
我们手无寸铁,能改变的太少。
但试想,若今日我们不为他人直言。
明日又有谁会甘愿为我们发声?
哪怕只是一个随手的转发。
哪怕只是一个经验的分享。
哪怕只是在一句在哪里能买到菜的建议。
或许都能解别人的燃眉之急。
我们能做的不多,却也并非没有。
你我都可以选择成为黑暗中的那双温柔手。
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
如此才能摆脱冷气,向上走。